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研發新品媽媽露一手
重生1988之我要變強 作者:半夏微涼的時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包裝搞定了,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研發新產品了。劉曉紅準備做三種出來,讓棉紡廠的人選一下,看看更喜歡哪種組合,就用那個。首先是風味芝麻葉。
劉曉紅:“媽,姐姐,這次棉紡廠的新品,你說咱們做麻葉子怎麽樣?”
劉曉芳:“可以是可以,不過這個我不會做。”
劉曉紅:“沒關係,有咱媽呢。你忘記了?每迴過年的時候,咱媽都會炸兩大框,這迴讓咱媽親自上。你要是想學也可以跟她學。”
王光英:“這麻葉子,自己吃還行,拿出賣的話,會有人買嗎?”
劉曉芳:“當然會啊,媽,你要學著相信妹妹。你看她前麵做的那幾種小吃,都是不起眼的東西做的,賣的都很好,這個肯定也是。”
劉曉紅:“對啊,還是姐姐懂我。咱既然要做成禮盒,肯定要考慮到方方麵麵,要好吃、好看、分量足。之前無論是旋風薯片,還是甘梅紅薯幹,都是吃著玩的。黑芝芝麻葉是可以飽腹的,不管是送人,還是自己吃,都很好看。”
劉曉芳:“對啊,而且平時嫌麻煩,也不會炸這個,買來吃多方便。媽,你教我,等我會了,就能幫忙了。”
王光英:“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學會了以後,什麽時候想吃,什麽時候做。”
這次是劉曉紅說,王光英來做。她把麵粉、十三香、鹽、菜籽油、黑芝麻一起交給媽媽。
劉曉紅:“媽,食材就是這些,分量您看著放。我們可以不停地調整,找出一個最合適比例,記下來,以後可以按照這個來。對了,這個需要用溫水和麵。”
王光英開始攆人:“上一邊去,剩下用不著你了,俺做了半輩子飯了,還能連這點都不知道嗎?”
劉曉紅癟癟嘴,站到一邊,不敢再招人煩了。看著媽媽把一樣一樣的的東西,倒進盆裏,和麵,擀麵皮,切生坯,然後下鍋炸。複炸之後,吃起來的口感確實比以前按照老方法炸出來的更豐富。
劉大誌衝著劉曉紅豎起大拇指:“果然,用你的法子,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就沒有不好的。”
劉曉芳也是連連點頭:“鹹香可口、焦香酥脆。”
王光英:“小嘴那麽會說,不知道你啥時候下廚露一手?讓俺們嚐嚐呢。”
劉曉紅尷尬地笑笑:“我給打打下手就行了,在兩個大廚跟前,我一個小孩,就別出來丟人現眼了。我們來搞第2種——酒鬼花生米。”
劉曉紅:“酒鬼花生米,做起來比較麻煩,這是我早上泡過的花生米,咱們一起去一下外麵的紅皮,然後再炸,最後還要用各種香料炒一下。”
劉曉芳:“行,做小吃這方麵,我們都聽你的,你說咋弄就咋弄。”
劉曉紅:“姐,花生米冷油下鍋啊,不然容易糊。媽你也學著點,以後如果咱們訂單多了,姐姐忙不過來的時候,你也能幫著做。我去把需要的香料配了。”
王光英:“好,俺現在就學。曉芳,那幾樣你再做的時候,教教我,正好有兩個鍋,咱倆一起幹,肯定能快不少。”
三個人說說笑笑,香料下鍋,又麻又辣的味道撲麵而來。
劉大誌:“好辣啊,這麽辣,能吃嗎?”
劉曉紅:“當然能啊,我沒放幾個辣椒,這個就是聞著辣,吃著不辣的。一會你嚐嚐就知道了。”
劉大誌:“好,我等著。”
劉曉紅看差不多了,倒入一點白酒,讓姐姐翻炒幾下,就告訴她可以出鍋了。這霸道的味道,飄得滿院子都是,幸虧村裏人都去下地了,不然肯定有人過來問。
剛出鍋劉大誌就伸手要拿,被劉曉紅打了迴去。找個小碗,單獨給他裝了半碗出來。
他一邊吃,一邊辣的斯哈斯哈的:“好吃,好吃,就是有點辣。”
王光英有點心疼:“不然咱們試著做點不辣的?”
