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Life goes on 作者:十七場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邱山小時候過得不好,病重的母親,嗜賭的繼父,他總幻想有人能拉他一把,可惜到頭來都隻有自己一個人。所以有能力之後,他想成為這個照亮別人的人。隻是沒有考慮後果的決定就是一個笑話,在他決定帶走小樂時,也意味著放棄了一個喪失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懸著的後半生。
「後來我常常會反省自己,人的一生那麽長,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經歷,而我看到的,不夠組成這個人的萬分之一。我有什麽資格憑藉這萬分之一的了解,去評判這個人的對錯,質疑這個人的好壞?」
邱山耳邊充斥起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潮水般。他陷在迴憶裏,在浪潮聲中起伏,虛幻的泡沫帶著海水的鹹澀腥臭一股腦湧向他的口鼻。
手中的信在不知不覺中被捏成皺巴巴的一團,那些痕跡讓人聯想到纏繞在身上無法解開的線頭,邱山為此感到不適,他皺起眉,帶著厭惡說了一句:「我又不認識他,為什麽要判斷他?」
周川看著邱山眼底轟然起落的洶湧痛恨,看到他把自己視作指摘他人的罪人,看著他因為感同身受而受到良心的譴責,忽然覺得,他可能真正想說的是:你又不認識我,為什麽要判斷我。
似乎是意識到自己講話時帶了情緒,邱山起身打開了客廳的推拉門,新鮮的風捲入室內,他緩慢從逼仄窒悶的環境中得到一絲喘息。
「喝點水吧。」周川把水遞給邱山,抱著雙臂站在他身邊。
八層的視野不算太好,周川抬高了頭去往遠處看,除了層疊的樓房看不到別的什麽東西。這座用混凝土和鋼筋澆灌的城市容納了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每天和無數人擦肩而過,而真正能走到身邊並被我們熟知的人卻寥寥無幾。可憑藉一個照麵的印象去評判別人,好像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會的事。
打著鼻釘會抽菸的年輕女孩、大聲講電話的農民工、睡在街頭的流浪漢、背著名牌包的時髦女郎,我們用眼睛將人劃分為三六九等,用聽來的隻言片語給一個人定性,我們重複用自主的思維去判斷世界的所有,傳播或為善意或為惡意的東西,好像喜歡和討厭生來就是兩個陣營,有人因此被高高捧起,卻忘了在惡意發散的角落,沒有人合該為這些平白而來的傷害買單。
「我們好像從生下來開始,就在學習怎麽去判斷對錯。」周川渾身放得很鬆,像平常那樣和邱山聊天,「誰是爸爸、誰是媽媽、一加一等於二、什麽可以吃、什麽不可以吃、什麽事可以做、什麽事不可以,我們總在不停地判斷這個世界,好像人生就是一道非對即錯的是非題。」
邱山靠在一邊門上,微抿了一口蜂蜜水。
「我們每天判斷別人,也被別人判斷著。」周川說,「你因為誤解了別人而自責,但更多人隻看自己想看到的,你要為這萬分之一誤解懲罰自己到什麽時候,邱山?」
邱山頓了頓,繼而說道:「其實我後來去見過一次小樂,就在我們第一次見麵的那個夏天。」
周川還記得,那天他失手打碎了一個杯子,此後一個月他都沒有再見過邱山。
原來消失的那段時間,邱山是去見了小樂。
那年八月,項目組計劃過一次公益行動,目的就是為貧困山區的老人和兒童送去溫暖。
邱山報名參加了那次行動,以誌願者的身份隨項目組一同去到了小樂所在的貧困山區。在那裏,他見到了小樂和他的爺爺。
真實的情況比邱山想像中還要糟糕,家徒四壁的房子,小樂的爺爺幾乎無法下床,生活起居全由小樂一人照料,那年小樂九歲。
邱山並沒有對爺孫倆表明身份,他在山區待了二十多天,上午給學生上課,下午幫助山區老人做一些農活,他想了解山區的生活,但看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無力感也更深。那裏像小樂這樣的孩子太多了,他們幫不過來,即便這次幫上了,以後呢。
那時也是邱山的人生低穀,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成為了邱山唯一的避難地。他在那裏自省,在那裏琢磨,卻沒能在那裏找到解脫的答案。
他的胸口有一處貫穿的傷口,裏麵填滿了強加而來的惡意。時至今日,這份灼痛依然時刻困擾著邱山,沒讓他有分秒的釋懷。
--------------------
amber:「你不認識我,為什麽要判斷我。」
第26章
手機鈴聲響了,邱山迴房間接電話。
電話是袁韜打來,說今天下午就要攜妻子乘高鐵返迴海城。
邱山看了看時間,詢問袁韜願不願意來家裏吃頓便飯,下午他開車送二人去車站。
師兄弟幾年不見,邱山連嫂子都沒見過,這頓飯該他請的,袁韜也就沒推拒。
他們下午兩點的高鐵,午飯約得早,袁韜來的時候邱山正在炒菜,是周川去開的門。
袁韜站在門外,看見周川微微一愣。
周川讓開一條路請他們進來,笑著說:「袁老師好,我是周川,我們昨天見過。」
袁韜對周川有印象,昨晚飯桌上聽邱山提過一嘴,這是南大的學生。
