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和死對頭奉旨成婚後[重生] 作者:若蘭之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是漂亮話。」
顧淩洲麵不改色問:「如果民心、聖心、史冊、後世、千秋,都給不了公論公斷呢?」
少年緩緩抬眸,平靜道:「那就想辦法讓他們知道。」
「如何讓他們知道?」
「以律法,以公理,以血,以命,以道。除此外,還需一把趁手好刀。」
顧淩洲凝望著少年眸底無聲燃燒的幽火,好一會兒,問:「刀在何處?」
衛瑾瑜道:「學生知道,閣老近來在為揚州織造一案發愁,隻要閣老需要,學生便可做這把刀,替閣老掃清揚州汙淖。」
**
等衛瑾瑜退下,楊清進來,見顧淩洲沉默立在案邊,心事重重的模樣,近前奉上盞熱茶,問:「師父可擇定人選了?」
顧淩洲道:「年紀不大,口氣不小,且伶牙俐齒,桀驁難馴,教人看不透。」
「我且問你,六部渾濁如泥,獨督查院濯濯如清流,你聽過這句話麽?」
楊清忍不住笑著搖頭:「這話倒是有意思,聽著像拍馬屁,師父是從哪裏聽說的?」
「一個很聰明,還會與人耍心眼的小鬼,本輔險些被他繞進去。」
楊清還是第一次聽素來剛正嚴厲的恩師以如此語氣評價一個學生,一時辨不清恩師是何態度,思索著問:「師父是不打算選這孩子了?」
「不。」
顧淩洲忽然轉過身,目光沉然,似下定了某種決心:「這個小鬼,本輔要定了。」
「你親自去一趟吏部,讓吏部將他職位定入督查院吧。」
楊清雖已猜到幾分,但仍意外。
遲疑問:「他畢竟是衛氏嫡孫,師父當真不考慮衛氏那邊的因素麽。」
「督查院選人,不問出身,也輪不到旁人置喙。」
「你直接拿著本輔的手諭過去。」
楊清便知師父是真的主意已定,不由想,此番結果一公布,怕要震驚各方。
顧淩洲接著吩咐:「至於另外兩個名額,便按照考試名次來吧,一個給蘇文卿,一個給那名叫許劭的寒門學子。」
楊清道:「那弟子便先讓吏部留額了,按照規定,新科狀元金殿賜職後,要在翰林院待滿三月,才能轉到其他部門任職。」
顧淩洲頷首,又道:「你設法與他當麵確認下,他將來是否確定要入督查院,他畢竟已得金殿賜職,如果主意未定,沒有平白占用名額的道理。而且,督查院是清苦部門,未必如他在翰林院待著風光。」
楊清應是,又問職位分配。
顧淩洲道:「都是進士出身,按規矩,都定為七品監察禦史吧,」
楊清應下,又問:「那司書一職由誰兼任?」
司書,既貼身侍奉筆墨,協助都禦史整理案牘及往來文書之人,一般由新入院的年輕禦史兼任。
「最合適的自然是蘇文卿,可惜蘇文卿眼下還無法來督查院就職。要不讓許劭先兼著,等蘇文卿轉來之後,再接替許劭。」
顧淩洲沉吟須臾,卻道:「讓衛瑾瑜來吧。」
楊清意外至極,若論合適,蘇文卿之外,自然是這位衛三公子最合適,隻是,司書既貼身侍奉筆墨,會接觸到許多院中核心文書,尤其是涉及到重案要案的文書,遇到顧淩洲公務繁忙時,還需要跟著去鳳閣行走。他之所以沒提衛瑾瑜,是擔心顧淩洲忌憚衛氏,沒想到顧淩洲竟親自點了人。一時倒分不清恩師是真愛重這位衛氏嫡孫,還是要擱在身邊親自甄別查看。
