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發現黃鱔和飯煮在一起好吃的,是廣東江門一位廚師。江門台山盛產黃鱔,當地人有了食用黃鱔的習俗,他們發現,將燒過的黃鱔入飯,能夠增加飯的甜味和香氣,用砂鍋煮飯,還能激發米飯本身的飯味,於是有了黃鱔煲仔飯這道獨特而美味的主食。
如果沒有台山的黃鱔,選黃鱔的時候,要選拇指粗的活鱔,太瘦的肉質會太柴,做鱔絲的時候也可能肉質會爛掉。活鱔買迴來後立刻燒熱水煮熟,然後將鱔魚倒入涼水浸泡,人工把鱔肉和鱔骨剝離,去除頭部和黑色的腸子,洗幹淨鱔肉準備燒製。
這一步一定不能弄錯順序,如果先把鱔魚殺死切成鱔絲,再下水煮,鱔魚的表皮容易在下鍋的時候煮爛,最後做出來的鱔絲也會缺乏脆爽的口感。所以,盡管人工剝離鱔肉的成本很高,但這一步是保證最後出品的關鍵,是絕對不能放鬆的。
剝離出來的鱔骨放薑片煲水,鱔絲下油鍋兩麵煎香,然後調一個海鮮醬、耗油、醬油、老抽、白糖、胡椒粉、生粉和水的醬汁,蒜蓉、沙薑、紅蔥頭、陳皮炒香,放入煎好的鱔絲和醬汁進行燒製,直到收汁完成,鱔絲煮到蜷縮脆爽,汁水濃稠。
廣東人煮飯首選絲苗米,這種米細長、潔白,油質豐富,出飯量高,煮熟後柔軟但不爛,清香持久,飯味十足。提前泡好米飯,砂鍋內加入豬油、洗幹淨的米和適量鱔骨湯,煮到骨湯幹涸,淋一圈豬油,放入燒製好的黃鱔,轉小火蓋鍋蓋不斷轉動砂鍋進行焗燒。
關火後再保持蓋蓋狀態燜五分鍾,開蓋灑上蔥花,淋一圈醬油則可出鍋。
李添其實已經飽了,還是舀了一碗飯,吃到一半吃不下了就把鍋巴挑出來啃,剩餘的飯都倒給了師父。宋裕明接著他的飯毫不在意地吃。
盧夏去開了柚子,又洗了葡萄,把水果端上來就聽到馮廣安在說:「……我就說幹脆在開業那天一起搞了嘛,也就是多一個環節,咱們也好幾年沒有做師徒結對儀式了。」
盧夏把葡萄放下,眼神亮晶晶看著李添。
李添不忍心他失望,隻能接話:「這一批新來的實習生是什麽時候到?如果能趕得上也行。」
「我問了阿壬,本來是10月到崗的,我們剛好在裝修,所以延後到開業到。」馮廣安扯了兩顆葡萄,沒看宋裕明的臉色:「正好我們部門下半年兩個轉正的。我應該還能帶一個。」
「對哦,熱菜部應該也有兩個轉正的。」李添微笑看向宋裕明:「加上新來的實習生,您要不要選一個也帶帶?您好久也沒有帶人了呀。」
宋裕明就算帶徒弟也不會從實習生開始帶了:「我研修班那邊也還掛著幾個名額呢,搞不過來。」他每年在市協會的研修班還有教學任務,但是話都說開了,他也不能顯得太小氣了:「你帶吧,也一樣的。有好的給我過一眼。」
還是不同意。
李添扁扁嘴巴不說話了。
馮廣安沒察覺出這對師徒的不對勁,還在說:「阿添是應該帶徒弟了,你也不能把他藏起來。手藝要傳承的嘛,你看看現在的熱菜部,阿康走了接不上人了。」
盧夏這個時候小心翼翼地舉起了手:「那個……總廚,我……」
宋裕明沒好氣:「要上廁所自己去。不用請示。」
單純的盧夏小朋友搖頭:「不是,總廚,我是想申請拜副廚為師……」
李添憋笑都快憋不住了,還得是盧夏這種腦子簡單的好使。
