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綁定昏君抽卡係統後我成明君了[基建] 作者:西門亂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和村子裏幾個說話有分量的老人商量了一下之後就來大壯家了。
大壯聽了小石村村長的話後便道此事要和主事的商量,再由莊子主事告訴主家,要是主家同意將木犁和拌肥法教給小石村,大壯絕無二話,立刻將自己所知道的拌肥法以及怎麽施地肥教給大家。
小石村的村長臉一沉:“你是小石村的人,這點事都不能幫幫村裏?你阿父阿母可也有地要種。”
大壯連連苦笑:“村長,您知道我隻是在莊子上幹活,人是小石村的,但是這拌肥法是給莊子上的地用的,我要是私自用在咱們村,怕是莊子主事會帶人來小石村找咱們麻煩。”
村長一聽還真是這個理,這才臉色緩和了。
大壯忙不迭將村長來說的這件事告訴了主事的。
...
當天下午莊子主事就來求見晏玄鈺,說有不少人想學莊子的拌肥施肥法,還想借用莊子上的犁。
莊子主事是不想借的,這是他們莊子上的,憑什麽給那些農人用?要是他們想學法子和用新犁犁地,那就讓他們所有的地歸莊子所有啊!
晏玄鈺不知道莊子主事心裏的小九九,聽到這麽快附近就有農人被莊子上的耕種方法吸引了,他還挺高興的,因為他知道農人們的思想是很難改變的,而且這是地裏的事,他們更願意信自己、信父輩,寧願守舊也不會跟著這前所未見的法子來種地。
晏玄鈺當然不會藏著掖著,他原本想的是等莊子上的田地今年種的小麥收穫了再往外推施肥法子,沒想到今年就有農人願意跟著種了,這可是一個意外之喜,想像一下,若是同村人地裏收的小麥是自家的兩倍,他怎能不眼紅?怎能不想趕緊學來?
隻要農人們地裏的產量提高了,那這件事更有說服力也更會讓人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向外推廣。
小石村在村長的帶領下,竟然大部分農人都用了施肥法子,莊子附近的農人也有不少人跟著莊子學著種了地,但是沒有小石村的人多。
晏玄鈺詢問之下才知道小石村能大部分農人用上莊子傳出去的施肥法子,都是因為小石村裏一個在莊子上幹活的漢子,叫大壯。
他聽了大壯將那對於農人來說金貴無比的糖發給村裏孩子們,首先讓村人們信了莊子主家有多厲害,又和村長具體說了怎麽拌肥、怎麽施肥,甚至還和小石村人講了莊子上的木犁到底怎麽用,又有什麽樣的作用。
最後由小石村村長一拍板,決定了此事。
田地裏的事要等好幾個月,春小麥成熟三四個月為期,在此之前晏玄鈺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他又細細想了一遍,順便將挖溝渠的法子也教了出去,除此之外還有怎麽防莊稼地裏的蟲子等農事問題,晏玄鈺不會亂教,隻挑自己前世從書上看過的能清楚記住的東西教給附近的農人。
晏玄鈺也沒有一直在莊子上呆著,他出了莊子站在了田埂上。
一畝四石是他估計了現在的種子質量之後得出的結論,雖然和後世比起來太少了,但他發現當自己說出“一畝四石”時所有人眼裏的震驚之色。
在春耕開始的這一個月裏,晏玄鈺常常行走在田地間,就連衣擺沾了泥土也不在意。
農人們發現這位主家常在空閑時和他們詢問地裏的事,比如他們如何保存小麥種子,如何儲存糧食等問題。
李忠賢從一開始的緊張和嘴裏不住地說“陛下萬萬不可”到後來的沉默,隻站在晏玄鈺身後默默服侍,也在用他的眼睛去看這片土地。
剛開始在所有農人眼裏神秘的莊子主家形象也漸漸變了,這位主家不知身份如何,但和他們談話總沒有一點架子,隻是身子太弱了,看著瘦削得很。
主家幫助他們改造犁具,甚至免費將莊子上的犁具借給那些家裏沒有農具的百姓,隻要他們使用後將犁完整歸還即可。
一時間,莊子周圍的農人對晏玄鈺都是濃濃的感激——即使他們隻知道稱唿他為主家,連他姓甚名誰都不清楚。
石頭村的李阿婆拄著拐慢悠悠地來到地裏時正好遇到晏玄鈺在村前的老樹下站著,她樂嗬嗬地走過去,眯起眼看了看這過分瘦弱的後生。
晏玄鈺看向無數彎腰的百姓正在田地裏熱火朝天地忙碌著春耕,他們用雙手捧起泥土,期望著它能帶給他們一些足以飽腹的糧食。
等到春耕結束,齋戒沐浴的皇帝也該從南郊重返京城了。
此次避開所有人耳目的別莊之行,讓晏玄鈺發覺,要想真正成為他所想的“明君”,不隻能站在金鑾殿之上俯瞰天下,更應該將雙腳踩在泥土中去看。
第17章 帝駕歸京
晏玄鈺在別莊居住時,常在外麵散步當作鍛鍊身體,順便走走看看莊子上的地都怎麽樣了,再根據眼前所見推測一下大周目前的土地狀況,他並不是專業搞農業的,隻是前世無事時看過相關方麵書籍,所以他才邊靠自己的記憶邊詢問田裏的老農,看看在附近推行的施肥法有沒有更可改進的地方。
一段時日後,大概也與他心情放鬆有關,晏玄鈺的臉色都好了不少,身上也有了些力氣。
四月下,帝駕歸京。
因著有內閣協理政務,摺子積攢的並沒有很多,隻是揀重要的送到了承天殿。
晏玄鈺一迴來就先去承天殿看內閣這些天送來的摺子。
大壯聽了小石村村長的話後便道此事要和主事的商量,再由莊子主事告訴主家,要是主家同意將木犁和拌肥法教給小石村,大壯絕無二話,立刻將自己所知道的拌肥法以及怎麽施地肥教給大家。
小石村的村長臉一沉:“你是小石村的人,這點事都不能幫幫村裏?你阿父阿母可也有地要種。”
大壯連連苦笑:“村長,您知道我隻是在莊子上幹活,人是小石村的,但是這拌肥法是給莊子上的地用的,我要是私自用在咱們村,怕是莊子主事會帶人來小石村找咱們麻煩。”
村長一聽還真是這個理,這才臉色緩和了。
大壯忙不迭將村長來說的這件事告訴了主事的。
...
