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Life goes on 作者:十七場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邱山,你就應該留在這裏。」尹昌茂說。
「沒什麽應不應該。」邱山不笑了,探身把水杯拿起來捧在手裏,掌心微燙的溫度很熨帖,卻沒能讓邱山覺得溫暖,「人生哪能都如我們的意往下走。」
這句話裏藏有無奈和遺憾,它不明顯,卻不妨礙尹昌茂聽懂。
他也不再說了,打著馬虎眼把話題岔開,雙方聊了聊彼此這些年如何度過,似乎陳年往事是一道無法觸碰的傷疤,誰都不敢輕易再提。
邱山在尹昌茂那待了快倆小時才離開,走的時候太陽快要西沉。
距晚飯還有一段時間,邱山沒急著迴去,隨便在附近走了走。
如果順利的話,未來半年到一年,他需要頻繁的來往於海城與南城之間,總住賓館燒錢也不方便,邱山考慮在海城這邊也租一個房子。
他走走停停谘詢了幾家房屋中介,存了幾個中介號碼,打算趁這兩天在海城先把房子定下來。
轉了一圈,天已經黑了,袁韜打電話問邱山什麽時候迴去。
邱山看了下時間,讓袁韜別等他了,他在外麵吃過直接去賓館。
其實邱山這幾天一直沒什麽胃口,袁韜不看著,他就帶吃帶不吃的,飲食毫無規律可言。現在邱山也不怎麽餓,不過他路過了一家禮拜日,是他跟周川認識的那家門店。
這個點喝咖啡的人不多,店裏沒幾個人,邱山推門進去,發現咖啡師和服務員都是新麵孔。
咖啡師問邱山喝什麽,邱山想了想,要了杯燕麥拿鐵。
邱山最愛的咖啡是美式,周川問過他原因,邱山答說因為苦。
他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好像就是從那時開始,邱山的人生就再也沒和這個字分過家。
周川似乎不喜歡他這麽說,轉身去給邱山調了杯燕麥拿鐵,還往裏麵加了不少糖,然後告訴邱山,以後都不會苦了。
邱山坐在從前熟悉的位置上,低頭喝了口咖啡,味道不夠甜。
邱山總是不願意承認一些事情,比如手裏這杯咖啡並不合他的口味,再比如周川比邱山想像中還要了解他。
「了解」這個字眼很曖昧,這也是邱山不願意承認的事情。
邱山在很多時候更加擅長逃避,尤其當他感受到威脅,退迴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最讓他感到安全的方式。但海城這個地方對他來說太特殊了,好的壞的迴憶時時刻刻衝擊著他,好像是逼著邱山去麵對。
邱山拿出手機,罕見地登錄上自己的社交軟體。
他的社交帳號很久沒有登錄過了,大概有兩三年?具體時間邱山也記不清了,最開始的時候他一天要登錄幾百次,不停地刷新自己的主頁,不停地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同樣的位置,周川曾經打碎過一個杯子,邱山記得很清楚,他當時就在看自己的社交軟體,看著自己的名字後麵跟著這樣那樣的標籤。
時隔多年,邱山再次來到搜索欄,重新輸入自己的名字。
詞條後的關聯詞依然存在,但進入廣場,網友討論的頻率已經降為幾個月才有一條。
邱山逐條往下翻,發現這麽多年過去,時間根本什麽都沒有帶走,幾個月前的討論甚至和幾年之前沒有什麽不同。
「《細說李白》這課到底是什麽人在看,欺負塗安老師年事已高不上網是吧?怎麽能做到和《李白的魔性人生》一模一樣的?」
「大學生網推課推去看《細說李白》,這不就妥妥的《李白的魔性人生》嘛。。。像的不止一星半點,大無語。」
「《細說李白》,這什麽低配版《李白的魔性人生》,我真是笑了。」
「好傢夥,避雷邱山和《細說李白》,抄襲塗安老師2009年出版的《李白的魔性人生》,詩詞引用和解釋幾乎一模一樣,不管是不是抄襲,這種幾乎一樣的課就不值得花時間看,隻能說當年看過《李白的魔性人生》的人都老了。」
「塗安老師的學生都不上網嗎?這麽明顯的抄襲課青教平台為什麽還要上啊?這課到底在哪裏舉報,怎麽到現在還不下架!」
……
邱山一條條刷下去,類似這樣的帖子有很多,越往後翻討論度更高,很多帖子下麵還有跟帖迴復,一層又一層評論堆疊起來,基本上都是在說邱山的網課《細說李白》抄襲了塗安的《李白的魔性人生》。
邱山幾乎是無法停止地接著往下翻,哪怕心裏有個聲音一直在提醒他,停下吧,不要再看了,根本改變不了什麽。
他曾經也是相信自己能夠改變這一切的。
五年前,《細說李白》由海城中文大學中文係首發於青教平台大學生欄目,課程一經發布就在校內引起熱議。邱山教學風格詼諧,最開始的時候,該課程的討論區都是正向的評論,學生們更多是在討論課程內容和個人感悟,漸漸的,這個課不僅是中文係的學生在看,甚至在整個中文大學流傳,熱度也越來越高,直接從校內衝上了全國大學生文學視頻課的主頁,很快就有學生將課程轉載到社交網絡,觀看人數爆/炸增長。
看的人多了,自然會有不同的聲音。
網友們不論懂不懂,都要出來說兩句,其中有的人可能從事相關專業,對文學史懂得多一些,會給邱山提一些意見,邱山有時看到了,還私下聯絡對方一起探討,再有針對性的修改自己的課程內容。至於那些一知半解還要提意見的,邱山一般不太關注,也不怎麽在意,直到另一種異樣的評論出現在了討論區。
