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歷史同人] 穿唐後,導師和我麵麵相覷 作者:金玉滿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帶著李長安進了後堂,拿出了一小罐新茶,沏上茶水,也不喚下人,而是親自倒了兩盞茶,將其中一盞茶推給李長安。
“這新茶乃是老夫一位老友贈予老夫的,老夫也隻得了五兩茶葉,日後不在長安,隻怕是能喝此茶的次數也寥寥無幾?。”張九齡自嘲道。
往日他位高權重,自然有的是人給他送東西,如今他被貶作了荊州長史?,日後也就沒人會願意給他送這等名貴之物了。
“先生若是喜歡,我再送先生幾?斤就是了。”李長安輕描淡寫。
“原來新茶背後之人是武惠妃。”張九齡自以為自己想到了事實。
李長安輕笑:“我阿娘可看?不上這點蠅頭小利。”
“新茶之利,老夫估計應當在千金往上,在你口中竟然成了蠅頭小利?”張九齡搖頭。
這就是清官了,張九齡當了這麽多年宰相?,也隻是靠著自己的俸祿過活,養著自己一大家子人的同?時還要?養著手下那麽多幕僚,一輩子他自己的私產也沒到過千金。
三千多兩金子聽?著多,可換算到後世也不過才幾?千萬,一個中小規模的小公?司都能有這些資產。武惠妃連宰相?之位都能幹預,年末的收入薄冊十幾?天都看?不完,這點錢對?她來說還真就是九牛一毛。
張九齡以為李長安是得了武惠妃的命令過來了,於是也不欲多言,直接切入了正題:“武惠妃讓公?主?過來是要?讓老臣做什麽呢?”
李長安詫異道:“我阿娘並未讓張先生做什麽,隻是叮囑我可以來為張老送行。這次過來是我自己要?過來的。”
“我仰慕張老才華,特地上門?想要?求字。”李長安淺笑道。
“求字?公?主?想要?何字?”張九齡也沒有感到意外。
說到底,他和武惠妃之間的矛盾隨著太子李瑛被廢已經煙消雲散了。他已經是一個被排擠出權力中心的糟老頭子了,武惠妃也不會心胸狹小到還要?排擠他,若是說李林甫到還有這個可能。
被問到的李長安卻苦惱地撓了撓頭。
“我想要?張先生親筆提一句先生自己寫的詩……”
她肯定是想要?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這是她背了十幾?年滾瓜爛熟的千古名句。
可是問題是現在這首《望月懷遠》還沒被張九齡寫出來。
張九齡前六十年為官做宰的時候沒寫出來多少流傳千古的詩,後麵這幾?年被排擠出長安了,反而隔三差五就寫一首流傳千古的好詩出來。
大唐的詩人真是大半都是官路失意了,詩路才能得意啊。
“莫非老夫寫過的詩竟然沒有一句能入公?主?貴眼的?”張九齡笑眯眯捋著鬍鬚。
他對?李長安的態度倒是像對?待家中的孫女一般。
可惜他已經很多年沒能迴過家了,也不知道這些年他的兒女孫輩們都還好不好。
他的老家在嶺南,家人都在老家,路途遙遠,一別?數年,也不知死前還有沒有機會再享受天倫之樂。
想到這裏,張九齡心裏不免升起思鄉之情,再看?向李長安,方才反應過來自己麵前的這位小公?主?才六歲,還是個都不到開蒙年紀的孩子呢。
“老夫險些忘了公?主?還隻是個孩子……想必也不知道老夫到底寫過什麽詩。”
李長安嘀咕:“我倒是知道幾?首,隻是我覺得張先生最好的詩現在還沒有被先生寫出來呢。”
“要?不然先生暫時先欠著,等先生寫出來了最好的那首詩到時候再提字贈給我可好?”李長安狡黠道。
接著這個由頭她這幾?年還可以多和張九齡書信往來幾?迴,一迴生二迴熟的,互相?多寫幾?次信關係不就好了嗎。
李瑛和武惠妃都覺得好的名師她也想要?呢。
“公?主?真是……”張九齡無可奈何,想要?說她兩句卻還礙於禮數不能直說。
“罷了,欠一副字就欠一副字吧。”
若是一月之前,張九齡必定不會如此草率答應,必定會思慮再三想想其中是不是有什麽陰謀。可如今他已經被貶作荊州長史?,一個養老的清閑官職,他自己年紀又大了,再無起復的可能。糟老頭子一個,哪裏值得大唐公?主?算計呢,答應也就答應了。
張九齡捋著鬍鬚:“日後歸日後,今日若是公?主?能說出一句老夫寫過的詩來,老夫就今日也為公?主?提一副字。”
倒是有點考察小輩的意思。
畢竟這是位好為人師到都敢指導李隆基做事的狠人。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李長安已經想到了她想要?的字,“先生曾贈與李少府的贈別?詩。”
張九齡哭笑不得:“贈別?詩乃是贈予離去之人,今日是我要?離開長安,按理該是你贈我贈別?詩才對?。”
李長安賴皮地攤攤手,仗著自己年紀小:“我才六歲。”
指望六歲的孩子寫詩贈別?嗎?