當天下午莊子主事就來求見晏玄鈺,說有不少人想學莊子的拌肥施肥法,還想借用莊子上的犁。
莊子主事是不想借的,這是他們莊子上的,憑什麽給那些農人用?要是他們想學法子和用新犁犁地,那就讓他們所有的地歸莊子所有啊!
晏玄鈺不知道莊子主事心裏的小九九,聽到這麽快附近就有農人被莊子上的耕種方法吸引了,他還挺高興的,因為他知道農人們的思想是很難改變的,而且這是地裏的事,他們更願意信自己、信父輩,寧願守舊也不會跟著這前所未見的法子來種地。
晏玄鈺當然不會藏著掖著,他原本想的是等莊子上的田地今年種的小麥收穫了再往外推施肥法子,沒想到今年就有農人願意跟著種了,這可是一個意外之喜,想像一下,若是同村人地裏收的小麥是自家的兩倍,他怎能不眼紅?怎能不想趕緊學來?
隻要農人們地裏的產量提高了,那這件事更有說服力也更會讓人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向外推廣。
小石村在村長的帶領下,竟然大部分農人都用了施肥法子,莊子附近的農人也有不少人跟著莊子學著種了地,但是沒有小石村的人多。
晏玄鈺詢問之下才知道小石村能大部分農人用上莊子傳出去的施肥法子,都是因為小石村裏一個在莊子上幹活的漢子,叫大壯。
他聽了大壯將那對於農人來說金貴無比的糖發給村裏孩子們,首先讓村人們信了莊子主家有多厲害,又和村長具體說了怎麽拌肥、怎麽施肥,甚至還和小石村人講了莊子上的木犁到底怎麽用,又有什麽樣的作用。
最後由小石村村長一拍板,決定了此事。
田地裏的事要等好幾個月,春小麥成熟三四個月為期,在此之前晏玄鈺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他又細細想了一遍,順便將挖溝渠的法子也教了出去,除此之外還有怎麽防莊稼地裏的蟲子等農事問題,晏玄鈺不會亂教,隻挑自己前世從書上看過的能清楚記住的東西教給附近的農人。
晏玄鈺也沒有一直在莊子上呆著,他出了莊子站在了田埂上。
一畝四石是他估計了現在的種子質量之後得出的結論,雖然和後世比起來太少了,但他發現當自己說出“一畝四石”時所有人眼裏的震驚之色。
在春耕開始的這一個月裏,晏玄鈺常常行走在田地間,就連衣擺沾了泥土也不在意。
農人們發現這位主家常在空閑時和他們詢問地裏的事,比如他們如何保存小麥種子,如何儲存糧食等問題。
李忠賢從一開始的緊張和嘴裏不住地說“陛下萬萬不可”到後來的沉默,隻站在晏玄鈺身後默默服侍,也在用他的眼睛去看這片土地。
剛開始在所有農人眼裏神秘的莊子主家形象也漸漸變了,這位主家不知身份如何,但和他們談話總沒有一點架子,隻是身子太弱了,看著瘦削得很。
主家幫助他們改造犁具,甚至免費將莊子上的犁具借給那些家裏沒有農具的百姓,隻要他們使用後將犁完整歸還即可。
一時間,莊子周圍的農人對晏玄鈺都是濃濃的感激——即使他們隻知道稱唿他為主家,連他姓甚名誰都不清楚。
石頭村的李阿婆拄著拐慢悠悠地來到地裏時正好遇到晏玄鈺在村前的老樹下站著,她樂嗬嗬地走過去,眯起眼看了看這過分瘦弱的後生。
晏玄鈺看向無數彎腰的百姓正在田地裏熱火朝天地忙碌著春耕,他們用雙手捧起泥土,期望著它能帶給他們一些足以飽腹的糧食。
等到春耕結束,齋戒沐浴的皇帝也該從南郊重返京城了。
此次避開所有人耳目的別莊之行,讓晏玄鈺發覺,要想真正成為他所想的“明君”,不隻能站在金鑾殿之上俯瞰天下,更應該將雙腳踩在泥土中去看。
第17章 帝駕歸京
晏玄鈺在別莊居住時,常在外麵散步當作鍛鍊身體,順便走走看看莊子上的地都怎麽樣了,再根據眼前所見推測一下大周目前的土地狀況,他並不是專業搞農業的,隻是前世無事時看過相關方麵書籍,所以他才邊靠自己的記憶邊詢問田裏的老農,看看在附近推行的施肥法有沒有更可改進的地方。
一段時日後,大概也與他心情放鬆有關,晏玄鈺的臉色都好了不少,身上也有了些力氣。
四月下,帝駕歸京。
因著有內閣協理政務,摺子積攢的並沒有很多,隻是揀重要的送到了承天殿。
晏玄鈺一迴來就先去承天殿看內閣這些天送來的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