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歷史同人] 穿唐後,導師和我麵麵相覷 作者:金玉滿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人達成共識之後事情就好?辦了。
李長安先問?李泌:“你覺得租庸調還能用?多少年?”
第一句話就石破天驚。
李泌沉默片刻:“大唐已經沒有田地了。租庸調還能用?多少年……我亦不敢言。”
“大唐有三分之一的百姓都是流民啊。”李長安感慨,“沒有土地,收的稅卻一分都不能少,你說這些?沒有土地的百姓要怎麽才能賺到稅錢呢?好?在?還有一條路可以讓百姓選擇,隻?要他們沒有戶籍那就算不上大唐百姓,就不用?承擔沉重?的稅賦。”
歷史上租庸調也已經走到頭了,安史之亂後,稅賦製度就從租庸調變成了兩?稅法。這已經是早就有徵兆的事情了,府兵製被迫變成募兵製,就是租庸調崩潰的前兆。
安史之亂可不僅是一場邊將叛亂啊。
第54章
租庸調已經不合適了。
李長安不信這些世家貴族和朝廷王公大臣會不知道這個事實,要不然也不會在安史之亂一結束就迅速改為兩稅法。
任何政策都不是忽然不合適,必定都是早有預兆。
隻是這大唐朝廷從帝王到臣子,個個都是在粉飾太?平罷了,既然租庸調還沒有出事,那就接著用它唄,等?到真出了事情再改變也來得及嘛,這就是如今大唐朝廷的想法。
住在一棟布滿裂縫的房子裏,有些人隻知道低頭幹活,不知道頭頂的房屋已經布滿了裂痕,有些人知道房子已經有了裂痕,卻覺得隻是幾條小細縫不妨礙一家老小居住,有些人知道裂痕已經很大了,卻也覺得一時半會塌不了,索性裝聾作啞。
還有一些人,知道裂縫已經很大了,這棟房子已經搖搖欲墜,可他們就這麽看著,隨時準備在倒塌前?自己跑路,還敲鑼打鼓吆喝著“房子塌不了,大家把?錢都給我,我再買幾個鍋碗”,等?到房子倒塌時,他們的債主就會被壓在磚石下,而他們不但能順利逃脫,還能將那些死人的血肉吞噬掉,壯大自己。
安史之亂後,李唐皇室的權力一削再削,宦官幹政、世家掌控……世家大族的權力卻一再膨脹。
到了唐文宗時,唐文宗想為太?子求娶鄭氏女,鄭氏卻寧願把?女兒嫁給九品小官崔氏也不願意嫁給太?子。可在安史之亂前?,唐玄宗要廢了他的原配王皇後,輕飄飄幾句話就能把?太?原王氏女廢掉,還能順便把?王氏收拾一頓。
盛唐時五姓七望為宰相?者難尋,中唐開?始,世家子弟大規模成?為宰相?重?臣,單單範陽盧氏一門就出數百進士。朝堂上的臣子都是世家子弟,那這天?下,究竟是世家的天?下,還是李唐的天?下?
安祿山起兵就是從範陽起兵,旁人沒有察覺就罷了,李長安不信範陽盧氏也沒人察覺到安祿山包藏禍心,安祿山才在範陽經營幾年,範陽盧氏又在範陽經營了幾百年?
這棟垂垂欲墜的房子,是她家的房子,未來這個房子的地契上寫著的名字還會是李長安三字,李長安絕對不允許有人鳩占鵲巢,還敢在她的家裏對她指手畫腳!
李泌倒是沒有想到李長安的野心會那麽大,他也不會想到租庸調這座房子會坍塌如此之快。
甚至就算是李隆基本人,直到他逃離長安之前?,他都想不到安史之亂竟然會這麽浩大,浩大到將這天?耀萬國?的盛唐毀得一幹二淨。
李泌如今也隻是在驚嘆李長安敢動手改變稅賦製度罷了。
甚至他也隻以?為李長安是為了安定流民才會想到這個法子改變收稅方法。
“按照田地收稅而非按照人頭收稅。”李泌搖了搖頭。
李長安笑問:“你覺得這樣收稅不好?”
李泌沉默了。
“是因?為你家有許多地,你作為地主不想要這麽繳稅?還是你作為縣令覺得這樣收稅不好呢?”李長安步步緊逼李泌。
“……因?為我家有許多地。”李泌在李長安的注視下有些狼狽。
他很想說一些為國?為民的冠冕堂皇話,可他自己也知道那是謊話。
朝廷內外大臣中不乏聰明人,他們對租庸調這個不合適製度裝作視而不見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是這個製度的受益人。
普通百姓,一戶有四丁,一百畝地,要繳納四份租庸調;權貴,一戶有四十丁,數萬畝地,隻需要繳納四十份租庸調。普通百姓繳納完稅賦後,所剩餘的糧食需要勒緊腰帶才夠餬口?,權貴繳納完稅賦後,家中的糧食依然堆積到發黴都吃不完。
李泌先是遼東李氏,而後才是玉溪縣的縣令。
李長安看著李泌笑了:“李縣令畏懼什麽呢,我隻是在漳縣內實施這樣的稅收政策,又沒有在遼東李氏的田地上實施這樣的政策。”
李泌狼狽地低下頭,像是被燙到一般避開?李長安的視線,隻覺得李長安的眼神像劍一樣將他的身體捅破。
他不怕自己流出血肉,他害怕的是他的身體被捅破後流出來的不是鮮紅血液,而是他最瞧不起的民脂民膏。
搜刮民脂民膏,這是他讀書?時最唾棄的那類人。
李長安先問?李泌:“你覺得租庸調還能用?多少年?”
