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或許……他比咱適合當皇帝!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選擇登基! 作者:生椰拿鐵yyd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子四章》,其三的內容,是什麽來著?”
朱允熥的聲音不急不緩,溫潤如玉。
可是這最後一句話落在劉三吾、詹徽和傅友文三人耳中,卻宛如一記驚雷!
原來,他之前莫名其妙地問什麽《孟子》,三人都還覺得有些懵逼——你都要篡位了你在這裏討論學問?
結果他最後的落腳點居然是在這裏!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現在他們不就需要做這一點決斷麽?
是要保蒼生萬民?
還是堅持所謂的“君王綱常不可亂”?
這位東宮三殿下……早就用孟公的話給了他們答案!
他們不笨。
心裏也都知道。
朱允熥剛才的一番話說得沒有任何毛病!
無論是支持朱允炆,還是支持父死子繼讓任何一個藩王繼承大位,都隻會引起無休止的爭端!
而如果是朱允熥。
他背後有那群桀驁不馴的開國強將——唯有他可以震懾住在外的各大藩王!
即便有藩王想要反他,涼國公、開國公、景川候、鶴慶候、舳艫侯……可用之人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誰能反得了他!?
這些驕兵悍將是讓人頭疼,用起來也是真好用。
這時候怎麽選?
民為貴!
——麵前這位東宮三殿下似乎才是最合適的!
隨著朱允熥那溫潤如玉的聲音落下,劉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都陷入了沉默和沉思。
偌大的乾清宮之內,安靜得可怕,隻剩下燭火映照出來的光影時不時顫動著……
朱允熥站在龍書案後。
左手撐在書案上,右手食指和中指曲起,以指腹輕輕敲擊著桌麵,看到三人均是蹙起眉頭若有所思,雲淡風輕的臉上噙起一抹戲謔的淡笑。
看來他的估計沒有錯。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劉三吾是大儒,學的是忠君愛國,可他學的更是心懷天下的大義,是百姓,是蒼生!
這老頭子雖然迂腐,但朱允熥可以用魔法打敗魔法。
而詹徽和傅友文,縱然處事更圓滑,但他們心裏的文人氣節還在,他們從那個亂世之中走過來的人,同時又不缺乏對天下萬民的憐憫……
他們也一定不想看到百姓再次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隻怕這三個人的心裏。
前麵有多剛直。
現在就有多糾結。
……
與此同時。
坐在帷幔後麵默默看著一切的朱元璋,此刻心中宛如波濤翻湧,完全無法平靜下來……
「全麵,太全麵了!」
「藩王的心思,天下大勢……他看的一清二楚!」
朱元璋下意識便在心中歎道。
朱標薨逝到現在。
他想了很久,想了很多,心中也經過了各種權衡。
自然知道。
若以朱允炆為皇太孫以及日後的國君,除去與呂氏相關的外戚隱患,再除去以藍玉為首的淮西武將集團的威脅,剩下的就是那些鎮守藩地的塞王了。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
他知道自己這些兒子都很優秀,原本作為一個父親,他是該為此高興的。
可在這種特殊情形下,優秀反而成了禍亂的根源。
所以朱元璋對於這些優秀的兒子們也是防了一手的:他準備封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再下一道旨意——在他駕崩之後,不許任何藩王離開封地給他奔喪!
在曆史上,他也是這麽做的,所以朱允炆穩穩當當地即位,登基稱帝,過程上也沒什麽太大的波折。
隻是朱元璋千算萬算。
萬萬沒有料到朱允炆會自己作死,剛上位就著急削藩,削起藩來還不是一個一個削,而是一組一組削……
直接把人逼反了。
想到自己之前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道路,冥思苦想,處心積慮……此刻的朱元璋不由得暗暗長舒了一口氣。
滿意地點了點頭,麵上掛著止不住的笑意,仿佛褶皺都被撫平了不少。
「和允炆相比,允熥這孩子就讓人省心多了啊!」
「在咱“突然駕崩”這種情形下,沒有冊封,沒有任何遺詔,他居然都能利用各方勢力相互鉗製得死死的!」
「這種操作,別說允炆了,就是老二、老三、老四……他們這些人放在他現在的位置上,都不可能想得到!」
「最難得的是……從他知道咱“駕崩”的消息到現在,有多長時間了?攏共也就幾個時辰罷了。」
「這孩子的小腦袋瓜裏又想了多少事情?」
對於這一點。
朱元璋心裏是覺得極其不可思議的。
別說旁人了,就是他,這個在龍椅上待了二十多年,常年上位者的思維去思考、權衡各種事情的皇帝。
也是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堪堪把各種情況、威脅、危機給一一捋清楚,想清楚。
而朱允熥。
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
居然在幾個時辰的時間裏,就能把淮西勳貴、朝堂上的文人士子、擁兵在外的藩王……全部都權衡安排好!
