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顧慮是正常的,不過,我隻能請你相信我。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你的意思是,像這樣的事還會再發生嗎?」
「沒錯。根據我們的內部調查,這次實驗隻是為了確保他們的技術和事先埋下的手段是否真的可以發揮作用。目前來說的實驗還是相當成功的。不知道他們下一次行動會是什麽時候,但是在下一次事件發生前,我們得盡力阻止——抱歉,此事從頭到尾都屬於內務部的職責範圍內,理應不該將你們科技倫理治理委員會卷進來,但這是非法科技的濫用,你們更加清楚實質,而且你是負責地球的新任委員,我認為我們理應合作。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你的一位朋友也在這次受害者名單當中。是高中時就一直有聯繫的好友呢。如果我們能夠同樣痛恨那些人,這不是非常好的合作基礎嗎?」
「欣蕊嗎?你們應該也知道她是當年那件事的告密者吧?對於告密者,你憑什麽覺得我還把她當朋友?」
「是嗎?可是,就算你早就知道,不也一直無動於衷地保持聯繫嗎?事件當天才攤牌呢。如果不是因為非常珍惜這個朋友,我覺得很難做到這一點。」
「我隻是想要在她覺得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再以語言為武器對她進行精神折磨罷了。並沒有你說的那麽大度。」
當我這麽說之後,我就感覺這確實是我當時的真實意圖。
可是我當時真的沒想那麽多……
我非常珍惜欣蕊這個朋友嗎?
應該……可能……也許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這樣的。
不管怎麽說,我認識欣蕊遠在認識望舒之前。
曾經一起相處的那些時光,隻要稍加思索,就仿佛不曾遠去那般,還能自我的腦海浮現,映入我的眼簾。
倘若望舒的死與她無關,我肯定也能從情感上理解並接受她的所作所為。
因為我們是朋友嘛。
「如果是這樣,那你更應該和我們一起痛恨那些人了。」布魯姆嘴角噙著笑,「那些傢夥不是把你對她進行精神折磨的機會都給奪取了嗎?」
這傢夥還真是會借坡下驢。
我話鋒一轉:「那你覺得,我的這位朋友為何會死在這場自導自演的『襲擊』裏麵?」
瑪莎·布魯姆很瞭然:「總不能死的都是一、二星的社會評價。」
原來如此。
我語氣略帶嘲諷:「看起來她拚命表現出來的忠誠並不怎麽被領情呢。」
「傻逼和刀子都還是有用處的,但是每次使用都可能傷到手的傻逼刀子是一點用都沒有的,背叛了一次的人一定會背叛第二次。山豬吃不了細糠,狗改不了吃屎,早點死對她以及對她自己周圍的人都有好處。」
瑪莎·布魯姆說這話時的說服力非同一般,「不過話說迴來,你還真是平靜呢。拋開眾所周知的那種人類本身對於『告密者』的反感,因為她的告密,讓那位終身議員準確地預估了你們的實力,在你們尚未完成集結形成規模前擅自調動部隊,毫不客氣地對你們下達了鎮壓的命令,可以說如果不是她,很有可能並不會有流血。中間要是小心周旋,那件事沒準還可以成為一件美談……」
「畢竟孩子們才是這個國家的未來,讓那麽多學生作出反對的決定,相信對那名終身議員來說,為國而生再為國而死,也應該是他的願望。不會有一名終身議員希望弔唁他的代價會導致國家的未來受損……相較於讓統治集團內部意見不合,這樣的代價,很劃算吧?」
是很劃算。
那是我和望舒所架設的有關模型當中最理想的一個。
要所有條件基本上都不出問題才可以。
可以說實現的可能就是等於零。
瑪莎·布魯姆低聲說道,猶如曾經無數個日夜,惡魔在我耳邊的低語:「讓這一切都毀於一旦的不正是你那位朋友嗎?那可是背叛者啊。如果是我,可是會恨不得在得知的第一時間就殺了她,讓她以死謝罪。還是說你覺得發生這種事很正常?」
如果是望舒的話,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很難想像望舒會出於復仇的目的去做某些事。
是啊,這個人究竟不是望舒。
「很多人喜歡說『我相信你』這之類的話。」我將頭轉迴來,直視前方,目光遊移地思考著措辭,「你有思考過這句話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嗎?」
「嗯?」瑪莎·布魯姆的腦袋上頓時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似乎不明白我這種轉移話題是為了什麽。
「我認為人在說相信某個人的時候不是真的相信,隻是想要相信。人類除了自己本身的想法根本不會知道別人在想什麽,甚至有時候對於自己的了解也隻是自以為的。相信,很多時候指的並不是相信那個人本身,而是相信自己腦補出來的一種想像,所以才會在對方不符合自己想像時說『你辜負了我的信任』、『你明明不是這個樣子的』這之類的話。我認為欣蕊的所作所為並不是一種背叛,隻是我對她了解的不夠多。」
我想如果是望舒的話,應該會這麽說。
我試圖使用望舒的邏輯,來解釋這件事。
「你可真是聖母。」
「跟聖母不聖母沒關係,兩種衝突的認知失調之後會導致心理不適,為了減少不適,人會改變認知來達到平衡。一般都會傾向於認同自己的想像,而否認對方的真實。欣蕊從來沒有說過自己不會背叛我們,如果有人覺得她是背叛,那也隻是根據自己的想像,擅自那麽認為罷了。」
「你的意思是,像這樣的事還會再發生嗎?」
「沒錯。根據我們的內部調查,這次實驗隻是為了確保他們的技術和事先埋下的手段是否真的可以發揮作用。目前來說的實驗還是相當成功的。不知道他們下一次行動會是什麽時候,但是在下一次事件發生前,我們得盡力阻止——抱歉,此事從頭到尾都屬於內務部的職責範圍內,理應不該將你們科技倫理治理委員會卷進來,但這是非法科技的濫用,你們更加清楚實質,而且你是負責地球的新任委員,我認為我們理應合作。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你的一位朋友也在這次受害者名單當中。是高中時就一直有聯繫的好友呢。如果我們能夠同樣痛恨那些人,這不是非常好的合作基礎嗎?」
「欣蕊嗎?你們應該也知道她是當年那件事的告密者吧?對於告密者,你憑什麽覺得我還把她當朋友?」
「是嗎?可是,就算你早就知道,不也一直無動於衷地保持聯繫嗎?事件當天才攤牌呢。如果不是因為非常珍惜這個朋友,我覺得很難做到這一點。」
「我隻是想要在她覺得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再以語言為武器對她進行精神折磨罷了。並沒有你說的那麽大度。」
當我這麽說之後,我就感覺這確實是我當時的真實意圖。
可是我當時真的沒想那麽多……
我非常珍惜欣蕊這個朋友嗎?
