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拿捏人心,大明可還有日後?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選擇登基! 作者:生椰拿鐵yyd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心中擔憂?”
“不知燕王殿下心中在擔憂什麽?”不知是不是靜如和尚沒有理解他話中之意,還是什麽,聽遊方和尚這般說,他卻隻是不急不緩地問道。
遊方和尚略略蹙了蹙眉。
再次左右四顧看了一圈,此處空曠不可藏人,旁邊亦無任何旁人,遊方和尚這才下眼瞼微微一顫:“靜如大師便莫要與小僧玩笑了罷,大師當初與家師同為皇家主錄僧候選之人,曾徹夜秉燭,暢談佛法,家師曾言,大師乃是極聰慧之人。”
靜如和尚似有深意地微微一笑。
單手立掌微微躬身一禮,道:“道衍大師佛法高深,貧僧心中敬服,但言及其他,貧僧便一竅不通了。”
他沒有直接點明。
卻表示了拒絕。
顯然他並非聽不懂這遊方和尚的意思,甚至連對方問候周王的話裏,藏著的另一層深意也聽得一清二楚。
他的確與道衍和尚有些交情,二人相互之間都有了解。這也是道衍為什麽敢走他這條線的原因——旁人想不到、隱秘、自然而然、且安全可信。
對此,遊方和尚似乎早有預料,麵上並無一絲懊惱之色。
而是挑了挑眉道:“那便先不談此事,不知靜如大師對南直隸如今的境況作何感想?”
靜如和尚單手立掌,迎風而站,沒有說話。
遊方和尚頓了頓,卻是自顧自地說了起來:“便是小僧在北平,也曾聽聞一二,新帝登基過後,屢屢荒唐無度,便是當著先帝靈前都敢肆意胡鬧,又好鑽研些奇技淫巧之物……實在無明主之相。”
“如今方入深秋,算不得極寒。”
“可到了冬日該如何是好?朝廷的銀子全花費在了玩樂之上,到時候可有銀錢賑災?”
“靜如大師乃是高僧,心中不懷慈悲嗎?”
說話的同時,遊方和尚一直在凝神盯著靜如和尚,看到對方始終平靜的眸子終是閃爍了一下,嘴角噙起一抹弧度,心中則是微微一定:「果然還是師父料事如神。」
不待靜如和尚多說些什麽。
他便繼續趁熱打鐵道:
“若隻是這些便也罷了,可小僧一路走來,在這南直隸一帶行走防止,當今陛下建立的那個什麽‘工業司’,不僅鑽研奇技淫巧之術,更是占了一座皇家莊苑,又大肆搜刮野外、山嶺之中的諸多草木藤條……”
“如今南直隸的百姓怨聲載道。”
“靜如大師也曾雲遊四方,當知道冬日天寒,百姓取暖的方式便是提前囤些野外的草木藤條,燃其取熱而已,即便如此,每年冬日裏凍斃的百姓也不在少數。”
“然而,新帝為了自己玩樂,把百姓這一條路都給掘了,靜如大師以為,大明皇朝還有日後嗎?”
遊方和尚壓著自己的聲音,說話之時卻又不免激憤。
眼看著靜如和尚麵上的神色都變得不再平靜,心中更是落定了幾分。
他記得師父和他說過:靜如大師雖是個一心修佛、不理外物之人,心中卻常懷我佛慈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他必定會願意做這個傳話之人。
而到了南直隸之後。
他才發現。
大明這位新帝又出了騷操作——跟百姓搶柴火……
若隻是所謂的“玩物喪誌”這一條罪名便也罷了,至少那些錯處暫且還落不到百姓的頭上去,反應最激烈的無非是朝廷中那些清流、言官。
可這件事情不一樣啊。
它實實在在地落到了百姓頭上去:讓百姓活不下去!
有此一條罪名,無論是對於現在說服靜如大師,還是往遠了說的大事籌謀,都會是莫大的催動和助力!
說完這一番話,就連這遊方和尚心中自己都不由一陣激動澎湃:「看來,此乃天助師父!」
「燕王殿下大業可成,師父大業可成!」
能跟在姚廣孝身邊遊走斡旋,這遊方和尚自然隻能算是半個和尚,朱棣功成便是道衍和尚功成。
他作為道衍和尚身邊近徒。
前途自然遠大。
想到這些,心中又如何能不激動?
