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新的方向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作者:別催我睡覺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郎不知道如何開口,其實告訴三嬸也沒什麽。
“沒沒沒,就是我想多掙些錢,給二哥娶媳婦...”
四郎最後一句聲若蚊蠅,還沒傳到林氏耳中,就被吹散了。
“什麽?”
小七去而複返,繞著林氏嘻嘻哈哈。
“二哥要娶媳婦啦!”
林氏目瞪口呆,二郎娶媳婦,哪家的姑娘?
男方要去女方家中提親,二郎他們爹娘不著調的性子是指望不上,娶媳婦怎麽都繞不開崔家二老,下定之前還要兩家相看打聽。
這麽大的事怎麽連風聲都沒有。
林氏麵色逐漸嚴肅,她篤定崔老太也不知道這事,幾個孩子悶聲幹了把大事。
定親是兩家之間的事,崔家要是禮數不周全,會被女方家說嘴的,若是看重閨女的人家,甚至會認為男方家不看重,壞了孩子一輩子的大事。
她是長輩,既然知曉了不能不管。
林氏看向四郎,沉聲道:“這事你一五一十講來,二郎的人生大事,不是你們能胡鬧的。”
小七見三嬸板起臉,縮起脖子躲到四哥身後。
“額...”
四郎也想縮脖子,三嬸好像誤會了。
“小七你再胡咧咧,看我揍不揍你!”
西屋屋門猛得推開,二郎又氣又羞,對著小七屁股就是一巴掌。
林氏看看二郎,又看看四郎,再看一臉心虛的小七,似乎明白了什麽。
“四郎你去曬穀場那邊吧。”
算算時間,磚窯的牛車該到了,四郎如蒙大赦,逃似的離開。
“小六在後院喂小雞,小七你去找他玩吧。” 林氏溫柔得摸了摸小七的頭頂,起身對二郎道,“你跟我進屋。”
二郎很少進到東屋,之前過來都是與四郎他們一起。
這次被林氏喊進來後,隻垂頭盯著地麵。
林氏倒了兩碗水,找了個凳子坐下。
“你也坐下,仰頭跟你說話我累。”
二房幾個孩子中,隻有二郎她接觸最少,但二郎性格穩重,一直以來也盡職盡責照顧著弟弟妹妹,讓人足夠放心。
但就算他有大哥的擔當,但在婚姻大事上也仍舊是毛頭小子。
四郎她都教了,也不差這一個了。
“你今年十五了吧?”
二郎坐到凳子上,不知道三嬸要什麽,但直覺是跟娶媳婦有關,低聲道:“十六了。”
他是麥子抽穗時候生的,現在應該是十六歲了。
林氏點點頭:“十六歲是該考慮相看媳婦了,跟三嬸說說,你有什麽想法嗎。”
這邊成親早,基本不到二十歲就當爹了,就算沒成親,也大多定了親。
十六歲剛定性,負責的父母已經開始張羅相看了,畢竟好女百家求,早定下來早安心。
“三嬸我不急。” 二郎壓下心底的躁動,“小五和小七還小,我想晚兩年再考慮。”
想到自家爹娘,二郎嘴角閃過嘲弄。
娶媳婦也是多一個人受磋磨,沒必要拖累人家姑娘。
“你不需要考慮別的因素,你拉扯他們長大,他們也希望你組成屬於自己的小家,這事是四郎最開始張羅的吧?”
二郎不得不承認三嬸猜得很準。
“...小四堅持要多蓋一間屋子,說...留給我娶媳婦用。”
林氏心酸又忍俊不禁。
雖然日子苦,但他們之間的感情卻是比金錢更珍貴的,四郎自己都沒開竅呢,就惦記著張羅二哥的終身大事了。
“你不用緊張,我是長輩也是過來人,你現在彷徨的事三嬸都走過了一遭,經曆過後就會發現眼前的困難並不算什麽,你身上沒有壓著大山,四郎他們更不是累贅。”
“你身後有你阿爺阿奶,還有我,你大伯父一家,更有敬你愛你的弟弟妹妹,你懂三嬸的意思嗎?”