劉曉紅:“可以啊。一會把花生米泡上,晚上迴來給他炒。不過賣的話,那個估計不好賣,沒有味道。”
王光英:“不賣,就做點留著自己吃,晚上多做點,給恁爸寄點。”
劉曉芳:“好啊,麻葉子也可以再炸點,一起給俺爸寄過去。”
劉曉紅:“可以,我現在就去泡花生米。媽你再趕集的時候,多買幾個大盆迴來,馬上盆都不夠用了。姐你多炸點薯條出來。”
王光英:“好,還要買啥,一會你開個單子給我,明天我就去買。”
劉曉紅:“現在咱們做第三種:蛋黃局薯條。我現在把蛋黃剝出來,蛋青留著晌午下麵條的時候煮湯。媽,這個簡單,你別在這等了,去紙箱廠把袋子拿迴來吧?等你迴來,東西就晾差不多了。”
王光英:“好,我換件衣裳就去。”
劉曉紅:“姐,這蛋黃我都搗碎了,一會你鍋裏多放點油,小火炒出沙,放點白糖接著炒,薯條放進去,翻幾下,盡量每一根都裹上蛋黃,就可以了。”
劉曉芳:“這個簡單。曉紅,薯條是不是還可以改良成很多好吃的啊?”
劉曉紅:“是啊,有時間的時候,你可以研究研究,如果能賣的話,還可以給你給錢。”
劉曉芳:“自己家人,什麽錢不錢的,還不知道能做成啥樣呢,真要是做出來再說吧。”
劉曉紅笑笑沒有說話,蛋黃焗薯條,果然味道不錯,尤其是晾涼之後,口感更好。三種新品做出來之後,大家都人都很滿意,試驗成功。
王光英帶著紙袋子迴來了,牛皮紙的顏色,裏麵有一層貼膜,外麵簡單的印著名字“留一口零食鋪”,條件有限,隻能印這種黑白的。以後如果請專業的設計人員,設計好了之後,倒是可以印成彩色的。
王光英稱稱、劉曉芳裝、劉曉紅封口,三個人分工合作,把新產品和旋風薯片、甘梅紅薯幹一起,分成一斤、半斤,兩種規格,裝在袋子裏放好。劉曉紅為了送人情,特意又多打包了幾份,用裝電視的紙箱子裝著,一路抱到了棉紡廠。
劉曉紅:“媽,姐姐,這次棉紡廠的新品,你說咱們做麻葉子怎麽樣?”
劉曉芳:“可以是可以,不過這個我不會做。”
劉曉紅:“沒關係,有咱媽呢。你忘記了?每迴過年的時候,咱媽都會炸兩大框,這迴讓咱媽親自上。你要是想學也可以跟她學。”
王光英:“這麻葉子,自己吃還行,拿出賣的話,會有人買嗎?”
劉曉芳:“當然會啊,媽,你要學著相信妹妹。你看她前麵做的那幾種小吃,都是不起眼的東西做的,賣的都很好,這個肯定也是。”
劉曉紅:“對啊,還是姐姐懂我。咱既然要做成禮盒,肯定要考慮到方方麵麵,要好吃、好看、分量足。之前無論是旋風薯片,還是甘梅紅薯幹,都是吃著玩的。黑芝芝麻葉是可以飽腹的,不管是送人,還是自己吃,都很好看。”
劉曉芳:“對啊,而且平時嫌麻煩,也不會炸這個,買來吃多方便。媽,你教我,等我會了,就能幫忙了。”
王光英:“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學會了以後,什麽時候想吃,什麽時候做。”
這次是劉曉紅說,王光英來做。她把麵粉、十三香、鹽、菜籽油、黑芝麻一起交給媽媽。
劉曉紅:“媽,食材就是這些,分量您看著放。我們可以不停地調整,找出一個最合適比例,記下來,以後可以按照這個來。對了,這個需要用溫水和麵。”
王光英開始攆人:“上一邊去,剩下用不著你了,俺做了半輩子飯了,還能連這點都不知道嗎?”
