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歷史同人] 穿唐後,導師和我麵麵相覷 作者:金玉滿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是能在這買個鋪子多好。”李長安看著周遭清雅的環境。
明月笑道:“若是二十九娘想要置辦鋪子,還是平康坊最好。”
“平康坊的鋪麵太貴。”李長安嘆了口氣。
“是貴了些,可對咱們這樣的人家卻也算不得什麽。”明月對自己主子武惠妃的心思還是了解一些的,也樂得賣李長安一個好,“貴人先前偶然和我提起過,二十九娘長大了,也該給置辦些產業。”
李長安單純眨眨眼:“我才五歲就算長大了嗎?”
明月看著麵前軟軟糯糯的雪白糰子,啞然失笑。
放在一般人家,小女郎都是要等到出嫁時候才給置辦一些產業,可天家就不一樣了,大唐的公主哪個不是從出生就帶著榮華富貴的?
武惠妃的鹹宜公主,更是深得聖人寵愛,聖人為了這個女兒更是不顧大臣勸阻將公主封戶改成了一千戶,更不用說賞賜的其他珍寶、鋪麵之類,更是數不勝數。
唯一例外的也就是自己麵前這個不得帝王寵愛的可憐小公主了吧。
明月眼中帶了一絲憐憫之情。
不過等到這位小公主跟了自家主子之後就不一樣了……
“五歲自然不算大人。”明月卻沒有將自己所思說出來,隻是輕飄飄繞過了這個話題,心裏記下此事,打算等到迴宮之後再稟報給武惠妃。
隻用一個鋪麵就能收買人心,這可是一筆再劃算不過的買賣了。
作者有話要說:
寫在開頭,本文屬於架空歷史,是小說不是史書,所以和真實歷史相比有較大幅度改動:
安史之亂由天寶十四載提前到天寶八載(女主年齡安排原因,原本歷史節點時間跨度太長了)。
部分人物年齡改動——主要是詩人,畢竟正史裏麵安史之亂時候王維李白都是老頭了……我就把王維李白杜甫這些人年齡都給改了一下,改成中年青年。
——
引用:長安古意
【唐】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第2章
九月的長安還不算寒冷。
李長安想著,她曾看過開元盛世的形成原因,有一條就是此時全球氣候溫暖,適合農作物生長,天災也不多,十分適宜農業活動。貞觀初年大唐人口隻有三百萬萬戶,可如今的開元盛世人口已經有一千多萬戶了,足足翻了三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年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糧食多了能養活的人口就多了。
隻是上天一視同仁,這溫暖的氣候不僅僅是給大唐的,同樣滋養了吐蕃,以前貧瘠寒冷的高原也因為氣候溫暖而變得能夠種出來糧食,從而養出了雪域帝國吐蕃。
從太宗時期吐蕃就不老實,想要挑釁大唐,然後就被武德充沛的唐太宗用五萬唐軍打他二十萬軍隊打得鬼哭狼嚎,嚇得鬆贊幹布立即俯首稱臣,鬆贊幹布可不是一開始就想給唐朝當兒子的,是被打懵了才忙不迭到大唐來求娶的文成公主。從太宗時期一直到現在,唐朝都還沒覺得吐蕃是個值得重視的對手。
不過攻守之勢很快就要變了。
等到安史之亂,吐蕃就會趁機控製隴西十八州和安西四鎮,還會攻陷長安,把安祿山沒殺幹淨的宗室再殺一遍。
天下這麽大,她該往哪跑才能躲過這道道死劫呢?
李長安收迴了思緒,不再思考以後,反正還有十幾年呢,到時候她就長大了。
大人能做的事情比小孩子多多了。
“二十九娘,到地方了。”馬車停在了一處頗為清淨的書齋前,明月先下了馬車,而後對著李長安張開雙臂要抱她下來。
李長安臉頰一紅,嘟囔著:“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用抱了。”
可她的腿的確夠不到地麵,隻能紅著臉任由明月把她抱下馬車。
麵前這座書齋名為“故本齋”,是長安最大的書齋,來來往往的多是文人墨客和富家子弟。
書可不便宜,普通百姓買不起,也沒心思看。
李長安年紀小,大搖大擺走進書齋倒是引來了幾道好奇的視線。
這個年紀的小娃娃,能認幾個字都說不準,竟還逛書齋來了,也不知是哪家的女郎。
不過來此處的人多是投詩而來,也沒人有閑心來管閑事。
故本齋入門就是一個廣闊大廳,廳中擺放著許多木架,木架邊放著小桌,桌上擺著筆墨紙硯。有一部分木架上已經懸掛好了詩篇,還有一部分卻是空空如也,等著自覺有才氣之人寫下自己的詩篇掛上去。
這些詩篇會在這裏掛上十日,真正驚艷之作會經由來此的文人墨客口口相傳,一詩成名,而寫的太差的詩也會被文人們圍觀嘲笑。
美名亦或罵名,就在一屋之中。
詩作之間有不少人在穿梭評鑑,李長安也拉著明月的手鑽入了詩海之中。
明月任由李長安拉著她的手到處亂看,這已經不是李長安第一次來此了,半年前那一次出宮她本是帶著李長安逛一逛廟會,可逛著逛著不知何時就逛到了這故本齋外,順勢就進來看了看,可誰知李長安來了一次就相中了這個地方,往後再出宮,倒是次次都要來此一趟。
明月笑道:“若是二十九娘想要置辦鋪子,還是平康坊最好。”
“平康坊的鋪麵太貴。”李長安嘆了口氣。
“是貴了些,可對咱們這樣的人家卻也算不得什麽。”明月對自己主子武惠妃的心思還是了解一些的,也樂得賣李長安一個好,“貴人先前偶然和我提起過,二十九娘長大了,也該給置辦些產業。”
李長安單純眨眨眼:“我才五歲就算長大了嗎?”
