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總會有一個世界是真實的。
否則,我過去所有的認知和常識都將被顛覆,我將不能夠理解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了。
我需要盡快平靜下來,不能像第一次碰見它時那麽驚慌,也不能輕易地對它下一個結論。
確實有很多事情,不是現有的生活常識可以解釋清楚的,但也並不意味著現在發生了什麽不可解釋的超自然現象。
凡事,靜待觀察。
第二章 禁忌儀式
一
那日之後,我把那兩條「定律」時刻記在心裏,隨時等待下次驗證它們的機會。
然而,我那神秘的夢境卻在那之後消失不見了。就像個跟我唱反調的孩子,在我抓著了苗頭,準備逮「他」個正著的時候,卻溜沒影兒了。
我每周的睡眠恢復了正常,再沒有在周四和周五之間多出一個「白天」。
睡眠是好了,我的心裏卻感覺莫名有些空了。
就這樣嗎,那種怪現象結束了?
目前看來,似乎是這樣的。
和麗麗的谘詢仍舊每周持續,她的情況在慢慢好轉,但我卻沒有在夢中再見到過她。
好吧。
這樣也好,就當是個奇遇,過去了,就迴到現實生活中來,好好工作。
我把注意力拉迴到眼下的日常,不再迴想夢的事。
不久後,我參加了一個精神衛生中心的見習培訓,定期到市裏的精神病醫院進修學習,包括精神衛生知識課程的學習及隨醫生查房。
谘詢師參加這樣的培訓可以加深自己對於精神疾患的了解,提升專業能力。
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一個人在精神方麵沒有明顯的疾患,比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神經及器質功能的損傷,沒有喪失正常的社會功能,那麽我們可以判斷這個人的總體精神功能是相對良好的。如果這樣的人有了心理困擾,或者是情緒問題,如抑鬱、焦慮等,且這類問題沒有達到需要服藥調節的程度,那麽,他隻需要找心理谘詢師傾訴和治療。
而如果一個人超過了這個程度,谘詢師則須建議他到醫院的精神科或者是精神衛生中心診斷、服藥,甚至是住院治療。
通常而言,在服藥的基礎上,若能結合心理谘詢師的治療,對於患者來說,是最佳的選擇。
所以,區分一個病人是否超出了單純的谘詢服務的範疇,是一位合格谘詢師的必修課。
醫院的精神科醫生主要負責診斷、開藥和住院期間的問診觀察等,而谘詢師多是通過談話進行溝通和開導等。二者分屬不同的培訓體係和背景,是兩個工種。可以說,我參加的這門培訓,就是讓谘詢師深入到精神科醫生的工作環境,了解他們平時的工作對象和治療方式。
開始培訓後的第二個星期,某天上完課,我走在醫院的走廊裏,準備脫下身上的白褂子,下樓迴家。
當穿過住院部的病房時,我看到了其中一間病房的房門打開著,最外麵的病床上躺著一個人。
我當即駐足,往裏看了一眼。
「早上查房的時候,這個床位不是空的嗎?」我有些納悶,暗自嘀咕。
再往床頭看去,那裏有一個卡槽,裏麵的卡片上寫著患者和主治醫生的名字。
我的眼睛立刻被主治醫生的名字吸引了過去——肖健民。肖醫生正是負責指導我的主任醫生。
「陸老師?」
有人在背後叫住了我,轉頭一看,是住院部的年輕女護士,小胡。
「您在這兒看什麽?」她一邊問著,一邊走進了我正在好奇的這間病房。
我於是藉機問道:「哦,我看到新來了一個病人。」
「是的。來了一個女病人,她一來就這麽躺著,沒有醒來過。」
「沒有醒來過?」
我是看見有一個女人躺在病床上,但我以為她隻是暫時睡著了。
沒有醒來過,是什麽意思?
「嗯,是啊。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從別的醫院轉來的,晚點肖醫生還要過來看看。」
「哦……」我的疑惑沒有得到解答,反而愈加好奇了。
我走近看,那是一個年輕的女病人。
小胡交代了一句,又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可能還有東西要準備。
我仍舊站在那裏,注意力全在眼前的病人身上了。
是昏迷嗎?昏迷了不是應該送到綜合類大醫院裏,去檢查失去意識的原因嗎?