第一句話就石破天驚。
李泌沉默片刻:“大唐已經沒有田地了。租庸調還能用?多少年……我亦不敢言。”
“大唐有三分之一的百姓都是流民啊。”李長安感慨,“沒有土地,收的稅卻一分都不能少,你說這些?沒有土地的百姓要怎麽才能賺到稅錢呢?好?在?還有一條路可以讓百姓選擇,隻?要他們沒有戶籍那就算不上大唐百姓,就不用?承擔沉重?的稅賦。”
歷史上租庸調也已經走到頭了,安史之亂後,稅賦製度就從租庸調變成了兩?稅法。這已經是早就有徵兆的事情了,府兵製被迫變成募兵製,就是租庸調崩潰的前兆。
安史之亂可不僅是一場邊將叛亂啊。
第54章
租庸調已經不合適了。
李長安不信這些世家貴族和朝廷王公大臣會不知道這個事實,要不然也不會在安史之亂一結束就迅速改為兩稅法。
任何政策都不是忽然不合適,必定都是早有預兆。
隻是這大唐朝廷從帝王到臣子,個個都是在粉飾太?平罷了,既然租庸調還沒有出事,那就接著用它唄,等?到真出了事情再改變也來得及嘛,這就是如今大唐朝廷的想法。
住在一棟布滿裂縫的房子裏,有些人隻知道低頭幹活,不知道頭頂的房屋已經布滿了裂痕,有些人知道房子已經有了裂痕,卻覺得隻是幾條小細縫不妨礙一家老小居住,有些人知道裂痕已經很大了,卻也覺得一時半會塌不了,索性裝聾作啞。
還有一些人,知道裂縫已經很大了,這棟房子已經搖搖欲墜,可他們就這麽看著,隨時準備在倒塌前?自己跑路,還敲鑼打鼓吆喝著“房子塌不了,大家把?錢都給我,我再買幾個鍋碗”,等?到房子倒塌時,他們的債主就會被壓在磚石下,而他們不但能順利逃脫,還能將那些死人的血肉吞噬掉,壯大自己。
安史之亂後,李唐皇室的權力一削再削,宦官幹政、世家掌控……世家大族的權力卻一再膨脹。
到了唐文宗時,唐文宗想為太?子求娶鄭氏女,鄭氏卻寧願把?女兒嫁給九品小官崔氏也不願意嫁給太?子。可在安史之亂前?,唐玄宗要廢了他的原配王皇後,輕飄飄幾句話就能把?太?原王氏女廢掉,還能順便把?王氏收拾一頓。
盛唐時五姓七望為宰相?者難尋,中唐開?始,世家子弟大規模成?為宰相?重?臣,單單範陽盧氏一門就出數百進士。朝堂上的臣子都是世家子弟,那這天?下,究竟是世家的天?下,還是李唐的天?下?
安祿山起兵就是從範陽起兵,旁人沒有察覺就罷了,李長安不信範陽盧氏也沒人察覺到安祿山包藏禍心,安祿山才在範陽經營幾年,範陽盧氏又在範陽經營了幾百年?
這棟垂垂欲墜的房子,是她家的房子,未來這個房子的地契上寫著的名字還會是李長安三字,李長安絕對不允許有人鳩占鵲巢,還敢在她的家裏對她指手畫腳!
李泌倒是沒有想到李長安的野心會那麽大,他也不會想到租庸調這座房子會坍塌如此之快。
甚至就算是李隆基本人,直到他逃離長安之前?,他都想不到安史之亂竟然會這麽浩大,浩大到將這天?耀萬國?的盛唐毀得一幹二淨。
李泌如今也隻是在驚嘆李長安敢動手改變稅賦製度罷了。
甚至他也隻以?為李長安是為了安定流民才會想到這個法子改變收稅方法。
“按照田地收稅而非按照人頭收稅。”李泌搖了搖頭。
李長安笑問:“你覺得這樣收稅不好?”
李泌沉默了。
“是因?為你家有許多地,你作為地主不想要這麽繳稅?還是你作為縣令覺得這樣收稅不好呢?”李長安步步緊逼李泌。
“……因?為我家有許多地。”李泌在李長安的注視下有些狼狽。
他很想說一些為國?為民的冠冕堂皇話,可他自己也知道那是謊話。
朝廷內外大臣中不乏聰明人,他們對租庸調這個不合適製度裝作視而不見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是這個製度的受益人。
普通百姓,一戶有四丁,一百畝地,要繳納四份租庸調;權貴,一戶有四十丁,數萬畝地,隻需要繳納四十份租庸調。普通百姓繳納完稅賦後,所剩餘的糧食需要勒緊腰帶才夠餬口?,權貴繳納完稅賦後,家中的糧食依然堆積到發黴都吃不完。
李泌先是遼東李氏,而後才是玉溪縣的縣令。
李長安看著李泌笑了:“李縣令畏懼什麽呢,我隻是在漳縣內實施這樣的稅收政策,又沒有在遼東李氏的田地上實施這樣的政策。”
李泌狼狽地低下頭,像是被燙到一般避開?李長安的視線,隻覺得李長安的眼神像劍一樣將他的身體捅破。
他不怕自己流出血肉,他害怕的是他的身體被捅破後流出來的不是鮮紅血液,而是他最瞧不起的民脂民膏。
搜刮民脂民膏,這是他讀書?時最唾棄的那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