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綁定昏君抽卡係統後我成明君了[基建] 作者:西門亂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晏玄鈺也曾問過烏夷清的意思,他們還可以想其他方法,畢竟傳出風聲後對烏夷清有影響,烏夷清對此毫不在意,隻要是能助她得權,一些流言又有什麽關係?
何況這流言還能更好地幫她在南國立足,讓父王不敢動她。
烏夷清遠比晏玄鈺想得灑脫。
也讓晏玄鈺對烏夷清有多願意付出一切想抓住這個機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陛下有意和南國交好的消息飛傳,南國使臣見其他人時脊梁骨都更挺直了幾分。
另一與南國不對付的小國使臣遇上南國使臣,本來兩方遇上總要互噴一陣,但是現在小國使臣們剛看到南國使臣的影子就起身要走,奈何對方非要過來攔住了他們。
於是兩方隻好不情不願地行禮——不,南國使臣還是很情願的。
其中一個南國使臣得意洋洋地說:“哎呀,陛下昨日又賞賜了公主殿下許多名貴首飾與宮中糕點,說都是殿下在宮中愛吃的。”
站在最前麵的小國使臣之一剛要開口,就被後麵的同伴拉住了,同伴低聲道:“還是快走為妙,今日是大周閱兵。”
南國使臣聽到這句話,頓時更加得意了:“因為陛下想和公主在一處,所以南國使臣的位置也是使臣之中最好的。”
眾人:.....
即使其他使臣心裏再慪血,麵上也不能說什麽,畢竟他們還在人家大周的地盤上呢!而且.....自從突厥被攻下,誰不是戰戰兢兢?
...
閱兵那日,萬裏無雲。
晏玄鈺身後為諸位大臣,再向四周散開就是各個使臣團。
他立於高台之上,這個位置是最好的位置,能讓晏玄鈺的聲音像開了擴音器一樣傳到更遠的地方,也讓所有人聽得更清楚。
在大周閱兵開始前,晏玄鈺首先要鼓舞一番士氣,他先將自己從登基以來的事情簡單複述一遍,又說起如今大周氣象,用詞繁複拗口。
在場的所有人隨著晏玄鈺開口,表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唯有晏玄鈺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別讓他知道是禮部的誰寫的文稿!
這禮部是專門來克他的吧!
關鍵是晏玄鈺需要全文背誦啊。
晏玄鈺好不容易維持著威嚴的表情說完,加了幾句自己的話後說道:“今日,朕邀諸位使臣遠赴京城,是為共同見證!”
“轟——!”
隨著晏玄鈺最後一句話結束,一陣轟隆聲傳來,將各使臣嚇了一跳,短暫地出現一陣騷亂,直到看到大周君臣不動如山,他們才壓下心頭一瞬間的惶恐。
轟隆聲就是改良版的煙花,用作禮炮。
最前麵的是錦衣衛,錦衣衛們臉上戴著半邊黑紋麵具,他們人數眾多可卻沒有一絲聲音,出現的悄無聲息,他們統一穿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這就是晏玄鈺“夾帶私貨”了。畢竟有小時候看著電視劇裏的錦衣衛飛簷走壁無所不能的濾鏡。
為此晏玄鈺還把繡春刀給造出來了,伍老聽完晏玄鈺描述的“刀身比現在大周已有的腰刀要短小很多,刀的全身有弧度,下有排穗”後驚訝極了,以為晏玄鈺也在武器上有些天賦,晏玄鈺解釋是從古籍上看到的——反正這麽多古籍,總不能有人全部看過吧,這不就給了他發揮空間嗎。
造出來繡春刀當然有實際用處,晏玄鈺到底是從電視上看來的,注重的更多的是觀賞方麵,經過伍老的改良,此刀確實好用。
大周人人對錦衣衛並不陌生,錦衣衛直屬於皇帝統領,可如今大周官員體係完善,各城也穩定發展中,晏玄鈺就不是時時刻刻都有事需要他們做了,所以現在的錦衣衛除了巡查職責,就是被分散到各處。
官府也不止一遍地告訴大周百姓,如果遇到危險可向巡查的錦衣衛求助。所以錦衣衛可謂是上能救人下能救貓狗。
大周百姓也習慣了街道上偶爾出現的黑色勁裝錦衣衛們,可今天一見,所有遠遠圍觀著的百姓都有種陌生之感!
自從京城閱兵的消息在大周各處散播,不少人都紛紛趕往京城不想錯過此事,閱兵嘛,當然也得讓百姓看看,所以京兆尹緊急帶人搞出一個巨大的地方專門供除了官員和使臣以外的人有地方觀看,當然是不許吵鬧的,旁邊可都有官兵一直看著呢,就是防止有人在這時候鬧事。
也沒人在這個時候吵鬧,自從禮炮轟聲後,所有人就都屏住了唿吸,眼睛緊緊地看向閱兵場地,場地離他們有一段距離,但也是能看見一二。
不僅遠遠圍觀的百姓們屏住唿吸,就連高台上的使臣們也是如此。
錦衣衛走過時如同黑壓壓的烏雲一般帶給他們一陣強烈的壓迫感。
然而這隻是一個開始。
在錦衣衛走過後,後麵的兩個方陣就是由袁康訓練的兵卒,現在已經沒有“袁家軍”這一說法了,邊境的不少將軍都被袁康在晏玄鈺的授意下特訓過,這些將軍手下的兵卒也是如此,而原本的袁家軍中也融入了很多兵卒,相比於之前,將士們真的團結了起來。
和錦衣衛們的靜步不同,兵卒們整齊的腳步聲咚咚地像震在人心上,他們不僅腳步聲一致,就連動作幅度都相仿,遠遠看過去精氣神十足,而他們身上又同時有一種經過拚殺形成的血性。
何況這流言還能更好地幫她在南國立足,讓父王不敢動她。
烏夷清遠比晏玄鈺想得灑脫。
也讓晏玄鈺對烏夷清有多願意付出一切想抓住這個機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陛下有意和南國交好的消息飛傳,南國使臣見其他人時脊梁骨都更挺直了幾分。
另一與南國不對付的小國使臣遇上南國使臣,本來兩方遇上總要互噴一陣,但是現在小國使臣們剛看到南國使臣的影子就起身要走,奈何對方非要過來攔住了他們。
於是兩方隻好不情不願地行禮——不,南國使臣還是很情願的。
其中一個南國使臣得意洋洋地說:“哎呀,陛下昨日又賞賜了公主殿下許多名貴首飾與宮中糕點,說都是殿下在宮中愛吃的。”
站在最前麵的小國使臣之一剛要開口,就被後麵的同伴拉住了,同伴低聲道:“還是快走為妙,今日是大周閱兵。”
南國使臣聽到這句話,頓時更加得意了:“因為陛下想和公主在一處,所以南國使臣的位置也是使臣之中最好的。”
眾人:.....
