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著要如何改口,重新找一個話題。
隻見這時,她動了。
這一次,她的動作更多,幅度更大。她的頭先是向上抬起,平視前方,接著,向左側轉過來。
較先前的兩次輕微轉頭,這兩個動作明顯是有意識的動作。如果說前兩次是她潛意識的反應,那麽這一次,她應該清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肢體語言和內心波動。
她的臉轉到左側,停了下來,我幾乎能看見她的睫毛在光線下的細微顫動。
她的側臉被黑髮遮擋,我還沒來得及看清,她又把頭轉迴去了。
她停留了兩秒。
疑惑?
她是在疑惑嗎?
像是蝴蝶效應,她的一個細小動作,卻牽動著我的心緒和判斷產生巨大的波動和變化。
情況似乎一下子樂觀了不少,我為此感到些許振奮。這是自我進到這個房間以來,第一次找到突破口。
她也許是在疑惑,也許是覺得我這人說話真奇怪,無論是哪一種,她對我感興趣的可能性都大過排斥和厭惡。如果是排斥、厭惡,她很可能繼續一動不動,屏蔽我的聲音,或者有憤怒和驅趕我的表現。
於是我往下說道:「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想看看你的那幅畫。那幅畫是素描還是水彩呢?相信畫裏一定有你想要表達的東西,我真好奇呢。」
我停頓片刻,又說:「哦,對了,你最近看了什麽書呢?有什麽好書可以推薦給我嗎?我也很喜歡逛圖書館,早在讀書那會兒就喜歡,現在工作忙了,看書的時間少了,能交流的人也變少了。能有人一起分享自己喜歡的書,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說話間,我也把目光投向玻璃窗外,和麗麗視線相同的方向,看著她眼中的風景,仿佛一個朋友在和她對話。
夕陽的餘暉,映在我和她的眼裏。
時間差不多到了,我向麗麗道別,谘詢結束。
「下周的這個時候,我再來看你。」
走出房間,麗麗的父親立刻上前來,關切而輕聲地對我說:「辛苦您了。我在外麵,也稍稍地聽到了一點動靜。」對於自己的偷聽,他有些不好意思,但緊接著他就把這點羞愧拋到腦後,激動地問我:「她是不是和您說話了?我聽到您的聲音了,她……」
麵對他急切的眼神,我搖了搖頭。
他期待的目光瞬間又晦暗了下來。
但我仍舊帶著微笑,沒有失落:「雖然直到談話結束,她也沒有開口說話,沒有轉過身來麵對我。但是我相信,我和她之間是有交流的,她並不像你們所說的,完全不搭理別人。」
「您的意思是,她有治好的希望?」這位父親的眼裏又重新燃起了光亮。
「嗯。」我點頭,「她有改變的可能。」
聽我這麽說,麗麗的父親激動地握住我的手,「如果真能像您說的那樣,哪怕她有一點改變,我都要感謝您,真是太感謝您了……」
就在這時候,有一個輕微的聲音從最裏麵的那間房傳出來,窸窸窣窣,像是從紙巾盒裏抽出紙巾的聲音。
或許是麗麗父的親在平日裏很少聽到女兒房裏有動靜,抬腳就往房間方向走,想去看看。
可還沒等他走近,房門就從裏麵關上了。
他站在那兒愣了愣,轉過身來,尷尬地朝我笑笑,嘆了口氣。
我和他道了別,轉身離開。
我的態度不像蔣先生這樣悲觀。聽他們的描述,麗麗平時把房門緊閉著,一點動靜也不發出,就好像不存在似的。
但是今天谘詢結束後,她有了動靜。
她起身關門了。
至少,這是我們能夠聽到的。
還有那窸窸窣窣的聲音是什麽呢?
她哭了嗎?
我迴到自己的工作室,打開電腦,在谘詢記錄的表格裏登記:麗麗的第一次谘詢,完成。
同時我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一次谘詢的大致過程、思考和分析。這是我每次做完谘詢以後的例行工作。
「麗麗,女性,23歲,待業。第一次谘詢,尚未有明確診斷和評估,目前觀察到的個案情況是不願與人溝通,但未完全屏蔽外界信息……」
寫到這裏,我想起自己去麗麗家之前的種種擔心,現在看來,是自己多慮了。
並沒有什麽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麗麗家隻是一個普通的、出現了困難的家庭。
不管我在處理麗麗的事情上會遇到多少難處,至少不會超出常識理解的範圍。也就是說這個個案和我之前的其他個案,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我長舒了一口氣。
那麽,前幾天的記憶究竟是怎麽迴事。
我皺了皺眉頭,一想到這個問題,就覺得頭疼。經過一天的勞累,腦子實在轉不動了,我想迴家休息。既然沒什麽大事發生,不管也罷,興許隻是一個夢。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照常地工作、組織督導活動、參加培訓,時間很快流逝,倒是過得充實。
我和麗麗的谘詢頻率是一周一次,固定在每周日的下午。
很快要到下一個周日了,我重新翻開記錄個案的筆記本,查看記錄和分析,寫下猜測和有可能的治療方向,為即將到來的見麵做好迴顧和準備。
三
三月二十四日,距離上一個周日又過去了一個星期。
隻見這時,她動了。
這一次,她的動作更多,幅度更大。她的頭先是向上抬起,平視前方,接著,向左側轉過來。
較先前的兩次輕微轉頭,這兩個動作明顯是有意識的動作。如果說前兩次是她潛意識的反應,那麽這一次,她應該清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肢體語言和內心波動。
她的臉轉到左側,停了下來,我幾乎能看見她的睫毛在光線下的細微顫動。
她的側臉被黑髮遮擋,我還沒來得及看清,她又把頭轉迴去了。
她停留了兩秒。
疑惑?
