第322頁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 作者:若蘭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若此時收復西京,激怒了狄人,狄人捲土重來,恐怕還會再次危害青州,豈非得不償失。」
「自然,還有最要提防的一點,逆臣領兵出征,戴罪立功,明明已經收復青州,該班師迴朝,為何滯留在青州不迴,還要繼續西進,其居心何在?青州一戰後,逆臣麾下已聚集了數萬兵眾,若是再讓其繼續西進,豈非更不受朝廷控製?」
這話引起很多官員的附議聲,尤其是世家和裴氏一派官員。
戶部尚書朝上首一拱手,直接道:「下官以為,不僅不能同意逆臣所請,還應立刻將逆臣召迴上京,好好審一審其狼子野心,免得養虎為患。」
「戶部的難處,本輔與顧閣老都清楚。」
韓蒔芳開口,環視一圈,問:「其他人的意見呢?」
眾人注目中,蘇文卿自坐席上站起,道:「下官贊同劉尚書所言。」
這話一出,不少官員都露出吃驚之色。
蘇文卿與謝氏關係匪淺,在朝中是眾所周知的事,兵部作為遙控指揮前線戰場的重要部門,按照正常情況,蘇文卿應該力挺謝琅這個謝氏世子才對,沒想到這位新任兵部尚書竟是持反對意見。
蘇文卿亦朝上首輕施一禮。
道:「下官以為,收復西京之事,宜慎之又慎,不可操之過急。」
「理由呢。」
這迴是顧淩洲開口問。
蘇文卿恭謹答:「一則,西京占據天險優勢,想從正麵攻破落雁關,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如果強攻,勢必要付出慘重代價,且最終未必能夠功成。如果不從正麵強攻,隻能繞行,可西京四麵環山,狄人占據西京這些年,布置重兵,設置重重關卡,還將西京舊日的烽火台利用了起來,想要在狄人耳目下繞行,亦是困難重重。」
「再者,想要將西京十三城全部收迴,隻靠數萬兵馬,恐怕遠遠不夠,至少應該等到北境與南境戰事結束,國庫充盈之際,合舉國之力而為。」
「不過,這在下官看來,依舊不是上策。」
顧淩洲:「你心中的上策為何?」
蘇文卿道:「與其付出慘重兵力強攻,不如繼續施以懷柔之策,從內部分化。狄人內部亦有主戰與主和兩派,如今新王出爾反爾,是受了以霍烈為首的主戰派挑撥,若能設法扶植主和一派,一點點弱化瓦解狄人軍隊戰鬥力,自可以最小的代價將西京十三城收迴。」
不少官員都頻頻點頭。
一道聲音卻道:「蘇大人所言法子,的確足夠穩妥,隻是這樣的穩妥之法,非數十年功夫不能實現。屆時,西京十三城興許能重迴大淵,西京數萬百姓,隻能寄望他們的兒輩、甚至孫輩,迴到故土,為他們上一柱香,建一座墳塋了。」
這聲音清潤如玉。
一時,所有視線都匯集到那一身緋色,端然而坐的少年禦史身上。
氣氛一時變得微妙。
在座官員都明白,蘇文卿與衛瑾瑜,這二人堪稱本屆新科舉子翹楚人物,升官速度一個比一個快,大約因為出身不同,平素在朝中,根本沒有交集。
這是頭一迴,二人因為同一問題,針鋒相對起來。
且二人如今一個被顧淩洲收為了弟子,一個是深受韓蒔芳信任,這般當庭相對起來,怎能不惹人注目。
蘇文卿神色不變,甚至還微微笑了下,收迴作揖的手,看向衛瑾瑜:「怎麽,對於收復西京之事,衛禦史有不同看法?」
「看法不敢當。」
「隻是逆風執炬,尚有燒手之患,下官有些好奇,按照蘇尚書的說法,是否暗夜起風,為了穩妥起見,便是掉進坑裏,也不能執炬前行?」
衛瑾瑜側目,二人目光隔空對上。
蘇文卿目光輕輕一斂。
第134章 戰西京(五)
「好一個逆風執炬。」
蘇文卿最終緩緩一笑道:「本官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衛禦史支持收復西京,抑或說支持逆犯上書所言之事。」
「蘇尚書好一個『逆犯』。」
衛瑾瑜依舊展袖而坐:「本朝慣例,鳳閣議事,隻要參會官員無論品階高低皆可暢所欲言。下官不過是對蘇尚書所言提出些許疑問而已蘇尚書便迫不及待給下官扣上支持逆犯的帽子,下官是否可以理解為,以後鳳閣議事,凡是蘇尚書發表的意見,其他人皆不可提出異議?」
這話不可謂不犀利。
自蘇文卿升任兵部尚書以來六部普通官員對這位一躍坐上七卿之位、深受次輔韓蒔芳賞識的朝中新貴無不持阿諛奉承態度上趕著討好還來不及,誰敢當麵說出這樣的話。
蘇文卿目中冷芒一閃而過道:「衛禦史能言善辯伶牙俐齒,本官是早有耳聞隻是今日這一出卻是為誰而辯?」
衛瑾瑜端坐不動淡淡一笑:「我身為大淵官員別說並不敢與蘇大人堂堂二品尚書爭辯便是真要辯,自然是為聖上而辯為大淵而辯,為大淵百姓而辯,為大淵尊嚴而辯。蘇尚書以為,我為誰而辯?」
「這恐怕要問衛禦史自己了。」
「蘇尚書不妨直言。鳳閣議事,有什麽話,還要藏著掖著麽。」