「我記得你。」袁韜說,「你邱老師呢?」
周川接過袁韜帶來的年貨,熟門熟路地打開鞋櫃拿拖鞋出來,剛要接話,廚房的門打開了,邱山走過來:「師兄!嫂子!」
袁韜的妻子也是做老師的,氣質談吐很好,挽著頭髮看上去很溫婉,她大方介紹自己,遞出手:「邱山,我是方晴。常聽袁韜提起你,今天終於見麵了。」
「後來我常常會反省自己,人的一生那麽長,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經歷,而我看到的,不夠組成這個人的萬分之一。我有什麽資格憑藉這萬分之一的了解,去評判這個人的對錯,質疑這個人的好壞?」
邱山耳邊充斥起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潮水般。他陷在迴憶裏,在浪潮聲中起伏,虛幻的泡沫帶著海水的鹹澀腥臭一股腦湧向他的口鼻。
手中的信在不知不覺中被捏成皺巴巴的一團,那些痕跡讓人聯想到纏繞在身上無法解開的線頭,邱山為此感到不適,他皺起眉,帶著厭惡說了一句:「我又不認識他,為什麽要判斷他?」
周川看著邱山眼底轟然起落的洶湧痛恨,看到他把自己視作指摘他人的罪人,看著他因為感同身受而受到良心的譴責,忽然覺得,他可能真正想說的是:你又不認識我,為什麽要判斷我。
似乎是意識到自己講話時帶了情緒,邱山起身打開了客廳的推拉門,新鮮的風捲入室內,他緩慢從逼仄窒悶的環境中得到一絲喘息。
「喝點水吧。」周川把水遞給邱山,抱著雙臂站在他身邊。
八層的視野不算太好,周川抬高了頭去往遠處看,除了層疊的樓房看不到別的什麽東西。這座用混凝土和鋼筋澆灌的城市容納了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每天和無數人擦肩而過,而真正能走到身邊並被我們熟知的人卻寥寥無幾。可憑藉一個照麵的印象去評判別人,好像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會的事。
打著鼻釘會抽菸的年輕女孩、大聲講電話的農民工、睡在街頭的流浪漢、背著名牌包的時髦女郎,我們用眼睛將人劃分為三六九等,用聽來的隻言片語給一個人定性,我們重複用自主的思維去判斷世界的所有,傳播或為善意或為惡意的東西,好像喜歡和討厭生來就是兩個陣營,有人因此被高高捧起,卻忘了在惡意發散的角落,沒有人合該為這些平白而來的傷害買單。
「我們好像從生下來開始,就在學習怎麽去判斷對錯。」周川渾身放得很鬆,像平常那樣和邱山聊天,「誰是爸爸、誰是媽媽、一加一等於二、什麽可以吃、什麽不可以吃、什麽事可以做、什麽事不可以,我們總在不停地判斷這個世界,好像人生就是一道非對即錯的是非題。」
邱山靠在一邊門上,微抿了一口蜂蜜水。
「我們每天判斷別人,也被別人判斷著。」周川說,「你因為誤解了別人而自責,但更多人隻看自己想看到的,你要為這萬分之一誤解懲罰自己到什麽時候,邱山?」
邱山頓了頓,繼而說道:「其實我後來去見過一次小樂,就在我們第一次見麵的那個夏天。」
周川還記得,那天他失手打碎了一個杯子,此後一個月他都沒有再見過邱山。
原來消失的那段時間,邱山是去見了小樂。
那年八月,項目組計劃過一次公益行動,目的就是為貧困山區的老人和兒童送去溫暖。
邱山報名參加了那次行動,以誌願者的身份隨項目組一同去到了小樂所在的貧困山區。在那裏,他見到了小樂和他的爺爺。
真實的情況比邱山想像中還要糟糕,家徒四壁的房子,小樂的爺爺幾乎無法下床,生活起居全由小樂一人照料,那年小樂九歲。
邱山並沒有對爺孫倆表明身份,他在山區待了二十多天,上午給學生上課,下午幫助山區老人做一些農活,他想了解山區的生活,但看得越多,知道的越多,無力感也更深。那裏像小樂這樣的孩子太多了,他們幫不過來,即便這次幫上了,以後呢。
那時也是邱山的人生低穀,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成為了邱山唯一的避難地。他在那裏自省,在那裏琢磨,卻沒能在那裏找到解脫的答案。
他的胸口有一處貫穿的傷口,裏麵填滿了強加而來的惡意。時至今日,這份灼痛依然時刻困擾著邱山,沒讓他有分秒的釋懷。
--------------------
amber:「你不認識我,為什麽要判斷我。」
第26章
手機鈴聲響了,邱山迴房間接電話。
電話是袁韜打來,說今天下午就要攜妻子乘高鐵返迴海城。
邱山看了看時間,詢問袁韜願不願意來家裏吃頓便飯,下午他開車送二人去車站。
師兄弟幾年不見,邱山連嫂子都沒見過,這頓飯該他請的,袁韜也就沒推拒。
他們下午兩點的高鐵,午飯約得早,袁韜來的時候邱山正在炒菜,是周川去開的門。
袁韜站在門外,看見周川微微一愣。
周川讓開一條路請他們進來,笑著說:「袁老師好,我是周川,我們昨天見過。」
袁韜對周川有印象,昨晚飯桌上聽邱山提過一嘴,這是南大的學生。
「我記得你。」袁韜說,「你邱老師呢?」
周川接過袁韜帶來的年貨,熟門熟路地打開鞋櫃拿拖鞋出來,剛要接話,廚房的門打開了,邱山走過來:「師兄!嫂子!」
袁韜的妻子也是做老師的,氣質談吐很好,挽著頭髮看上去很溫婉,她大方介紹自己,遞出手:「邱山,我是方晴。常聽袁韜提起你,今天終於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