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潑了湯,既然知道,她就換一種策略,總會有一種能引燕譯景上鉤。
第一百九十二章
商懷諫的信不日到達金國,連通燕譯書的死訊。
金國大臣大多提議,燕譯書雖死,但昱國依舊處在混亂之期,此時發動戰爭最為合適。
商懷諫去梁國一事,他們也知曉。梁國懦弱,他們篤定梁國不會同昱國結盟,有恃無恐,金國愈發張狂。
皇帝瞧著那些意圖大展宏圖之人,又見齊王臉色不好,下朝後拉著齊王去了禦書房,問:「你今日怎麽一言不發,臉色還如此蒼白。」
齊王手中捏著那封信,拿給皇帝看,信有兩封,一封是商懷諫寫的,說他們之間的事他知道,梁國知道。
梁國寫信表明自己的忠心,割讓三座城池以示誠意,並說太子不日會前往金國談和。
看完,皇帝臉上神情不變,而後有人又送了一封信過來,商懷諫寫給皇帝的。信中無字,隻有一樣東西,金國兵符。
他拿出來仔細瞧,的的確確是金國兵符,做不得假。
皇帝拿著兵符,要齊王一個說法,「你不是說給燕譯月一千兵,怎麽連兵符也給她了!」
皇帝將信甩到齊王臉上,信中隻字未提兵符一事,但送來的兵符已經說明情況。
「我……」齊王臉色蒼白,想要辯解又無從辯駁。他萬萬沒想到,商懷諫會直接將兵符送給皇帝。
皇帝大怒,兵符算得上是金國命脈,金國兵力強盛,所以金國強盛,齊王將兵符送出去,也將半個金國送了出去。
「實在燕譯月拿你我之事要挾,金國覬覦皇位的人不比昱國的少,我隻想讓你坐穩皇位。」齊王委屈,在他心中,兵符不重要,金國不重要,他的皇兄是最重要的。
「你將兵符送出去!倘若昱國不還,朕這皇位才是真真正正要拱手讓人,你為何如此糊塗!」皇帝甩袖,坐在龍椅上,用力將兵符拍在案桌上。
齊王自知理虧,不敢與皇帝反駁,他跪在地上,「這事是我考慮不周,陛下想如何責罰都行。」
他低著頭,頭髮散落,一副我見猶憐的模樣。皇帝撇過眼,他示弱委屈,想引起皇帝的心疼,可皇帝不吃這一套。
「這兵符日後由朕保管。」皇帝將兵符攥在手心,燕譯景忌憚擁有虎符的商懷諫,他何嚐不忌憚手握兵符的齊王。
饒是齊王對他真心,他亦有幾分喜歡,可這喜歡敵不過權勢地位。他不是燕譯景,齊王也不是商懷諫。
齊王應是,皇帝瞧著那日思夜想的兵符,他欠燕譯月一個人情。平定燕譯書一事,是燕譯月與齊王的交易。
而不向昱國起兵,是皇帝與燕譯月的交易。
燕譯月承諾,會將兵符交還到他手中,從此,皇帝真正掌握金國,不用受製於人,更不用受製於齊王。
「好在昱國將兵符送迴去,不然你可創下大禍。」皇帝將兵符捧在手心,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的皇位更加穩當。
影響的因素隻剩他和齊王的那層關係。
齊王垂眸,心中將燕譯月罵了千百遍,可惜燕譯月已死,他也隻能罵幾句,不能找人算帳。
「念在昱國將兵符交還的份上,朕就讓他們多活一段時日。」皇帝靠在龍椅上,他心情好,就賞昱國苟延殘喘,「這般說,那些大臣定然不消停。那就對梁國用兵,他們知曉你我之事,他們當死,這事就交由你去做。」
「是。」齊王慢慢走到皇帝身旁,依偎在他身邊。
沒有兵符的齊王,仿佛被拔去左膀右臂,他不能以此要挾皇帝,現在的他處於弱勢,隻能祈求皇帝對他仁愛。
皇帝撫摸他的頭,一直以來,齊王是占據高位的那人,現在,這人成了他。
可惜,為了他的皇位,齊王活不長。
「梁國要派位太子過來,可朕的眼線並未說過這事。看來,梁國也有一齣好戲」皇帝把玩著那封信,知道他們的秘密,太子來了,有去無迴。
梁國皇帝以太子的命做籌碼,換取自己活下去,真是狠心。
太子對其積怨已久,他告訴國主,自己不願去金國,梁國國主訓斥,叫人強行將他押下去,逼迫他去。
禁衛早已成了太子的人,國主的命令他們不為所動。梁國懦弱,但也有血氣方剛之人,他們見不得國主這般忍讓,早起了反抗之心。
「父皇,您年事已高,做事也糊塗了,這皇位您不該做,還是讓給兒臣,您乖乖做個太上皇,頤養天年,否則……」太子拔劍架在皇帝的脖子上,割下他的一縷白髮。
白髮落在地上,皇帝驚恐看著他,跌坐在龍椅上,枯樹般的手指著他,「你、你敢謀反!」
「謀反?」太子哈哈大笑,「本宮就是要謀反,如何?你昏庸懦弱,做不得這皇帝。」
國主大喊來人,禁衛無一人聽他命令,太監宮女躲在暗處瑟瑟發抖,有人偷跑想去叫人,被太子發現。
「誰敢踏出這裏,斬。」
話音剛落,那個偷跑出去的太監,被禁衛斬於刀下。
皇帝怒目而瞪,他指著禁衛,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氣血湧上心頭,皇帝吐出一口鮮血來,太子見了,興奮不已。
他看皇帝倒在龍椅上,試探性去探他的鼻息,還有唿吸。太子垂眸,眼中閃過一絲狠毒。