宋裕明黑沉著一張臉。
偏偏盧夏沒能看到,因為他站起來鄭重其事鞠了個大躬,整個人九十度彎腰,臉盯著地麵:「我會好好學的,我一定不給副廚丟臉!」
扈幼文看出些端倪,在旁邊緩和了一句:「副廚可能是想謹慎一點吧。不過阿夏很勤快的,業務能力也好,要不然給個考察期?考察期要是不過,大家也心服口服嘛。」
馮廣安幫腔:「就是,我看阿夏就很好。和阿添也合得來。」
他眼神像看戲。反倒是燒臘部主管張兆良覺得氣氛有點不對,要開口,馮廣安扯了一下他的衣角眼神示意閉嘴。張兆良於是隻啊了一聲,就沒有下文了。
李添不忍心師父被逼宮,桌子底下去握師父的手:「我收徒,師父總覺得怎麽挑都不夠好,他總是想給我最好的嘛。」他當然懂他的心思:「而且,收進來事小,以後怎麽帶才是大事,要是帶不好,對他們也不公平。就算我收了人,您以後還是要經常替我看看、指導的。」
宋裕明給他哄得心裏稍微熨帖些:「我哪有那麽多時間管你?」他擺擺手:「你自己看中的人,你自己帶。不要來找我。我不會給你看的。」
這就算勉強同意了。
李添迴過頭向盧夏示意:「趕緊謝謝總廚。」
盧夏驕傲地挺起胸膛:「謝謝總廚。謝謝副廚。」
飯吃得七七八八,收拾了杯盤狼藉的庭院以後就各自散去了。下午的太陽大一些,搞衛生收拾廚房又出了一身的汗,李添洗了個澡,換了身睡衣才下樓。
因為這段時間腿腳不便,上下樓費勁,所以宋裕明幹脆就睡在了一樓客房,李添自然不可能把師父拋在樓下,所以師徒倆被窩都挪下去了。
他進了臥房就看到宋裕明倚在床頭,腿上枕著一台筆記本電腦辦公。他小心翼翼看了看師父的臉色,確定對方情緒沒有太壞,才躺過去親他的臉:「您別生馮叔的氣啊。你要氣氣我。」
如果沒有台山的黃鱔,選黃鱔的時候,要選拇指粗的活鱔,太瘦的肉質會太柴,做鱔絲的時候也可能肉質會爛掉。活鱔買迴來後立刻燒熱水煮熟,然後將鱔魚倒入涼水浸泡,人工把鱔肉和鱔骨剝離,去除頭部和黑色的腸子,洗幹淨鱔肉準備燒製。
這一步一定不能弄錯順序,如果先把鱔魚殺死切成鱔絲,再下水煮,鱔魚的表皮容易在下鍋的時候煮爛,最後做出來的鱔絲也會缺乏脆爽的口感。所以,盡管人工剝離鱔肉的成本很高,但這一步是保證最後出品的關鍵,是絕對不能放鬆的。
剝離出來的鱔骨放薑片煲水,鱔絲下油鍋兩麵煎香,然後調一個海鮮醬、耗油、醬油、老抽、白糖、胡椒粉、生粉和水的醬汁,蒜蓉、沙薑、紅蔥頭、陳皮炒香,放入煎好的鱔絲和醬汁進行燒製,直到收汁完成,鱔絲煮到蜷縮脆爽,汁水濃稠。
廣東人煮飯首選絲苗米,這種米細長、潔白,油質豐富,出飯量高,煮熟後柔軟但不爛,清香持久,飯味十足。提前泡好米飯,砂鍋內加入豬油、洗幹淨的米和適量鱔骨湯,煮到骨湯幹涸,淋一圈豬油,放入燒製好的黃鱔,轉小火蓋鍋蓋不斷轉動砂鍋進行焗燒。
關火後再保持蓋蓋狀態燜五分鍾,開蓋灑上蔥花,淋一圈醬油則可出鍋。
李添其實已經飽了,還是舀了一碗飯,吃到一半吃不下了就把鍋巴挑出來啃,剩餘的飯都倒給了師父。宋裕明接著他的飯毫不在意地吃。
盧夏去開了柚子,又洗了葡萄,把水果端上來就聽到馮廣安在說:「……我就說幹脆在開業那天一起搞了嘛,也就是多一個環節,咱們也好幾年沒有做師徒結對儀式了。」