林氏語氣溫柔卻有力,如涓涓細流淌著耳朵,遊走於四肢百骸,所過之處仿佛帶著溫度。
二郎愕然抬起頭。
他本以為...
“你把四郎他們照顧的很好,對他們來說你是稱職且完美的二哥,他們長大了,而你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可以試著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過你設想過的日子。”
二郎喉嚨發緊,吃不飽飯的時候他最想他們能吃飽穿暖,現在都實現了,接下來又是什麽?
之前被娘逼著幹活,吃不飽飯的時候遊蕩在村子中,是他管著弟弟妹妹,給他們劃定底線。
現在好像不需要了。
小四跟著三嬸做生意,小五跟著崔老漢學種地,立冬整日忙著征服灶台,小七也很快樂。
二郎抿唇,他好像突然沒有了方向。
林氏不著急,低頭喝了口水,等他自己想通。
這孩子把自己繃的太緊,整日不苟言笑,像是最合格的家中大哥,把弟弟妹妹放在第一位,從沒有給自己打算過。
哪有十分完美的人,都是被生活逼的,當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轉變時,二郎這種人很容易陷入迷霧,失去以往的動力。
“我...真的可以嗎?”
二郎對上林氏的視線,眼中有迷茫也有掙紮。
林氏放下碗,認真看向他。
“你不比任何人差,為什麽不可以?”
“可是我娘不會放過我們,娶...媳婦迴來也會被欺負...”
“那你們兄弟四人都不成親,當一輩子鰥夫?立冬也不嫁人了?”
二郎毫不猶豫地搖頭,他自己無所謂,弟弟妹妹不行。
“所以為了他們,你也更要成親,不止護好弟弟妹妹,更護好你媳婦,為四郎他們趟出一條新路。”
聽到保護自己的媳婦,二郎自然而然紅了臉,心跳都漏了一拍。
“我知道了,謝謝三嬸。”
從來沒人跟他說過這些。
二郎突然從凳子上站起身,下一秒就要給林氏磕頭。
林氏要不是累得不想動,都想跳起來避到旁邊。
動不動就磕頭,真有點不習慣,按後世的習俗,磕頭可是跟紅包聯係在一塊的。
“快起來,以後除了過年,不要隨便磕頭,三嬸這裏不興這個。”
二郎聽話起身,臉上掛著輕鬆的笑。
他倒不執著磕頭,就是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麽表達感謝。
林氏歪頭看他,之前很少見這孩子笑,如今笑起來倒是眉清目朗,再白一點就是標準的書生模樣。
也不知道會娶個什麽容貌的姑娘。
送二郎出來的時候,推門正翠翠俏生生站在門外,手裏端著碗。
“林嬸,額...崔二哥。”
翠翠沒想到屋內還有人,溫吞的性子頓時冒出來,打完招唿立馬垂下頭,像受驚的小兔子。
二郎平淡“嗯”了一聲,蹙眉仔細打量起翠翠。
年齡小了點,性格也太軟弱。
搖了搖頭大步離開。
林氏看他一連串動作,忍不住扶額。
找機會還是要跟他說說,找媳婦又不是完成任務,他這種挨個評判的行為,真的很普信。
翠翠低著頭,沒看到二郎的表情,但林氏莫名感到心虛,熱情得招唿翠翠進屋。
“還沒到上工的時間,怎麽這麽早就過來了。”
收起方才二郎用過的碗,又拿了個碗,化了溫糖水給她喝。
沒了不熟悉的人,翠翠一下放鬆下來,邀功似的把碗遞到林氏麵前。
“昨日隔壁村獵戶上門,我爹買了隻兔子,昨夜迴去我拿您給的調料把兔子燉了,林嬸您嚐嚐味道。”
獵物拿到城裏賣,商販都會壓價,越新鮮的獵物賣的價格越高,縣城路途遠不說,一隻兩隻的也不值當跑一趟。
大多時候獵戶捕到獵物後,會先在附近村子賣一圈,並且時間久了獵戶們都知道哪家會花錢買野味。
翠翠爹掙得多,也舍得花錢買吃的,獵戶上門不奇怪。
碗裏的兔肉沒有醬油調色,還是水煮的清淡顏色,林氏夾起一塊,認真品嚐起來。
味道不錯,隻是調料放少了,沒有完全壓住土腥味。
後世有菜譜照著烹飪,翠翠完全靠自己摸索,做到這種程度算是很有天賦了。
翠翠眼神期待。
林氏放下筷子:“很棒,比嬸子預想的還好吃。”
翠翠眼底閃過激動,但又感覺還是有不足的地方。
“我嚐著比之前燉的好吃,但又覺得還是差些味道。”
具體差什麽她說不出來,但就是沒有林嬸燉的骨頭湯香,所以端著兔肉來讓林氏點評。
林氏笑了笑,起身到角落端出一個壇子,打開上麵的封口,拿出一個幹淨的碗,從裏麵舀出深褐色的液體。
翠翠認出來:“這是醬油嗎?”