第一百九十二章
商懷諫的信不日到達金國,連通燕譯書的死訊。
金國大臣大多提議,燕譯書雖死,但昱國依舊處在混亂之期,此時發動戰爭最為合適。
商懷諫去梁國一事,他們也知曉。梁國懦弱,他們篤定梁國不會同昱國結盟,有恃無恐,金國愈發張狂。
皇帝瞧著那些意圖大展宏圖之人,又見齊王臉色不好,下朝後拉著齊王去了禦書房,問:「你今日怎麽一言不發,臉色還如此蒼白。」
齊王手中捏著那封信,拿給皇帝看,信有兩封,一封是商懷諫寫的,說他們之間的事他知道,梁國知道。
梁國寫信表明自己的忠心,割讓三座城池以示誠意,並說太子不日會前往金國談和。
看完,皇帝臉上神情不變,而後有人又送了一封信過來,商懷諫寫給皇帝的。信中無字,隻有一樣東西,金國兵符。
他拿出來仔細瞧,的的確確是金國兵符,做不得假。
皇帝拿著兵符,要齊王一個說法,「你不是說給燕譯月一千兵,怎麽連兵符也給她了!」
皇帝將信甩到齊王臉上,信中隻字未提兵符一事,但送來的兵符已經說明情況。
「我……」齊王臉色蒼白,想要辯解又無從辯駁。他萬萬沒想到,商懷諫會直接將兵符送給皇帝。
皇帝大怒,兵符算得上是金國命脈,金國兵力強盛,所以金國強盛,齊王將兵符送出去,也將半個金國送了出去。
「實在燕譯月拿你我之事要挾,金國覬覦皇位的人不比昱國的少,我隻想讓你坐穩皇位。」齊王委屈,在他心中,兵符不重要,金國不重要,他的皇兄是最重要的。
「你將兵符送出去!倘若昱國不還,朕這皇位才是真真正正要拱手讓人,你為何如此糊塗!」皇帝甩袖,坐在龍椅上,用力將兵符拍在案桌上。
齊王自知理虧,不敢與皇帝反駁,他跪在地上,「這事是我考慮不周,陛下想如何責罰都行。」
他低著頭,頭髮散落,一副我見猶憐的模樣。皇帝撇過眼,他示弱委屈,想引起皇帝的心疼,可皇帝不吃這一套。
「這兵符日後由朕保管。」皇帝將兵符攥在手心,燕譯景忌憚擁有虎符的商懷諫,他何嚐不忌憚手握兵符的齊王。
饒是齊王對他真心,他亦有幾分喜歡,可這喜歡敵不過權勢地位。他不是燕譯景,齊王也不是商懷諫。
齊王應是,皇帝瞧著那日思夜想的兵符,他欠燕譯月一個人情。平定燕譯書一事,是燕譯月與齊王的交易。
而不向昱國起兵,是皇帝與燕譯月的交易。
燕譯月承諾,會將兵符交還到他手中,從此,皇帝真正掌握金國,不用受製於人,更不用受製於齊王。
「好在昱國將兵符送迴去,不然你可創下大禍。」皇帝將兵符捧在手心,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的皇位更加穩當。
影響的因素隻剩他和齊王的那層關係。
齊王垂眸,心中將燕譯月罵了千百遍,可惜燕譯月已死,他也隻能罵幾句,不能找人算帳。
「念在昱國將兵符交還的份上,朕就讓他們多活一段時日。」皇帝靠在龍椅上,他心情好,就賞昱國苟延殘喘,「這般說,那些大臣定然不消停。那就對梁國用兵,他們知曉你我之事,他們當死,這事就交由你去做。」
「是。」齊王慢慢走到皇帝身旁,依偎在他身邊。
沒有兵符的齊王,仿佛被拔去左膀右臂,他不能以此要挾皇帝,現在的他處於弱勢,隻能祈求皇帝對他仁愛。
皇帝撫摸他的頭,一直以來,齊王是占據高位的那人,現在,這人成了他。
可惜,為了他的皇位,齊王活不長。
「梁國要派位太子過來,可朕的眼線並未說過這事。看來,梁國也有一齣好戲」皇帝把玩著那封信,知道他們的秘密,太子來了,有去無迴。
梁國皇帝以太子的命做籌碼,換取自己活下去,真是狠心。
太子對其積怨已久,他告訴國主,自己不願去金國,梁國國主訓斥,叫人強行將他押下去,逼迫他去。
禁衛早已成了太子的人,國主的命令他們不為所動。梁國懦弱,但也有血氣方剛之人,他們見不得國主這般忍讓,早起了反抗之心。
「父皇,您年事已高,做事也糊塗了,這皇位您不該做,還是讓給兒臣,您乖乖做個太上皇,頤養天年,否則……」太子拔劍架在皇帝的脖子上,割下他的一縷白髮。
白髮落在地上,皇帝驚恐看著他,跌坐在龍椅上,枯樹般的手指著他,「你、你敢謀反!」
「謀反?」太子哈哈大笑,「本宮就是要謀反,如何?你昏庸懦弱,做不得這皇帝。」
國主大喊來人,禁衛無一人聽他命令,太監宮女躲在暗處瑟瑟發抖,有人偷跑想去叫人,被太子發現。
「誰敢踏出這裏,斬。」
話音剛落,那個偷跑出去的太監,被禁衛斬於刀下。
皇帝怒目而瞪,他指著禁衛,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氣血湧上心頭,皇帝吐出一口鮮血來,太子見了,興奮不已。
他看皇帝倒在龍椅上,試探性去探他的鼻息,還有唿吸。太子垂眸,眼中閃過一絲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