她是在疑惑嗎?
像是蝴蝶效應,她的一個細小動作,卻牽動著我的心緒和判斷產生巨大的波動和變化。
情況似乎一下子樂觀了不少,我為此感到些許振奮。這是自我進到這個房間以來,第一次找到突破口。
她也許是在疑惑,也許是覺得我這人說話真奇怪,無論是哪一種,她對我感興趣的可能性都大過排斥和厭惡。如果是排斥、厭惡,她很可能繼續一動不動,屏蔽我的聲音,或者有憤怒和驅趕我的表現。
於是我往下說道:「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想看看你的那幅畫。那幅畫是素描還是水彩呢?相信畫裏一定有你想要表達的東西,我真好奇呢。」
我停頓片刻,又說:「哦,對了,你最近看了什麽書呢?有什麽好書可以推薦給我嗎?我也很喜歡逛圖書館,早在讀書那會兒就喜歡,現在工作忙了,看書的時間少了,能交流的人也變少了。能有人一起分享自己喜歡的書,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說話間,我也把目光投向玻璃窗外,和麗麗視線相同的方向,看著她眼中的風景,仿佛一個朋友在和她對話。
夕陽的餘暉,映在我和她的眼裏。
時間差不多到了,我向麗麗道別,谘詢結束。
「下周的這個時候,我再來看你。」
走出房間,麗麗的父親立刻上前來,關切而輕聲地對我說:「辛苦您了。我在外麵,也稍稍地聽到了一點動靜。」對於自己的偷聽,他有些不好意思,但緊接著他就把這點羞愧拋到腦後,激動地問我:「她是不是和您說話了?我聽到您的聲音了,她……」
麵對他急切的眼神,我搖了搖頭。
他期待的目光瞬間又晦暗了下來。
但我仍舊帶著微笑,沒有失落:「雖然直到談話結束,她也沒有開口說話,沒有轉過身來麵對我。但是我相信,我和她之間是有交流的,她並不像你們所說的,完全不搭理別人。」
「您的意思是,她有治好的希望?」這位父親的眼裏又重新燃起了光亮。
「嗯。」我點頭,「她有改變的可能。」
聽我這麽說,麗麗的父親激動地握住我的手,「如果真能像您說的那樣,哪怕她有一點改變,我都要感謝您,真是太感謝您了……」
就在這時候,有一個輕微的聲音從最裏麵的那間房傳出來,窸窸窣窣,像是從紙巾盒裏抽出紙巾的聲音。
或許是麗麗父的親在平日裏很少聽到女兒房裏有動靜,抬腳就往房間方向走,想去看看。
可還沒等他走近,房門就從裏麵關上了。
他站在那兒愣了愣,轉過身來,尷尬地朝我笑笑,嘆了口氣。
我和他道了別,轉身離開。
我的態度不像蔣先生這樣悲觀。聽他們的描述,麗麗平時把房門緊閉著,一點動靜也不發出,就好像不存在似的。
但是今天谘詢結束後,她有了動靜。
她起身關門了。
至少,這是我們能夠聽到的。
還有那窸窸窣窣的聲音是什麽呢?
她哭了嗎?
我迴到自己的工作室,打開電腦,在谘詢記錄的表格裏登記:麗麗的第一次谘詢,完成。
同時我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一次谘詢的大致過程、思考和分析。這是我每次做完谘詢以後的例行工作。
「麗麗,女性,23歲,待業。第一次谘詢,尚未有明確診斷和評估,目前觀察到的個案情況是不願與人溝通,但未完全屏蔽外界信息……」
寫到這裏,我想起自己去麗麗家之前的種種擔心,現在看來,是自己多慮了。
並沒有什麽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麗麗家隻是一個普通的、出現了困難的家庭。
不管我在處理麗麗的事情上會遇到多少難處,至少不會超出常識理解的範圍。也就是說這個個案和我之前的其他個案,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我長舒了一口氣。
那麽,前幾天的記憶究竟是怎麽迴事。
我皺了皺眉頭,一想到這個問題,就覺得頭疼。經過一天的勞累,腦子實在轉不動了,我想迴家休息。既然沒什麽大事發生,不管也罷,興許隻是一個夢。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照常地工作、組織督導活動、參加培訓,時間很快流逝,倒是過得充實。
我和麗麗的谘詢頻率是一周一次,固定在每周日的下午。
很快要到下一個周日了,我重新翻開記錄個案的筆記本,查看記錄和分析,寫下猜測和有可能的治療方向,為即將到來的見麵做好迴顧和準備。
三
三月二十四日,距離上一個周日又過去了一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