楊清笑道:「那孩子年紀雖小,字倒是挺漂亮,世家大族教養出來的,也識禮數,知進退,若需跟著去鳳閣辦公時,也不至於怯場莽撞,由他兼任,倒也合適。師父若肯用,倒是再合適不過了。」
距離吏部授職僅剩最後三日期限的時候,督查院考試結果亦正式公布,參考百餘人,最後擇選三人,排名第一的,不是寒門子弟,而是年僅十七歲的衛氏嫡孫,衛瑾瑜。
各方果然掀起軒然大波。
一則,衛氏嫡孫竟然沒有通過衛氏安排職位,而是進了督查院。
二則,一向重用寒門子弟的督查院竟然以第一名成績錄用了一名衛氏嫡孫,就連剛得了一甲頭名的狀元蘇文卿都隻屈居第二。然而督查院公布了每名學生的卷試成績,衛瑾瑜六科全滿,史無前例,眾人無話可說。且督查院錄取三人,一名世家子弟,兩名寒門子弟,總體數量上,並未偏袒世家。
「他竟進了督查院!他竟能考進督查院!」
衛府,衛雲昊氣得直接摔了手中茶盞。自打國子學名額被搶,他便對衛瑾瑜恨得咬牙切齒,一直在忍辱負重等著看衛瑾瑜笑話。
結果笑話沒看成,反而眼睜睜瞧著對方一路通過大考,拿得特赦名額,又高中會元,探花,要不是出了刺殺的事,很可能還要高中狀元。如今,對方竟然又通過了以難考著稱的督查院考試。
衛雲昊前所未有的憤怒。
因督查院獨立於六部,顧淩洲脾氣出了名的軟硬不吃,連祖父都讓其三分薄麵,衛瑾瑜入了督查院,某種程度上幾乎意味著,再不受衛氏掌控,也不可能如以前一般,在衛氏伏低做小,任他拿捏欺負。
衛雲縉恰好下值歸來,見狀,皺眉道:「你如今好歹得了授職,要入朝為官了,怎麽還如此心浮氣躁沉不住氣。」
顧淩洲麵不改色問:「如果民心、聖心、史冊、後世、千秋,都給不了公論公斷呢?」
少年緩緩抬眸,平靜道:「那就想辦法讓他們知道。」
「如何讓他們知道?」
「以律法,以公理,以血,以命,以道。除此外,還需一把趁手好刀。」
顧淩洲凝望著少年眸底無聲燃燒的幽火,好一會兒,問:「刀在何處?」
衛瑾瑜道:「學生知道,閣老近來在為揚州織造一案發愁,隻要閣老需要,學生便可做這把刀,替閣老掃清揚州汙淖。」
**
等衛瑾瑜退下,楊清進來,見顧淩洲沉默立在案邊,心事重重的模樣,近前奉上盞熱茶,問:「師父可擇定人選了?」
顧淩洲道:「年紀不大,口氣不小,且伶牙俐齒,桀驁難馴,教人看不透。」
「我且問你,六部渾濁如泥,獨督查院濯濯如清流,你聽過這句話麽?」
楊清忍不住笑著搖頭:「這話倒是有意思,聽著像拍馬屁,師父是從哪裏聽說的?」
「一個很聰明,還會與人耍心眼的小鬼,本輔險些被他繞進去。」
楊清還是第一次聽素來剛正嚴厲的恩師以如此語氣評價一個學生,一時辨不清恩師是何態度,思索著問:「師父是不打算選這孩子了?」
「不。」
顧淩洲忽然轉過身,目光沉然,似下定了某種決心:「這個小鬼,本輔要定了。」
「你親自去一趟吏部,讓吏部將他職位定入督查院吧。」
楊清雖已猜到幾分,但仍意外。
遲疑問:「他畢竟是衛氏嫡孫,師父當真不考慮衛氏那邊的因素麽。」
「督查院選人,不問出身,也輪不到旁人置喙。」
「你直接拿著本輔的手諭過去。」