“這新茶乃是老夫一位老友贈予老夫的,老夫也隻得了五兩茶葉,日後不在長安,隻怕是能喝此茶的次數也寥寥無幾?。”張九齡自嘲道。
往日他位高權重,自然有的是人給他送東西,如今他被貶作了荊州長史?,日後也就沒人會願意給他送這等名貴之物了。
“先生若是喜歡,我再送先生幾?斤就是了。”李長安輕描淡寫。
“原來新茶背後之人是武惠妃。”張九齡自以為自己想到了事實。
李長安輕笑:“我阿娘可看?不上這點蠅頭小利。”
“新茶之利,老夫估計應當在千金往上,在你口中竟然成了蠅頭小利?”張九齡搖頭。
這就是清官了,張九齡當了這麽多年宰相?,也隻是靠著自己的俸祿過活,養著自己一大家子人的同?時還要?養著手下那麽多幕僚,一輩子他自己的私產也沒到過千金。
三千多兩金子聽?著多,可換算到後世也不過才幾?千萬,一個中小規模的小公?司都能有這些資產。武惠妃連宰相?之位都能幹預,年末的收入薄冊十幾?天都看?不完,這點錢對?她來說還真就是九牛一毛。
張九齡以為李長安是得了武惠妃的命令過來了,於是也不欲多言,直接切入了正題:“武惠妃讓公?主?過來是要?讓老臣做什麽呢?”
李長安詫異道:“我阿娘並未讓張先生做什麽,隻是叮囑我可以來為張老送行。這次過來是我自己要?過來的。”
“我仰慕張老才華,特地上門?想要?求字。”李長安淺笑道。
“求字?公?主?想要?何字?”張九齡也沒有感到意外。
說到底,他和武惠妃之間的矛盾隨著太子李瑛被廢已經煙消雲散了。他已經是一個被排擠出權力中心的糟老頭子了,武惠妃也不會心胸狹小到還要?排擠他,若是說李林甫到還有這個可能。
被問到的李長安卻苦惱地撓了撓頭。
“我想要?張先生親筆提一句先生自己寫的詩……”
她肯定是想要?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這是她背了十幾?年滾瓜爛熟的千古名句。
可是問題是現在這首《望月懷遠》還沒被張九齡寫出來。
張九齡前六十年為官做宰的時候沒寫出來多少流傳千古的詩,後麵這幾?年被排擠出長安了,反而隔三差五就寫一首流傳千古的好詩出來。
大唐的詩人真是大半都是官路失意了,詩路才能得意啊。
“莫非老夫寫過的詩竟然沒有一句能入公?主?貴眼的?”張九齡笑眯眯捋著鬍鬚。
他對?李長安的態度倒是像對?待家中的孫女一般。
可惜他已經很多年沒能迴過家了,也不知道這些年他的兒女孫輩們都還好不好。
他的老家在嶺南,家人都在老家,路途遙遠,一別?數年,也不知死前還有沒有機會再享受天倫之樂。
想到這裏,張九齡心裏不免升起思鄉之情,再看?向李長安,方才反應過來自己麵前的這位小公?主?才六歲,還是個都不到開蒙年紀的孩子呢。
“老夫險些忘了公?主?還隻是個孩子……想必也不知道老夫到底寫過什麽詩。”
李長安嘀咕:“我倒是知道幾?首,隻是我覺得張先生最好的詩現在還沒有被先生寫出來呢。”
“要?不然先生暫時先欠著,等先生寫出來了最好的那首詩到時候再提字贈給我可好?”李長安狡黠道。
接著這個由頭她這幾?年還可以多和張九齡書信往來幾?迴,一迴生二迴熟的,互相?多寫幾?次信關係不就好了嗎。
李瑛和武惠妃都覺得好的名師她也想要?呢。
“公?主?真是……”張九齡無可奈何,想要?說她兩句卻還礙於禮數不能直說。
“罷了,欠一副字就欠一副字吧。”
若是一月之前,張九齡必定不會如此草率答應,必定會思慮再三想想其中是不是有什麽陰謀。可如今他已經被貶作荊州長史?,一個養老的清閑官職,他自己年紀又大了,再無起復的可能。糟老頭子一個,哪裏值得大唐公?主?算計呢,答應也就答應了。
張九齡捋著鬍鬚:“日後歸日後,今日若是公?主?能說出一句老夫寫過的詩來,老夫就今日也為公?主?提一副字。”
倒是有點考察小輩的意思。
畢竟這是位好為人師到都敢指導李隆基做事的狠人。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李長安已經想到了她想要?的字,“先生曾贈與李少府的贈別?詩。”
張九齡哭笑不得:“贈別?詩乃是贈予離去之人,今日是我要?離開長安,按理該是你贈我贈別?詩才對?。”
李長安賴皮地攤攤手,仗著自己年紀小:“我才六歲。”
指望六歲的孩子寫詩贈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