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 作者:若蘭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蘇文卿與魏驚春本就是寒門學子中聲望最高的兩名大才子,如今品階又高於其他人,但逢寒門學子聚會,自然更是眾學子追捧對象。
但好在前程都有了著落,不枉寒窗苦讀一場,眾人說說笑笑,推杯換盞,好不痛快。期間說起蘇文卿三月後也要去督查院就職的事,有人問許劭:「聽聞新禦史入院,會擇一人兼任司書,給閣老貼身侍奉筆墨,雖然辛苦了些,未來前途可是不可限量,如今文卿還未轉入都察院,這司書一職,應當是若林你擔任吧。」
許劭卻搖頭。
「不是我。」
眾人驚訝。「不是你,難道是那個衛三?!」
許劭心情複雜點頭。
「沒錯。」
他也以為,蘇文卿還沒到督查院,司書一職十有八九是由他兼任,沒想到最後任命下來,定的竟是衛瑾瑜。
「閣老素來重要寒門子弟,選一個衛氏嫡孫入督查院,已經令人匪夷所思,如今竟又讓這衛三兼任司書。閣老心思,還真是難猜呢。」
「不過,那衛三畢竟拿了六科全滿的成績,閣老給衛氏一個麵子,也能理解,待文卿正式到督查院就職,這司書一職,定然還得是文卿的。」
蘇文卿神色如常,道:「朝中職位,本就是能者居之,沒有哪個職位一定屬於誰,諸位如此說,倒讓文卿無地自容。」
「文卿,你就是太謙遜了,那衛三如何能與你比。」
宴席結束,迴去路上,魏驚春見孟堯沉默不語,便問:「怎麽,有心事?」
孟堯嘆氣:「我隻是覺得,人的偏見真是這世上最可怕的東西,我承認文卿很優秀,然而那位衛三公子,即便與我們道不相同,他的刻苦努力我們也是有目共睹。他能以六科全滿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督查院,怎麽就不能兼任司書了。」
「寒門子弟對世家子弟抱有偏見,與世家歧視寒門,又有何本質區別。」
魏驚春道:「你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便足以證明,並非所有寒門子弟都如他們一般懷有偏狹的偏見。隻是之前文卿遇刺一事,讓許多寒門子弟都對衛氏痛恨不已,他們恨屋及烏,懷此偏見,也是情理之中。」
**
鳳閣衙署建在宮城裏。
今日是座主們會晤議事日,一大早,文極閣大門便敞開著。
三位座主軟轎依次抵達,眾科道廊官於階下恭候,首先到的是首輔衛憫,接著是次輔韓蒔芳,顧淩洲因掌著督查院,最後才到。
三個閣老都有各自值房,既可辦公,也可作休息之所。
楊清陪同顧淩洲一同過來,問:「師父可要先去值房休息片刻?」
顧淩洲道:「不必,時辰不早了,直接去文極閣吧。」
衛憫與韓蒔芳已經坐在閣中,見顧淩洲進來,韓蒔芳笑著起身,兩人互相作了個禮,衛憫身為首輔,自然不必起身,但也同另外二人道:「都坐下,咱們之間,便不要講這些虛禮了。」
文極閣雖也有書案,但靠窗的地方擺著一張連榻,三位座主議事,一般就坐在連榻上。衛憫自然坐於正中,顧淩洲和韓蒔芳則分別坐在左右兩側。
衛憫先開了口:「今日主要就是議議給袁霈授爵的事,還有派往北境監軍的人選,邊境不太平,聖心難安,這監軍一事,必須要盡快定下了了。」
