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綁定昏君抽卡係統後我成明君了[基建] 作者:西門亂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們說,咱們能參加科舉嗎?”孔硯突然道,“說到底,咱們的身份隻是曾經世家送到陛下手裏的‘人質’,你們說,迴京後....咱們這些人都會去哪?”
“多想無益。”明成玉拍拍他,“陛下留我們必是有用處的,否則也沒必要耗費如此精力將我們一百餘名學子送到各處磨鍊。”
安俞亮粗略一想,“我覺得成玉說得對!”
三人走著走著就到了書齋,從窗戶處看到了唐興的身影。
他們三人都覺得唐興是個可結交的朋友,這數月中,四人常常一起談天說地,感情竟也日益深厚。
唐興並未因農家出身而感到自卑,讓從京城來的三人說,唐興的談吐甚至比一些所謂的世家公子有禮的多!
此外,在某些明成玉他們說起的事但是唐興不知的時候會落落大方問出,偶爾還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四人相處起來竟是十分輕鬆愉快。
“唐興!”孔硯招手,壓低聲音道。
唐興注意到他們後便將書籍放迴原處,從書齋裏走了出來。
“你們今日怎麽來了?”唐興十分意外。
孔硯道:“咱們一起去香滿樓吃一頓吧,我做東!”
孔硯鼓搗出來的酸甜可口的山紅卷——他們暫且叫了這個名字,賺了不少銀子,三人本就想將銀子除了分給幹活的人應得的部分,其餘都交由官府,畢竟從製作到售賣一事都是孔硯在操勞,所以太守分了他辛苦費,現在他搖身一變成了三人之中最有錢的那個。
唐興詫異地看向孔硯。
安俞亮哈哈一笑,“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唐興本想推辭,但是安俞亮湊近他嘆了口氣道:“過幾日我們便迴京了,到時候就不能再見了!”
唐興沒了拒絕的理由。
四人結伴來到香滿樓,這香滿樓是漢雲城最大的酒樓,孔硯沒鋪張,要了一桌香滿樓的中等席麵,四人吃得十分盡興。
隻是言談間到底有些失落,明成玉三人在漢雲城這些時日也對這裏有了感情,若說突然離開還真有些不舍。
說話間,四人不知怎的談起了科舉。
“這事八九不離十。”孔硯喝了口酒,咂摸著嘴說,“唐兄屆時盡可一試!”
唐興嘆了口氣,無奈地笑道:“哪有如此簡單?我也隻是粗略識得幾個字罷了。”
剩下的話他沒說,家中尚有父母弟妹,他怎能再開口要去趕考盤纏?況且他不是自謙,而是真的就覺得自己隻粗略識得幾個字,與那些讀書人相比天差地別,他從未因此自怨自艾或恨過什麽。能識字在他們村中已是
了不起,而且他可以在城中做些記帳、抄書的活計給家裏賺些銅板。
幾日後,明成玉三人就要離開漢雲城了,唐興前去相送,孔硯竟然給了他一個小包袱,說是臨別增禮,三人根本沒給唐興反應的機會,在他們上馬車之前拿出來塞給了唐興,接著就揮手而去。
迴去後,唐興打開他們相贈的包袱,發現裏麵入眼就是一個十分質樸的木盒,打開後,唐興愣愣地看著木盒裏。
三人將身上大半銀錢都留給了他,此外還有一套紙筆。
外麵有風唿嘯而過,並不結實的屋子似乎都顫了一下,惟有黑暗中唐興緊緊握著筆出神。
...
果然如大周暗裏的傳言一般,皇帝於四月正式下詔,廢除大周原有選官製,於明年開始實行科舉製。
此詔下達後出現微弱的反對聲音,一些守舊派認為皇帝的做法會擾亂大周秩序,給大周帶來危機。
然而此話未出即被其他人以皇帝登基後下的一係列利國利民詔令迴懟,並且陳列種種大周因世家舉薦而出現的弊病,現在大周世家在晏玄鈺的打壓下式弱,守舊派自然沒有能力與朝廷抗爭。
而百姓皆愣愣地看向官府張貼的聖旨詔令。
此時的他們還不不甚清楚這項詔令究竟會給大周帶來怎樣的巨變。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此後,再不會出現。
...
科舉考試的內容考什麽這件事晏玄鈺無法一人做決定,這是關乎整個大周未來的事情。
對於科舉考試考什麽,朝堂上爭論不已。
有人說應當考古經典籍和行文,有人認為應該將算術加入其中,還有人認為應當去掉華而不實的行為,改考對於當下民生之事。
其中提出考民生時事的務實派大多是在晏玄鈺的提拔下後來進入朝堂的,結果也如晏玄鈺所希望的,朝堂去掉那些世家出身充滿腐朽氣息的、攀權富貴貪權慕勢的官員以及薑黨後煥然一新,並沒有像有些人所想的那般混亂,而是呈現一種新氣象。
晏玄鈺坐在上麵認真聽著官員們各自抒發己見,認真聽著新入朝的官員和尚且留存的守舊老官員互相以自己的道理辯駁。
“好了。”良久後,晏玄鈺才開口讓他們停下。
金鑾殿一瞬間安靜下來。
晏玄鈺接著道:“眾位愛卿都言之有理。古經典籍要考。”
朝廷老官員們的眼睛亮了,隨即挑釁一般地看向反駁他們觀點的官員,後者一派麵麵相覷,他們私下裏和皇帝相處,深知他想的到底是什麽。
隻是下一秒晏玄鈺又道:“明字、算術、律法、民生也要考。”
“多想無益。”明成玉拍拍他,“陛下留我們必是有用處的,否則也沒必要耗費如此精力將我們一百餘名學子送到各處磨鍊。”
安俞亮粗略一想,“我覺得成玉說得對!”
