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守寡多年的攝政王妃有喜了 作者:紅豆不煮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這兒,鳳夕若忍不住再度提醒,「還有一句話,她於旁人遲鈍,於你自然也不會有例外。」
百裏玄策聽到這兒,表情微微一怔,但很快他就重重點頭,鄭重其事道:「玄策明白了,多謝九皇嬸教導。」
「明白了還不走?」百裏鴻淵輕哼一聲,就差直接上手趕人了。
百裏玄策飛速轉身,「玄策告退!」
看著百裏玄策離開的背影,鳳夕若輕輕嘆了一口氣,正準備說話時,突然發現了一隻作亂的手。
鳳夕若身體一僵,眸子瞬間警惕起來,「你幹什麽?」
百裏鴻淵俯身往下,將人兒圈在自己的臂彎之中,「若若,她遲鈍於感情,那你呢?」
鳳夕若眸子閃了閃,下意識地躲開,「你別,嗚……」
第297章 逍遙
自百裏玄策接下了當皇帝的這個重擔,事實證明百裏鴻淵的眼光果真一點兒錯都沒有。
雖說還隻是以太子的身份在處理朝堂政務,但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在柳不言的支持下,不僅百官點頭稱讚,吏治也更有一副欣欣向榮之勢。
而在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官員仍惴惴不安,擔心百裏鴻淵這不過是想過一下手。
又或者百裏玄策隻是他手中的提線木偶,妥妥的一個傀儡皇帝。
結果等了大半個月,別說攝政王府有什麽動靜了,便是連攝政王的影子都沒有出現過朝堂上。
這一下,那些個為數不多的大臣們也終於明白了過來:這哪裏是什麽陰謀手段哪,這分明就是真沒把皇位放在眼裏啊……
而在這期間,原本還有一絲絲雜音說「百裏鴻淵殺了先帝」的言論,也徹底泯滅在了「交相稱讚」裏麵。
於是乎,缺了一些「樂趣」的大臣們,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開始催促百裏玄策正式舉行登基大典,好名正言順地成為新帝。
不說還好,此事一提,立馬得到了百裏玄策的搖頭三連的拒絕,眾臣子不明其意,這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做了,就算是鴨子也趕上架了。
於是乎便有忠心耿耿的大臣憂心忡忡前去詢問,百裏玄策也自有他的一套應對法子,一邊說先帝仙去時日不久,登基大典過於繁瑣,要延後再辦;一邊又道這大典一搞就要動用國庫資本,如今已是年關,實在不宜。
眾臣子剛開始聽的時候還覺得頗像那麽一迴事,還在心裏想這二殿下果真不錯,思慮周全頗有賢君的風範。
結果再迴去一想,立馬品出不對味來了。
這尼瑪……都是些什麽理由?
自古以來可沒有說先帝逝世後,皇子不繼位的,不都是前腳剛走,後腳就舉行登基大典了嗎?
再者,什麽動用國庫資本,這不是順理成章嗎?
難不成又要出一個不樂意當皇帝的?
想到這兒,群臣頓覺得不妙,有人心思活絡,便往攝政王府跑——橫豎二殿下如此聽攝政王的話,讓他勸說一下指不定可行。
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攝政王一句「朝堂上的事情,他不管;新帝之事,他更不好插手」就把他們都堵了迴去。
這一下,眾人是真真沒招了。
隻不過雖說眾大臣沒有在攝政王這兒得到認可,但過了約莫三天的樣子,百裏玄策就主動在朝堂提出,年後可以舉行登基大典,讓欽天監提前去看日子。
這句話一出來,眾人心裏擱著的那塊石頭才算是徹底落下。
後來又有人去打聽是什麽能夠讓他們「堅如磐石」的新帝變心改口,結果兜兜轉轉居然又迴到了攝政王府。
原來在前一天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攝政王親自前往新帝寢宮,與其促膝長談了約末約莫半個半個時辰。
這風聲一出來,那些個被百裏鴻淵拒絕了之後憤憤不平的大臣們,頓時又覺得這攝政王殿下其實不是一點兒都不近情理的。
而且他們也更加明白了,攝政王在新帝心裏的地位。
隻這是外人看來的「深明大義」,至於當天究竟發生了何事,還得從攝政王府說起。
自從將國事丟給百裏玄策,又從宸妃和先帝之事走出來後,百裏鴻淵那叫一個悠閑自在。
和自家小媳婦兒的心結解開了,日子更是過得蜜裏調油。
說來也巧,那些個官員一開始還琢磨何時去攝政王府合適,畢竟百裏鴻淵不是好惹的,結果幾個人挑了又挑,決定在一個出日頭的下午去。
偏偏那是一個好不容易才放晴的日子,百裏鴻淵正準備帶著鳳夕若出門走走,哪成想人還沒有出門,就被那些個臣子堵在了門口。
這不是人要睡覺,你拆床,擾人家清夢嗎?