“差不多,比醬油更鮮香,嬸子自己釀的,你沾著嚐嚐看。”
舀完後又把壇子口封起來,重新放迴角落。
看著翠翠品嚐起醬油,林氏絲毫不擔心有什麽食物中毒的危險,因為這壇子裏裝的壓根不是自家釀的醬油,而是崔昭昭從商城買的味極鮮。
這裏醬油濃厚鹽味也重,燉肉還好,炒菜放一點就鹹到發齁,所以就偷偷換成了商城裏的味極鮮。
至於裝在壇子裏,隻是做給外人看的。
買不到的東西都可以歸功於自身心靈手巧。
要配方?
祖傳的無可奉告。
翠翠沾了一點後,驚喜得瞪大眼。
“好鮮的味道,快要趕上蛤蜊粉了。”
林氏繼續坐下來,溫聲道:“家養的禽類或者兔子味道較輕,不需要太多調味,而山上捕來的野味則土腥味重一些,燉炒的時候首要就是去除土腥味,比如焯水,或者醃製。”
“除了上麵的法子,在烹飪的時候也要用不同的調料壓製腥味,如羊肉可以用白芷、沙薑、小茴香等,牛肉則是...”
翠翠聽的正入神,猛然蹙起眉。
“牛肉?”
林氏頓住,忘了這裏不能吃牛肉。
準確是律法規定不能殺牛,要吃也隻能是正常死亡的牛,所以牛肉很少被端上餐桌。
“嬸子說的是老牛肉,老牛肉燉再久口感還是會發柴,要想做的好吃,需要提前泡水...” 林氏絞盡腦汁圓迴來。
翠翠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爹之前買過一迴牛肉,燉出來又幹又柴,後麵就再沒買過了,嬸子不說我都忘了。”
林氏鬆了口氣。
二人一個說一個記,氣氛輕鬆愉快。
“謝謝嬸子,等我迴去再試試,到時候嬸子您再幫我點評。”
翠翠又學到新知識,像喝飽了水的麥苗,恨不得立馬迴家,再燉上一隻兔子。
“廚藝不是一日練成的,不著急慢慢來。” 林氏停頓了下,“翠翠,嬸子這裏有件事。”
“嬸子你說。”
幾日時間,翠翠已經把林氏看做半個師傅,既崇拜又親近。
“這幾日蓋房子,每天要準備十餘人的夥食,嬸子實在分身乏術,想問問你願不願意來幫忙,中午和晚上兩頓飯,每日給你五十文...”
“我願意!”
沒等林氏說完,翠翠一口應下,絲毫沒有猶豫。
“好,那就說定了,你先切菜絲吧,我去村裏收些菜,晚些時候咱再開始做飯。”
跟著林嬸做飯,在翠翠眼中是天大的喜事,向來內向的她難得蹦跳著出了門。
找到幫手的林氏也一掃疲憊,抓上把銅錢,也出了門。
崔家的菜園就算薅禿了也供應不了這麽多天的夥食,林氏決定從村人手裏收購。
在村子裏走了一圈,背簍裝得滿滿當當。
要不是林氏堅持給錢,淳樸的村人甚至想白送,反正吃不完也要爛在地裏。
背一簍子菜挨家挨戶敲門不是輕省活,林氏直接與村人約定,每日地裏產出的新鮮菜直接送到崔家,她出錢收購。
迴去路上,碰到了從縣城趕迴來的兄妹,一同迴來的還有粗脖子幾人。
林氏注意力主要放在崔景文身後的背簍裏,大概掃了眼,肥瘦肉各兩條,還有一大塊豆腐,底下糧袋鼓鼓囊囊。
錯身的功夫,崔昭昭小聲說:“我都買好了,上麵兩條肉是在肉鋪買的,底下還藏了十斤商城買的肉...”
