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李世民,我心裏苦啊!
開局被老朱綁架,我反手踹他大胯 作者:似風無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辦法後,李承乾臉上浮現出一抹喜意,隨即便朝著兩個朱高煦躬了躬手。
“還請兩位稍待,承乾這便聯係顧兄,迴大唐,取來信物!”
大唐,信物?
兩個朱高煦同時浮現出一臉疑惑。
人大秦的信物,跟你大唐有什麽關係?
倆人心有疑惑,還沒等發問,邊上的李承乾已經聯係上了顧淵。
下一刻,淡藍色傳送光圈顯現。
李承乾沒有絲毫猶豫,抬腳便邁入了光圈之內。
西都,私家莊園。
看著從大秦折返迴來的李承乾,顧淵若有所思的朝著對方看了看。
“顧兄,我等北上之路受阻,還請打開大唐的時空通道,承乾欲迴去取一件東西!”
嗯?
李承乾的語氣很快,顧淵倒也沒有多問。
再次打開前往大唐的傳送光圈後,李承乾的身影便很快消失在了他的眼前。
與此同時。
大唐,太極宮內。
自上次誤會太子之後,這段時間李世民的心中滿是悔意。
此刻,宣政殿內。
李世民拉著太子太師房玄齡,相對而坐。
“玄齡啊,你說朕此前是不是對太子太過苛刻了!”
李世民的臉上滿是憂慮,聽到這話的房玄齡眼瞼不由的往下低了低。
身為太子太師,按理來說,他本就是隸屬太子一脈。
但隨著這兩年陛下對太子的態度愈發不明,連帶著房玄齡自己都跟著變得謹小慎微。
他本就是謹言慎行的人,自成為太子太師後,更是分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也正因為李世民對太子的態度不甚明朗,他雖是太子太師,但與太子之間也時刻保持著距離。
說不上親近。
“陛下何出此言?”
房玄齡低著聲,臉上看不出任何多餘的表情。
這段時間聽聞太子身上似乎發生了某些變化,難不成是因為這一點陛下開始對太子的態度開始轉變了?
房玄齡心裏思索,對麵的李世民單手掩著麵。
“朕也不知,為何朕與承乾父子之間,如今隔閡變得越發深重!”
“承乾他變了!”
李世民的聲音有些哀怨,說話間像是要哭出來一樣。
對麵的房玄齡微微抬頭朝著他看了一眼,心裏忍不住蜚腹。
陛下啊!
你難道真的不知道你近幾年做了什麽嗎?
太子為何與你有如此隔閡,這難道不是陛下你自己心裏種下的因嗎?
魏王雖說也是您的嫡子,但你對魏王的偏愛太過了,那般偏愛連太子都比不過。
如此情形,你又怎麽能怪太子。
房玄齡聯想自己,他也是身為父親的人,自家也有長子和次子。
次子自小稍顯木訥,他雖說也有些偏愛於次子,但不管他如何偏愛其他子嗣,長子之位卻從未動搖,而未來能繼承他爵位的,也隻有長子。
可您不一樣啊!
您的偏愛,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想到自己終究是太子太師,又看到李世民如今態度明顯有所轉圜。
房玄齡咬了咬牙,硬著頭皮還是開口說了一句。
“陛下以往對魏王的偏愛太重了!”
若是李世民偏愛其他子嗣倒也罷了,可魏王是誰,魏王也是陛下的嫡子啊!
玄武門前車之鑒猶在眼前。
如此偏愛,你讓太子如何想,讓魏王如何想?
太子隻會覺得,陛下想要廢除他的太子之位,讓魏王上位。
魏王也會覺得皇帝看重自己,自己有機會登上那九五之尊之位。
如此兩頭下注,您終究還是走上太上皇的老路了啊!
“偏愛嗎?”
李世民抬頭,隨即又開口忍不住為自己辯駁。
“青雀那孩子出生便被我狠心過繼,之前我也隻是想彌補他!”
“而他的身體,也沒有朕其餘子嗣那般硬朗,朕也是憐憫他才將其留在身邊!”
“太子之位已經給了承乾,其餘東西朕給不了青雀了,所以朕才會有諸多賞賜。”
“手心手背都是肉,朕……朕不過隻是想盡一個父親的職責罷了!”
“如此,也不行嗎?”
