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南開一會兒到果洲群島,遊艇就在銀瓶碼頭停下來,周圍已經被嶙峋的火山地貌包圍。據說侏羅紀時代這裏有火山噴發,火山灰和岩漿冷卻收縮後才形成了諸多奇觀怪貌。
其中,大麵積的六角岩柱群最為巍峨,島上最大的岩柱直徑長達兩米多,高可破天,雄偉如同希臘神話裏用來鑄造神殿的石柱。從岩柱形成的岩崖下方向東走,還能看到一組龐大的岩柱陣列,環繞圍成一圈,遠眺仿佛是一處被神遺棄在這南太平洋的斷壁殘垣。
往南徒步穿過幾處狹窄而險峻的海蝕拱門,到達了群島的最南端,可以眺望到清海灣。他們在長滿青苔、被海水舔得光滑的石壁上休息了一會兒,沿原路返迴到銀瓶碼頭,再上船。
漁夫們這時候已經準備好海釣。
李添用手機看拍到的那隻粉紅色海豚躍出水麵,宋裕明的眼睛則盯著聲吶探魚器,開到了魚點之後就拋錨招唿漁夫們出去幹活。
李添跟在師父後麵,師父走到哪裏他就跟他到哪裏,師父給他配釣組,他把魚竿拿到手裏,哎呀,好重呀。宋裕明手把手教他拋竿,海釣的魚竿是會重一點,主要是竿粗線粗,鉛墜也重,你這根已經算輕的了。
可能今天運氣確實好,也可能是魚點找得好,十分鍾後,李添這邊就有動靜了,是一條近二十公分的海鯉。宋裕明更是一竿下去兩條梭羅。
快到中午的時候,漁夫們在甲板的另外一頭吆喝幫忙,師徒倆過去看,幾個漁夫扯著釣竿遛魚,看那水裏急促遊動的影子,豁!好大的傢夥!宋裕明抄著抄網下去撈,把那倒黴蛋撈上來,又長又扁兩隻手都抱不下,竟然是條鱘龍,這下有好東西吃了。
中午的主菜於是就定了鹽焗鱘龍魚骨。
沒錯,鱘龍魚最好吃的地方不是肉,而是它的軟骨。民間早有「鯊魚翅,鱘魚骨」的說法,鱘魚的軟骨不僅味道好,還營養價值豐富,骨膠含量高,所以在清代就被列為「水陸八珍」之一,是能和鮑魚、魚翅等名貴食材齊名的高等貨。
將鱘龍魚的魚骨剔出洗刷幹淨,剁成比拇指略大的骨條,先作醃製調味,沙薑末、味精、雞粉、白醬油和胡椒粉與魚骨拌勻,再加入薑絲和檸檬。醃製過程中,起鍋炒粗鹽,炒好後,將醃製好的魚骨等量分出份數,加入適量的雞油用錫紙包好,埋入炒熱的粗鹽中,熱鹽把錫紙完全封住,慢火約25分鍾,將錫紙塊挖出,繼續放在鹽上麵將水分稍烘幹。
最後這一步烘幹是保證鹽焗香氣的關鍵技巧,等錫紙上的水分烘幹後,粗鹽和食物的香氣則完全被鎖在了食物內部。這時打開錫紙,魚骨幹淨透明,附著的魚肉呈現淡金,鹹香撲鼻。
骨條放入嘴中,先吮一口附著在表麵的鹽味,再咀嚼骨塊,脆軟有勁,彈性十足,胡椒、檸檬和沙薑的配合相得益彰,又不至於喧賓奪主。
剩下的鱘魚魚肉就用來清蒸。
李添的那條海鯉則做了砂鍋煲。海鯉處理幹淨後,起鍋燒油,將鯉魚雙麵煎透出鍋,再拍散生薑、青蒜爆香,加入紹興酒,用精鹽、雞粉調昧,加入老抽調成金紅色澤,放入鯉魚,待魚煮熟後,整鍋轉放在墊有火腩、冬菇、豆腐切件的砂鍋內,再煲至湯滾,最後濕澱粉勾芡。
海鯉的味道本來就已經足夠鮮甜,不需要多用調味,配著冬菇和豆腐煮到湯成奶白色,都不需要任何蜜棗和甜味調料,湯就很好喝了。
又是爬山又是釣魚,還在甲板上吹了一上午的海風,褲子和腳都是濕的,中午喝上一口熱滾滾的魚湯,疲憊和冷意都能立刻煙消雲散。
