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災年!全家團滅前,天降小福寶 作者:花期遲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邰永祿和邰永悅用力點頭,自覺又學到了一點兒本事。
人心複雜,真是活一輩子,學一輩子!
不說邰家村這邊為了保護勝利果實,如何忙碌,隻說縣城裏也聽到了動靜,畢竟二百兵卒不是隱形的,有人看在眼裏,傳說出去,自然就引人注目了。
有人消息靈通,打聽這些兵卒的來意,最後從縣衙傳出確切答案。
原來是有羅剎的細作通過邊關,跑到了泰安附近,這些兵卒是為了捉拿細作而來。
於是,酒樓飯館裏提起這事,都是義憤填膺。
「這些該死的黃毛子,到底什麽時候能消停啊!」
「就是,這麽多年就惦記咱們大魏的底盤,一直賊心不死!」
「他們那裏苦寒,幾乎不長莊稼,這是瞧著咱們富庶,打算跑來占便宜呢。」
「按理說很好認啊,能通過邊關的檢查,會不會是黃毛子同咱們大魏的叛徒生了野種?」
「這也說不準,我聽說細作藏在南邊的山裏,戍邊軍也駐紮在山下呢。咱們最近還是不要進山走動了,萬一遇到可就麻煩了。」
「是啊,我也正想去山裏獵點兒皮毛了,怕是泡湯了。」
眾人嘰嘰喳喳說的熱鬧,自以為得到了第一手資料,都是篤定得意的不成。
結果,縣衙後院裏,真正知道真相的縣令老爺也像熱鍋上的螞蟻,鬧心的不成!
他的麵前放了一籃子苞米棒子,金燦燦的顏色,真是誰看了誰高興,但卻紮了縣令老爺的眼!
這是下邊的人送來的,他幾乎是看了第一眼就明白了戍邊軍到泰安的真正用意!
哪裏是抓什麽細作,明明是奔著這苞米來的!
朝廷剋扣戍邊軍的軍糧,做的不算隱秘,百姓不知道,他這個縣令卻是清楚的。
他當然也為戍邊軍委屈,畢竟他的安寧日子,可是戍邊軍堅守邊關得來的。若是邊關失守,他第一個倒黴!
但他隻是個小小縣令啊,卑微到迴京述職,都沒人知道泰安在哪裏,想幫忙也幫不上。
如今,他正打算把苞米獻到京都,也許層層壓榨功勞之後,落到他頭上剩不下多少,可調迴京都或者升上一品官職還是能做到的。
結果,戍邊軍也發現了苞米,甚至這架勢是打算明年大麵積種植。
他不知道大將軍如何打算,但他隻要上報給朝廷,朝廷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不想失去一個控製戍邊軍的重要手段……
守在門口的管家,眼見自己老爺拿起苞米又放下,心裏很是奇怪,但也不敢開口問詢。
過了好半晌,縣令老爺才開了口,囑咐道,「把這籃子苞米放去庫房,記得不要同任何人提起。」
「是,老爺。」管家立刻應下,剛要拿著籃子退下,就聽縣令老爺說道,「夫人呢?」
「在給蘭花澆水,因為老爺您喜歡,夫人每日都要去伺弄那幾棵蘭花,旁人都信不過。」管家趁機捧了主母幾句,果然縣令老爺的臉色好了很多。
他擺擺手,示意管家去忙,然後就尋夫人去了……
不說縣令老爺如何思慮,也不說邰家村裏如何忙碌,隻說大將軍額外派人迴了一趟京都的將軍府,為的不是惦記家裏,而是籌措銀兩。
幾萬斤的苞米種子,肯定是不用高粱交換,因為缺糧是戍邊軍永遠的難題,自己都吃不飽,哪裏有餘糧去交換。
但是用銀子購買,軍中也同樣沒有!