李世民直勾勾的看著房玄齡。
在他看來,承乾已經不需要他給什麽了,未來這大唐的天下都是承乾的。
他現在偏愛李泰一些,又能算的了什麽。
聽到李世民這般說,房玄齡嘴角輕輕抖了抖。
話雖是如此說,但您忘了您的身份啊!
您不是尋常人家,您是大唐天子。
天子的過分偏愛,會讓朝臣的方向跟著發生變化。
自貞觀十年起,隨著您越發偏愛魏王,連帶著整個魏王府都開始門庭若市。
一些朝臣就像是聞到腥味的魚一般,恨不得一個個攀附上魏王這顆升天玉柱,妄想著一步登天。
連那些人都是如此作為,魏王又如何不會誕生出野心。
而這般情形,讓太子如何自處。
陛下,您對這些,都視而不見啊!
“陛下是天子,您的一言一行,皆非尋常人家!”
房玄齡意有所指,麵前的李世民嘴角苦澀。
是啊!
他李世民對於有些情況其實是看得見,看的清的。
隻是,他的心裏苦啊!
自長孫皇後離世,他對於這些皇後的嫡子嫡女,都是過分偏愛。
太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東宮,年幼的稚奴和兕子被他親自帶著撫養,長樂嫁給了長孫府,城陽嫁給了杜家。
剩下的就隻有魏王。
因為其乃長孫所出,雖然也想將其留在宮內,但對方終究到了開府前往封地的年紀。
他不忍心對方前往封地,便讓其留在長安。
他……
“太子,陛下在正在殿內,還是讓老臣先行通稟!”
李世民正朝著房玄齡大倒苦水的功夫,宣政殿外護衛的侍從突然間急切的喊了一聲。
緊跟著。
視野之內,李承乾一身披甲戎裝,直勾勾便朝著殿內闖了進來。
此時的李承乾從大秦迴返大唐,那一身明光鎧未曾卸甲,鎧甲之上寒光凜凜,腰間更是懸掛著一把唐製漢劍。
李承乾行走間,身上甲胄連接的鱗片微微碰撞,連帶著整個空曠的宣政殿都能聽見一絲金戈之聲。
直至,他出現在李世民和房玄齡眼前,那從殿外透進來的光剛好打在李承乾的身後。
這一瞬間,李世民整個瞳孔都跟著放大了起來。
——
“還請兩位稍待,承乾這便聯係顧兄,迴大唐,取來信物!”
大唐,信物?
兩個朱高煦同時浮現出一臉疑惑。
人大秦的信物,跟你大唐有什麽關係?
倆人心有疑惑,還沒等發問,邊上的李承乾已經聯係上了顧淵。
下一刻,淡藍色傳送光圈顯現。
李承乾沒有絲毫猶豫,抬腳便邁入了光圈之內。
西都,私家莊園。
看著從大秦折返迴來的李承乾,顧淵若有所思的朝著對方看了看。
“顧兄,我等北上之路受阻,還請打開大唐的時空通道,承乾欲迴去取一件東西!”
嗯?
李承乾的語氣很快,顧淵倒也沒有多問。
再次打開前往大唐的傳送光圈後,李承乾的身影便很快消失在了他的眼前。
與此同時。
大唐,太極宮內。
自上次誤會太子之後,這段時間李世民的心中滿是悔意。
此刻,宣政殿內。
李世民拉著太子太師房玄齡,相對而坐。
“玄齡啊,你說朕此前是不是對太子太過苛刻了!”
李世民的臉上滿是憂慮,聽到這話的房玄齡眼瞼不由的往下低了低。
身為太子太師,按理來說,他本就是隸屬太子一脈。
但隨著這兩年陛下對太子的態度愈發不明,連帶著房玄齡自己都跟著變得謹小慎微。
他本就是謹言慎行的人,自成為太子太師後,更是分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也正因為李世民對太子的態度不甚明朗,他雖是太子太師,但與太子之間也時刻保持著距離。
說不上親近。
“陛下何出此言?”
房玄齡低著聲,臉上看不出任何多餘的表情。
這段時間聽聞太子身上似乎發生了某些變化,難不成是因為這一點陛下開始對太子的態度開始轉變了?
房玄齡心裏思索,對麵的李世民單手掩著麵。
“朕也不知,為何朕與承乾父子之間,如今隔閡變得越發深重!”
“承乾他變了!”
