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他灰暗的眼神,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幫助到他。那個眼神,不像一個十幾歲孩子的眼神,倒是像一個成年人,讓我感覺有些熟悉的人。
那位……與他同名的董事長?
我知道那不過就是一個夢,但夢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與餘川是同名的,那應該就是餘川本人。
我不清楚他為什麽把自己夢得那樣老成,但我從那位董事長的臉上看到了相似的表情。就和現在的他相似。
當時他問我,如果真的生在了糟糕的環境裏,那孩子該怎麽辦呢?那會兒他露出了心疼的表情。現在我體會到,在他的內心深處,是心疼自己吧。那樣美的夢裏,他能夠讓孩子們在一個良好的家庭裏出生,那是他的夢,他的烏托邦。
前一秒,剛剛在夢裏完成了理想,於安穩中拯救受苦的孩子;下一秒就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就是那個身處苦難的孩子。
這落差有多大啊!
有一剎那,我真希望,那個夢才是現實,而現實,隻是他的一個噩夢,這也是他心中的失落吧。
不是所有事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也不是所有事都能由他人幫忙,我相信他自己的判斷,我不會強求。
「可能我真的幫不上忙,不過我願意聽你再多說說,如果你想說的話。」
二
在接下來的十幾分鍾裏,我更加了解了眼前的這個男孩。
和我先前的感覺一樣,他不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對自己的情緒有諸多控製,難免顯得壓抑,而這和他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
他的父親平時除了打他,還會在言語上貶低、羞辱他,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暴力的程度。
而他的母親卻無法製止丈夫的這一行為,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就連她自己也在忍受丈夫暴力的威脅。
在丈夫不高興的時候,輕則言語辱罵,重則摔打器物。他也會對身邊人下手,對待孩子更是隨手就來,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才」。然而糟糕的是,他的打罵全無章法,下手還重,全是隨著自己的性子,稱不上是為了教育,更多時候是看自己的心情。
近來他在工作上不太順利,頻繁酗酒,迴到家裏少不了對老婆孩子發難。
餘川漸漸變得沉默不語,他時常在想,為什麽自己的父親是這個樣子。他曾想過改變這個局麵,在父親蠻不講理的時候與之對抗,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招致父親更大的憤怒。
他也曾詢問母親,為何與這樣的父親結合,母親隻說當年的父親看著斯文,條件也好,沒承想脾氣竟然這樣暴躁,多年來對母子二人不見得有多少感情和關懷,倒是有諸多不滿和冷淡。
至於離婚,母親是沒有想過的。她總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再離婚,一個人不知如何生存,也害怕落人話柄,若非實在過不下去,她是不會走到那一步的。過去她也鬧過,吵到了街坊鄰居,吵到了居委會那裏,大家對她大多是數落規勸,每次調和後丈夫也老老實實道歉求和。
畢竟是夫妻雙方的事,妻子原諒了,旁人自然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是這個惡習就像慢性疾病纏繞著這個家庭,每每因為一些小事,頑疾復發。久而久之,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已習慣,竟比最初更不可能分開了。
可憐小小年紀的餘川就已經有所領悟,有一些事就是難以改變的。隻是在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他還是難免想到那個問題。
為什麽是我呢?
為什麽是這樣的父母?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這是命運,是他想不明白,卻終究會接受的現實。
也有好的時候,母親對他一直疼愛有加,要不然也不會在萬不得已下,請來了谘詢師,她想要緩和父子之間的矛盾,以免丈夫一氣之下,對兒子施暴過分了。
父親在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誇他兩句。
父親過於分裂和不穩定的態度變化,讓家庭處於矛盾的氛圍之下,餘川在過小的年紀就要處理極端矛盾的感受,愛與恨的糾葛令他疼痛。
父親這種過度嚴厲和情緒化深深地影響了餘川的性格和人際關係,他與人疏遠,內心自卑也要強。好在他的學習成績目前尚好,隻是他仍然感到內在的匱乏和無力,常常覺得生活無趣,擔心將來。
他內化了父親的要求,對自己也極為苛刻。隱約中,他總在幻想,如果自己可以保持優秀,更優秀,將來是否有機會改變這一切。
所以才會在大白天裏,做了那個白日夢吧。若人人都有合格的父母,成長的苦痛大概會少一些,這便是他的理想。
「你們說的那些幫忙,我知道,也有其他人來幫過我們。但是媽媽隻是希望你的到來可以讓爸爸克製一點,沒有什麽根本的變化的。」他淡然地說。
他說完這句話,我便在心裏感慨,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忽略了孩子的智慧。孩子是明白的。他了解自己的母親,他知道母親雖想保護他,但卻沒有勇氣和能力去做根本的改變,隻能在問題爆發的時候,找點辦法止疼而已,治標不治本,飲鴆止渴。
我能感覺到,對於自己家庭的癥結,他自己已經翻來覆去思考了許多,隻是在思考過後發覺無能為力,那才是真正的無力。
「謝謝。」說了這麽多,他的表情似有一些紓解,還不忘對我感恩。
那位……與他同名的董事長?