下午,他們順利到達了塔門。船停在碼頭,宋裕明讓小徒弟迴房間睡午覺。
遊艇的主臥寬敞而舒適,空調調得溫度剛剛好,李添一覺睡到了近傍晚。他從臥室裏出來,斜陽金紅,天邊一朵粉雲正像是那海豚的形狀。他在駕駛艙裏找到了宋裕明,宋裕明在用筆記本看一份《麵對替代蛋白不斷增長挑戰的肉類工業可持續性及前景分析》的研究報告。
李添打著哈欠過去親了一口師父,嘴巴上還有中午的鹽味:「要是能一直待在這裏就好了。」
宋裕明把他抱到腿上:「那咱們也買一艘船,有空就過來玩就是了。」
李添隻是隨口說說,師徒倆把晚飯留給漁民去處理,下了船到島上散步。碼頭的魚排順著海麵漂浮排開,一些漁民在船頭掛著鹹魚幹,走過能聞到一陣魚幹的鹹腥氣味。傍晚開始海邊有點涼了,空氣是濕潤的,海浪撞擊漁船和漁船之間相互碰撞的聲音顯得天地更安靜。
順著開發好的樓梯一路往島上走,上麵還有天後樓和關帝宮。古樓是清朝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保留了不少清朝特色的雕刻紋飾,古意華美,香氣縈繞,不少漁民進來叩拜求平安,李添拉著師父也去請了三支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香港生意人普遍拜關帝,宋裕明的荔府廳堂前也有供奉關帝的龕籠,李添沒想明白:「其實為什麽不是拜財神而是拜關帝呢?」
「關帝屬於武財神,香港人認為他是帶有財神屬性的。這是其一。」宋裕明解釋:「其次,關公是代表忠誠、信義、公允。做生意,信譽和忠誠是很重要的,關公身上被賦予了商人崇尚的契約精神,這比單純的財富要更有意義。這是其二。」
其中,大麵積的六角岩柱群最為巍峨,島上最大的岩柱直徑長達兩米多,高可破天,雄偉如同希臘神話裏用來鑄造神殿的石柱。從岩柱形成的岩崖下方向東走,還能看到一組龐大的岩柱陣列,環繞圍成一圈,遠眺仿佛是一處被神遺棄在這南太平洋的斷壁殘垣。
往南徒步穿過幾處狹窄而險峻的海蝕拱門,到達了群島的最南端,可以眺望到清海灣。他們在長滿青苔、被海水舔得光滑的石壁上休息了一會兒,沿原路返迴到銀瓶碼頭,再上船。
漁夫們這時候已經準備好海釣。
李添用手機看拍到的那隻粉紅色海豚躍出水麵,宋裕明的眼睛則盯著聲吶探魚器,開到了魚點之後就拋錨招唿漁夫們出去幹活。
李添跟在師父後麵,師父走到哪裏他就跟他到哪裏,師父給他配釣組,他把魚竿拿到手裏,哎呀,好重呀。宋裕明手把手教他拋竿,海釣的魚竿是會重一點,主要是竿粗線粗,鉛墜也重,你這根已經算輕的了。
可能今天運氣確實好,也可能是魚點找得好,十分鍾後,李添這邊就有動靜了,是一條近二十公分的海鯉。宋裕明更是一竿下去兩條梭羅。
快到中午的時候,漁夫們在甲板的另外一頭吆喝幫忙,師徒倆過去看,幾個漁夫扯著釣竿遛魚,看那水裏急促遊動的影子,豁!好大的傢夥!宋裕明抄著抄網下去撈,把那倒黴蛋撈上來,又長又扁兩隻手都抱不下,竟然是條鱘龍,這下有好東西吃了。
中午的主菜於是就定了鹽焗鱘龍魚骨。
沒錯,鱘龍魚最好吃的地方不是肉,而是它的軟骨。民間早有「鯊魚翅,鱘魚骨」的說法,鱘魚的軟骨不僅味道好,還營養價值豐富,骨膠含量高,所以在清代就被列為「水陸八珍」之一,是能和鮑魚、魚翅等名貴食材齊名的高等貨。
