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清穿同人] 清宮重生寵妃路 作者:月光藍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看上去沒敦肅皇貴妃當年那麽有資本,可也相差沒有多少。
而那側福晉了,去年十月底才迎娶迴來,到現在還沒一年了,和弘曆感情也就那樣。而且尚未生兒育女過,娘家除了一個世襲佐領外,都是小官,於弘曆沒有半點幫助。
從這個方麵看,弘曆冊封高側福晉為貴妃,那側福晉為妃,沒啥毛病。
可大清自有自己的國情在。
說一千道一萬,在滿洲八旗麵前,包衣旗就是要低一等。
哪怕包衣裏也能人輩出,也有很多人的權勢不比滿洲八旗的人差什麽,可總體而言就是要低一等。
眾所周知,從仁皇帝到先帝,兩任皇帝都在想方設法的從朝臣和宗室那裏將權利拿到自己手上來,進而引發了仁皇帝末年聲勢浩大引發八旗上層人人都參與的九龍奪嫡。
先帝不是個性子軟手段軟的人,也是一個性子堅定手段狠辣的人,大家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自然是忍了。
弘曆一登基後,大家都在暗地裏看著弘曆,想要知道弘曆的執政方針,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如何行事,才能取得利益。
結果他就來這麽一出。
要重點注意的是,一般封爵位和冊封後妃,是需要詔封和冊封兩個環節,詔封是皇上口頭說要冊封,說了之後內務府和禮部才會開始準備相對應的金冊金寶冠服,等一切準備就緒才會舉行正式的冊封禮,才能拿到實際性的待遇。
就好像之前弘曆他們被冊封為和碩親王後,因為宮外的王府一直沒有修建好,所以其實手上一直都沒有實際的真正的和碩親王的待遇。
也就是因為這個詔封,並不算是最後塵埃落定的事,所以引發的風波才會非常大。
因為誰也不知道,弘曆是不是拿這個隻是嘴上說說的事情來試探大家。
這裏麵涉及到的就是皇權和臣權的交鋒。
若是弘曆贏了,那麽皇權將進一步勢大。
若是弘曆輸了,那很有可能某些重臣便會得寸進尺起來,想要狠狠的咬一口皇權,讓自己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攝政王」。
因此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打消弘曆的某些得寸進尺的想法。
這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試探,絕大多數人想的都是不能慫,第一次就慫了,那日後隻能被皇權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種滋味,先帝在位時他們已經品嚐過了,不想在品嚐一次。
所以,這事才會引發軒然大波,因為無數人都想利用這事達成自己的目的,包括弘曆。
啥,你說大家想多了?
不,隻要翻翻史書就能看見,很多新帝登基,都喜歡拿後妃冊封的事情去試探朝臣。
藉由這麽一件小事,就能快速分出哪些是忠心於自己的臣子,哪些是想要攬權想要當權臣的臣子。
當然試探的辦法不止這一種,還有拿給先帝上諡號做文章的,反正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大多數都是這種雞皮蒜毛的小事,讓新帝有騰挪的空間。
畢竟是詔封嘛,還有修改的餘地。
有了高側福晉封貴妃、那側福晉封妃這事頂在前麵,後麵哪些位分更低的小妾的冊封位分,就沒幾個人注意了。
而且大家覺得弘曆後麵的冊封倒是很合情合理。
弘曆參考的是先帝當年登基後冊封後宮的標準。
兩個給他生兒育女的格格,一個是包衣出身,一個是漢女出身,不是滿洲八旗大選出身,所以被封為了嬪。沒有越過當年皇太後的位分。
有了這兩人做基準,沒給他生兒育女連喜訊都沒有傳出來過的金格格降低一等,封貴人,很合情合理呀!
不得寵,家世也比不上金格格的海格格和陳格格再降一等封常在,也很合理。
……
合理個屁!
至少金格格就覺得這個詔封一點都不合理!
憑什麽自己才被封為貴人呀,而高氏卻被封為貴妃。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自己的確是無子,可問題是先帝當年冊封後宮的時候,還不是將無子的宋氏和武氏冊封為嬪了!
金格格自以為自己的家世算是在弘曆後院排第三的,怎麽也得是一個嬪位呀!
結果……
出現了這種情況,金格格自然不可能是覺得自己有問題,覺得自己差,而是覺得這其中有人搞鬼!
誰?
先帝駕崩後,能見到弘曆,並且和弘曆說起後院事情的人就隻有四人:皇太後、皇後、高側福晉、那側福晉。
皇太後和皇後應該不會針對她,畢竟針對她這個包衣出身無子的小妾,對兩人來說那也太掉價了一些,而且金格格確信自己並沒有惹到這兩人。
那側福晉嫁進來後,金格格雖然和對方不親近,但也沒有招惹對方什麽,兩人之間無冤無仇的,金格格覺得也不是那側福晉。
用排除法,那就隻有一個人——高側福晉。
再想想之前高側福晉第一次小產的事情,金格格不確定對方有沒有查到真相來,但心虛的她已經在心裏認定,肯定是高側福晉在弘曆耳邊說了自己的壞話,所以自己最後才隻被封為貴人。
可惡!
