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 作者:若蘭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日前京營發生暴動,顧淩洲親至京郊巡視督查院坐鎮的禦史是楊清。
楊清出列道:「定淵王世子殺害監軍一事隻有一個證詞待考的人證,恐怕尚不足以定罪周大人如此蓋棺定論怕有失妥當。」
「楊禦史此言差矣指認定淵王世子殺人的是二十四樓一名夥計若非親眼所見那夥計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說出真相。且劉喜貴遇害時,定淵王世子恰好離席出恭此事難道不過於巧合了麽?」
官員們基本分為兩派,吵得唾沫飛濺。
最後是皇帝輕咳一聲,打斷爭吵:「定淵王還在前線為國奮戰,他把兒子留在上京,託付與朕,朕都不容許任何人傷害定淵王世子,寒了忠臣之心。」
皇帝要維護謝氏,合情合理,畢竟如今謝氏是皇帝與世家對抗的最大籌碼。
依附裴氏的官員見此情景,卻不依不饒,道:「想要查明那批軍甲的下落,也並非完全沒有辦法,直接將飛星營與流光營兩營主將羈押起來拷問便是。重刑加身,老臣便不信他們不說實話。」
這個說法立刻獲得一大部分朝臣的認可。
既然定淵王世子是私藏兵甲的最大嫌犯,朝廷顧忌定淵王府顏麵,不好直接對定淵王世子進行審訊,那便另闢蹊徑,審問其麾下大將,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裴氏麾下官員如此奮力要給謝琅定罪,自然是受了裴氏老太爺裴道閎的指令。
一則,拿掉謝琅,就能重創謝氏,而沒了謝氏做倚仗的皇帝,自然要完全受裴氏控製。裴氏也將徹底取代衛氏,成為諸世家之首。
二則,各地官員敬獻給裴道閎的一批價值連城的生辰綱,曾經在京南地界被悍匪劫掠,裴道閎近來得到消息,此事背後真正主謀很可能是謝琅。
裴道閎因為生辰綱被劫之事大病一場,因此對謝琅恨之入骨,發誓要報此大仇。
三則,也是最重要的,皇帝在立儲一事上態度不明,大朝會後,雖擱置了雍王的儲君冊封禮,但也沒有宣布廢掉立雍王為儲的決定。一旦雍王繼任儲君位,有皇帝和皇帝背後的謝氏支持,趙王將再無爭儲可能。
裴氏一派官員的提議再度遭到了皇帝否決。
「京南匪患正是嚴重,若將飛星、流光二營大將全部下獄,誰去京南剿匪?」
皇帝唯一做的讓步就是,將謝琅暫時軟禁在北鎮撫,在真相徹底查明前,不予放出。
謝琅人坐在北鎮撫值房裏,每日總能從「各類途徑」有意無意聽到外界的消息。
越是聽到後麵,他越是笑得諷刺悲涼。
因在看透皇帝真正的目的後,他便明白,皇帝越是當著天下人和滿朝文武的麵迴護他,便越是下定了決心要置他於死地。
皇帝既要他的命,又要賢良的名聲。
對他恨之入骨的裴氏與裴道閎,便是皇帝手中最鋒利的刀。
謝琅的直覺很快得到印證。
兩日後的深夜,素來防守嚴密的北鎮撫闖進來第一批刺客。
好在謝琅早有警覺,在刺客闖入房間前,便躍上房梁,躲在暗處,在錦衣衛姍姍趕來前,成功將所有刺客擊殺。
這批刺客身份自然成謎,連北鎮撫都查不出任何線索與端倪。北鎮撫隻是例行加強了防守,並將謝琅轉移到其他值房。
但各類更隱秘的刺殺依舊沒有停止。
有一日,謝琅發現送來的飯食有毒,之後,便不再進食。
北鎮撫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人餓死,最後由劉公公出麵,親自送來了一頓酒食,謝琅才肯重新握起筷子,並笑著邀劉公公同飲。
劉公公知曉對方用意,不敢不喝了那一杯酒。
太儀殿內,天盛帝一身明黃龍袞,盤膝而坐,旁邊紫金香爐吐著裊裊香菸,襯托著他一副清瘦筋骨,遠遠望去,仿若端坐雲端的仙人。
「陛下,該吃藥了。」
曹德海躬身進來,將一個白玉托盤恭敬跪呈至皇帝麵前。
托盤上放著一隻玉碗,碗內放著一顆同樣晶瑩如雪的丹丸。
皇帝睜眼,伸手拿起丹丸,就著清水服下,原本蒼白羸弱的麵孔上立刻多了一抹健康紅潤。
「果然是奇藥。」
皇帝感嘆。
曹德海道:「能入陛下之口,為陛下益壽延年,也是這丹丸的福氣。」
「你這根舌頭,倒是伶俐得緊!」
皇帝笑罵。
曹德海垂目笑:「奴才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皇帝收斂了笑容,忽問:「北鎮撫情況如何?」
曹德海忙道:「陛下放心,謝世子已經開始正常進食了,不會有大礙。」
說完,曹德海才發現皇帝目光悠遠望著窗外,臉色幽深莫測,並未有任何喜色露出,多年在深宮裏練就的本能讓他隱約明白,自己的迴答並不能令這位天子滿意。
曹德海立時驚出一背冷汗,越發小心收斂起神色。
「這是好事。」
皇帝徐徐開了口。
「世子安然無恙,朕也能和定淵王交代了。」
「是,陛下仁德,天下皆知。」
曹德海戰戰兢兢迴。
「退下吧。」
「是。」