「沒什麽應不應該。」邱山不笑了,探身把水杯拿起來捧在手裏,掌心微燙的溫度很熨帖,卻沒能讓邱山覺得溫暖,「人生哪能都如我們的意往下走。」
這句話裏藏有無奈和遺憾,它不明顯,卻不妨礙尹昌茂聽懂。
他也不再說了,打著馬虎眼把話題岔開,雙方聊了聊彼此這些年如何度過,似乎陳年往事是一道無法觸碰的傷疤,誰都不敢輕易再提。
邱山在尹昌茂那待了快倆小時才離開,走的時候太陽快要西沉。
距晚飯還有一段時間,邱山沒急著迴去,隨便在附近走了走。
如果順利的話,未來半年到一年,他需要頻繁的來往於海城與南城之間,總住賓館燒錢也不方便,邱山考慮在海城這邊也租一個房子。
他走走停停谘詢了幾家房屋中介,存了幾個中介號碼,打算趁這兩天在海城先把房子定下來。
轉了一圈,天已經黑了,袁韜打電話問邱山什麽時候迴去。
邱山看了下時間,讓袁韜別等他了,他在外麵吃過直接去賓館。
其實邱山這幾天一直沒什麽胃口,袁韜不看著,他就帶吃帶不吃的,飲食毫無規律可言。現在邱山也不怎麽餓,不過他路過了一家禮拜日,是他跟周川認識的那家門店。
這個點喝咖啡的人不多,店裏沒幾個人,邱山推門進去,發現咖啡師和服務員都是新麵孔。
咖啡師問邱山喝什麽,邱山想了想,要了杯燕麥拿鐵。
邱山最愛的咖啡是美式,周川問過他原因,邱山答說因為苦。
他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好像就是從那時開始,邱山的人生就再也沒和這個字分過家。
周川似乎不喜歡他這麽說,轉身去給邱山調了杯燕麥拿鐵,還往裏麵加了不少糖,然後告訴邱山,以後都不會苦了。
邱山坐在從前熟悉的位置上,低頭喝了口咖啡,味道不夠甜。
邱山總是不願意承認一些事情,比如手裏這杯咖啡並不合他的口味,再比如周川比邱山想像中還要了解他。
「了解」這個字眼很曖昧,這也是邱山不願意承認的事情。
邱山在很多時候更加擅長逃避,尤其當他感受到威脅,退迴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最讓他感到安全的方式。但海城這個地方對他來說太特殊了,好的壞的迴憶時時刻刻衝擊著他,好像是逼著邱山去麵對。
邱山拿出手機,罕見地登錄上自己的社交軟體。
他的社交帳號很久沒有登錄過了,大概有兩三年?具體時間邱山也記不清了,最開始的時候他一天要登錄幾百次,不停地刷新自己的主頁,不停地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同樣的位置,周川曾經打碎過一個杯子,邱山記得很清楚,他當時就在看自己的社交軟體,看著自己的名字後麵跟著這樣那樣的標籤。
時隔多年,邱山再次來到搜索欄,重新輸入自己的名字。
詞條後的關聯詞依然存在,但進入廣場,網友討論的頻率已經降為幾個月才有一條。
邱山逐條往下翻,發現這麽多年過去,時間根本什麽都沒有帶走,幾個月前的討論甚至和幾年之前沒有什麽不同。
「《細說李白》這課到底是什麽人在看,欺負塗安老師年事已高不上網是吧?怎麽能做到和《李白的魔性人生》一模一樣的?」
「大學生網推課推去看《細說李白》,這不就妥妥的《李白的魔性人生》嘛。。。像的不止一星半點,大無語。」
「《細說李白》,這什麽低配版《李白的魔性人生》,我真是笑了。」
「好傢夥,避雷邱山和《細說李白》,抄襲塗安老師2009年出版的《李白的魔性人生》,詩詞引用和解釋幾乎一模一樣,不管是不是抄襲,這種幾乎一樣的課就不值得花時間看,隻能說當年看過《李白的魔性人生》的人都老了。」
「塗安老師的學生都不上網嗎?這麽明顯的抄襲課青教平台為什麽還要上啊?這課到底在哪裏舉報,怎麽到現在還不下架!」
……
邱山一條條刷下去,類似這樣的帖子有很多,越往後翻討論度更高,很多帖子下麵還有跟帖迴復,一層又一層評論堆疊起來,基本上都是在說邱山的網課《細說李白》抄襲了塗安的《李白的魔性人生》。
邱山幾乎是無法停止地接著往下翻,哪怕心裏有個聲音一直在提醒他,停下吧,不要再看了,根本改變不了什麽。
他曾經也是相信自己能夠改變這一切的。
五年前,《細說李白》由海城中文大學中文係首發於青教平台大學生欄目,課程一經發布就在校內引起熱議。邱山教學風格詼諧,最開始的時候,該課程的討論區都是正向的評論,學生們更多是在討論課程內容和個人感悟,漸漸的,這個課不僅是中文係的學生在看,甚至在整個中文大學流傳,熱度也越來越高,直接從校內衝上了全國大學生文學視頻課的主頁,很快就有學生將課程轉載到社交網絡,觀看人數爆/炸增長。
看的人多了,自然會有不同的聲音。
網友們不論懂不懂,都要出來說兩句,其中有的人可能從事相關專業,對文學史懂得多一些,會給邱山提一些意見,邱山有時看到了,還私下聯絡對方一起探討,再有針對性的修改自己的課程內容。至於那些一知半解還要提意見的,邱山一般不太關注,也不怎麽在意,直到另一種異樣的評論出現在了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