顧淩洲未開口。
韓蒔芳則問:「怎麽,聖上不是欽賜了袁霈同一品定南侯麽?難道聖意有變?」
衛憫道:「不是聖意有變,是西南那邊出了點岔子,袁霈的二兒子袁放,領兵剿匪,打了敗仗。裴北辰要將他褫奪軍職,依軍法查辦,袁放拒不領罰,大唿自己冤枉,還大膽逃匿,兵科幾個給事中參奏這都是袁霈教子不嚴之過,請朝廷收迴對袁霈的拒絕。聖上體恤袁大都督辛苦,不忍因子之過苛責太過,故而讓鳳閣裁奪個意見。」
韓蒔芳嘆道:「這袁二公子,也太衝動莽撞,就算真有什麽不得已的苦衷,也不該私自逃匿。袁大都督在西南軍中威望深厚,此事若處理不好,很可能要弄得滇南不穩。」
衛憫頷首:「正是此意。」
又問顧淩洲:「青樾,你什麽看法?」
顧淩洲道:「道雲所言不錯,此事一個處理不慎,可能要激起滇南動盪。依我看,不如先命兵部出文,張榜緝拿袁放,袁霈的侯爵,還是如常授予。老都督為國辛勞了一輩子,一世英名不應該壞在子孫身上,如此,也全了聖上體恤忠臣之心。」
衛憫點頭:「裴北辰也特意上書,為袁霈求情,此事就這麽定吧。再一樁,就是派往北境的監軍人選,黃純雖然被發配去皇陵了,二十四監的人還是要用,本輔著代掌印曹德海擬了批人選,你們都看看。」
幾樁大事說完,已是一個時辰後。
接下來還要聽各部官員過來匯報各部緊要事務,司吏們進來,為閣老們奉上茶水糕點。
顧淩洲接過茶盞,隨意飲了口,忽然眉目微微一動,垂眼一看,才發現跪在下首奉茶的,已經不是鍾嶽,而是另一綠袍少年。
他接著飲了第二口,方擱下茶盞。
衛瑾瑜又將筆墨恭敬奉上,因待會兒聽各部官員奏報事務,閣老們一般需要現場批覆。
韓蒔芳自然也瞧見了衛瑾瑜,笑著打趣道:「青樾,你如今選的這個司書不錯,乖巧懂事,樣樣都好,隻一點,就怕首輔要吃味。」
但好在前程都有了著落,不枉寒窗苦讀一場,眾人說說笑笑,推杯換盞,好不痛快。期間說起蘇文卿三月後也要去督查院就職的事,有人問許劭:「聽聞新禦史入院,會擇一人兼任司書,給閣老貼身侍奉筆墨,雖然辛苦了些,未來前途可是不可限量,如今文卿還未轉入都察院,這司書一職,應當是若林你擔任吧。」
許劭卻搖頭。
「不是我。」
眾人驚訝。「不是你,難道是那個衛三?!」
許劭心情複雜點頭。
「沒錯。」
他也以為,蘇文卿還沒到督查院,司書一職十有八九是由他兼任,沒想到最後任命下來,定的竟是衛瑾瑜。
「閣老素來重要寒門子弟,選一個衛氏嫡孫入督查院,已經令人匪夷所思,如今竟又讓這衛三兼任司書。閣老心思,還真是難猜呢。」
「不過,那衛三畢竟拿了六科全滿的成績,閣老給衛氏一個麵子,也能理解,待文卿正式到督查院就職,這司書一職,定然還得是文卿的。」
蘇文卿神色如常,道:「朝中職位,本就是能者居之,沒有哪個職位一定屬於誰,諸位如此說,倒讓文卿無地自容。」
「文卿,你就是太謙遜了,那衛三如何能與你比。」
宴席結束,迴去路上,魏驚春見孟堯沉默不語,便問:「怎麽,有心事?」
孟堯嘆氣:「我隻是覺得,人的偏見真是這世上最可怕的東西,我承認文卿很優秀,然而那位衛三公子,即便與我們道不相同,他的刻苦努力我們也是有目共睹。他能以六科全滿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督查院,怎麽就不能兼任司書了。」