“燕王殿下想讓貧僧做什麽?”靜如和尚低垂著眸子問道,目光之中帶著一絲悲憫之意。
同時心中也不得不承認:道衍和尚的確擅長拿捏人心。
遊方和尚目光微微一亮。
麵露一副胸有成竹的神色,恭維了一句:“靜如大師果然如師父一般,有我佛慈悲心腸。”
對此,靜如和尚不置可否。
反而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輕歎了一口氣,道:“可他是佛陀,也是猛虎。”
遊方和尚微微一笑,道:“家師也不過不忍見天下百姓受難,靜如大師難道不是?不過,此番是不會讓大師為難的,隻需大師給周王殿下傳封信便可。”
靜如和尚單手立掌,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貧僧便隻送上一封信,日後莫要再找貧僧了。”
他和道衍和尚不一樣。
他是一名真正的僧人,從來無意於參與到這其中的爾虞我詐之間。隻是,若是可以,他隻願天下無災無難。
道衍和尚也把這一點拿捏得很準。
知道他不會做更多的事情,但讓他這個主錄僧去見一見自己侍奉的親王,順手送上一封信傳遞些情報,既隱秘又安全。
“那就勞煩靜如大師了。”
遊方和尚麵上帶著笑意,從懷中取出一封沒有落款的信封,遞給了靜如和尚。
靜如和尚似有深意地端詳了對方一眼。
最終也隻是歎了一句:“貪嗔癡恨……便是入了佛門,也難清淨啊……”說罷便接過遊方和尚手裏的信封放入懷中,不急不緩地朝廟門的方向而去。
遊方和尚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笑著點了點頭,喃喃自語道:“什麽貪嗔癡恨,最終還不是化為煙霧塵土?”
……
靜如和尚這一去。
便直到下午才重新迴到廟中。
遊方和尚再次借故“談論佛法”,單獨約見了靜如和尚,麵色之中帶著一絲雀躍:“大師,可有迴信?”
然而,靜如和尚卻搖了搖頭……
“不知燕王殿下心中在擔憂什麽?”不知是不是靜如和尚沒有理解他話中之意,還是什麽,聽遊方和尚這般說,他卻隻是不急不緩地問道。
遊方和尚略略蹙了蹙眉。
再次左右四顧看了一圈,此處空曠不可藏人,旁邊亦無任何旁人,遊方和尚這才下眼瞼微微一顫:“靜如大師便莫要與小僧玩笑了罷,大師當初與家師同為皇家主錄僧候選之人,曾徹夜秉燭,暢談佛法,家師曾言,大師乃是極聰慧之人。”
靜如和尚似有深意地微微一笑。
單手立掌微微躬身一禮,道:“道衍大師佛法高深,貧僧心中敬服,但言及其他,貧僧便一竅不通了。”
他沒有直接點明。
卻表示了拒絕。
顯然他並非聽不懂這遊方和尚的意思,甚至連對方問候周王的話裏,藏著的另一層深意也聽得一清二楚。
他的確與道衍和尚有些交情,二人相互之間都有了解。這也是道衍為什麽敢走他這條線的原因——旁人想不到、隱秘、自然而然、且安全可信。
對此,遊方和尚似乎早有預料,麵上並無一絲懊惱之色。
而是挑了挑眉道:“那便先不談此事,不知靜如大師對南直隸如今的境況作何感想?”
靜如和尚單手立掌,迎風而站,沒有說話。
遊方和尚頓了頓,卻是自顧自地說了起來:“便是小僧在北平,也曾聽聞一二,新帝登基過後,屢屢荒唐無度,便是當著先帝靈前都敢肆意胡鬧,又好鑽研些奇技淫巧之物……實在無明主之相。”
“如今方入深秋,算不得極寒。”
“可到了冬日該如何是好?朝廷的銀子全花費在了玩樂之上,到時候可有銀錢賑災?”
“靜如大師乃是高僧,心中不懷慈悲嗎?”