楊清便知師父是真的主意已定,不由想,此番結果一公布,怕要震驚各方。
顧淩洲接著吩咐:「至於另外兩個名額,便按照考試名次來吧,一個給蘇文卿,一個給那名叫許劭的寒門學子。」
楊清道:「那弟子便先讓吏部留額了,按照規定,新科狀元金殿賜職後,要在翰林院待滿三月,才能轉到其他部門任職。」
顧淩洲頷首,又道:「你設法與他當麵確認下,他將來是否確定要入督查院,他畢竟已得金殿賜職,如果主意未定,沒有平白占用名額的道理。而且,督查院是清苦部門,未必如他在翰林院待著風光。」
楊清應是,又問職位分配。
顧淩洲道:「都是進士出身,按規矩,都定為七品監察禦史吧,」
楊清應下,又問:「那司書一職由誰兼任?」
司書,既貼身侍奉筆墨,協助都禦史整理案牘及往來文書之人,一般由新入院的年輕禦史兼任。
「最合適的自然是蘇文卿,可惜蘇文卿眼下還無法來督查院就職。要不讓許劭先兼著,等蘇文卿轉來之後,再接替許劭。」
顧淩洲沉吟須臾,卻道:「讓衛瑾瑜來吧。」
楊清意外至極,若論合適,蘇文卿之外,自然是這位衛三公子最合適,隻是,司書既貼身侍奉筆墨,會接觸到許多院中核心文書,尤其是涉及到重案要案的文書,遇到顧淩洲公務繁忙時,還需要跟著去鳳閣行走。他之所以沒提衛瑾瑜,是擔心顧淩洲忌憚衛氏,沒想到顧淩洲竟親自點了人。一時倒分不清恩師是真愛重這位衛氏嫡孫,還是要擱在身邊親自甄別查看。
楊清笑道:「那孩子年紀雖小,字倒是挺漂亮,世家大族教養出來的,也識禮數,知進退,若需跟著去鳳閣辦公時,也不至於怯場莽撞,由他兼任,倒也合適。師父若肯用,倒是再合適不過了。」
距離吏部授職僅剩最後三日期限的時候,督查院考試結果亦正式公布,參考百餘人,最後擇選三人,排名第一的,不是寒門子弟,而是年僅十七歲的衛氏嫡孫,衛瑾瑜。
各方果然掀起軒然大波。
一則,衛氏嫡孫竟然沒有通過衛氏安排職位,而是進了督查院。
二則,一向重用寒門子弟的督查院竟然以第一名成績錄用了一名衛氏嫡孫,就連剛得了一甲頭名的狀元蘇文卿都隻屈居第二。然而督查院公布了每名學生的卷試成績,衛瑾瑜六科全滿,史無前例,眾人無話可說。且督查院錄取三人,一名世家子弟,兩名寒門子弟,總體數量上,並未偏袒世家。
「他竟進了督查院!他竟能考進督查院!」
衛府,衛雲昊氣得直接摔了手中茶盞。自打國子學名額被搶,他便對衛瑾瑜恨得咬牙切齒,一直在忍辱負重等著看衛瑾瑜笑話。
結果笑話沒看成,反而眼睜睜瞧著對方一路通過大考,拿得特赦名額,又高中會元,探花,要不是出了刺殺的事,很可能還要高中狀元。如今,對方竟然又通過了以難考著稱的督查院考試。
衛雲昊前所未有的憤怒。
因督查院獨立於六部,顧淩洲脾氣出了名的軟硬不吃,連祖父都讓其三分薄麵,衛瑾瑜入了督查院,某種程度上幾乎意味著,再不受衛氏掌控,也不可能如以前一般,在衛氏伏低做小,任他拿捏欺負。
衛雲縉恰好下值歸來,見狀,皺眉道:「你如今好歹得了授職,要入朝為官了,怎麽還如此心浮氣躁沉不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