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歷史同人] 穿唐後,導師和我麵麵相覷 作者:金玉滿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眼中隻有權力?爭奪全無天下百姓的太子當真能成為合格的天子嗎?
賀知章不知道,賀知章也懶得去想。
他已?經?八十歲了?,離死?沒幾年了?,何必再管那麽多。
忽然,賀知章被一股力?氣拽了?起來,他勉強睜開昏花的老眼去看,認出了?是自己的酒友和詩友,李白?。
“賀監怎麽還醉倒在這路上了??”李白?輕輕鬆鬆扶起了?賀知章,將?他扶到馬上。
賀知章抱著馬脖,任由李白?牽著馬將?他送迴府中。
“太白?今日飲酒否?”賀知章醉醺醺問。
李白?朗聲笑:“我李十二豈可一日無美酒?”
賀知章看著李白?,知道他是為將?要做官而高興,因為數十年前賀知章考上狀元的那一天也是這麽高興。
“太白?可是為做官而樂?”賀知章問道。
“非也非也。”李白?道,“我舉薦了?一位友人給壽安公主,壽安公主稱讚我是能相千裏?馬的伯樂,我因此?而樂。”
賀知章喃喃道:“是啊,壽安公主願意選賢任能,她還心懷百姓……”
第76章
勤政樓。
賀知章呈上了自己的奏摺,但是李隆基隻是輕飄飄看了兩眼,便?將其放到了一側,反而打趣道:“賀監已經不擔任工部尚書,卻還如此關心工部?事務嗎?”
看似是一句打趣,賀知章卻從中品出了暗藏在其中的意思。
李隆基懷疑賀知章是投了太子,想要找機會重迴工部?給太子效力,才會在離開工部數年後忽然上書有關水患之事。
水利隸屬於工部?掌管,賀知章沒頭沒尾忽然上書奏請在洛水渭水一帶興修水利,再加上他如今太子賓客的身份,難免會讓李隆基起疑心。
賀知章在心中輕嘆一口?氣,知道自己是註定無法完成壽安公主的囑託了。
聖人看到奏摺,不去想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 第一時間?想的竟然是他有沒有投太子。
好在賀知章昨日已經經歷了一次失望,比起已經老邁的現任帝王,年輕的大唐下一任繼承人的無能其實對賀知章的衝擊更大。
如今李隆基的懷疑甚至沒有讓賀知章產生一絲一毫的悲傷。
賀知章隻是平淡道:“老臣已經八十歲了,也到了該告老還鄉的年紀,臣的大子資質平平,一輩子做個典設郎,臣已經心滿意足,臣的小子年紀尚幼,臣有心將他留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不欲讓他出仕。臣此番上言,蓋因?臣有老友久居洛陽,傳書告訴老臣今歲洛水水位上漲……臣才拉下老臉上奏陛下。”
賀知章把?話說得明?明?白白了。我都八十了,黃土都埋到脖子了,而且我兒子也不需要仰仗太子,我也不希望為他們謀前途,那我投靠太子有什麽好處呢?
指望我死了以後太子給我修個好墳嗎?
李隆基哂笑:“賀卿雖年邁,卻依然能飲酒作樂,朕還聽聞你?將朕賜給你?的金龜換了美酒?真是膽大包天,也就?是朕脾氣好,看在你?為大唐鞠躬盡瘁數十年的份上不怪你?。你?還能日日飲酒作樂,朕瞧你?身體強壯得很,告老還鄉一事,就?不必再提了。”
絕口?不提方才他方才的懷疑試探。
李隆基文化涵養水平高,精通音律,比起李林甫那樣字都認不全的佞臣,李隆基還是更喜歡和文人待在一起談論風花雪月。
再加上賀知章雖然勢力不大,可?資歷擺在這兒,四朝老臣,足夠壓李林甫一頭,若是賀知章如今便?離開,一時半會李隆基也來不及再扶起來人和李林甫打擂台。
李隆基縱然信任李林甫,卻也不願意他一黨獨大。
畢竟李隆基願意放權給李林甫的前提是他能壓製住李林甫,隨時都能替換掉李林甫,若是朝堂中一個能和李林甫相抗衡的官員都沒有,那李隆基還怎麽玩權術平衡那一套呢?
於情於理,李隆基都不願意讓賀知章現在就?辭官迴鄉。
兩個人都默契地?沒有再提洛陽水利問題。
出了興慶宮,賀知章迴頭看了一眼高聳的勤政樓,輕輕嘆了口?氣。
前幾年陛下還不是這般模樣,賀知章還記得陛下剛登基的時候,那時候的宰相還是姚崇,陛下親自請姚崇擔任宰相,姚崇請陛下答應十件事,他才願意擔任宰相。
“為政先仁義”、“不求邊功”、“中官不預公事”、“國親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賦稅之外杜塞貢獻”、“寺廟宮殿止絕建造”、“禮接大臣”、“請絕道佛營造”、“人人皆可?勸諫”[1]。
在開元二十五年之前,陛下還能勤政勉勵,可?這幾年,陛下卻是完全荒廢了這十條。
一味追求邊功,多次下令對周遭國家用兵;百官不能勸諫,人人自為生怕成為“仗上馬”;宮殿建了一座又一座,後宮從三?千人擴至如今的兩萬人;更不用說請絕道佛營造了,陛下沉迷修道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今年春還下令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並崇玄學。
賀知章不知道,賀知章也懶得去想。
他已?經?八十歲了?,離死?沒幾年了?,何必再管那麽多。
忽然,賀知章被一股力?氣拽了?起來,他勉強睜開昏花的老眼去看,認出了?是自己的酒友和詩友,李白?。
“賀監怎麽還醉倒在這路上了??”李白?輕輕鬆鬆扶起了?賀知章,將?他扶到馬上。
賀知章抱著馬脖,任由李白?牽著馬將?他送迴府中。
“太白?今日飲酒否?”賀知章醉醺醺問。
李白?朗聲笑:“我李十二豈可一日無美酒?”