自家閨女辦事林氏十分放心,讓崔景文把背簍放到屋裏,又招唿正在院子裏,一臉新奇看切菜絲的粗脖子幾人去了後院。
不是不讓他們進屋,實在是屋裏坐不下。
昨天的剩飯熱了熱,讓幾人稍填了肚子,把他們打發去了自家地裏。
“沒沒沒,就是我想多掙些錢,給二哥娶媳婦...”
四郎最後一句聲若蚊蠅,還沒傳到林氏耳中,就被吹散了。
“什麽?”
小七去而複返,繞著林氏嘻嘻哈哈。
“二哥要娶媳婦啦!”
林氏目瞪口呆,二郎娶媳婦,哪家的姑娘?
男方要去女方家中提親,二郎他們爹娘不著調的性子是指望不上,娶媳婦怎麽都繞不開崔家二老,下定之前還要兩家相看打聽。
這麽大的事怎麽連風聲都沒有。
林氏麵色逐漸嚴肅,她篤定崔老太也不知道這事,幾個孩子悶聲幹了把大事。
定親是兩家之間的事,崔家要是禮數不周全,會被女方家說嘴的,若是看重閨女的人家,甚至會認為男方家不看重,壞了孩子一輩子的大事。
她是長輩,既然知曉了不能不管。
林氏看向四郎,沉聲道:“這事你一五一十講來,二郎的人生大事,不是你們能胡鬧的。”
小七見三嬸板起臉,縮起脖子躲到四哥身後。
“額...”
四郎也想縮脖子,三嬸好像誤會了。
“小七你再胡咧咧,看我揍不揍你!”
西屋屋門猛得推開,二郎又氣又羞,對著小七屁股就是一巴掌。
林氏看看二郎,又看看四郎,再看一臉心虛的小七,似乎明白了什麽。
“四郎你去曬穀場那邊吧。”
算算時間,磚窯的牛車該到了,四郎如蒙大赦,逃似的離開。
“小六在後院喂小雞,小七你去找他玩吧。” 林氏溫柔得摸了摸小七的頭頂,起身對二郎道,“你跟我進屋。”
二郎很少進到東屋,之前過來都是與四郎他們一起。
這次被林氏喊進來後,隻垂頭盯著地麵。
林氏倒了兩碗水,找了個凳子坐下。
“你也坐下,仰頭跟你說話我累。”
二房幾個孩子中,隻有二郎她接觸最少,但二郎性格穩重,一直以來也盡職盡責照顧著弟弟妹妹,讓人足夠放心。
但就算他有大哥的擔當,但在婚姻大事上也仍舊是毛頭小子。
四郎她都教了,也不差這一個了。
“你今年十五了吧?”
二郎坐到凳子上,不知道三嬸要什麽,但直覺是跟娶媳婦有關,低聲道:“十六了。”
他是麥子抽穗時候生的,現在應該是十六歲了。
林氏點點頭:“十六歲是該考慮相看媳婦了,跟三嬸說說,你有什麽想法嗎。”
這邊成親早,基本不到二十歲就當爹了,就算沒成親,也大多定了親。
十六歲剛定性,負責的父母已經開始張羅相看了,畢竟好女百家求,早定下來早安心。
“三嬸我不急。” 二郎壓下心底的躁動,“小五和小七還小,我想晚兩年再考慮。”
想到自家爹娘,二郎嘴角閃過嘲弄。
娶媳婦也是多一個人受磋磨,沒必要拖累人家姑娘。
“你不需要考慮別的因素,你拉扯他們長大,他們也希望你組成屬於自己的小家,這事是四郎最開始張羅的吧?”
