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附和著,他們對商懷諫積怨已久,如今有個理由能彈劾他,他們是豁出這條命,也要拉商懷諫下水。
先帝將燕譯景託付給他們,他們這群人必定不能辜負先帝的囑託。
燕譯景無奈。
如今不隻是群臣,京城百姓聽聞華應子死於商懷諫之手,已經聚在宮門外鬧事,讓皇帝一定要懲治商懷諫。
宮內宮外,都不得安生。
他不處理商懷諫,必定會引起群臣與百姓的激憤,如果處理……
燕譯景擰眉,如今隻能讓木鷹早些找到商懷諫,問清楚緣由,或者等李同迴來。
商懷諫下落不明,如今最好的法子,是等明日李同迴來。殺人是李同傳出來的,他現在是唯一的轉機。
燕譯景深唿一口氣,緩緩道:「商懷諫下落不明,朕會派人去找。等李同運迴華應子的屍首之後,朕會擇一處風水寶地將其葬下。喪禮便安排在三王爺的府邸吧,百姓皆可祭拜。」
這個決定,群臣並不滿意。
有人問:「那找到商懷諫之後,陛下該如何處置呢?」
「你們口口聲聲說著,要處置商懷諫。可別忘了,他手握虎符,可號令三軍。」燕譯景冷聲提醒他們,「若是將他逼急了,他可就真的舉兵謀反,朕又該怎麽處置你們呢。」
吵鬧的人群安靜下來,在他們眼中,先帝給商懷諫虎符,不是自願的,而是商懷諫使用了某種手段。
一個鄉野之人,短短幾年,不可能讓皇帝對他如此信任,其中必有隱情。
「陛下,因其有虎符,便一直對他忌憚,這樣商懷諫定會愈發猖狂,不將陛下放在眼中。」翰林院學士道:「若不除之,定然會一直成為陛下的心頭大患。」
燕譯景看他,年已過百,滿頭花白,他到了該告老還鄉的年紀。
「那愛卿有何好的辦法呢。」燕譯景凝視著他,這位翰林院學士是三朝元老,在朝堂上說得上話。有時仗著自己資歷深,苛責燕譯景做事不對。
先帝遇到此事,是如何如何處理的。
燕譯景翻白眼,朝代不同,人也不同,他那些老掉牙處理方法,早就不適用。
可惜他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先帝在世時,亦有人把控朝堂,權傾朝野。先帝暗自練兵,培養自己的勢力。」
燕譯景打斷他的話,「愛卿可知,先皇練兵,用了多長時間。更何況,那人手中沒有虎符,便如此棘手,愛卿覺得,這兩人可以相提並論嗎?」
「陛下,如今開始練兵,總是不晚的,陛下總是要培養自己的勢力。」翰林院學士腿跪麻了,說話有氣無力,風輕輕一吹就能倒。
燕譯景冷笑,這些事情,他會不知道嗎。
莫說皇帝會培養自己的暗衛,皇子亦會。
「行了。」燕譯景不耐煩想打發他們走,他們不想休息,他想,「你們先迴去,別死在朕這裏,讓朕還要給你們收屍。」
群臣臉色難看,敢怒不敢言。
他們跪在此處一段時間,雙腿發麻,站起來的時候,差點栽在地上。
翰林院學士深深看了燕譯景幾眼,自己果真是老了。他抬頭看著滿天繁星,眼角微微濕潤,或許,自己應該去見先皇了。
等他們走後,薑公公提著宮燈過來,說:「陛下安排在三王爺那,是怕太師大人被藏在三王爺的府邸嗎?」
燕譯景點點頭,又搖頭。
商懷諫離開前一日說的話,是他知道會發生這件事,到底他和燕譯書的預謀,還是他真的隻是去散散心。
其中緣由,燕譯景不得而知,他隻希望,這人不是商懷諫殺的。
希望他能早些出現。
迴去的路上,碰到貴妃身邊伺候的宮女,她看見皇帝時,神色慌張,手中還抱著個東西,偷偷摸摸的。
看見燕譯景時,蹲在暗處行禮。
「你手上拿的什麽?」
一旁的太監過去,宮女隻能給他,是一個匣子,匣子裏盛滿各種香料,混雜在一起。
太監打開呈過去,燕譯景並不認識這些東西,燭光昏暗,他也看不大清,不過香料的味道很濃。
「這是什麽?」燕譯景隻看了兩眼,沒有碰。
「迴陛下,這是用來安神的香料。」宮女臉不紅心不跳,「娘娘近來睡不好覺,奴婢便拿了這些香料,想讓娘娘好生休息休息。」
燕譯景打量她,說來最近沒見過貴妃宮裏也不走動,討論的人也少。
他讓太監端著那匣子,「這樣,朕也有段時日沒去瞧她,今日去看看吧。」
宮女怔愣一會兒,貴妃現在還在昏睡中,如果燕譯景去了,這件事敗露,砍頭都是輕的,最重便是株連九族。
她跟在燕譯景身後,緊張地手心出汗,貴妃寢宮的人都被淑妃收買了,她現在隻希望他們不要說漏嘴。
貴妃還躺在塌上,整個人昏迷不醒,殿內的人和什麽都沒發生一樣,依舊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偶爾有些偷懶的,看貴妃昏迷不醒,做事也不上心,禦書房送來的吃食,他們全分了去,隻是每天嚐試餵點粥下去。
「陛下到。」
