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歷史同人] 穿唐後,導師和我麵麵相覷 作者:金玉滿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是如今明主?已?經變成了庸主?,往前的開?元盛世,猶如一場夢一般。
張九齡想要的明主?是如太宗皇帝一般的明主?,李隆基如今已?經不是“小太宗”了,自然也就當不得他的明主?了。
張九齡尚且觸動,何況情感更加充沛的李隆基了,李隆基深深看著張九齡,感慨道:“賀知章也要告老還鄉,你也……朕為太子時候的舊人,已?經都不在朕身邊了啊。”
李隆基對張九齡的看重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張九齡是他盛世的最後一位宰相,也不僅是因為張九齡能寫詩還能治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李隆基還是太子時候張九齡就已?經是太子屬官了,是實打實跟著他一起吃過苦的患難君臣。
李林甫差就差在他是從武惠妃受寵以後才起勢,隻給李隆基錦上添過花,沒有給李隆基雪中?送過炭。
“你這幾年在荊州政績斐然,憑藉你的政績,也該入朝主?掌一部?。”李隆基看了眼張九齡,感慨道。
張九齡老神在在道:“臣年老力衰,也沒有精力再去主?掌一部?了,臣如今,隻希望能為大唐治理好一方便夠了。”
他苦笑道:“隻是不知道下一任山南東道監察使還能否如陛下這樣寬容,容忍臣這個臭脾氣。陛下也知道臣這個脾氣,臣年輕時幾迴得罪上官,都是因為陛下寬容臣才得以有容身之地,若是下一任山南東道監察使跟臣有矛盾,臣隻怕也會忍不住叱責上官。”
語氣頗為落寞。
李隆基哂笑:“隻怕要讓愛卿失望了,朕有意任命你為山南東道監察使,愛卿隻怕沒機會‘叱責上官’了。”
李隆基倒不是僅僅因為感情就升張九齡為山南東道監察使,而是還有其他原因。
一來張九齡的確是個人才,五年時間就能將?荊州稅賦翻一倍,還曾是輔佐他締造盛世的宰相,張九齡當一個山南東道監察使算起來都是屈才了;二來則是維持朝堂平衡,三足鼎立才平衡,如今朝堂上卻隻有太子黨和右相黨,李隆基有心?維持平衡,所以朝堂上就要有第三方勢力;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李隆基認為張九齡對大唐完全忠誠。
不喜歡張九齡直言犯上歸不喜歡,李隆基還是知道張九齡這些?人是因為對大唐忠心?耿耿才會勸諫他,隻是如今李隆基更喜歡李林甫和安祿山那種形式的忠誠,而不太喜歡直臣形式的忠誠罷了……
李隆基認為這是因為張九齡這些?人太不知道變通,人總是會變的,先?前他是太子,張九齡效忠太子合適,可如今他是帝王,張九齡再和太子走得近,就是對他不夠忠誠了。
可這不妨礙張九齡對大唐的忠誠,他不會讓張九齡做他的近臣,卻願意讓張九齡擔任一道監察使治理一方。
離開?了興慶宮,張九齡便徑直去了吏部?,張九齡在長安沒有宅院,開?元二十?五年離開?長安時,張九齡以為他這輩子再也不會迴到長安城了,就把他先?前居住的院子賣了。
所以如今張九齡隻能住在為述職官員提供食宿的驛館都亭驛中?。
隻是一踏入吏部?大門就見到了奸臣,張九齡皮笑肉不笑,也不給李林甫好臉,隻是口頭冷冷道:“見過右相。”
李林甫卻是好脾氣,他有“口蜜腹劍”的外號,指的就是李林甫對誰都笑嗬嗬的,背後陰人。
李林甫麵上帶著親切的笑容,笑眯眯的看著張九齡:“子壽兄別來無?恙啊。”
“說起來老夫該為子壽兄接風洗塵,隻是老夫政務纏身,朝中?大小事務都要老夫親力親為,實在騰不出時間來接待子壽。”
隻是李林甫這麽說著,臉上卻不見可惜之意,語氣中?反而帶著一絲炫耀。
按理說李林甫城府深厚,當了這麽多年的宰相爺早不是當初的愣頭小子了,可不知為何李林甫見了張九齡,養氣功夫便拋到了腦後,總想在張九齡麵前炫耀一番。
有什麽能比昔日的頂頭上司如今成了自己的下官更讓人開?心?呢?
“哈。”張九齡嗤笑一聲,斜斜看了李林甫一眼,“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老夫還有事,告辭。”
扔下一句話後,張九齡看都不看李林甫直接甩袖離開?了吏部?廳堂。
李林甫麵色變了又?變,最終還是壓下了怒火。
“一個小小的山南東道監察使……”
名聲再清正有什麽用?如今他才是宰相,張九齡不過是條喪家之犬罷了,不能在陛下身邊為官,這輩子也就隻能是個小小的山南東道監察使了!
