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精力,安那其……能輕易得到手的東西才不值得珍惜。
*
位於人類聯盟與阿德諾蘭邦邊境區域的昴宿增九3同步軌道如今籠罩在詭異的寧靜之中。
阿德諾蘭邦的龐大艦隊在進入昴宿增九3的軌道伊始便被人類聯盟的偵察艇發現,然後雙方交戰,幾次交鋒之後,雙方戰艦損失兩成左右,戰爭便暫告一段落。
在戰爭期間,我什麽都沒做,隻是駕駛著一艘小型的救生艇,在能夠旁觀的距離使用望遠鏡觀看戰鬥的進行——從視財如命的客運船船長手上買下這艘理論上不到必要之時不可動用的小艇可是花了我不少錢。
要知道,我長那麽大,真正用自己的錢去買東西的次數屈指可數。
但念在地球幣之後可能還要貶值,我心裏還算舒坦了一些。
在戰場附近逗留的行為看似很危險,但還沒到我需要關心自己安全的程度——盡管宇宙浩瀚無垠,但建立起來的戰場通常隻是一塊形如銳角三角形的平麵。
艦隊在太空中戰鬥,說的好聽一點是潛艇戰風格,說的難聽一點,把舊時代的線列步兵想像成艦船,散兵對射想像成各種炮擊戰,從本質上來說,這兩者根本毫無差別。
……和我看到的群星相比,智慧生命在宇宙空間進行的任何戰爭,都太小太小。
雖然六十光秒(光飛一秒的距離是三十萬公裏)長寬的戰場和我這個身高不足一米八的人類比起來已經足夠遼闊就是了。
真正華麗的戰場不管什麽時候都少之又少,不管是電子炮還是中子炮,發射的時候沒有聲音也不會有顏色,被防護立場中和時,憑肉眼也看不出『盾』這樣的東西。
隻有艦船受擊解體的時候,我才有一點這確乎是戰場的實感——一條艦船的隕落至少意味著千條生命的消散——每一次麵臨生命竟會如此輕易就被奪取的事實,我都深受打擊。
這場戰爭起初讓我覺得有點意思的是這次阿德諾蘭邦的作戰陣型。
雖然雙方規模相當,因為改裝艦占比較多,艦隊完全展開對射的情況下,不管是速度、火力還是防禦,阿德諾蘭邦都遠弱於人類聯盟,所以他們使用的是可以較好保護這些改裝艦的輪型陣。
但相應的代價是指揮官必須清楚地知道每艘戰艦的情況,及時進行調動,因為任何一點失誤都會放大缺口,使得敵人有機可趁,以至於陣線崩潰。
但從這幾次交鋒來看,這些艦船就像被超級計算機控製似的,時機的把控精準到令人髮指。
改裝艦對炮火的預判性躲避暫且不提,一旦戰艦上的防護力場出現過能量過載或者裝甲破損的情況,中間就立即有另一艘戰艦上前填補空缺,而能量過載或裝甲破損的艦船則會迴退進入陣型內部進行散熱或修補。
要不是這支艦隊的艦身都刻著阿德諾蘭邦的標誌,我保不齊會覺得這是裝配了智慧型作戰電腦的人類聯邦艦隊。
如果是人類,這個指揮官的腦子也太好用了。
截止這裏,雙方的傷亡都算是持平,但就在人類聯盟打算班師迴朝時,阿德諾蘭邦竟然從背後發動了出奇不意的攻擊。
很明顯,阿德諾蘭邦之前是佯裝撤退,在人類聯盟打算撤退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地快速反轉迴來,襲擊了對此毫無戒心的人類聯盟艦隊——以往的那些石頭人哪裏會有這樣的心機。
又是幾次交鋒,隨後阿德諾蘭邦艦隊再度撤退。
這次是真的撤退了。
追擊的人類聯盟艦隊一直看著阿德諾蘭邦艦隊返迴在昴宿增九的基地才罷休。
然而,三個小時之後。
阿德諾蘭邦艦隊再次從基地出發。
這樣的方式重複了三次,人類聯盟迷惑了,他們不知道敵人什麽時候會再度進攻,手底下的艦船都來不及維修好就又被拉出來參與戰鬥。
但這時候,戰爭才真正開始。
這一天。
阿德諾蘭邦與人類聯盟二十一年來一直陷入僵持狀態的戰爭局勢,終於朝著一麵倒的方向發展了。
在以往的戰役中,大家採取的都是集中突破作戰。
麵對敵人的艦隊,指揮官們往往是選擇一個長度適中的攻擊麵,然後將自己的艦隊一股腦地堆過去,艦船和炮口越多,突破對手防線的機會就越大,而敵人則是從後方調來預備艦隊發動側翼襲擊或者支援作戰,然後雙方圍繞著敵我雙方最遠射程的前後六十光秒距離射來射去,直到把這個區域堆滿艦船的殘骸,一方先選擇後撤為止。
這個策略下進行防守的前提是,必須知道敵人會從哪裏進行集中突破。
以往來說,這都不算問題,因為集中突破作戰一般都是瞄準了薄弱處進行的,防守方能夠輕易明白自己艦隊防線那裏需要補足。
集中突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戰鬥往往要持續一段時間,有時候還會長達半天。
同等水平乃至於艦隊紙麵實力占優的情況下,有那麽多準備時間,肯定有足夠時間把預備艦隊移動到對應地點。
因此。
如果有人發動了連預備艦隊都無法判斷該去哪裏支援的,超廣範圍的同時進攻,就能打的對方措手不及。
這次阿德諾蘭邦將正攻擊麵從十萬公裏拓寬到了六十光秒,也就是一千八百萬公裏,整個接戰麵。