第三百零九章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將軍府坐落在皇宮東邊的青龍大街上,府邸七進,很是氣派大方。
無論任何人見了,都要誇讚一句皇家恩寵極重,畢竟這條街上不是國公就是公主王爺一類,皇上對大將軍不可謂不看重,不信任。
但世人都忘了,把一頭雄獅放在自己身邊,固然是信任和倚重,但也有可能是提防和監視!
將軍府裏,人到中年的將軍夫人坐在正院主位上,她的衣裙樸素,頭上甚至隻有幾樣簡單釵環,但這些都不能削弱她的美貌。
端莊美麗,大氣穩重,難得的是眉眼間還有三分堅毅。
這會兒,她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分別坐在左右手的椅子上,神色都不算好。
二十五六歲的大兒子趙冶,在工部衙門做個五品官,娶妻是上司的女兒蔣氏,夫妻還算相處和睦,行事也穩重一些。
這會兒,大兒媳蔣氏正低聲勸著婆婆,「母親不要心急,這件事我們可以從長計議,總會有辦法的。」
趙治也是點頭,「是啊,母親。父親做的是大事,莫說家裏還有一些底子,就是沒有,也要想辦法支持。」
但一邊的小兒子趙瓊卻不同意了。
他因為是幼子,又出生就沒有爹爹在身邊管教,免不得學了一身紈絝習氣,吃喝玩樂最擅長,心裏卻沒有大局和骨氣。
他不耐煩的反駁道,「大哥大嫂這話說得真是輕鬆,好似這個家,你們說了算一樣!」
他的媳婦兒陳氏出身小吏之家,因為貌美聞名,當初被他一哭二鬧三上吊求著家裏,才算把這媳婦兒娶進門。
但陳氏美則美矣,更多是眼界狹窄,貪婪算計。不得婆母喜歡,卻同丈夫一個鼻孔出氣。
就像這會兒,陳氏立刻陰陽怪氣附和道,「是啊,大哥大嫂,就算你們是長子長媳,以後要繼承這將軍府,但我們也是家裏一份子啊。不能什麽事,你們賣人情,我們吃虧啊,沒這個道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人心複雜,真是活一輩子,學一輩子!
不說邰家村這邊為了保護勝利果實,如何忙碌,隻說縣城裏也聽到了動靜,畢竟二百兵卒不是隱形的,有人看在眼裏,傳說出去,自然就引人注目了。
有人消息靈通,打聽這些兵卒的來意,最後從縣衙傳出確切答案。
原來是有羅剎的細作通過邊關,跑到了泰安附近,這些兵卒是為了捉拿細作而來。
於是,酒樓飯館裏提起這事,都是義憤填膺。
「這些該死的黃毛子,到底什麽時候能消停啊!」
「就是,這麽多年就惦記咱們大魏的底盤,一直賊心不死!」
「他們那裏苦寒,幾乎不長莊稼,這是瞧著咱們富庶,打算跑來占便宜呢。」
「按理說很好認啊,能通過邊關的檢查,會不會是黃毛子同咱們大魏的叛徒生了野種?」
「這也說不準,我聽說細作藏在南邊的山裏,戍邊軍也駐紮在山下呢。咱們最近還是不要進山走動了,萬一遇到可就麻煩了。」
「是啊,我也正想去山裏獵點兒皮毛了,怕是泡湯了。」
眾人嘰嘰喳喳說的熱鬧,自以為得到了第一手資料,都是篤定得意的不成。
結果,縣衙後院裏,真正知道真相的縣令老爺也像熱鍋上的螞蟻,鬧心的不成!
他的麵前放了一籃子苞米棒子,金燦燦的顏色,真是誰看了誰高興,但卻紮了縣令老爺的眼!
這是下邊的人送來的,他幾乎是看了第一眼就明白了戍邊軍到泰安的真正用意!
哪裏是抓什麽細作,明明是奔著這苞米來的!
