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病人》作者:範黎【完結】
一份來自心理谘詢師的絕密檔案
你的朋友陸宇寄來了一封求助信。
「你可以……幫幫我嗎?」
五個匪夷所思的谘詢記錄,夢境與現實不斷交織。
【它】說,真相就在那些記錄裏。
什麽才是最後的真相?
作者簡介
範黎,原名範亞鵬,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係碩士畢業。現就職於某心理谘詢機構。一個大腦洞的創作者,一個遊走在虛幻和現實之間的心理師.
第一章 假麵娃娃
一
我叫陸宇,是一名心理谘詢師。
大學畢業以後,我就留在了母校所在的城市從事心理谘詢工作,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工作室。
今天向我谘詢的是一個女孩。
「我昨天去了瑜伽館。我喜歡瑜伽,可以鍛鍊又不會太過激烈,適合我的節奏。今天在圖書館待了一會兒,下個星期準備去畫室,繼續畫完先前的那幅畫……」
她坐在我的對麵,閑散地與我聊了半個小時。這是我第一次見她,我們的談話進行得非常順利。
她看起來很開朗,還很健談,隻需要我安靜地傾聽,她就會主動地講述那些她想要分享的事情,好像我是她的一位老友。
她看上去一切正常。
然而,我心裏卻生出了一絲怪異的感覺。她不停地敘述著,我心裏怪異的感覺也在增加,它不斷膨脹,終於讓我有些聽不清女孩的聲音了。
我的耳邊迴響起另一個人的聲音——「我的女兒叫麗麗,她、她有些問題……」印象中,說話人有些吞吞吐吐的,他眉頭蹙起,好像不知道該如何對我講述女兒的情況。
在我接觸過的各種案例中,讓父母們難以開口的狀況不算少見。於是我用自然的、鼓勵的語氣迴復,表明無論他將要描述的事情如何,我都將秉持專業的態度,保持理解,而不是歧視,抑或嘲笑。
事實上,當我聽他說出女兒的情況後,並沒有覺得這種狀態多麽讓人羞於啟齒,隻是多少有些吃驚。
「我女兒很優秀的,她就是不理人,一點也不理人……我的意思是,她從不見人,就算有人來看她,她也都是背對著人家。」這位父親攤了攤手,表情無奈。
「她總是背對著人,是害怕和陌生人對視嗎?還是……」我試圖推測女孩不願意理人的原因。
「不,根本就沒有對視,她連臉都不轉過來。不光是對陌生人……我們都好久沒有見過她了!」
「我們」自然是指女孩的父母。
「什麽?你們很久沒有見過她,那她住哪兒?」
「她是住家裏的。不過,她也都是背對著我們的,同住一個屋簷下,我們都好久沒見過她的正臉, 都快不知道她長什麽樣了!」
「啊,這有多久了?」
「將近六年。」
當聽到這個數字時,我心裏先是一驚,緊接著便往下一沉。
這可能嗎?
一對父母,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將近六年沒有互相見過麵?
「一麵都沒有見著嗎?」想來要完全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哦,倒也不是六年間一麵都沒有見著。一開始還總能看到,不過,每次打了照麵之後,她就變得很情緒化,好像換了個人似的,大發脾氣。後來漸漸地便一麵也見不著了。」
的確是罕見的情況,至少在我的谘詢經歷裏還從沒有遇到過。
接著我又針對一些具體的問題,向他做了詢問。
因為麗麗不願意見人,甚至已經基本不出門了,所以他請求我能到他們家裏,上門給她看看。
說到這裏,我忍不住問他:「這個情況這麽久了,為什麽從來沒有帶孩子看過心理方麵的醫生呢?」
一陣沉默過後,他無助地央求:「唉,麻煩您了,幫幫我女兒,幫幫我們唉……」
他似乎話未說完,欲言又止,我也不好逼問。
這是我第一次接到麗麗父親打來的求助電話時得到的一些信息,我答應了他,也提前做了些準備。
隻是沒想到,兩天以後我到了麗麗的家,所見所聞還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情況比他在電話裏講到的還要嚴重。
麗麗現在不隻是不出門見人,甚至是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父母,也很難在家裏見到她。
我在她家的客廳坐了一會兒,除了她的父母以外,我沒有再聽到第三個人的動靜,很難想像在這個家的某一個角落裏,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存在。
麗麗家裏很寬敞,她的父親朝客廳過道的盡頭指了指:「她就在那個房間裏。」
過道盡頭有一扇門,門比較窄,剛好朝北,沒有光線照過來。乍一眼看過去,那裏就是一片陰影。
麗麗父親帶我走到那扇門口,推開門,裏麵果然有一個女孩。
她坐在窗邊的椅子上,背對我們,長長的黑髮垂在椅背的後麵,椅子後麵是一張小書桌。我不知道她在這裏坐了多久,桌上的書碼得整整齊齊,一看就沒被人動過。
窗外有一些陽光透進,她在看著什麽呢?