*
位於人類聯盟與阿德諾蘭邦邊境區域的昴宿增九3同步軌道如今籠罩在詭異的寧靜之中。
阿德諾蘭邦的龐大艦隊在進入昴宿增九3的軌道伊始便被人類聯盟的偵察艇發現,然後雙方交戰,幾次交鋒之後,雙方戰艦損失兩成左右,戰爭便暫告一段落。
在戰爭期間,我什麽都沒做,隻是駕駛著一艘小型的救生艇,在能夠旁觀的距離使用望遠鏡觀看戰鬥的進行——從視財如命的客運船船長手上買下這艘理論上不到必要之時不可動用的小艇可是花了我不少錢。
要知道,我長那麽大,真正用自己的錢去買東西的次數屈指可數。
但念在地球幣之後可能還要貶值,我心裏還算舒坦了一些。
在戰場附近逗留的行為看似很危險,但還沒到我需要關心自己安全的程度——盡管宇宙浩瀚無垠,但建立起來的戰場通常隻是一塊形如銳角三角形的平麵。
艦隊在太空中戰鬥,說的好聽一點是潛艇戰風格,說的難聽一點,把舊時代的線列步兵想像成艦船,散兵對射想像成各種炮擊戰,從本質上來說,這兩者根本毫無差別。
……和我看到的群星相比,智慧生命在宇宙空間進行的任何戰爭,都太小太小。
雖然六十光秒(光飛一秒的距離是三十萬公裏)長寬的戰場和我這個身高不足一米八的人類比起來已經足夠遼闊就是了。
真正華麗的戰場不管什麽時候都少之又少,不管是電子炮還是中子炮,發射的時候沒有聲音也不會有顏色,被防護立場中和時,憑肉眼也看不出『盾』這樣的東西。
隻有艦船受擊解體的時候,我才有一點這確乎是戰場的實感——一條艦船的隕落至少意味著千條生命的消散——每一次麵臨生命竟會如此輕易就被奪取的事實,我都深受打擊。
這場戰爭起初讓我覺得有點意思的是這次阿德諾蘭邦的作戰陣型。
雖然雙方規模相當,因為改裝艦占比較多,艦隊完全展開對射的情況下,不管是速度、火力還是防禦,阿德諾蘭邦都遠弱於人類聯盟,所以他們使用的是可以較好保護這些改裝艦的輪型陣。
但相應的代價是指揮官必須清楚地知道每艘戰艦的情況,及時進行調動,因為任何一點失誤都會放大缺口,使得敵人有機可趁,以至於陣線崩潰。
但從這幾次交鋒來看,這些艦船就像被超級計算機控製似的,時機的把控精準到令人髮指。
改裝艦對炮火的預判性躲避暫且不提,一旦戰艦上的防護力場出現過能量過載或者裝甲破損的情況,中間就立即有另一艘戰艦上前填補空缺,而能量過載或裝甲破損的艦船則會迴退進入陣型內部進行散熱或修補。
要不是這支艦隊的艦身都刻著阿德諾蘭邦的標誌,我保不齊會覺得這是裝配了智慧型作戰電腦的人類聯邦艦隊。
如果是人類,這個指揮官的腦子也太好用了。
截止這裏,雙方的傷亡都算是持平,但就在人類聯盟打算班師迴朝時,阿德諾蘭邦竟然從背後發動了出奇不意的攻擊。
很明顯,阿德諾蘭邦之前是佯裝撤退,在人類聯盟打算撤退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地快速反轉迴來,襲擊了對此毫無戒心的人類聯盟艦隊——以往的那些石頭人哪裏會有這樣的心機。
又是幾次交鋒,隨後阿德諾蘭邦艦隊再度撤退。
這次是真的撤退了。
追擊的人類聯盟艦隊一直看著阿德諾蘭邦艦隊返迴在昴宿增九的基地才罷休。
然而,三個小時之後。
阿德諾蘭邦艦隊再次從基地出發。
這樣的方式重複了三次,人類聯盟迷惑了,他們不知道敵人什麽時候會再度進攻,手底下的艦船都來不及維修好就又被拉出來參與戰鬥。
但這時候,戰爭才真正開始。
這一天。
阿德諾蘭邦與人類聯盟二十一年來一直陷入僵持狀態的戰爭局勢,終於朝著一麵倒的方向發展了。
在以往的戰役中,大家採取的都是集中突破作戰。
麵對敵人的艦隊,指揮官們往往是選擇一個長度適中的攻擊麵,然後將自己的艦隊一股腦地堆過去,艦船和炮口越多,突破對手防線的機會就越大,而敵人則是從後方調來預備艦隊發動側翼襲擊或者支援作戰,然後雙方圍繞著敵我雙方最遠射程的前後六十光秒距離射來射去,直到把這個區域堆滿艦船的殘骸,一方先選擇後撤為止。
這個策略下進行防守的前提是,必須知道敵人會從哪裏進行集中突破。
以往來說,這都不算問題,因為集中突破作戰一般都是瞄準了薄弱處進行的,防守方能夠輕易明白自己艦隊防線那裏需要補足。
集中突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戰鬥往往要持續一段時間,有時候還會長達半天。
同等水平乃至於艦隊紙麵實力占優的情況下,有那麽多準備時間,肯定有足夠時間把預備艦隊移動到對應地點。
因此。
如果有人發動了連預備艦隊都無法判斷該去哪裏支援的,超廣範圍的同時進攻,就能打的對方措手不及。
這次阿德諾蘭邦將正攻擊麵從十萬公裏拓寬到了六十光秒,也就是一千八百萬公裏,整個接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