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歷史同人] 穿唐後,導師和我麵麵相覷 作者:金玉滿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惠妃和李瑛爭來?爭去,搭上了四條人命,這太子之位卻落到了這個最平平無奇的皇子李嶼的手?中。
一個沒有外家可以依靠,自身能力也不出眾,還不被李隆基所喜的皇子手?中。
就因為他足夠弱小,威脅不到李隆基的皇位。
挺沒意思?的。
李長安坐在?宴會一角,垂頭?安心吃著自己?的飯,也不和其?他人打招唿。
忽然,殿內安靜了下來?,李隆基站了起來?,朗笑著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諸卿共喜,賀歲同慶。”
眾人紛紛起身,行禮賀歲。
一時間,天?地間好像隻迴蕩著聖人的聲音和恭賀聖人的聲音。
長安的一百零八坊,也會在?此時敲響鼓聲,整個長安城百萬百姓都會跟隨聖人一同守歲。
李長安也跟著行禮,她的表情卻和左右之人麵上流露的敬畏不同,李長安很?平靜。
哪怕如今李隆基高高在?上,誰都要跪服在?他的腳下。
李長安摸了摸自己?袖中內兜裏帶著的桃木符,做工有些粗糙,是李長安全身上下最不值錢的玩意了。
這是馮娘子特意給她求的平安符,馮娘子現在?日子好過多了,對她感恩戴德,特意去寺廟為她求平安符,一同去的還有另外十幾個婦人,這些寧村婦人一起替她求了這塊平安符。
她不信佛,可還是帶上了這塊平安符。
摸了摸平安符,李長安心裏忽然就有了底氣。
她遙遙望向?了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心中卻是前所未有的踏實。
坐在?滿殿的公卿王孫之中,李長安心裏想的卻是數百裏外的寧村。路鋪好了,百姓也有了餘錢,就可以考慮建一個村中公塾……
開元二十七年,來?了。
今年的正月格外大的雪,天?寒地凍。
李長安披著厚厚的鶴氅入了興慶宮,頂著風雪踏入了李隆基的寢殿,殿中間爐火正熊熊燃燒著,溫暖如春。
這段時間她經常和玉真公主一同入宮陪伴李隆基,一併聽聽歌舞,聊聊天?。
李隆基興致起來?了還會給她講一些音律知識,李長安是個好學生?,一教就會,讓李隆基很?有成就感。
“兒去歲在?荊州……還見過張九齡呢。”李長安將話題往她去歲的遊玩上引。
她沒有隱瞞自己?去歲的去路,對李隆基,要坦誠,這是武惠妃教她的東西。
所以李長安七分?真三分?假的編排著自己?的經歷。
去荊州是真,住道觀是假;遊山玩水是真,一直遊山玩水是假;見過張九齡是真,隻見過幾麵和他不親近是假。
張九齡。
李隆基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恍惚了一下,而後連歌舞都不聽了,坐直了身體,仿佛隻是隨口一問:“張九齡如今如何??”
“聽說過得不太好。”李長安隨口道,“誰讓他忤逆阿爺呢,現在?的荊州刺史聽說和張九齡不太對付,可能給他使?了些絆子吧。”
“他那樣耿直的性子,從年輕時就得罪人,到了現在?也還是得罪人。”李隆基語氣複雜,他絲毫都不覺得荊州刺史和張九齡不對付奇怪。
三十年前,張九齡就因為性子受過挫,被當時的官員排擠出了長安,還是他後來?力排眾議將張九齡召迴長安的。
“我聽說張九齡寫了不少詩發牢騷。”李長安苦惱地撓了撓頭?,拚命迴想著。
“……有一句詩叫感什麽來?著,‘漢上有遊女,求思?安可得。袖中一劄書,欲寄雙飛翼。’,兒隻記下了一點。”
第35章
李隆基的文學修養很?高,畢竟是能寫《霓裳羽衣曲》的梨園祖師,他本身也是一個詩人。
自然知道詩的意象所代表的含義了。
從屈原開?始,文人就愛用美人比喻自己,用來抒發為君王效忠的誌向。
李隆基想起了當初他和張九齡第一次相見的場景,那?時候他還隻是太子,張九齡也隻是個小官,因?為才華被他選到了東宮,當年他還年輕,張九齡也還年輕。
他第一眼就覺得張九齡為人清正,日後必定是他的肱骨之臣。事實?上?,張九齡也的確做了許多年他的肱骨之臣。
可惜張九齡的脊樑太硬了。李隆基在心中輕嘆了一聲,如今,大唐已經是太平盛世,他需要的不再是魏徵那?樣的直臣,而?是一個能和他心意相通的宰相。
到底張九齡也曾為大唐鞠躬盡瘁,自己打壓他是為了帝王威嚴而?行的無奈之舉,旁人竟然敢學他這個帝王去打壓大唐忠臣……
“張九齡是能臣,隻讓他做一個荊州長史的確可惜了。”李隆基心中想法萬千,麵上?卻一點都沒有?顯露出來,他沉吟片刻,扭頭吩咐高力士。
“擬旨,將如今的荊州刺史遷至崖州,令張九齡為荊州刺史,封始興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一開?口,就輕飄飄給他心裏對他忠貞不二的臣子做了主。