大約沒料到衛瑾瑜如此咄咄逼人,針鋒相對,蘇文卿溫潤完美麵孔上終於出現一絲不易察覺的陰沉。而坐於上首的韓蒔芳也禁不住輕輕皺起眉。
「自然,還有最要提防的一點,逆臣領兵出征,戴罪立功,明明已經收復青州,該班師迴朝,為何滯留在青州不迴,還要繼續西進,其居心何在?青州一戰後,逆臣麾下已聚集了數萬兵眾,若是再讓其繼續西進,豈非更不受朝廷控製?」
這話引起很多官員的附議聲,尤其是世家和裴氏一派官員。
戶部尚書朝上首一拱手,直接道:「下官以為,不僅不能同意逆臣所請,還應立刻將逆臣召迴上京,好好審一審其狼子野心,免得養虎為患。」
「戶部的難處,本輔與顧閣老都清楚。」
韓蒔芳開口,環視一圈,問:「其他人的意見呢?」
眾人注目中,蘇文卿自坐席上站起,道:「下官贊同劉尚書所言。」
這話一出,不少官員都露出吃驚之色。
蘇文卿與謝氏關係匪淺,在朝中是眾所周知的事,兵部作為遙控指揮前線戰場的重要部門,按照正常情況,蘇文卿應該力挺謝琅這個謝氏世子才對,沒想到這位新任兵部尚書竟是持反對意見。
蘇文卿亦朝上首輕施一禮。
道:「下官以為,收復西京之事,宜慎之又慎,不可操之過急。」
「理由呢。」
這迴是顧淩洲開口問。
蘇文卿恭謹答:「一則,西京占據天險優勢,想從正麵攻破落雁關,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如果強攻,勢必要付出慘重代價,且最終未必能夠功成。如果不從正麵強攻,隻能繞行,可西京四麵環山,狄人占據西京這些年,布置重兵,設置重重關卡,還將西京舊日的烽火台利用了起來,想要在狄人耳目下繞行,亦是困難重重。」
「再者,想要將西京十三城全部收迴,隻靠數萬兵馬,恐怕遠遠不夠,至少應該等到北境與南境戰事結束,國庫充盈之際,合舉國之力而為。」
「不過,這在下官看來,依舊不是上策。」
顧淩洲:「你心中的上策為何?」
蘇文卿道:「與其付出慘重兵力強攻,不如繼續施以懷柔之策,從內部分化。狄人內部亦有主戰與主和兩派,如今新王出爾反爾,是受了以霍烈為首的主戰派挑撥,若能設法扶植主和一派,一點點弱化瓦解狄人軍隊戰鬥力,自可以最小的代價將西京十三城收迴。」
不少官員都頻頻點頭。
一道聲音卻道:「蘇大人所言法子,的確足夠穩妥,隻是這樣的穩妥之法,非數十年功夫不能實現。屆時,西京十三城興許能重迴大淵,西京數萬百姓,隻能寄望他們的兒輩、甚至孫輩,迴到故土,為他們上一柱香,建一座墳塋了。」
這聲音清潤如玉。
一時,所有視線都匯集到那一身緋色,端然而坐的少年禦史身上。
氣氛一時變得微妙。
在座官員都明白,蘇文卿與衛瑾瑜,這二人堪稱本屆新科舉子翹楚人物,升官速度一個比一個快,大約因為出身不同,平素在朝中,根本沒有交集。
這是頭一迴,二人因為同一問題,針鋒相對起來。
且二人如今一個被顧淩洲收為了弟子,一個是深受韓蒔芳信任,這般當庭相對起來,怎能不惹人注目。
蘇文卿神色不變,甚至還微微笑了下,收迴作揖的手,看向衛瑾瑜:「怎麽,對於收復西京之事,衛禦史有不同看法?」
「看法不敢當。」
「隻是逆風執炬,尚有燒手之患,下官有些好奇,按照蘇尚書的說法,是否暗夜起風,為了穩妥起見,便是掉進坑裏,也不能執炬前行?」
衛瑾瑜側目,二人目光隔空對上。
蘇文卿目光輕輕一斂。
第134章 戰西京(五)
「好一個逆風執炬。」
蘇文卿最終緩緩一笑道:「本官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衛禦史支持收復西京,抑或說支持逆犯上書所言之事。」
「蘇尚書好一個『逆犯』。」
衛瑾瑜依舊展袖而坐:「本朝慣例,鳳閣議事,隻要參會官員無論品階高低皆可暢所欲言。下官不過是對蘇尚書所言提出些許疑問而已蘇尚書便迫不及待給下官扣上支持逆犯的帽子,下官是否可以理解為,以後鳳閣議事,凡是蘇尚書發表的意見,其他人皆不可提出異議?」
這話不可謂不犀利。
自蘇文卿升任兵部尚書以來六部普通官員對這位一躍坐上七卿之位、深受次輔韓蒔芳賞識的朝中新貴無不持阿諛奉承態度上趕著討好還來不及,誰敢當麵說出這樣的話。
蘇文卿目中冷芒一閃而過道:「衛禦史能言善辯伶牙俐齒,本官是早有耳聞隻是今日這一出卻是為誰而辯?」
衛瑾瑜端坐不動淡淡一笑:「我身為大淵官員別說並不敢與蘇大人堂堂二品尚書爭辯便是真要辯,自然是為聖上而辯為大淵而辯,為大淵百姓而辯,為大淵尊嚴而辯。蘇尚書以為,我為誰而辯?」
「這恐怕要問衛禦史自己了。」
「蘇尚書不妨直言。鳳閣議事,有什麽話,還要藏著掖著麽。」
大約沒料到衛瑾瑜如此咄咄逼人,針鋒相對,蘇文卿溫潤完美麵孔上終於出現一絲不易察覺的陰沉。而坐於上首的韓蒔芳也禁不住輕輕皺起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