明月看著麵前軟軟糯糯的雪白糰子,啞然失笑。
放在一般人家,小女郎都是要等到出嫁時候才給置辦一些產業,可天家就不一樣了,大唐的公主哪個不是從出生就帶著榮華富貴的?
武惠妃的鹹宜公主,更是深得聖人寵愛,聖人為了這個女兒更是不顧大臣勸阻將公主封戶改成了一千戶,更不用說賞賜的其他珍寶、鋪麵之類,更是數不勝數。
唯一例外的也就是自己麵前這個不得帝王寵愛的可憐小公主了吧。
明月眼中帶了一絲憐憫之情。
不過等到這位小公主跟了自家主子之後就不一樣了……
“五歲自然不算大人。”明月卻沒有將自己所思說出來,隻是輕飄飄繞過了這個話題,心裏記下此事,打算等到迴宮之後再稟報給武惠妃。
隻用一個鋪麵就能收買人心,這可是一筆再劃算不過的買賣了。
作者有話要說:
寫在開頭,本文屬於架空歷史,是小說不是史書,所以和真實歷史相比有較大幅度改動:
安史之亂由天寶十四載提前到天寶八載(女主年齡安排原因,原本歷史節點時間跨度太長了)。
部分人物年齡改動——主要是詩人,畢竟正史裏麵安史之亂時候王維李白都是老頭了……我就把王維李白杜甫這些人年齡都給改了一下,改成中年青年。
——
引用:長安古意
【唐】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第2章
九月的長安還不算寒冷。
李長安想著,她曾看過開元盛世的形成原因,有一條就是此時全球氣候溫暖,適合農作物生長,天災也不多,十分適宜農業活動。貞觀初年大唐人口隻有三百萬萬戶,可如今的開元盛世人口已經有一千多萬戶了,足足翻了三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年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糧食多了能養活的人口就多了。
隻是上天一視同仁,這溫暖的氣候不僅僅是給大唐的,同樣滋養了吐蕃,以前貧瘠寒冷的高原也因為氣候溫暖而變得能夠種出來糧食,從而養出了雪域帝國吐蕃。
從太宗時期吐蕃就不老實,想要挑釁大唐,然後就被武德充沛的唐太宗用五萬唐軍打他二十萬軍隊打得鬼哭狼嚎,嚇得鬆贊幹布立即俯首稱臣,鬆贊幹布可不是一開始就想給唐朝當兒子的,是被打懵了才忙不迭到大唐來求娶的文成公主。從太宗時期一直到現在,唐朝都還沒覺得吐蕃是個值得重視的對手。
不過攻守之勢很快就要變了。
等到安史之亂,吐蕃就會趁機控製隴西十八州和安西四鎮,還會攻陷長安,把安祿山沒殺幹淨的宗室再殺一遍。
天下這麽大,她該往哪跑才能躲過這道道死劫呢?
李長安收迴了思緒,不再思考以後,反正還有十幾年呢,到時候她就長大了。
大人能做的事情比小孩子多多了。
“二十九娘,到地方了。”馬車停在了一處頗為清淨的書齋前,明月先下了馬車,而後對著李長安張開雙臂要抱她下來。
李長安臉頰一紅,嘟囔著:“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用抱了。”
可她的腿的確夠不到地麵,隻能紅著臉任由明月把她抱下馬車。
麵前這座書齋名為“故本齋”,是長安最大的書齋,來來往往的多是文人墨客和富家子弟。
書可不便宜,普通百姓買不起,也沒心思看。
李長安年紀小,大搖大擺走進書齋倒是引來了幾道好奇的視線。
這個年紀的小娃娃,能認幾個字都說不準,竟還逛書齋來了,也不知是哪家的女郎。
不過來此處的人多是投詩而來,也沒人有閑心來管閑事。
故本齋入門就是一個廣闊大廳,廳中擺放著許多木架,木架邊放著小桌,桌上擺著筆墨紙硯。有一部分木架上已經懸掛好了詩篇,還有一部分卻是空空如也,等著自覺有才氣之人寫下自己的詩篇掛上去。
這些詩篇會在這裏掛上十日,真正驚艷之作會經由來此的文人墨客口口相傳,一詩成名,而寫的太差的詩也會被文人們圍觀嘲笑。
美名亦或罵名,就在一屋之中。
詩作之間有不少人在穿梭評鑑,李長安也拉著明月的手鑽入了詩海之中。
明月任由李長安拉著她的手到處亂看,這已經不是李長安第一次來此了,半年前那一次出宮她本是帶著李長安逛一逛廟會,可逛著逛著不知何時就逛到了這故本齋外,順勢就進來看了看,可誰知李長安來了一次就相中了這個地方,往後再出宮,倒是次次都要來此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