我知道那不過就是一個夢,但夢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與餘川是同名的,那應該就是餘川本人。
我不清楚他為什麽把自己夢得那樣老成,但我從那位董事長的臉上看到了相似的表情。就和現在的他相似。
當時他問我,如果真的生在了糟糕的環境裏,那孩子該怎麽辦呢?那會兒他露出了心疼的表情。現在我體會到,在他的內心深處,是心疼自己吧。那樣美的夢裏,他能夠讓孩子們在一個良好的家庭裏出生,那是他的夢,他的烏托邦。
前一秒,剛剛在夢裏完成了理想,於安穩中拯救受苦的孩子;下一秒就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就是那個身處苦難的孩子。
這落差有多大啊!
有一剎那,我真希望,那個夢才是現實,而現實,隻是他的一個噩夢,這也是他心中的失落吧。
不是所有事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也不是所有事都能由他人幫忙,我相信他自己的判斷,我不會強求。
「可能我真的幫不上忙,不過我願意聽你再多說說,如果你想說的話。」
二
在接下來的十幾分鍾裏,我更加了解了眼前的這個男孩。
和我先前的感覺一樣,他不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對自己的情緒有諸多控製,難免顯得壓抑,而這和他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
他的父親平時除了打他,還會在言語上貶低、羞辱他,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暴力的程度。
而他的母親卻無法製止丈夫的這一行為,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就連她自己也在忍受丈夫暴力的威脅。
在丈夫不高興的時候,輕則言語辱罵,重則摔打器物。他也會對身邊人下手,對待孩子更是隨手就來,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才」。然而糟糕的是,他的打罵全無章法,下手還重,全是隨著自己的性子,稱不上是為了教育,更多時候是看自己的心情。
近來他在工作上不太順利,頻繁酗酒,迴到家裏少不了對老婆孩子發難。
餘川漸漸變得沉默不語,他時常在想,為什麽自己的父親是這個樣子。他曾想過改變這個局麵,在父親蠻不講理的時候與之對抗,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招致父親更大的憤怒。
他也曾詢問母親,為何與這樣的父親結合,母親隻說當年的父親看著斯文,條件也好,沒承想脾氣竟然這樣暴躁,多年來對母子二人不見得有多少感情和關懷,倒是有諸多不滿和冷淡。
至於離婚,母親是沒有想過的。她總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再離婚,一個人不知如何生存,也害怕落人話柄,若非實在過不下去,她是不會走到那一步的。過去她也鬧過,吵到了街坊鄰居,吵到了居委會那裏,大家對她大多是數落規勸,每次調和後丈夫也老老實實道歉求和。
畢竟是夫妻雙方的事,妻子原諒了,旁人自然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是這個惡習就像慢性疾病纏繞著這個家庭,每每因為一些小事,頑疾復發。久而久之,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已習慣,竟比最初更不可能分開了。
可憐小小年紀的餘川就已經有所領悟,有一些事就是難以改變的。隻是在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他還是難免想到那個問題。
為什麽是我呢?
為什麽是這樣的父母?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這是命運,是他想不明白,卻終究會接受的現實。
也有好的時候,母親對他一直疼愛有加,要不然也不會在萬不得已下,請來了谘詢師,她想要緩和父子之間的矛盾,以免丈夫一氣之下,對兒子施暴過分了。
父親在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誇他兩句。
父親過於分裂和不穩定的態度變化,讓家庭處於矛盾的氛圍之下,餘川在過小的年紀就要處理極端矛盾的感受,愛與恨的糾葛令他疼痛。
父親這種過度嚴厲和情緒化深深地影響了餘川的性格和人際關係,他與人疏遠,內心自卑也要強。好在他的學習成績目前尚好,隻是他仍然感到內在的匱乏和無力,常常覺得生活無趣,擔心將來。
他內化了父親的要求,對自己也極為苛刻。隱約中,他總在幻想,如果自己可以保持優秀,更優秀,將來是否有機會改變這一切。
所以才會在大白天裏,做了那個白日夢吧。若人人都有合格的父母,成長的苦痛大概會少一些,這便是他的理想。
「你們說的那些幫忙,我知道,也有其他人來幫過我們。但是媽媽隻是希望你的到來可以讓爸爸克製一點,沒有什麽根本的變化的。」他淡然地說。
他說完這句話,我便在心裏感慨,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忽略了孩子的智慧。孩子是明白的。他了解自己的母親,他知道母親雖想保護他,但卻沒有勇氣和能力去做根本的改變,隻能在問題爆發的時候,找點辦法止疼而已,治標不治本,飲鴆止渴。
我能感覺到,對於自己家庭的癥結,他自己已經翻來覆去思考了許多,隻是在思考過後發覺無能為力,那才是真正的無力。
「謝謝。」說了這麽多,他的表情似有一些紓解,還不忘對我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