二郎不得不承認三嬸猜得很準。
“...小四堅持要多蓋一間屋子,說...留給我娶媳婦用。”
林氏心酸又忍俊不禁。
雖然日子苦,但他們之間的感情卻是比金錢更珍貴的,四郎自己都沒開竅呢,就惦記著張羅二哥的終身大事了。
“你不用緊張,我是長輩也是過來人,你現在彷徨的事三嬸都走過了一遭,經曆過後就會發現眼前的困難並不算什麽,你身上沒有壓著大山,四郎他們更不是累贅。”
“你身後有你阿爺阿奶,還有我,你大伯父一家,更有敬你愛你的弟弟妹妹,你懂三嬸的意思嗎?”
林氏語氣溫柔卻有力,如涓涓細流淌著耳朵,遊走於四肢百骸,所過之處仿佛帶著溫度。
二郎愕然抬起頭。
他本以為...
“你把四郎他們照顧的很好,對他們來說你是稱職且完美的二哥,他們長大了,而你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可以試著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過你設想過的日子。”
二郎喉嚨發緊,吃不飽飯的時候他最想他們能吃飽穿暖,現在都實現了,接下來又是什麽?
之前被娘逼著幹活,吃不飽飯的時候遊蕩在村子中,是他管著弟弟妹妹,給他們劃定底線。
現在好像不需要了。
小四跟著三嬸做生意,小五跟著崔老漢學種地,立冬整日忙著征服灶台,小七也很快樂。
二郎抿唇,他好像突然沒有了方向。
林氏不著急,低頭喝了口水,等他自己想通。
這孩子把自己繃的太緊,整日不苟言笑,像是最合格的家中大哥,把弟弟妹妹放在第一位,從沒有給自己打算過。
哪有十分完美的人,都是被生活逼的,當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轉變時,二郎這種人很容易陷入迷霧,失去以往的動力。
“我...真的可以嗎?”
二郎對上林氏的視線,眼中有迷茫也有掙紮。
林氏放下碗,認真看向他。
“你不比任何人差,為什麽不可以?”
“可是我娘不會放過我們,娶...媳婦迴來也會被欺負...”
“那你們兄弟四人都不成親,當一輩子鰥夫?立冬也不嫁人了?”
二郎毫不猶豫地搖頭,他自己無所謂,弟弟妹妹不行。
“所以為了他們,你也更要成親,不止護好弟弟妹妹,更護好你媳婦,為四郎他們趟出一條新路。”
聽到保護自己的媳婦,二郎自然而然紅了臉,心跳都漏了一拍。
“我知道了,謝謝三嬸。”
從來沒人跟他說過這些。
二郎突然從凳子上站起身,下一秒就要給林氏磕頭。
林氏要不是累得不想動,都想跳起來避到旁邊。
動不動就磕頭,真有點不習慣,按後世的習俗,磕頭可是跟紅包聯係在一塊的。
“快起來,以後除了過年,不要隨便磕頭,三嬸這裏不興這個。”
二郎聽話起身,臉上掛著輕鬆的笑。
他倒不執著磕頭,就是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麽表達感謝。
林氏歪頭看他,之前很少見這孩子笑,如今笑起來倒是眉清目朗,再白一點就是標準的書生模樣。
也不知道會娶個什麽容貌的姑娘。
送二郎出來的時候,推門正翠翠俏生生站在門外,手裏端著碗。
“林嬸,額...崔二哥。”
翠翠沒想到屋內還有人,溫吞的性子頓時冒出來,打完招唿立馬垂下頭,像受驚的小兔子。
二郎平淡“嗯”了一聲,蹙眉仔細打量起翠翠。
年齡小了點,性格也太軟弱。
搖了搖頭大步離開。