「不僅能權衡好各方勢力和威脅,甚至還能把那些威脅變成自己的助力,巧妙,實在巧妙!」
「就連劉三吾這種老學究都被他給問住了!哈哈哈哈!咱向來隻見過這老家夥把咱的皇子、皇孫們訓得一愣一愣的,第一次見他被自己的學生給問住,有趣有趣。」
朱元璋一副看大戲的表情,饒有興趣地端詳著愣在原地沉思的劉三吾、詹徽和傅友文。
恨不能在這個時候笑出聲兒來。
「除了權衡……」
「這孩子看人的眼光還準,拿捏人心的本事更是穩!」
「難怪挑他們三個人。」
「一個劉三吾,學問上的大儒,德行無虧,所以咱放心把皇子、皇孫們交到以他為首的翰林院學士、庶吉士的手上。」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能得咱倚重,成為吏部、戶部這兩個最重要位置的一把手,也正是因為咱看中了他們對百姓負責、會為百姓著想這個好處。」
「這樣的人,會為了禮法綱常而堅持氣節,卻也會心懷悲憫之心,為天下蒼生和百姓考慮,他們的剛直,反而會成為說服他們的利器!」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咱以前沒條件讀書,換了咱,這些話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的,但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
「民心才是承載一切的關鍵和根本!」
「這娃子明白得很!」
「或許……他比咱還要更適合當皇帝!」
朱允熥的聲音不急不緩,溫潤如玉。
可是這最後一句話落在劉三吾、詹徽和傅友文三人耳中,卻宛如一記驚雷!
原來,他之前莫名其妙地問什麽《孟子》,三人都還覺得有些懵逼——你都要篡位了你在這裏討論學問?
結果他最後的落腳點居然是在這裏!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現在他們不就需要做這一點決斷麽?
是要保蒼生萬民?
還是堅持所謂的“君王綱常不可亂”?
這位東宮三殿下……早就用孟公的話給了他們答案!
他們不笨。
心裏也都知道。
朱允熥剛才的一番話說得沒有任何毛病!
無論是支持朱允炆,還是支持父死子繼讓任何一個藩王繼承大位,都隻會引起無休止的爭端!
而如果是朱允熥。
他背後有那群桀驁不馴的開國強將——唯有他可以震懾住在外的各大藩王!
即便有藩王想要反他,涼國公、開國公、景川候、鶴慶候、舳艫侯……可用之人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誰能反得了他!?
這些驕兵悍將是讓人頭疼,用起來也是真好用。
這時候怎麽選?
民為貴!
——麵前這位東宮三殿下似乎才是最合適的!
隨著朱允熥那溫潤如玉的聲音落下,劉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都陷入了沉默和沉思。
偌大的乾清宮之內,安靜得可怕,隻剩下燭火映照出來的光影時不時顫動著……
朱允熥站在龍書案後。
左手撐在書案上,右手食指和中指曲起,以指腹輕輕敲擊著桌麵,看到三人均是蹙起眉頭若有所思,雲淡風輕的臉上噙起一抹戲謔的淡笑。
看來他的估計沒有錯。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劉三吾是大儒,學的是忠君愛國,可他學的更是心懷天下的大義,是百姓,是蒼生!