賀知章看著李白?,知道他是為將?要做官而高興,因為數十年前賀知章考上狀元的那一天也是這麽高興。
“太白?可是為做官而樂?”賀知章問道。
“非也非也。”李白?道,“我舉薦了?一位友人給壽安公主,壽安公主稱讚我是能相千裏?馬的伯樂,我因此?而樂。”
賀知章喃喃道:“是啊,壽安公主願意選賢任能,她還心懷百姓……”
第76章
勤政樓。
賀知章呈上了自己的奏摺,但是李隆基隻是輕飄飄看了兩眼,便?將其放到了一側,反而打趣道:“賀監已經不擔任工部尚書,卻還如此關心工部?事務嗎?”
看似是一句打趣,賀知章卻從中品出了暗藏在其中的意思。
李隆基懷疑賀知章是投了太子,想要找機會重迴工部?給太子效力,才會在離開工部數年後忽然上書有關水患之事。
水利隸屬於工部?掌管,賀知章沒頭沒尾忽然上書奏請在洛水渭水一帶興修水利,再加上他如今太子賓客的身份,難免會讓李隆基起疑心。
賀知章在心中輕嘆一口?氣,知道自己是註定無法完成壽安公主的囑託了。
聖人看到奏摺,不去想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 第一時間?想的竟然是他有沒有投太子。
好在賀知章昨日已經經歷了一次失望,比起已經老邁的現任帝王,年輕的大唐下一任繼承人的無能其實對賀知章的衝擊更大。
如今李隆基的懷疑甚至沒有讓賀知章產生一絲一毫的悲傷。
賀知章隻是平淡道:“老臣已經八十歲了,也到了該告老還鄉的年紀,臣的大子資質平平,一輩子做個典設郎,臣已經心滿意足,臣的小子年紀尚幼,臣有心將他留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不欲讓他出仕。臣此番上言,蓋因?臣有老友久居洛陽,傳書告訴老臣今歲洛水水位上漲……臣才拉下老臉上奏陛下。”
賀知章把?話說得明?明?白白了。我都八十了,黃土都埋到脖子了,而且我兒子也不需要仰仗太子,我也不希望為他們謀前途,那我投靠太子有什麽好處呢?
指望我死了以後太子給我修個好墳嗎?
李隆基哂笑:“賀卿雖年邁,卻依然能飲酒作樂,朕還聽聞你?將朕賜給你?的金龜換了美酒?真是膽大包天,也就?是朕脾氣好,看在你?為大唐鞠躬盡瘁數十年的份上不怪你?。你?還能日日飲酒作樂,朕瞧你?身體強壯得很,告老還鄉一事,就?不必再提了。”
絕口?不提方才他方才的懷疑試探。
李隆基文化涵養水平高,精通音律,比起李林甫那樣字都認不全的佞臣,李隆基還是更喜歡和文人待在一起談論風花雪月。
再加上賀知章雖然勢力不大,可?資歷擺在這兒,四朝老臣,足夠壓李林甫一頭,若是賀知章如今便?離開,一時半會李隆基也來不及再扶起來人和李林甫打擂台。
李隆基縱然信任李林甫,卻也不願意他一黨獨大。
畢竟李隆基願意放權給李林甫的前提是他能壓製住李林甫,隨時都能替換掉李林甫,若是朝堂中一個能和李林甫相抗衡的官員都沒有,那李隆基還怎麽玩權術平衡那一套呢?
於情於理,李隆基都不願意讓賀知章現在就?辭官迴鄉。
兩個人都默契地?沒有再提洛陽水利問題。
出了興慶宮,賀知章迴頭看了一眼高聳的勤政樓,輕輕嘆了口?氣。
前幾年陛下還不是這般模樣,賀知章還記得陛下剛登基的時候,那時候的宰相還是姚崇,陛下親自請姚崇擔任宰相,姚崇請陛下答應十件事,他才願意擔任宰相。
“為政先仁義”、“不求邊功”、“中官不預公事”、“國親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賦稅之外杜塞貢獻”、“寺廟宮殿止絕建造”、“禮接大臣”、“請絕道佛營造”、“人人皆可?勸諫”[1]。
在開元二十五年之前,陛下還能勤政勉勵,可?這幾年,陛下卻是完全荒廢了這十條。
一味追求邊功,多次下令對周遭國家用兵;百官不能勸諫,人人自為生怕成為“仗上馬”;宮殿建了一座又一座,後宮從三?千人擴至如今的兩萬人;更不用說請絕道佛營造了,陛下沉迷修道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今年春還下令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並崇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