即使其他使臣心裏再慪血,麵上也不能說什麽,畢竟他們還在人家大周的地盤上呢!而且.....自從突厥被攻下,誰不是戰戰兢兢?
...
閱兵那日,萬裏無雲。
晏玄鈺身後為諸位大臣,再向四周散開就是各個使臣團。
他立於高台之上,這個位置是最好的位置,能讓晏玄鈺的聲音像開了擴音器一樣傳到更遠的地方,也讓所有人聽得更清楚。
在大周閱兵開始前,晏玄鈺首先要鼓舞一番士氣,他先將自己從登基以來的事情簡單複述一遍,又說起如今大周氣象,用詞繁複拗口。
在場的所有人隨著晏玄鈺開口,表情都變得嚴肅起來。
唯有晏玄鈺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別讓他知道是禮部的誰寫的文稿!
這禮部是專門來克他的吧!
關鍵是晏玄鈺需要全文背誦啊。
晏玄鈺好不容易維持著威嚴的表情說完,加了幾句自己的話後說道:“今日,朕邀諸位使臣遠赴京城,是為共同見證!”
“轟——!”
隨著晏玄鈺最後一句話結束,一陣轟隆聲傳來,將各使臣嚇了一跳,短暫地出現一陣騷亂,直到看到大周君臣不動如山,他們才壓下心頭一瞬間的惶恐。
轟隆聲就是改良版的煙花,用作禮炮。
最前麵的是錦衣衛,錦衣衛們臉上戴著半邊黑紋麵具,他們人數眾多可卻沒有一絲聲音,出現的悄無聲息,他們統一穿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這就是晏玄鈺“夾帶私貨”了。畢竟有小時候看著電視劇裏的錦衣衛飛簷走壁無所不能的濾鏡。
為此晏玄鈺還把繡春刀給造出來了,伍老聽完晏玄鈺描述的“刀身比現在大周已有的腰刀要短小很多,刀的全身有弧度,下有排穗”後驚訝極了,以為晏玄鈺也在武器上有些天賦,晏玄鈺解釋是從古籍上看到的——反正這麽多古籍,總不能有人全部看過吧,這不就給了他發揮空間嗎。
造出來繡春刀當然有實際用處,晏玄鈺到底是從電視上看來的,注重的更多的是觀賞方麵,經過伍老的改良,此刀確實好用。
大周人人對錦衣衛並不陌生,錦衣衛直屬於皇帝統領,可如今大周官員體係完善,各城也穩定發展中,晏玄鈺就不是時時刻刻都有事需要他們做了,所以現在的錦衣衛除了巡查職責,就是被分散到各處。
官府也不止一遍地告訴大周百姓,如果遇到危險可向巡查的錦衣衛求助。所以錦衣衛可謂是上能救人下能救貓狗。
大周百姓也習慣了街道上偶爾出現的黑色勁裝錦衣衛們,可今天一見,所有遠遠圍觀著的百姓都有種陌生之感!
自從京城閱兵的消息在大周各處散播,不少人都紛紛趕往京城不想錯過此事,閱兵嘛,當然也得讓百姓看看,所以京兆尹緊急帶人搞出一個巨大的地方專門供除了官員和使臣以外的人有地方觀看,當然是不許吵鬧的,旁邊可都有官兵一直看著呢,就是防止有人在這時候鬧事。
也沒人在這個時候吵鬧,自從禮炮轟聲後,所有人就都屏住了唿吸,眼睛緊緊地看向閱兵場地,場地離他們有一段距離,但也是能看見一二。
不僅遠遠圍觀的百姓們屏住唿吸,就連高台上的使臣們也是如此。
錦衣衛走過時如同黑壓壓的烏雲一般帶給他們一陣強烈的壓迫感。
然而這隻是一個開始。
在錦衣衛走過後,後麵的兩個方陣就是由袁康訓練的兵卒,現在已經沒有“袁家軍”這一說法了,邊境的不少將軍都被袁康在晏玄鈺的授意下特訓過,這些將軍手下的兵卒也是如此,而原本的袁家軍中也融入了很多兵卒,相比於之前,將士們真的團結了起來。
和錦衣衛們的靜步不同,兵卒們整齊的腳步聲咚咚地像震在人心上,他們不僅腳步聲一致,就連動作幅度都相仿,遠遠看過去精氣神十足,而他們身上又同時有一種經過拚殺形成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