這老頭子雖然迂腐,但朱允熥可以用魔法打敗魔法。
而詹徽和傅友文,縱然處事更圓滑,但他們心裏的文人氣節還在,他們從那個亂世之中走過來的人,同時又不缺乏對天下萬民的憐憫……
他們也一定不想看到百姓再次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隻怕這三個人的心裏。
前麵有多剛直。
現在就有多糾結。
……
與此同時。
坐在帷幔後麵默默看著一切的朱元璋,此刻心中宛如波濤翻湧,完全無法平靜下來……
「全麵,太全麵了!」
「藩王的心思,天下大勢……他看的一清二楚!」
朱元璋下意識便在心中歎道。
朱標薨逝到現在。
他想了很久,想了很多,心中也經過了各種權衡。
自然知道。
若以朱允炆為皇太孫以及日後的國君,除去與呂氏相關的外戚隱患,再除去以藍玉為首的淮西武將集團的威脅,剩下的就是那些鎮守藩地的塞王了。
正所謂知子莫若父。
他知道自己這些兒子都很優秀,原本作為一個父親,他是該為此高興的。
可在這種特殊情形下,優秀反而成了禍亂的根源。
所以朱元璋對於這些優秀的兒子們也是防了一手的:他準備封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再下一道旨意——在他駕崩之後,不許任何藩王離開封地給他奔喪!
在曆史上,他也是這麽做的,所以朱允炆穩穩當當地即位,登基稱帝,過程上也沒什麽太大的波折。
隻是朱元璋千算萬算。
萬萬沒有料到朱允炆會自己作死,剛上位就著急削藩,削起藩來還不是一個一個削,而是一組一組削……
直接把人逼反了。
想到自己之前為了給朱允炆掃清道路,冥思苦想,處心積慮……此刻的朱元璋不由得暗暗長舒了一口氣。
滿意地點了點頭,麵上掛著止不住的笑意,仿佛褶皺都被撫平了不少。
「和允炆相比,允熥這孩子就讓人省心多了啊!」
「在咱“突然駕崩”這種情形下,沒有冊封,沒有任何遺詔,他居然都能利用各方勢力相互鉗製得死死的!」
「這種操作,別說允炆了,就是老二、老三、老四……他們這些人放在他現在的位置上,都不可能想得到!」
「最難得的是……從他知道咱“駕崩”的消息到現在,有多長時間了?攏共也就幾個時辰罷了。」
「這孩子的小腦袋瓜裏又想了多少事情?」
對於這一點。
朱元璋心裏是覺得極其不可思議的。
別說旁人了,就是他,這個在龍椅上待了二十多年,常年上位者的思維去思考、權衡各種事情的皇帝。
也是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堪堪把各種情況、威脅、危機給一一捋清楚,想清楚。
而朱允熥。
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
居然在幾個時辰的時間裏,就能把淮西勳貴、朝堂上的文人士子、擁兵在外的藩王……全部都權衡安排好!
「不僅能權衡好各方勢力和威脅,甚至還能把那些威脅變成自己的助力,巧妙,實在巧妙!」
「就連劉三吾這種老學究都被他給問住了!哈哈哈哈!咱向來隻見過這老家夥把咱的皇子、皇孫們訓得一愣一愣的,第一次見他被自己的學生給問住,有趣有趣。」
朱元璋一副看大戲的表情,饒有興趣地端詳著愣在原地沉思的劉三吾、詹徽和傅友文。
恨不能在這個時候笑出聲兒來。
「除了權衡……」
「這孩子看人的眼光還準,拿捏人心的本事更是穩!」
「難怪挑他們三個人。」
「一個劉三吾,學問上的大儒,德行無虧,所以咱放心把皇子、皇孫們交到以他為首的翰林院學士、庶吉士的手上。」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能得咱倚重,成為吏部、戶部這兩個最重要位置的一把手,也正是因為咱看中了他們對百姓負責、會為百姓著想這個好處。」
「這樣的人,會為了禮法綱常而堅持氣節,卻也會心懷悲憫之心,為天下蒼生和百姓考慮,他們的剛直,反而會成為說服他們的利器!」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咱以前沒條件讀書,換了咱,這些話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的,但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
「民心才是承載一切的關鍵和根本!」
「這娃子明白得很!」
「或許……他比咱還要更適合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