曹德海如蒙大赦,躡手躡腳退出殿,等到了殿外,才發現兩條腿都在打顫。
「依閣老看,此事如何處決才好?」
楊清出列道:「定淵王世子殺害監軍一事隻有一個證詞待考的人證,恐怕尚不足以定罪周大人如此蓋棺定論怕有失妥當。」
「楊禦史此言差矣指認定淵王世子殺人的是二十四樓一名夥計若非親眼所見那夥計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說出真相。且劉喜貴遇害時,定淵王世子恰好離席出恭此事難道不過於巧合了麽?」
官員們基本分為兩派,吵得唾沫飛濺。
最後是皇帝輕咳一聲,打斷爭吵:「定淵王還在前線為國奮戰,他把兒子留在上京,託付與朕,朕都不容許任何人傷害定淵王世子,寒了忠臣之心。」
皇帝要維護謝氏,合情合理,畢竟如今謝氏是皇帝與世家對抗的最大籌碼。
依附裴氏的官員見此情景,卻不依不饒,道:「想要查明那批軍甲的下落,也並非完全沒有辦法,直接將飛星營與流光營兩營主將羈押起來拷問便是。重刑加身,老臣便不信他們不說實話。」
這個說法立刻獲得一大部分朝臣的認可。
既然定淵王世子是私藏兵甲的最大嫌犯,朝廷顧忌定淵王府顏麵,不好直接對定淵王世子進行審訊,那便另闢蹊徑,審問其麾下大將,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裴氏麾下官員如此奮力要給謝琅定罪,自然是受了裴氏老太爺裴道閎的指令。
一則,拿掉謝琅,就能重創謝氏,而沒了謝氏做倚仗的皇帝,自然要完全受裴氏控製。裴氏也將徹底取代衛氏,成為諸世家之首。
二則,各地官員敬獻給裴道閎的一批價值連城的生辰綱,曾經在京南地界被悍匪劫掠,裴道閎近來得到消息,此事背後真正主謀很可能是謝琅。
裴道閎因為生辰綱被劫之事大病一場,因此對謝琅恨之入骨,發誓要報此大仇。
三則,也是最重要的,皇帝在立儲一事上態度不明,大朝會後,雖擱置了雍王的儲君冊封禮,但也沒有宣布廢掉立雍王為儲的決定。一旦雍王繼任儲君位,有皇帝和皇帝背後的謝氏支持,趙王將再無爭儲可能。
裴氏一派官員的提議再度遭到了皇帝否決。
「京南匪患正是嚴重,若將飛星、流光二營大將全部下獄,誰去京南剿匪?」
皇帝唯一做的讓步就是,將謝琅暫時軟禁在北鎮撫,在真相徹底查明前,不予放出。
謝琅人坐在北鎮撫值房裏,每日總能從「各類途徑」有意無意聽到外界的消息。
越是聽到後麵,他越是笑得諷刺悲涼。
因在看透皇帝真正的目的後,他便明白,皇帝越是當著天下人和滿朝文武的麵迴護他,便越是下定了決心要置他於死地。
皇帝既要他的命,又要賢良的名聲。
對他恨之入骨的裴氏與裴道閎,便是皇帝手中最鋒利的刀。
謝琅的直覺很快得到印證。
兩日後的深夜,素來防守嚴密的北鎮撫闖進來第一批刺客。
好在謝琅早有警覺,在刺客闖入房間前,便躍上房梁,躲在暗處,在錦衣衛姍姍趕來前,成功將所有刺客擊殺。
這批刺客身份自然成謎,連北鎮撫都查不出任何線索與端倪。北鎮撫隻是例行加強了防守,並將謝琅轉移到其他值房。
但各類更隱秘的刺殺依舊沒有停止。
有一日,謝琅發現送來的飯食有毒,之後,便不再進食。
北鎮撫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人餓死,最後由劉公公出麵,親自送來了一頓酒食,謝琅才肯重新握起筷子,並笑著邀劉公公同飲。
劉公公知曉對方用意,不敢不喝了那一杯酒。
太儀殿內,天盛帝一身明黃龍袞,盤膝而坐,旁邊紫金香爐吐著裊裊香菸,襯托著他一副清瘦筋骨,遠遠望去,仿若端坐雲端的仙人。
「陛下,該吃藥了。」
曹德海躬身進來,將一個白玉托盤恭敬跪呈至皇帝麵前。
托盤上放著一隻玉碗,碗內放著一顆同樣晶瑩如雪的丹丸。
皇帝睜眼,伸手拿起丹丸,就著清水服下,原本蒼白羸弱的麵孔上立刻多了一抹健康紅潤。
「果然是奇藥。」
皇帝感嘆。
曹德海道:「能入陛下之口,為陛下益壽延年,也是這丹丸的福氣。」
「你這根舌頭,倒是伶俐得緊!」
皇帝笑罵。
曹德海垂目笑:「奴才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皇帝收斂了笑容,忽問:「北鎮撫情況如何?」
曹德海忙道:「陛下放心,謝世子已經開始正常進食了,不會有大礙。」
說完,曹德海才發現皇帝目光悠遠望著窗外,臉色幽深莫測,並未有任何喜色露出,多年在深宮裏練就的本能讓他隱約明白,自己的迴答並不能令這位天子滿意。
曹德海立時驚出一背冷汗,越發小心收斂起神色。
「這是好事。」
皇帝徐徐開了口。
「世子安然無恙,朕也能和定淵王交代了。」
「是,陛下仁德,天下皆知。」
曹德海戰戰兢兢迴。
「退下吧。」
「是。」
曹德海如蒙大赦,躡手躡腳退出殿,等到了殿外,才發現兩條腿都在打顫。
「依閣老看,此事如何處決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