李長安想了一下崖州在什麽地方……嗯,似乎是海南。
一個沒有外家可以依靠,自身能力也不出眾,還不被李隆基所喜的皇子手?中。
就因為他足夠弱小,威脅不到李隆基的皇位。
挺沒意思?的。
李長安坐在?宴會一角,垂頭?安心吃著自己?的飯,也不和其?他人打招唿。
忽然,殿內安靜了下來?,李隆基站了起來?,朗笑著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諸卿共喜,賀歲同慶。”
眾人紛紛起身,行禮賀歲。
一時間,天?地間好像隻迴蕩著聖人的聲音和恭賀聖人的聲音。
長安的一百零八坊,也會在?此時敲響鼓聲,整個長安城百萬百姓都會跟隨聖人一同守歲。
李長安也跟著行禮,她的表情卻和左右之人麵上流露的敬畏不同,李長安很?平靜。
哪怕如今李隆基高高在?上,誰都要跪服在?他的腳下。
李長安摸了摸自己?袖中內兜裏帶著的桃木符,做工有些粗糙,是李長安全身上下最不值錢的玩意了。
這是馮娘子特意給她求的平安符,馮娘子現在?日子好過多了,對她感恩戴德,特意去寺廟為她求平安符,一同去的還有另外十幾個婦人,這些寧村婦人一起替她求了這塊平安符。
她不信佛,可還是帶上了這塊平安符。
摸了摸平安符,李長安心裏忽然就有了底氣。
她遙遙望向?了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心中卻是前所未有的踏實。
坐在?滿殿的公卿王孫之中,李長安心裏想的卻是數百裏外的寧村。路鋪好了,百姓也有了餘錢,就可以考慮建一個村中公塾……
開元二十七年,來?了。
今年的正月格外大的雪,天?寒地凍。
李長安披著厚厚的鶴氅入了興慶宮,頂著風雪踏入了李隆基的寢殿,殿中間爐火正熊熊燃燒著,溫暖如春。
這段時間她經常和玉真公主一同入宮陪伴李隆基,一併聽聽歌舞,聊聊天?。
李隆基興致起來?了還會給她講一些音律知識,李長安是個好學生?,一教就會,讓李隆基很?有成就感。
“兒去歲在?荊州……還見過張九齡呢。”李長安將話題往她去歲的遊玩上引。
她沒有隱瞞自己?去歲的去路,對李隆基,要坦誠,這是武惠妃教她的東西。
所以李長安七分?真三分?假的編排著自己?的經歷。
去荊州是真,住道觀是假;遊山玩水是真,一直遊山玩水是假;見過張九齡是真,隻見過幾麵和他不親近是假。
張九齡。
李隆基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恍惚了一下,而後連歌舞都不聽了,坐直了身體,仿佛隻是隨口一問:“張九齡如今如何??”
“聽說過得不太好。”李長安隨口道,“誰讓他忤逆阿爺呢,現在?的荊州刺史聽說和張九齡不太對付,可能給他使?了些絆子吧。”
“他那樣耿直的性子,從年輕時就得罪人,到了現在?也還是得罪人。”李隆基語氣複雜,他絲毫都不覺得荊州刺史和張九齡不對付奇怪。
三十年前,張九齡就因為性子受過挫,被當時的官員排擠出了長安,還是他後來?力排眾議將張九齡召迴長安的。
“我聽說張九齡寫了不少詩發牢騷。”李長安苦惱地撓了撓頭?,拚命迴想著。
“……有一句詩叫感什麽來?著,‘漢上有遊女,求思?安可得。袖中一劄書,欲寄雙飛翼。’,兒隻記下了一點。”
第35章
李隆基的文學修養很?高,畢竟是能寫《霓裳羽衣曲》的梨園祖師,他本身也是一個詩人。
自然知道詩的意象所代表的含義了。
從屈原開?始,文人就愛用美人比喻自己,用來抒發為君王效忠的誌向。
李隆基想起了當初他和張九齡第一次相見的場景,那?時候他還隻是太子,張九齡也隻是個小官,因?為才華被他選到了東宮,當年他還年輕,張九齡也還年輕。
他第一眼就覺得張九齡為人清正,日後必定是他的肱骨之臣。事實?上?,張九齡也的確做了許多年他的肱骨之臣。
可惜張九齡的脊樑太硬了。李隆基在心中輕嘆了一聲,如今,大唐已經是太平盛世,他需要的不再是魏徵那?樣的直臣,而?是一個能和他心意相通的宰相。
到底張九齡也曾為大唐鞠躬盡瘁,自己打壓他是為了帝王威嚴而?行的無奈之舉,旁人竟然敢學他這個帝王去打壓大唐忠臣……
“張九齡是能臣,隻讓他做一個荊州長史的確可惜了。”李隆基心中想法萬千,麵上?卻一點都沒有?顯露出來,他沉吟片刻,扭頭吩咐高力士。
“擬旨,將如今的荊州刺史遷至崖州,令張九齡為荊州刺史,封始興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一開?口,就輕飄飄給他心裏對他忠貞不二的臣子做了主。
李長安想了一下崖州在什麽地方……嗯,似乎是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