比起金格格對這個詔封很是不滿,後院其他人對這個詔封倒是很滿意。
嗯,包括那側福晉本人在內。
而那側福晉了,去年十月底才迎娶迴來,到現在還沒一年了,和弘曆感情也就那樣。而且尚未生兒育女過,娘家除了一個世襲佐領外,都是小官,於弘曆沒有半點幫助。
從這個方麵看,弘曆冊封高側福晉為貴妃,那側福晉為妃,沒啥毛病。
可大清自有自己的國情在。
說一千道一萬,在滿洲八旗麵前,包衣旗就是要低一等。
哪怕包衣裏也能人輩出,也有很多人的權勢不比滿洲八旗的人差什麽,可總體而言就是要低一等。
眾所周知,從仁皇帝到先帝,兩任皇帝都在想方設法的從朝臣和宗室那裏將權利拿到自己手上來,進而引發了仁皇帝末年聲勢浩大引發八旗上層人人都參與的九龍奪嫡。
先帝不是個性子軟手段軟的人,也是一個性子堅定手段狠辣的人,大家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自然是忍了。
弘曆一登基後,大家都在暗地裏看著弘曆,想要知道弘曆的執政方針,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如何行事,才能取得利益。
結果他就來這麽一出。
要重點注意的是,一般封爵位和冊封後妃,是需要詔封和冊封兩個環節,詔封是皇上口頭說要冊封,說了之後內務府和禮部才會開始準備相對應的金冊金寶冠服,等一切準備就緒才會舉行正式的冊封禮,才能拿到實際性的待遇。
就好像之前弘曆他們被冊封為和碩親王後,因為宮外的王府一直沒有修建好,所以其實手上一直都沒有實際的真正的和碩親王的待遇。
也就是因為這個詔封,並不算是最後塵埃落定的事,所以引發的風波才會非常大。
因為誰也不知道,弘曆是不是拿這個隻是嘴上說說的事情來試探大家。
這裏麵涉及到的就是皇權和臣權的交鋒。
若是弘曆贏了,那麽皇權將進一步勢大。
若是弘曆輸了,那很有可能某些重臣便會得寸進尺起來,想要狠狠的咬一口皇權,讓自己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攝政王」。
因此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打消弘曆的某些得寸進尺的想法。
這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試探,絕大多數人想的都是不能慫,第一次就慫了,那日後隻能被皇權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種滋味,先帝在位時他們已經品嚐過了,不想在品嚐一次。
所以,這事才會引發軒然大波,因為無數人都想利用這事達成自己的目的,包括弘曆。
啥,你說大家想多了?
不,隻要翻翻史書就能看見,很多新帝登基,都喜歡拿後妃冊封的事情去試探朝臣。
藉由這麽一件小事,就能快速分出哪些是忠心於自己的臣子,哪些是想要攬權想要當權臣的臣子。
當然試探的辦法不止這一種,還有拿給先帝上諡號做文章的,反正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大多數都是這種雞皮蒜毛的小事,讓新帝有騰挪的空間。
畢竟是詔封嘛,還有修改的餘地。
有了高側福晉封貴妃、那側福晉封妃這事頂在前麵,後麵哪些位分更低的小妾的冊封位分,就沒幾個人注意了。
而且大家覺得弘曆後麵的冊封倒是很合情合理。
弘曆參考的是先帝當年登基後冊封後宮的標準。
兩個給他生兒育女的格格,一個是包衣出身,一個是漢女出身,不是滿洲八旗大選出身,所以被封為了嬪。沒有越過當年皇太後的位分。
有了這兩人做基準,沒給他生兒育女連喜訊都沒有傳出來過的金格格降低一等,封貴人,很合情合理呀!
不得寵,家世也比不上金格格的海格格和陳格格再降一等封常在,也很合理。
……
合理個屁!
至少金格格就覺得這個詔封一點都不合理!
憑什麽自己才被封為貴人呀,而高氏卻被封為貴妃。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自己的確是無子,可問題是先帝當年冊封後宮的時候,還不是將無子的宋氏和武氏冊封為嬪了!
金格格自以為自己的家世算是在弘曆後院排第三的,怎麽也得是一個嬪位呀!
結果……
出現了這種情況,金格格自然不可能是覺得自己有問題,覺得自己差,而是覺得這其中有人搞鬼!
誰?
先帝駕崩後,能見到弘曆,並且和弘曆說起後院事情的人就隻有四人:皇太後、皇後、高側福晉、那側福晉。
皇太後和皇後應該不會針對她,畢竟針對她這個包衣出身無子的小妾,對兩人來說那也太掉價了一些,而且金格格確信自己並沒有惹到這兩人。
那側福晉嫁進來後,金格格雖然和對方不親近,但也沒有招惹對方什麽,兩人之間無冤無仇的,金格格覺得也不是那側福晉。
用排除法,那就隻有一個人——高側福晉。
再想想之前高側福晉第一次小產的事情,金格格不確定對方有沒有查到真相來,但心虛的她已經在心裏認定,肯定是高側福晉在弘曆耳邊說了自己的壞話,所以自己最後才隻被封為貴人。
可惡!
比起金格格對這個詔封很是不滿,後院其他人對這個詔封倒是很滿意。
嗯,包括那側福晉本人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