李世民的聲音有些哀怨,說話間像是要哭出來一樣。
對麵的房玄齡微微抬頭朝著他看了一眼,心裏忍不住蜚腹。
陛下啊!
你難道真的不知道你近幾年做了什麽嗎?
太子為何與你有如此隔閡,這難道不是陛下你自己心裏種下的因嗎?
魏王雖說也是您的嫡子,但你對魏王的偏愛太過了,那般偏愛連太子都比不過。
如此情形,你又怎麽能怪太子。
房玄齡聯想自己,他也是身為父親的人,自家也有長子和次子。
次子自小稍顯木訥,他雖說也有些偏愛於次子,但不管他如何偏愛其他子嗣,長子之位卻從未動搖,而未來能繼承他爵位的,也隻有長子。
可您不一樣啊!
您的偏愛,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想到自己終究是太子太師,又看到李世民如今態度明顯有所轉圜。
房玄齡咬了咬牙,硬著頭皮還是開口說了一句。
“陛下以往對魏王的偏愛太重了!”
若是李世民偏愛其他子嗣倒也罷了,可魏王是誰,魏王也是陛下的嫡子啊!
玄武門前車之鑒猶在眼前。
如此偏愛,你讓太子如何想,讓魏王如何想?
太子隻會覺得,陛下想要廢除他的太子之位,讓魏王上位。
魏王也會覺得皇帝看重自己,自己有機會登上那九五之尊之位。
如此兩頭下注,您終究還是走上太上皇的老路了啊!
“偏愛嗎?”
李世民抬頭,隨即又開口忍不住為自己辯駁。
“青雀那孩子出生便被我狠心過繼,之前我也隻是想彌補他!”
“而他的身體,也沒有朕其餘子嗣那般硬朗,朕也是憐憫他才將其留在身邊!”
“太子之位已經給了承乾,其餘東西朕給不了青雀了,所以朕才會有諸多賞賜。”
“手心手背都是肉,朕……朕不過隻是想盡一個父親的職責罷了!”
“如此,也不行嗎?”
李世民直勾勾的看著房玄齡。
在他看來,承乾已經不需要他給什麽了,未來這大唐的天下都是承乾的。
他現在偏愛李泰一些,又能算的了什麽。
聽到李世民這般說,房玄齡嘴角輕輕抖了抖。
話雖是如此說,但您忘了您的身份啊!
您不是尋常人家,您是大唐天子。
天子的過分偏愛,會讓朝臣的方向跟著發生變化。
自貞觀十年起,隨著您越發偏愛魏王,連帶著整個魏王府都開始門庭若市。
一些朝臣就像是聞到腥味的魚一般,恨不得一個個攀附上魏王這顆升天玉柱,妄想著一步登天。
連那些人都是如此作為,魏王又如何不會誕生出野心。
而這般情形,讓太子如何自處。
陛下,您對這些,都視而不見啊!
“陛下是天子,您的一言一行,皆非尋常人家!”
房玄齡意有所指,麵前的李世民嘴角苦澀。
是啊!
他李世民對於有些情況其實是看得見,看的清的。
隻是,他的心裏苦啊!
自長孫皇後離世,他對於這些皇後的嫡子嫡女,都是過分偏愛。
太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東宮,年幼的稚奴和兕子被他親自帶著撫養,長樂嫁給了長孫府,城陽嫁給了杜家。
剩下的就隻有魏王。
因為其乃長孫所出,雖然也想將其留在宮內,但對方終究到了開府前往封地的年紀。
他不忍心對方前往封地,便讓其留在長安。
他……
“太子,陛下在正在殿內,還是讓老臣先行通稟!”
李世民正朝著房玄齡大倒苦水的功夫,宣政殿外護衛的侍從突然間急切的喊了一聲。
緊跟著。
視野之內,李承乾一身披甲戎裝,直勾勾便朝著殿內闖了進來。
此時的李承乾從大秦迴返大唐,那一身明光鎧未曾卸甲,鎧甲之上寒光凜凜,腰間更是懸掛著一把唐製漢劍。
李承乾行走間,身上甲胄連接的鱗片微微碰撞,連帶著整個空曠的宣政殿都能聽見一絲金戈之聲。
直至,他出現在李世民和房玄齡眼前,那從殿外透進來的光剛好打在李承乾的身後。
這一瞬間,李世民整個瞳孔都跟著放大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