朝廷剋扣戍邊軍的軍糧,做的不算隱秘,百姓不知道,他這個縣令卻是清楚的。
他當然也為戍邊軍委屈,畢竟他的安寧日子,可是戍邊軍堅守邊關得來的。若是邊關失守,他第一個倒黴!
但他隻是個小小縣令啊,卑微到迴京述職,都沒人知道泰安在哪裏,想幫忙也幫不上。
如今,他正打算把苞米獻到京都,也許層層壓榨功勞之後,落到他頭上剩不下多少,可調迴京都或者升上一品官職還是能做到的。
結果,戍邊軍也發現了苞米,甚至這架勢是打算明年大麵積種植。
他不知道大將軍如何打算,但他隻要上報給朝廷,朝廷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不想失去一個控製戍邊軍的重要手段……
守在門口的管家,眼見自己老爺拿起苞米又放下,心裏很是奇怪,但也不敢開口問詢。
過了好半晌,縣令老爺才開了口,囑咐道,「把這籃子苞米放去庫房,記得不要同任何人提起。」
「是,老爺。」管家立刻應下,剛要拿著籃子退下,就聽縣令老爺說道,「夫人呢?」
「在給蘭花澆水,因為老爺您喜歡,夫人每日都要去伺弄那幾棵蘭花,旁人都信不過。」管家趁機捧了主母幾句,果然縣令老爺的臉色好了很多。
他擺擺手,示意管家去忙,然後就尋夫人去了……
不說縣令老爺如何思慮,也不說邰家村裏如何忙碌,隻說大將軍額外派人迴了一趟京都的將軍府,為的不是惦記家裏,而是籌措銀兩。
幾萬斤的苞米種子,肯定是不用高粱交換,因為缺糧是戍邊軍永遠的難題,自己都吃不飽,哪裏有餘糧去交換。
但是用銀子購買,軍中也同樣沒有!
第三百零九章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將軍府坐落在皇宮東邊的青龍大街上,府邸七進,很是氣派大方。
無論任何人見了,都要誇讚一句皇家恩寵極重,畢竟這條街上不是國公就是公主王爺一類,皇上對大將軍不可謂不看重,不信任。
但世人都忘了,把一頭雄獅放在自己身邊,固然是信任和倚重,但也有可能是提防和監視!
將軍府裏,人到中年的將軍夫人坐在正院主位上,她的衣裙樸素,頭上甚至隻有幾樣簡單釵環,但這些都不能削弱她的美貌。
端莊美麗,大氣穩重,難得的是眉眼間還有三分堅毅。
這會兒,她的兩個兒子和兒媳分別坐在左右手的椅子上,神色都不算好。
二十五六歲的大兒子趙冶,在工部衙門做個五品官,娶妻是上司的女兒蔣氏,夫妻還算相處和睦,行事也穩重一些。
這會兒,大兒媳蔣氏正低聲勸著婆婆,「母親不要心急,這件事我們可以從長計議,總會有辦法的。」
趙治也是點頭,「是啊,母親。父親做的是大事,莫說家裏還有一些底子,就是沒有,也要想辦法支持。」
但一邊的小兒子趙瓊卻不同意了。
他因為是幼子,又出生就沒有爹爹在身邊管教,免不得學了一身紈絝習氣,吃喝玩樂最擅長,心裏卻沒有大局和骨氣。
他不耐煩的反駁道,「大哥大嫂這話說得真是輕鬆,好似這個家,你們說了算一樣!」
他的媳婦兒陳氏出身小吏之家,因為貌美聞名,當初被他一哭二鬧三上吊求著家裏,才算把這媳婦兒娶進門。
但陳氏美則美矣,更多是眼界狹窄,貪婪算計。不得婆母喜歡,卻同丈夫一個鼻孔出氣。
就像這會兒,陳氏立刻陰陽怪氣附和道,「是啊,大哥大嫂,就算你們是長子長媳,以後要繼承這將軍府,但我們也是家裏一份子啊。不能什麽事,你們賣人情,我們吃虧啊,沒這個道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