劉曉紅癟癟嘴,站到一邊,不敢再招人煩了。看著媽媽把一樣一樣的的東西,倒進盆裏,和麵,擀麵皮,切生坯,然後下鍋炸。複炸之後,吃起來的口感確實比以前按照老方法炸出來的更豐富。
劉大誌衝著劉曉紅豎起大拇指:“果然,用你的法子,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就沒有不好的。”
劉曉芳也是連連點頭:“鹹香可口、焦香酥脆。”
王光英:“小嘴那麽會說,不知道你啥時候下廚露一手?讓俺們嚐嚐呢。”
劉曉紅尷尬地笑笑:“我給打打下手就行了,在兩個大廚跟前,我一個小孩,就別出來丟人現眼了。我們來搞第2種——酒鬼花生米。”
劉曉紅:“酒鬼花生米,做起來比較麻煩,這是我早上泡過的花生米,咱們一起去一下外麵的紅皮,然後再炸,最後還要用各種香料炒一下。”
劉曉芳:“行,做小吃這方麵,我們都聽你的,你說咋弄就咋弄。”
劉曉紅:“姐,花生米冷油下鍋啊,不然容易糊。媽你也學著點,以後如果咱們訂單多了,姐姐忙不過來的時候,你也能幫著做。我去把需要的香料配了。”
王光英:“好,俺現在就學。曉芳,那幾樣你再做的時候,教教我,正好有兩個鍋,咱倆一起幹,肯定能快不少。”
三個人說說笑笑,香料下鍋,又麻又辣的味道撲麵而來。
劉大誌:“好辣啊,這麽辣,能吃嗎?”
劉曉紅:“當然能啊,我沒放幾個辣椒,這個就是聞著辣,吃著不辣的。一會你嚐嚐就知道了。”
劉大誌:“好,我等著。”
劉曉紅看差不多了,倒入一點白酒,讓姐姐翻炒幾下,就告訴她可以出鍋了。這霸道的味道,飄得滿院子都是,幸虧村裏人都去下地了,不然肯定有人過來問。
剛出鍋劉大誌就伸手要拿,被劉曉紅打了迴去。找個小碗,單獨給他裝了半碗出來。
他一邊吃,一邊辣的斯哈斯哈的:“好吃,好吃,就是有點辣。”
王光英有點心疼:“不然咱們試著做點不辣的?”
劉曉紅:“可以啊。一會把花生米泡上,晚上迴來給他炒。不過賣的話,那個估計不好賣,沒有味道。”
王光英:“不賣,就做點留著自己吃,晚上多做點,給恁爸寄點。”
劉曉芳:“好啊,麻葉子也可以再炸點,一起給俺爸寄過去。”
劉曉紅:“可以,我現在就去泡花生米。媽你再趕集的時候,多買幾個大盆迴來,馬上盆都不夠用了。姐你多炸點薯條出來。”
王光英:“好,還要買啥,一會你開個單子給我,明天我就去買。”
劉曉紅:“現在咱們做第三種:蛋黃局薯條。我現在把蛋黃剝出來,蛋青留著晌午下麵條的時候煮湯。媽,這個簡單,你別在這等了,去紙箱廠把袋子拿迴來吧?等你迴來,東西就晾差不多了。”
王光英:“好,我換件衣裳就去。”
劉曉紅:“姐,這蛋黃我都搗碎了,一會你鍋裏多放點油,小火炒出沙,放點白糖接著炒,薯條放進去,翻幾下,盡量每一根都裹上蛋黃,就可以了。”
劉曉芳:“這個簡單。曉紅,薯條是不是還可以改良成很多好吃的啊?”
劉曉紅:“是啊,有時間的時候,你可以研究研究,如果能賣的話,還可以給你給錢。”
劉曉芳:“自己家人,什麽錢不錢的,還不知道能做成啥樣呢,真要是做出來再說吧。”
劉曉紅笑笑沒有說話,蛋黃焗薯條,果然味道不錯,尤其是晾涼之後,口感更好。三種新品做出來之後,大家都人都很滿意,試驗成功。
王光英帶著紙袋子迴來了,牛皮紙的顏色,裏麵有一層貼膜,外麵簡單的印著名字“留一口零食鋪”,條件有限,隻能印這種黑白的。以後如果請專業的設計人員,設計好了之後,倒是可以印成彩色的。
王光英稱稱、劉曉芳裝、劉曉紅封口,三個人分工合作,把新產品和旋風薯片、甘梅紅薯幹一起,分成一斤、半斤,兩種規格,裝在袋子裏放好。劉曉紅為了送人情,特意又多打包了幾份,用裝電視的紙箱子裝著,一路抱到了棉紡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