「寒門子弟對世家子弟抱有偏見,與世家歧視寒門,又有何本質區別。」
魏驚春道:「你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便足以證明,並非所有寒門子弟都如他們一般懷有偏狹的偏見。隻是之前文卿遇刺一事,讓許多寒門子弟都對衛氏痛恨不已,他們恨屋及烏,懷此偏見,也是情理之中。」
**
鳳閣衙署建在宮城裏。
今日是座主們會晤議事日,一大早,文極閣大門便敞開著。
三位座主軟轎依次抵達,眾科道廊官於階下恭候,首先到的是首輔衛憫,接著是次輔韓蒔芳,顧淩洲因掌著督查院,最後才到。
三個閣老都有各自值房,既可辦公,也可作休息之所。
楊清陪同顧淩洲一同過來,問:「師父可要先去值房休息片刻?」
顧淩洲道:「不必,時辰不早了,直接去文極閣吧。」
衛憫與韓蒔芳已經坐在閣中,見顧淩洲進來,韓蒔芳笑著起身,兩人互相作了個禮,衛憫身為首輔,自然不必起身,但也同另外二人道:「都坐下,咱們之間,便不要講這些虛禮了。」
文極閣雖也有書案,但靠窗的地方擺著一張連榻,三位座主議事,一般就坐在連榻上。衛憫自然坐於正中,顧淩洲和韓蒔芳則分別坐在左右兩側。
衛憫先開了口:「今日主要就是議議給袁霈授爵的事,還有派往北境監軍的人選,邊境不太平,聖心難安,這監軍一事,必須要盡快定下了了。」
顧淩洲未開口。
韓蒔芳則問:「怎麽,聖上不是欽賜了袁霈同一品定南侯麽?難道聖意有變?」
衛憫道:「不是聖意有變,是西南那邊出了點岔子,袁霈的二兒子袁放,領兵剿匪,打了敗仗。裴北辰要將他褫奪軍職,依軍法查辦,袁放拒不領罰,大唿自己冤枉,還大膽逃匿,兵科幾個給事中參奏這都是袁霈教子不嚴之過,請朝廷收迴對袁霈的拒絕。聖上體恤袁大都督辛苦,不忍因子之過苛責太過,故而讓鳳閣裁奪個意見。」
韓蒔芳嘆道:「這袁二公子,也太衝動莽撞,就算真有什麽不得已的苦衷,也不該私自逃匿。袁大都督在西南軍中威望深厚,此事若處理不好,很可能要弄得滇南不穩。」
衛憫頷首:「正是此意。」
又問顧淩洲:「青樾,你什麽看法?」
顧淩洲道:「道雲所言不錯,此事一個處理不慎,可能要激起滇南動盪。依我看,不如先命兵部出文,張榜緝拿袁放,袁霈的侯爵,還是如常授予。老都督為國辛勞了一輩子,一世英名不應該壞在子孫身上,如此,也全了聖上體恤忠臣之心。」
衛憫點頭:「裴北辰也特意上書,為袁霈求情,此事就這麽定吧。再一樁,就是派往北境的監軍人選,黃純雖然被發配去皇陵了,二十四監的人還是要用,本輔著代掌印曹德海擬了批人選,你們都看看。」
幾樁大事說完,已是一個時辰後。
接下來還要聽各部官員過來匯報各部緊要事務,司吏們進來,為閣老們奉上茶水糕點。
顧淩洲接過茶盞,隨意飲了口,忽然眉目微微一動,垂眼一看,才發現跪在下首奉茶的,已經不是鍾嶽,而是另一綠袍少年。
他接著飲了第二口,方擱下茶盞。
衛瑾瑜又將筆墨恭敬奉上,因待會兒聽各部官員奏報事務,閣老們一般需要現場批覆。
韓蒔芳自然也瞧見了衛瑾瑜,笑著打趣道:「青樾,你如今選的這個司書不錯,乖巧懂事,樣樣都好,隻一點,就怕首輔要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