說話的同時,遊方和尚一直在凝神盯著靜如和尚,看到對方始終平靜的眸子終是閃爍了一下,嘴角噙起一抹弧度,心中則是微微一定:「果然還是師父料事如神。」
不待靜如和尚多說些什麽。
他便繼續趁熱打鐵道:
“若隻是這些便也罷了,可小僧一路走來,在這南直隸一帶行走防止,當今陛下建立的那個什麽‘工業司’,不僅鑽研奇技淫巧之術,更是占了一座皇家莊苑,又大肆搜刮野外、山嶺之中的諸多草木藤條……”
“如今南直隸的百姓怨聲載道。”
“靜如大師也曾雲遊四方,當知道冬日天寒,百姓取暖的方式便是提前囤些野外的草木藤條,燃其取熱而已,即便如此,每年冬日裏凍斃的百姓也不在少數。”
“然而,新帝為了自己玩樂,把百姓這一條路都給掘了,靜如大師以為,大明皇朝還有日後嗎?”
遊方和尚壓著自己的聲音,說話之時卻又不免激憤。
眼看著靜如和尚麵上的神色都變得不再平靜,心中更是落定了幾分。
他記得師父和他說過:靜如大師雖是個一心修佛、不理外物之人,心中卻常懷我佛慈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他必定會願意做這個傳話之人。
而到了南直隸之後。
他才發現。
大明這位新帝又出了騷操作——跟百姓搶柴火……
若隻是所謂的“玩物喪誌”這一條罪名便也罷了,至少那些錯處暫且還落不到百姓的頭上去,反應最激烈的無非是朝廷中那些清流、言官。
可這件事情不一樣啊。
它實實在在地落到了百姓頭上去:讓百姓活不下去!
有此一條罪名,無論是對於現在說服靜如大師,還是往遠了說的大事籌謀,都會是莫大的催動和助力!
說完這一番話,就連這遊方和尚心中自己都不由一陣激動澎湃:「看來,此乃天助師父!」
「燕王殿下大業可成,師父大業可成!」
能跟在姚廣孝身邊遊走斡旋,這遊方和尚自然隻能算是半個和尚,朱棣功成便是道衍和尚功成。
他作為道衍和尚身邊近徒。
前途自然遠大。
想到這些,心中又如何能不激動?
“燕王殿下想讓貧僧做什麽?”靜如和尚低垂著眸子問道,目光之中帶著一絲悲憫之意。
同時心中也不得不承認:道衍和尚的確擅長拿捏人心。
遊方和尚目光微微一亮。
麵露一副胸有成竹的神色,恭維了一句:“靜如大師果然如師父一般,有我佛慈悲心腸。”
對此,靜如和尚不置可否。
反而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輕歎了一口氣,道:“可他是佛陀,也是猛虎。”
遊方和尚微微一笑,道:“家師也不過不忍見天下百姓受難,靜如大師難道不是?不過,此番是不會讓大師為難的,隻需大師給周王殿下傳封信便可。”
靜如和尚單手立掌,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貧僧便隻送上一封信,日後莫要再找貧僧了。”
他和道衍和尚不一樣。
他是一名真正的僧人,從來無意於參與到這其中的爾虞我詐之間。隻是,若是可以,他隻願天下無災無難。
道衍和尚也把這一點拿捏得很準。
知道他不會做更多的事情,但讓他這個主錄僧去見一見自己侍奉的親王,順手送上一封信傳遞些情報,既隱秘又安全。
“那就勞煩靜如大師了。”
遊方和尚麵上帶著笑意,從懷中取出一封沒有落款的信封,遞給了靜如和尚。
靜如和尚似有深意地端詳了對方一眼。
最終也隻是歎了一句:“貪嗔癡恨……便是入了佛門,也難清淨啊……”說罷便接過遊方和尚手裏的信封放入懷中,不急不緩地朝廟門的方向而去。
遊方和尚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笑著點了點頭,喃喃自語道:“什麽貪嗔癡恨,最終還不是化為煙霧塵土?”
……
靜如和尚這一去。
便直到下午才重新迴到廟中。
遊方和尚再次借故“談論佛法”,單獨約見了靜如和尚,麵色之中帶著一絲雀躍:“大師,可有迴信?”
然而,靜如和尚卻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