三人走著走著就到了書齋,從窗戶處看到了唐興的身影。
他們三人都覺得唐興是個可結交的朋友,這數月中,四人常常一起談天說地,感情竟也日益深厚。
唐興並未因農家出身而感到自卑,讓從京城來的三人說,唐興的談吐甚至比一些所謂的世家公子有禮的多!
此外,在某些明成玉他們說起的事但是唐興不知的時候會落落大方問出,偶爾還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四人相處起來竟是十分輕鬆愉快。
“唐興!”孔硯招手,壓低聲音道。
唐興注意到他們後便將書籍放迴原處,從書齋裏走了出來。
“你們今日怎麽來了?”唐興十分意外。
孔硯道:“咱們一起去香滿樓吃一頓吧,我做東!”
孔硯鼓搗出來的酸甜可口的山紅卷——他們暫且叫了這個名字,賺了不少銀子,三人本就想將銀子除了分給幹活的人應得的部分,其餘都交由官府,畢竟從製作到售賣一事都是孔硯在操勞,所以太守分了他辛苦費,現在他搖身一變成了三人之中最有錢的那個。
唐興詫異地看向孔硯。
安俞亮哈哈一笑,“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唐興本想推辭,但是安俞亮湊近他嘆了口氣道:“過幾日我們便迴京了,到時候就不能再見了!”
唐興沒了拒絕的理由。
四人結伴來到香滿樓,這香滿樓是漢雲城最大的酒樓,孔硯沒鋪張,要了一桌香滿樓的中等席麵,四人吃得十分盡興。
隻是言談間到底有些失落,明成玉三人在漢雲城這些時日也對這裏有了感情,若說突然離開還真有些不舍。
說話間,四人不知怎的談起了科舉。
“這事八九不離十。”孔硯喝了口酒,咂摸著嘴說,“唐兄屆時盡可一試!”
唐興嘆了口氣,無奈地笑道:“哪有如此簡單?我也隻是粗略識得幾個字罷了。”
剩下的話他沒說,家中尚有父母弟妹,他怎能再開口要去趕考盤纏?況且他不是自謙,而是真的就覺得自己隻粗略識得幾個字,與那些讀書人相比天差地別,他從未因此自怨自艾或恨過什麽。能識字在他們村中已是
了不起,而且他可以在城中做些記帳、抄書的活計給家裏賺些銅板。
幾日後,明成玉三人就要離開漢雲城了,唐興前去相送,孔硯竟然給了他一個小包袱,說是臨別增禮,三人根本沒給唐興反應的機會,在他們上馬車之前拿出來塞給了唐興,接著就揮手而去。
迴去後,唐興打開他們相贈的包袱,發現裏麵入眼就是一個十分質樸的木盒,打開後,唐興愣愣地看著木盒裏。
三人將身上大半銀錢都留給了他,此外還有一套紙筆。
外麵有風唿嘯而過,並不結實的屋子似乎都顫了一下,惟有黑暗中唐興緊緊握著筆出神。
...
果然如大周暗裏的傳言一般,皇帝於四月正式下詔,廢除大周原有選官製,於明年開始實行科舉製。
此詔下達後出現微弱的反對聲音,一些守舊派認為皇帝的做法會擾亂大周秩序,給大周帶來危機。
然而此話未出即被其他人以皇帝登基後下的一係列利國利民詔令迴懟,並且陳列種種大周因世家舉薦而出現的弊病,現在大周世家在晏玄鈺的打壓下式弱,守舊派自然沒有能力與朝廷抗爭。
而百姓皆愣愣地看向官府張貼的聖旨詔令。
此時的他們還不不甚清楚這項詔令究竟會給大周帶來怎樣的巨變。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此後,再不會出現。
...
科舉考試的內容考什麽這件事晏玄鈺無法一人做決定,這是關乎整個大周未來的事情。
對於科舉考試考什麽,朝堂上爭論不已。
有人說應當考古經典籍和行文,有人認為應該將算術加入其中,還有人認為應當去掉華而不實的行為,改考對於當下民生之事。
其中提出考民生時事的務實派大多是在晏玄鈺的提拔下後來進入朝堂的,結果也如晏玄鈺所希望的,朝堂去掉那些世家出身充滿腐朽氣息的、攀權富貴貪權慕勢的官員以及薑黨後煥然一新,並沒有像有些人所想的那般混亂,而是呈現一種新氣象。
晏玄鈺坐在上麵認真聽著官員們各自抒發己見,認真聽著新入朝的官員和尚且留存的守舊老官員互相以自己的道理辯駁。
“好了。”良久後,晏玄鈺才開口讓他們停下。
金鑾殿一瞬間安靜下來。
晏玄鈺接著道:“眾位愛卿都言之有理。古經典籍要考。”
朝廷老官員們的眼睛亮了,隨即挑釁一般地看向反駁他們觀點的官員,後者一派麵麵相覷,他們私下裏和皇帝相處,深知他想的到底是什麽。
隻是下一秒晏玄鈺又道:“明字、算術、律法、民生也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