我帶著一絲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走進房間看個明白。
職業的本能卻又在不停地提醒我不能冒失,考慮她的接受程度,讓她允許我出現在房間裏,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
一份來自心理谘詢師的絕密檔案
你的朋友陸宇寄來了一封求助信。
「你可以……幫幫我嗎?」
五個匪夷所思的谘詢記錄,夢境與現實不斷交織。
【它】說,真相就在那些記錄裏。
什麽才是最後的真相?
作者簡介
範黎,原名範亞鵬,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係碩士畢業。現就職於某心理谘詢機構。一個大腦洞的創作者,一個遊走在虛幻和現實之間的心理師.
第一章 假麵娃娃
一
我叫陸宇,是一名心理谘詢師。
大學畢業以後,我就留在了母校所在的城市從事心理谘詢工作,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工作室。
今天向我谘詢的是一個女孩。
「我昨天去了瑜伽館。我喜歡瑜伽,可以鍛鍊又不會太過激烈,適合我的節奏。今天在圖書館待了一會兒,下個星期準備去畫室,繼續畫完先前的那幅畫……」
她坐在我的對麵,閑散地與我聊了半個小時。這是我第一次見她,我們的談話進行得非常順利。
她看起來很開朗,還很健談,隻需要我安靜地傾聽,她就會主動地講述那些她想要分享的事情,好像我是她的一位老友。
她看上去一切正常。
然而,我心裏卻生出了一絲怪異的感覺。她不停地敘述著,我心裏怪異的感覺也在增加,它不斷膨脹,終於讓我有些聽不清女孩的聲音了。
我的耳邊迴響起另一個人的聲音——「我的女兒叫麗麗,她、她有些問題……」印象中,說話人有些吞吞吐吐的,他眉頭蹙起,好像不知道該如何對我講述女兒的情況。
在我接觸過的各種案例中,讓父母們難以開口的狀況不算少見。於是我用自然的、鼓勵的語氣迴復,表明無論他將要描述的事情如何,我都將秉持專業的態度,保持理解,而不是歧視,抑或嘲笑。
事實上,當我聽他說出女兒的情況後,並沒有覺得這種狀態多麽讓人羞於啟齒,隻是多少有些吃驚。
「我女兒很優秀的,她就是不理人,一點也不理人……我的意思是,她從不見人,就算有人來看她,她也都是背對著人家。」這位父親攤了攤手,表情無奈。
「她總是背對著人,是害怕和陌生人對視嗎?還是……」我試圖推測女孩不願意理人的原因。
「不,根本就沒有對視,她連臉都不轉過來。不光是對陌生人……我們都好久沒有見過她了!」
「我們」自然是指女孩的父母。
「什麽?你們很久沒有見過她,那她住哪兒?」
「她是住家裏的。不過,她也都是背對著我們的,同住一個屋簷下,我們都好久沒見過她的正臉, 都快不知道她長什麽樣了!」
「啊,這有多久了?」
「將近六年。」
當聽到這個數字時,我心裏先是一驚,緊接著便往下一沉。
這可能嗎?
一對父母,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將近六年沒有互相見過麵?
「一麵都沒有見著嗎?」想來要完全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哦,倒也不是六年間一麵都沒有見著。一開始還總能看到,不過,每次打了照麵之後,她就變得很情緒化,好像換了個人似的,大發脾氣。後來漸漸地便一麵也見不著了。」
的確是罕見的情況,至少在我的谘詢經歷裏還從沒有遇到過。
接著我又針對一些具體的問題,向他做了詢問。
因為麗麗不願意見人,甚至已經基本不出門了,所以他請求我能到他們家裏,上門給她看看。
說到這裏,我忍不住問他:「這個情況這麽久了,為什麽從來沒有帶孩子看過心理方麵的醫生呢?」
一陣沉默過後,他無助地央求:「唉,麻煩您了,幫幫我女兒,幫幫我們唉……」
他似乎話未說完,欲言又止,我也不好逼問。
這是我第一次接到麗麗父親打來的求助電話時得到的一些信息,我答應了他,也提前做了些準備。
隻是沒想到,兩天以後我到了麗麗的家,所見所聞還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情況比他在電話裏講到的還要嚴重。
麗麗現在不隻是不出門見人,甚至是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父母,也很難在家裏見到她。
我在她家的客廳坐了一會兒,除了她的父母以外,我沒有再聽到第三個人的動靜,很難想像在這個家的某一個角落裏,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存在。
麗麗家裏很寬敞,她的父親朝客廳過道的盡頭指了指:「她就在那個房間裏。」
過道盡頭有一扇門,門比較窄,剛好朝北,沒有光線照過來。乍一眼看過去,那裏就是一片陰影。
麗麗父親帶我走到那扇門口,推開門,裏麵果然有一個女孩。
她坐在窗邊的椅子上,背對我們,長長的黑髮垂在椅背的後麵,椅子後麵是一張小書桌。我不知道她在這裏坐了多久,桌上的書碼得整整齊齊,一看就沒被人動過。
窗外有一些陽光透進,她在看著什麽呢?
我帶著一絲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走進房間看個明白。
職業的本能卻又在不停地提醒我不能冒失,考慮她的接受程度,讓她允許我出現在房間裏,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