一陣尖銳的嗓音打破這份寂靜。
那些還在分食物的人,慌亂擦幹淨自己的手,拿起自己的東西,迴到自己位置上去。
先帝將燕譯景託付給他們,他們這群人必定不能辜負先帝的囑託。
燕譯景無奈。
如今不隻是群臣,京城百姓聽聞華應子死於商懷諫之手,已經聚在宮門外鬧事,讓皇帝一定要懲治商懷諫。
宮內宮外,都不得安生。
他不處理商懷諫,必定會引起群臣與百姓的激憤,如果處理……
燕譯景擰眉,如今隻能讓木鷹早些找到商懷諫,問清楚緣由,或者等李同迴來。
商懷諫下落不明,如今最好的法子,是等明日李同迴來。殺人是李同傳出來的,他現在是唯一的轉機。
燕譯景深唿一口氣,緩緩道:「商懷諫下落不明,朕會派人去找。等李同運迴華應子的屍首之後,朕會擇一處風水寶地將其葬下。喪禮便安排在三王爺的府邸吧,百姓皆可祭拜。」
這個決定,群臣並不滿意。
有人問:「那找到商懷諫之後,陛下該如何處置呢?」
「你們口口聲聲說著,要處置商懷諫。可別忘了,他手握虎符,可號令三軍。」燕譯景冷聲提醒他們,「若是將他逼急了,他可就真的舉兵謀反,朕又該怎麽處置你們呢。」
吵鬧的人群安靜下來,在他們眼中,先帝給商懷諫虎符,不是自願的,而是商懷諫使用了某種手段。
一個鄉野之人,短短幾年,不可能讓皇帝對他如此信任,其中必有隱情。
「陛下,因其有虎符,便一直對他忌憚,這樣商懷諫定會愈發猖狂,不將陛下放在眼中。」翰林院學士道:「若不除之,定然會一直成為陛下的心頭大患。」
燕譯景看他,年已過百,滿頭花白,他到了該告老還鄉的年紀。
「那愛卿有何好的辦法呢。」燕譯景凝視著他,這位翰林院學士是三朝元老,在朝堂上說得上話。有時仗著自己資歷深,苛責燕譯景做事不對。
先帝遇到此事,是如何如何處理的。
燕譯景翻白眼,朝代不同,人也不同,他那些老掉牙處理方法,早就不適用。
可惜他沒有察覺到這一點。
「先帝在世時,亦有人把控朝堂,權傾朝野。先帝暗自練兵,培養自己的勢力。」
燕譯景打斷他的話,「愛卿可知,先皇練兵,用了多長時間。更何況,那人手中沒有虎符,便如此棘手,愛卿覺得,這兩人可以相提並論嗎?」
「陛下,如今開始練兵,總是不晚的,陛下總是要培養自己的勢力。」翰林院學士腿跪麻了,說話有氣無力,風輕輕一吹就能倒。
燕譯景冷笑,這些事情,他會不知道嗎。
莫說皇帝會培養自己的暗衛,皇子亦會。
「行了。」燕譯景不耐煩想打發他們走,他們不想休息,他想,「你們先迴去,別死在朕這裏,讓朕還要給你們收屍。」
群臣臉色難看,敢怒不敢言。
他們跪在此處一段時間,雙腿發麻,站起來的時候,差點栽在地上。
翰林院學士深深看了燕譯景幾眼,自己果真是老了。他抬頭看著滿天繁星,眼角微微濕潤,或許,自己應該去見先皇了。
等他們走後,薑公公提著宮燈過來,說:「陛下安排在三王爺那,是怕太師大人被藏在三王爺的府邸嗎?」
燕譯景點點頭,又搖頭。
商懷諫離開前一日說的話,是他知道會發生這件事,到底他和燕譯書的預謀,還是他真的隻是去散散心。
其中緣由,燕譯景不得而知,他隻希望,這人不是商懷諫殺的。
希望他能早些出現。
迴去的路上,碰到貴妃身邊伺候的宮女,她看見皇帝時,神色慌張,手中還抱著個東西,偷偷摸摸的。
看見燕譯景時,蹲在暗處行禮。
「你手上拿的什麽?」
一旁的太監過去,宮女隻能給他,是一個匣子,匣子裏盛滿各種香料,混雜在一起。
太監打開呈過去,燕譯景並不認識這些東西,燭光昏暗,他也看不大清,不過香料的味道很濃。
「這是什麽?」燕譯景隻看了兩眼,沒有碰。
「迴陛下,這是用來安神的香料。」宮女臉不紅心不跳,「娘娘近來睡不好覺,奴婢便拿了這些香料,想讓娘娘好生休息休息。」
燕譯景打量她,說來最近沒見過貴妃宮裏也不走動,討論的人也少。
他讓太監端著那匣子,「這樣,朕也有段時日沒去瞧她,今日去看看吧。」
宮女怔愣一會兒,貴妃現在還在昏睡中,如果燕譯景去了,這件事敗露,砍頭都是輕的,最重便是株連九族。
她跟在燕譯景身後,緊張地手心出汗,貴妃寢宮的人都被淑妃收買了,她現在隻希望他們不要說漏嘴。
貴妃還躺在塌上,整個人昏迷不醒,殿內的人和什麽都沒發生一樣,依舊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偶爾有些偷懶的,看貴妃昏迷不醒,做事也不上心,禦書房送來的吃食,他們全分了去,隻是每天嚐試餵點粥下去。
「陛下到。」
一陣尖銳的嗓音打破這份寂靜。
那些還在分食物的人,慌亂擦幹淨自己的手,拿起自己的東西,迴到自己位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