盧夏把葡萄放下,眼神亮晶晶看著李添。
李添不忍心他失望,隻能接話:「這一批新來的實習生是什麽時候到?如果能趕得上也行。」
「我問了阿壬,本來是10月到崗的,我們剛好在裝修,所以延後到開業到。」馮廣安扯了兩顆葡萄,沒看宋裕明的臉色:「正好我們部門下半年兩個轉正的。我應該還能帶一個。」
「對哦,熱菜部應該也有兩個轉正的。」李添微笑看向宋裕明:「加上新來的實習生,您要不要選一個也帶帶?您好久也沒有帶人了呀。」
宋裕明就算帶徒弟也不會從實習生開始帶了:「我研修班那邊也還掛著幾個名額呢,搞不過來。」他每年在市協會的研修班還有教學任務,但是話都說開了,他也不能顯得太小氣了:「你帶吧,也一樣的。有好的給我過一眼。」
還是不同意。
李添扁扁嘴巴不說話了。
馮廣安沒察覺出這對師徒的不對勁,還在說:「阿添是應該帶徒弟了,你也不能把他藏起來。手藝要傳承的嘛,你看看現在的熱菜部,阿康走了接不上人了。」
盧夏這個時候小心翼翼地舉起了手:「那個……總廚,我……」
宋裕明沒好氣:「要上廁所自己去。不用請示。」
單純的盧夏小朋友搖頭:「不是,總廚,我是想申請拜副廚為師……」
李添憋笑都快憋不住了,還得是盧夏這種腦子簡單的好使。
宋裕明黑沉著一張臉。
偏偏盧夏沒能看到,因為他站起來鄭重其事鞠了個大躬,整個人九十度彎腰,臉盯著地麵:「我會好好學的,我一定不給副廚丟臉!」
扈幼文看出些端倪,在旁邊緩和了一句:「副廚可能是想謹慎一點吧。不過阿夏很勤快的,業務能力也好,要不然給個考察期?考察期要是不過,大家也心服口服嘛。」
馮廣安幫腔:「就是,我看阿夏就很好。和阿添也合得來。」
他眼神像看戲。反倒是燒臘部主管張兆良覺得氣氛有點不對,要開口,馮廣安扯了一下他的衣角眼神示意閉嘴。張兆良於是隻啊了一聲,就沒有下文了。
李添不忍心師父被逼宮,桌子底下去握師父的手:「我收徒,師父總覺得怎麽挑都不夠好,他總是想給我最好的嘛。」他當然懂他的心思:「而且,收進來事小,以後怎麽帶才是大事,要是帶不好,對他們也不公平。就算我收了人,您以後還是要經常替我看看、指導的。」
宋裕明給他哄得心裏稍微熨帖些:「我哪有那麽多時間管你?」他擺擺手:「你自己看中的人,你自己帶。不要來找我。我不會給你看的。」
這就算勉強同意了。
李添迴過頭向盧夏示意:「趕緊謝謝總廚。」
盧夏驕傲地挺起胸膛:「謝謝總廚。謝謝副廚。」
飯吃得七七八八,收拾了杯盤狼藉的庭院以後就各自散去了。下午的太陽大一些,搞衛生收拾廚房又出了一身的汗,李添洗了個澡,換了身睡衣才下樓。
因為這段時間腿腳不便,上下樓費勁,所以宋裕明幹脆就睡在了一樓客房,李添自然不可能把師父拋在樓下,所以師徒倆被窩都挪下去了。
他進了臥房就看到宋裕明倚在床頭,腿上枕著一台筆記本電腦辦公。他小心翼翼看了看師父的臉色,確定對方情緒沒有太壞,才躺過去親他的臉:「您別生馮叔的氣啊。你要氣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