應該……可能……也許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這樣的。
不管怎麽說,我認識欣蕊遠在認識望舒之前。
曾經一起相處的那些時光,隻要稍加思索,就仿佛不曾遠去那般,還能自我的腦海浮現,映入我的眼簾。
倘若望舒的死與她無關,我肯定也能從情感上理解並接受她的所作所為。
因為我們是朋友嘛。
「如果是這樣,那你更應該和我們一起痛恨那些人了。」布魯姆嘴角噙著笑,「那些傢夥不是把你對她進行精神折磨的機會都給奪取了嗎?」
這傢夥還真是會借坡下驢。
我話鋒一轉:「那你覺得,我的這位朋友為何會死在這場自導自演的『襲擊』裏麵?」
瑪莎·布魯姆很瞭然:「總不能死的都是一、二星的社會評價。」
原來如此。
我語氣略帶嘲諷:「看起來她拚命表現出來的忠誠並不怎麽被領情呢。」
「傻逼和刀子都還是有用處的,但是每次使用都可能傷到手的傻逼刀子是一點用都沒有的,背叛了一次的人一定會背叛第二次。山豬吃不了細糠,狗改不了吃屎,早點死對她以及對她自己周圍的人都有好處。」
瑪莎·布魯姆說這話時的說服力非同一般,「不過話說迴來,你還真是平靜呢。拋開眾所周知的那種人類本身對於『告密者』的反感,因為她的告密,讓那位終身議員準確地預估了你們的實力,在你們尚未完成集結形成規模前擅自調動部隊,毫不客氣地對你們下達了鎮壓的命令,可以說如果不是她,很有可能並不會有流血。中間要是小心周旋,那件事沒準還可以成為一件美談……」
「畢竟孩子們才是這個國家的未來,讓那麽多學生作出反對的決定,相信對那名終身議員來說,為國而生再為國而死,也應該是他的願望。不會有一名終身議員希望弔唁他的代價會導致國家的未來受損……相較於讓統治集團內部意見不合,這樣的代價,很劃算吧?」
是很劃算。
那是我和望舒所架設的有關模型當中最理想的一個。
要所有條件基本上都不出問題才可以。
可以說實現的可能就是等於零。
瑪莎·布魯姆低聲說道,猶如曾經無數個日夜,惡魔在我耳邊的低語:「讓這一切都毀於一旦的不正是你那位朋友嗎?那可是背叛者啊。如果是我,可是會恨不得在得知的第一時間就殺了她,讓她以死謝罪。還是說你覺得發生這種事很正常?」
如果是望舒的話,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很難想像望舒會出於復仇的目的去做某些事。
是啊,這個人究竟不是望舒。
「很多人喜歡說『我相信你』這之類的話。」我將頭轉迴來,直視前方,目光遊移地思考著措辭,「你有思考過這句話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嗎?」
「嗯?」瑪莎·布魯姆的腦袋上頓時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似乎不明白我這種轉移話題是為了什麽。
「我認為人在說相信某個人的時候不是真的相信,隻是想要相信。人類除了自己本身的想法根本不會知道別人在想什麽,甚至有時候對於自己的了解也隻是自以為的。相信,很多時候指的並不是相信那個人本身,而是相信自己腦補出來的一種想像,所以才會在對方不符合自己想像時說『你辜負了我的信任』、『你明明不是這個樣子的』這之類的話。我認為欣蕊的所作所為並不是一種背叛,隻是我對她了解的不夠多。」
我想如果是望舒的話,應該會這麽說。
我試圖使用望舒的邏輯,來解釋這件事。
「你可真是聖母。」
「跟聖母不聖母沒關係,兩種衝突的認知失調之後會導致心理不適,為了減少不適,人會改變認知來達到平衡。一般都會傾向於認同自己的想像,而否認對方的真實。欣蕊從來沒有說過自己不會背叛我們,如果有人覺得她是背叛,那也隻是根據自己的想像,擅自那麽認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