將鱘龍魚的魚骨剔出洗刷幹淨,剁成比拇指略大的骨條,先作醃製調味,沙薑末、味精、雞粉、白醬油和胡椒粉與魚骨拌勻,再加入薑絲和檸檬。醃製過程中,起鍋炒粗鹽,炒好後,將醃製好的魚骨等量分出份數,加入適量的雞油用錫紙包好,埋入炒熱的粗鹽中,熱鹽把錫紙完全封住,慢火約25分鍾,將錫紙塊挖出,繼續放在鹽上麵將水分稍烘幹。
最後這一步烘幹是保證鹽焗香氣的關鍵技巧,等錫紙上的水分烘幹後,粗鹽和食物的香氣則完全被鎖在了食物內部。這時打開錫紙,魚骨幹淨透明,附著的魚肉呈現淡金,鹹香撲鼻。
骨條放入嘴中,先吮一口附著在表麵的鹽味,再咀嚼骨塊,脆軟有勁,彈性十足,胡椒、檸檬和沙薑的配合相得益彰,又不至於喧賓奪主。
剩下的鱘魚魚肉就用來清蒸。
李添的那條海鯉則做了砂鍋煲。海鯉處理幹淨後,起鍋燒油,將鯉魚雙麵煎透出鍋,再拍散生薑、青蒜爆香,加入紹興酒,用精鹽、雞粉調昧,加入老抽調成金紅色澤,放入鯉魚,待魚煮熟後,整鍋轉放在墊有火腩、冬菇、豆腐切件的砂鍋內,再煲至湯滾,最後濕澱粉勾芡。
海鯉的味道本來就已經足夠鮮甜,不需要多用調味,配著冬菇和豆腐煮到湯成奶白色,都不需要任何蜜棗和甜味調料,湯就很好喝了。
又是爬山又是釣魚,還在甲板上吹了一上午的海風,褲子和腳都是濕的,中午喝上一口熱滾滾的魚湯,疲憊和冷意都能立刻煙消雲散。
下午,他們順利到達了塔門。船停在碼頭,宋裕明讓小徒弟迴房間睡午覺。
遊艇的主臥寬敞而舒適,空調調得溫度剛剛好,李添一覺睡到了近傍晚。他從臥室裏出來,斜陽金紅,天邊一朵粉雲正像是那海豚的形狀。他在駕駛艙裏找到了宋裕明,宋裕明在用筆記本看一份《麵對替代蛋白不斷增長挑戰的肉類工業可持續性及前景分析》的研究報告。
李添打著哈欠過去親了一口師父,嘴巴上還有中午的鹽味:「要是能一直待在這裏就好了。」
宋裕明把他抱到腿上:「那咱們也買一艘船,有空就過來玩就是了。」
李添隻是隨口說說,師徒倆把晚飯留給漁民去處理,下了船到島上散步。碼頭的魚排順著海麵漂浮排開,一些漁民在船頭掛著鹹魚幹,走過能聞到一陣魚幹的鹹腥氣味。傍晚開始海邊有點涼了,空氣是濕潤的,海浪撞擊漁船和漁船之間相互碰撞的聲音顯得天地更安靜。
順著開發好的樓梯一路往島上走,上麵還有天後樓和關帝宮。古樓是清朝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保留了不少清朝特色的雕刻紋飾,古意華美,香氣縈繞,不少漁民進來叩拜求平安,李添拉著師父也去請了三支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香港生意人普遍拜關帝,宋裕明的荔府廳堂前也有供奉關帝的龕籠,李添沒想明白:「其實為什麽不是拜財神而是拜關帝呢?」
「關帝屬於武財神,香港人認為他是帶有財神屬性的。這是其一。」宋裕明解釋:「其次,關公是代表忠誠、信義、公允。做生意,信譽和忠誠是很重要的,關公身上被賦予了商人崇尚的契約精神,這比單純的財富要更有意義。這是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