小胡說是今天送來的,應該不是長期昏迷的病人,否則她理應待在大醫院的住院部裏。
剛剛昏迷的?總不會是……
「你好?」
我不自覺地冒出了這麽一句。
說完,又覺得自己有些好笑,竟然下意識地想要試探一下眼前的這個病人。
小胡的原話是她來了以後,在這將近一天的時間裏一直都沒有醒來。而且她入院的時候,肖醫生也會進行確認的。按小胡的說法,她肯定是叫不醒的情況了。
算了,我也別在這兒瞎猜了,等過兩天再來醫院,問問肖醫生就清楚了。
我準備去把小胡找迴來,跟她說一聲我要走了,讓她迴來關好門。我走到門外喚了兩聲小胡,沒聽見她應我。
我於是又踱迴病房,猶豫著是不是等小胡迴來再離開。
否則,我過去所有的認知和常識都將被顛覆,我將不能夠理解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了。
我需要盡快平靜下來,不能像第一次碰見它時那麽驚慌,也不能輕易地對它下一個結論。
確實有很多事情,不是現有的生活常識可以解釋清楚的,但也並不意味著現在發生了什麽不可解釋的超自然現象。
凡事,靜待觀察。
第二章 禁忌儀式
一
那日之後,我把那兩條「定律」時刻記在心裏,隨時等待下次驗證它們的機會。
然而,我那神秘的夢境卻在那之後消失不見了。就像個跟我唱反調的孩子,在我抓著了苗頭,準備逮「他」個正著的時候,卻溜沒影兒了。
我每周的睡眠恢復了正常,再沒有在周四和周五之間多出一個「白天」。
睡眠是好了,我的心裏卻感覺莫名有些空了。
就這樣嗎,那種怪現象結束了?
目前看來,似乎是這樣的。
和麗麗的谘詢仍舊每周持續,她的情況在慢慢好轉,但我卻沒有在夢中再見到過她。
好吧。
這樣也好,就當是個奇遇,過去了,就迴到現實生活中來,好好工作。
我把注意力拉迴到眼下的日常,不再迴想夢的事。
不久後,我參加了一個精神衛生中心的見習培訓,定期到市裏的精神病醫院進修學習,包括精神衛生知識課程的學習及隨醫生查房。
谘詢師參加這樣的培訓可以加深自己對於精神疾患的了解,提升專業能力。
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一個人在精神方麵沒有明顯的疾患,比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神經及器質功能的損傷,沒有喪失正常的社會功能,那麽我們可以判斷這個人的總體精神功能是相對良好的。如果這樣的人有了心理困擾,或者是情緒問題,如抑鬱、焦慮等,且這類問題沒有達到需要服藥調節的程度,那麽,他隻需要找心理谘詢師傾訴和治療。
而如果一個人超過了這個程度,谘詢師則須建議他到醫院的精神科或者是精神衛生中心診斷、服藥,甚至是住院治療。
通常而言,在服藥的基礎上,若能結合心理谘詢師的治療,對於患者來說,是最佳的選擇。
所以,區分一個病人是否超出了單純的谘詢服務的範疇,是一位合格谘詢師的必修課。
醫院的精神科醫生主要負責診斷、開藥和住院期間的問診觀察等,而谘詢師多是通過談話進行溝通和開導等。二者分屬不同的培訓體係和背景,是兩個工種。可以說,我參加的這門培訓,就是讓谘詢師深入到精神科醫生的工作環境,了解他們平時的工作對象和治療方式。
開始培訓後的第二個星期,某天上完課,我走在醫院的走廊裏,準備脫下身上的白褂子,下樓迴家。
當穿過住院部的病房時,我看到了其中一間病房的房門打開著,最外麵的病床上躺著一個人。
我當即駐足,往裏看了一眼。
「早上查房的時候,這個床位不是空的嗎?」我有些納悶,暗自嘀咕。
再往床頭看去,那裏有一個卡槽,裏麵的卡片上寫著患者和主治醫生的名字。
我的眼睛立刻被主治醫生的名字吸引了過去——肖健民。肖醫生正是負責指導我的主任醫生。
「陸老師?」
有人在背後叫住了我,轉頭一看,是住院部的年輕女護士,小胡。
「您在這兒看什麽?」她一邊問著,一邊走進了我正在好奇的這間病房。
我於是藉機問道:「哦,我看到新來了一個病人。」
「是的。來了一個女病人,她一來就這麽躺著,沒有醒來過。」
「沒有醒來過?」
我是看見有一個女人躺在病床上,但我以為她隻是暫時睡著了。
沒有醒來過,是什麽意思?
「嗯,是啊。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從別的醫院轉來的,晚點肖醫生還要過來看看。」
「哦……」我的疑惑沒有得到解答,反而愈加好奇了。
我走近看,那是一個年輕的女病人。
小胡交代了一句,又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可能還有東西要準備。
我仍舊站在那裏,注意力全在眼前的病人身上了。
是昏迷嗎?昏迷了不是應該送到綜合類大醫院裏,去檢查失去意識的原因嗎?
小胡說是今天送來的,應該不是長期昏迷的病人,否則她理應待在大醫院的住院部裏。
剛剛昏迷的?總不會是……
「你好?」
我不自覺地冒出了這麽一句。
說完,又覺得自己有些好笑,竟然下意識地想要試探一下眼前的這個病人。
小胡的原話是她來了以後,在這將近一天的時間裏一直都沒有醒來。而且她入院的時候,肖醫生也會進行確認的。按小胡的說法,她肯定是叫不醒的情況了。
算了,我也別在這兒瞎猜了,等過兩天再來醫院,問問肖醫生就清楚了。
我準備去把小胡找迴來,跟她說一聲我要走了,讓她迴來關好門。我走到門外喚了兩聲小胡,沒聽見她應我。
我於是又踱迴病房,猶豫著是不是等小胡迴來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