百裏鴻淵哪裏氣得過,差點兒直接讓人將他們轟出去,要不是鳳夕若攔著,就連那句話他們都得不到。
但到底還是鳳夕若在,此事還是如了他們的意。
隻不知道是誰又走漏了風聲,說攝政王之所以會深夜入宮勸說新帝,主要還是攝政王妃的功勞。
於是乎,攝政王愛妻,攝政王妃才是那個最最通情達理之人的話兒,瞬間如那場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一樣,飛得整個上京城都是。
而另一側。
百裏鴻淵得意地在書房裏小踱著步子,如今已是臘月,外麵天寒地凍,書房碳火暖融。
十四看著隻著了一件單衣似乎感覺不到絲毫寒冷的殿下,一臉麵無表情地站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百裏玄策聽到這兒,表情微微一怔,但很快他就重重點頭,鄭重其事道:「玄策明白了,多謝九皇嬸教導。」
「明白了還不走?」百裏鴻淵輕哼一聲,就差直接上手趕人了。
百裏玄策飛速轉身,「玄策告退!」
看著百裏玄策離開的背影,鳳夕若輕輕嘆了一口氣,正準備說話時,突然發現了一隻作亂的手。
鳳夕若身體一僵,眸子瞬間警惕起來,「你幹什麽?」
百裏鴻淵俯身往下,將人兒圈在自己的臂彎之中,「若若,她遲鈍於感情,那你呢?」
鳳夕若眸子閃了閃,下意識地躲開,「你別,嗚……」
第297章 逍遙
自百裏玄策接下了當皇帝的這個重擔,事實證明百裏鴻淵的眼光果真一點兒錯都沒有。
雖說還隻是以太子的身份在處理朝堂政務,但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在柳不言的支持下,不僅百官點頭稱讚,吏治也更有一副欣欣向榮之勢。
而在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官員仍惴惴不安,擔心百裏鴻淵這不過是想過一下手。
又或者百裏玄策隻是他手中的提線木偶,妥妥的一個傀儡皇帝。
結果等了大半個月,別說攝政王府有什麽動靜了,便是連攝政王的影子都沒有出現過朝堂上。
這一下,那些個為數不多的大臣們也終於明白了過來:這哪裏是什麽陰謀手段哪,這分明就是真沒把皇位放在眼裏啊……
而在這期間,原本還有一絲絲雜音說「百裏鴻淵殺了先帝」的言論,也徹底泯滅在了「交相稱讚」裏麵。
於是乎,缺了一些「樂趣」的大臣們,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開始催促百裏玄策正式舉行登基大典,好名正言順地成為新帝。
不說還好,此事一提,立馬得到了百裏玄策的搖頭三連的拒絕,眾臣子不明其意,這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做了,就算是鴨子也趕上架了。
於是乎便有忠心耿耿的大臣憂心忡忡前去詢問,百裏玄策也自有他的一套應對法子,一邊說先帝仙去時日不久,登基大典過於繁瑣,要延後再辦;一邊又道這大典一搞就要動用國庫資本,如今已是年關,實在不宜。
眾臣子剛開始聽的時候還覺得頗像那麽一迴事,還在心裏想這二殿下果真不錯,思慮周全頗有賢君的風範。
結果再迴去一想,立馬品出不對味來了。
這尼瑪……都是些什麽理由?
自古以來可沒有說先帝逝世後,皇子不繼位的,不都是前腳剛走,後腳就舉行登基大典了嗎?
再者,什麽動用國庫資本,這不是順理成章嗎?
難不成又要出一個不樂意當皇帝的?
想到這兒,群臣頓覺得不妙,有人心思活絡,便往攝政王府跑——橫豎二殿下如此聽攝政王的話,讓他勸說一下指不定可行。
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攝政王一句「朝堂上的事情,他不管;新帝之事,他更不好插手」就把他們都堵了迴去。
這一下,眾人是真真沒招了。
隻不過雖說眾大臣沒有在攝政王這兒得到認可,但過了約莫三天的樣子,百裏玄策就主動在朝堂提出,年後可以舉行登基大典,讓欽天監提前去看日子。
這句話一出來,眾人心裏擱著的那塊石頭才算是徹底落下。
後來又有人去打聽是什麽能夠讓他們「堅如磐石」的新帝變心改口,結果兜兜轉轉居然又迴到了攝政王府。
原來在前一天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攝政王親自前往新帝寢宮,與其促膝長談了約末約莫半個半個時辰。
這風聲一出來,那些個被百裏鴻淵拒絕了之後憤憤不平的大臣們,頓時又覺得這攝政王殿下其實不是一點兒都不近情理的。
而且他們也更加明白了,攝政王在新帝心裏的地位。
隻這是外人看來的「深明大義」,至於當天究竟發生了何事,還得從攝政王府說起。
自從將國事丟給百裏玄策,又從宸妃和先帝之事走出來後,百裏鴻淵那叫一個悠閑自在。
和自家小媳婦兒的心結解開了,日子更是過得蜜裏調油。
說來也巧,那些個官員一開始還琢磨何時去攝政王府合適,畢竟百裏鴻淵不是好惹的,結果幾個人挑了又挑,決定在一個出日頭的下午去。
偏偏那是一個好不容易才放晴的日子,百裏鴻淵正準備帶著鳳夕若出門走走,哪成想人還沒有出門,就被那些個臣子堵在了門口。
這不是人要睡覺,你拆床,擾人家清夢嗎?
百裏鴻淵哪裏氣得過,差點兒直接讓人將他們轟出去,要不是鳳夕若攔著,就連那句話他們都得不到。
但到底還是鳳夕若在,此事還是如了他們的意。
隻不知道是誰又走漏了風聲,說攝政王之所以會深夜入宮勸說新帝,主要還是攝政王妃的功勞。
於是乎,攝政王愛妻,攝政王妃才是那個最最通情達理之人的話兒,瞬間如那場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一樣,飛得整個上京城都是。
而另一側。
百裏鴻淵得意地在書房裏小踱著步子,如今已是臘月,外麵天寒地凍,書房碳火暖融。
十四看著隻著了一件單衣似乎感覺不到絲毫寒冷的殿下,一臉麵無表情地站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