張九齡離開?了吏部?之後卻是直接到了賀知章的府上。
賀知章如今已?經將?身上的事務全都卸了下來,隻等著再過幾個月他辭官迴鄉的步驟審批完就可以收拾包袱離開?長安城了。
閑來無?事,在府中?便是飲酒作?樂,吟詩作?賦,倒是成了長安城裏唯一一個自在人。
“你今日沒有再和聖人吵起來吧?”賀知章見到張九齡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張九齡有沒有和李隆基吵起來。
張九齡想要的明主?是如太宗皇帝一般的明主?,李隆基如今已?經不是“小太宗”了,自然也就當不得他的明主?了。
張九齡尚且觸動,何況情感更加充沛的李隆基了,李隆基深深看著張九齡,感慨道:“賀知章也要告老還鄉,你也……朕為太子時候的舊人,已?經都不在朕身邊了啊。”
李隆基對張九齡的看重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張九齡是他盛世的最後一位宰相,也不僅是因為張九齡能寫詩還能治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李隆基還是太子時候張九齡就已?經是太子屬官了,是實打實跟著他一起吃過苦的患難君臣。
李林甫差就差在他是從武惠妃受寵以後才起勢,隻給李隆基錦上添過花,沒有給李隆基雪中?送過炭。
“你這幾年在荊州政績斐然,憑藉你的政績,也該入朝主?掌一部?。”李隆基看了眼張九齡,感慨道。
張九齡老神在在道:“臣年老力衰,也沒有精力再去主?掌一部?了,臣如今,隻希望能為大唐治理好一方便夠了。”
他苦笑道:“隻是不知道下一任山南東道監察使還能否如陛下這樣寬容,容忍臣這個臭脾氣。陛下也知道臣這個脾氣,臣年輕時幾迴得罪上官,都是因為陛下寬容臣才得以有容身之地,若是下一任山南東道監察使跟臣有矛盾,臣隻怕也會忍不住叱責上官。”
語氣頗為落寞。
李隆基哂笑:“隻怕要讓愛卿失望了,朕有意任命你為山南東道監察使,愛卿隻怕沒機會‘叱責上官’了。”
李隆基倒不是僅僅因為感情就升張九齡為山南東道監察使,而是還有其他原因。
一來張九齡的確是個人才,五年時間就能將?荊州稅賦翻一倍,還曾是輔佐他締造盛世的宰相,張九齡當一個山南東道監察使算起來都是屈才了;二來則是維持朝堂平衡,三足鼎立才平衡,如今朝堂上卻隻有太子黨和右相黨,李隆基有心?維持平衡,所以朝堂上就要有第三方勢力;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李隆基認為張九齡對大唐完全忠誠。
不喜歡張九齡直言犯上歸不喜歡,李隆基還是知道張九齡這些?人是因為對大唐忠心?耿耿才會勸諫他,隻是如今李隆基更喜歡李林甫和安祿山那種形式的忠誠,而不太喜歡直臣形式的忠誠罷了……
李隆基認為這是因為張九齡這些?人太不知道變通,人總是會變的,先?前他是太子,張九齡效忠太子合適,可如今他是帝王,張九齡再和太子走得近,就是對他不夠忠誠了。
可這不妨礙張九齡對大唐的忠誠,他不會讓張九齡做他的近臣,卻願意讓張九齡擔任一道監察使治理一方。
離開?了興慶宮,張九齡便徑直去了吏部?,張九齡在長安沒有宅院,開?元二十?五年離開?長安時,張九齡以為他這輩子再也不會迴到長安城了,就把他先?前居住的院子賣了。
所以如今張九齡隻能住在為述職官員提供食宿的驛館都亭驛中?。
隻是一踏入吏部?大門就見到了奸臣,張九齡皮笑肉不笑,也不給李林甫好臉,隻是口頭冷冷道:“見過右相。”
李林甫卻是好脾氣,他有“口蜜腹劍”的外號,指的就是李林甫對誰都笑嗬嗬的,背後陰人。
李林甫麵上帶著親切的笑容,笑眯眯的看著張九齡:“子壽兄別來無?恙啊。”
“說起來老夫該為子壽兄接風洗塵,隻是老夫政務纏身,朝中?大小事務都要老夫親力親為,實在騰不出時間來接待子壽。”
隻是李林甫這麽說著,臉上卻不見可惜之意,語氣中?反而帶著一絲炫耀。
按理說李林甫城府深厚,當了這麽多年的宰相爺早不是當初的愣頭小子了,可不知為何李林甫見了張九齡,養氣功夫便拋到了腦後,總想在張九齡麵前炫耀一番。
有什麽能比昔日的頂頭上司如今成了自己的下官更讓人開?心?呢?
“哈。”張九齡嗤笑一聲,斜斜看了李林甫一眼,“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老夫還有事,告辭。”
扔下一句話後,張九齡看都不看李林甫直接甩袖離開?了吏部?廳堂。
李林甫麵色變了又?變,最終還是壓下了怒火。
“一個小小的山南東道監察使……”
名聲再清正有什麽用?如今他才是宰相,張九齡不過是條喪家之犬罷了,不能在陛下身邊為官,這輩子也就隻能是個小小的山南東道監察使了!
張九齡離開?了吏部?之後卻是直接到了賀知章的府上。
賀知章如今已?經將?身上的事務全都卸了下來,隻等著再過幾個月他辭官迴鄉的步驟審批完就可以收拾包袱離開?長安城了。
閑來無?事,在府中?便是飲酒作?樂,吟詩作?賦,倒是成了長安城裏唯一一個自在人。
“你今日沒有再和聖人吵起來吧?”賀知章見到張九齡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張九齡有沒有和李隆基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