林氏看他一連串動作,忍不住扶額。
找機會還是要跟他說說,找媳婦又不是完成任務,他這種挨個評判的行為,真的很普信。
翠翠低著頭,沒看到二郎的表情,但林氏莫名感到心虛,熱情得招唿翠翠進屋。
“還沒到上工的時間,怎麽這麽早就過來了。”
收起方才二郎用過的碗,又拿了個碗,化了溫糖水給她喝。
沒了不熟悉的人,翠翠一下放鬆下來,邀功似的把碗遞到林氏麵前。
“昨日隔壁村獵戶上門,我爹買了隻兔子,昨夜迴去我拿您給的調料把兔子燉了,林嬸您嚐嚐味道。”
獵物拿到城裏賣,商販都會壓價,越新鮮的獵物賣的價格越高,縣城路途遠不說,一隻兩隻的也不值當跑一趟。
大多時候獵戶捕到獵物後,會先在附近村子賣一圈,並且時間久了獵戶們都知道哪家會花錢買野味。
翠翠爹掙得多,也舍得花錢買吃的,獵戶上門不奇怪。
碗裏的兔肉沒有醬油調色,還是水煮的清淡顏色,林氏夾起一塊,認真品嚐起來。
味道不錯,隻是調料放少了,沒有完全壓住土腥味。
後世有菜譜照著烹飪,翠翠完全靠自己摸索,做到這種程度算是很有天賦了。
翠翠眼神期待。
林氏放下筷子:“很棒,比嬸子預想的還好吃。”
翠翠眼底閃過激動,但又感覺還是有不足的地方。
“我嚐著比之前燉的好吃,但又覺得還是差些味道。”
具體差什麽她說不出來,但就是沒有林嬸燉的骨頭湯香,所以端著兔肉來讓林氏點評。
林氏笑了笑,起身到角落端出一個壇子,打開上麵的封口,拿出一個幹淨的碗,從裏麵舀出深褐色的液體。
翠翠認出來:“這是醬油嗎?”
“差不多,比醬油更鮮香,嬸子自己釀的,你沾著嚐嚐看。”
舀完後又把壇子口封起來,重新放迴角落。
看著翠翠品嚐起醬油,林氏絲毫不擔心有什麽食物中毒的危險,因為這壇子裏裝的壓根不是自家釀的醬油,而是崔昭昭從商城買的味極鮮。
這裏醬油濃厚鹽味也重,燉肉還好,炒菜放一點就鹹到發齁,所以就偷偷換成了商城裏的味極鮮。
至於裝在壇子裏,隻是做給外人看的。
買不到的東西都可以歸功於自身心靈手巧。
要配方?
祖傳的無可奉告。
翠翠沾了一點後,驚喜得瞪大眼。
“好鮮的味道,快要趕上蛤蜊粉了。”
林氏繼續坐下來,溫聲道:“家養的禽類或者兔子味道較輕,不需要太多調味,而山上捕來的野味則土腥味重一些,燉炒的時候首要就是去除土腥味,比如焯水,或者醃製。”
“除了上麵的法子,在烹飪的時候也要用不同的調料壓製腥味,如羊肉可以用白芷、沙薑、小茴香等,牛肉則是...”
翠翠聽的正入神,猛然蹙起眉。
“牛肉?”
林氏頓住,忘了這裏不能吃牛肉。
準確是律法規定不能殺牛,要吃也隻能是正常死亡的牛,所以牛肉很少被端上餐桌。
“嬸子說的是老牛肉,老牛肉燉再久口感還是會發柴,要想做的好吃,需要提前泡水...” 林氏絞盡腦汁圓迴來。
翠翠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爹之前買過一迴牛肉,燉出來又幹又柴,後麵就再沒買過了,嬸子不說我都忘了。”
林氏鬆了口氣。
二人一個說一個記,氣氛輕鬆愉快。
“謝謝嬸子,等我迴去再試試,到時候嬸子您再幫我點評。”
翠翠又學到新知識,像喝飽了水的麥苗,恨不得立馬迴家,再燉上一隻兔子。
“廚藝不是一日練成的,不著急慢慢來。” 林氏停頓了下,“翠翠,嬸子這裏有件事。”
“嬸子你說。”
幾日時間,翠翠已經把林氏看做半個師傅,既崇拜又親近。
“這幾日蓋房子,每天要準備十餘人的夥食,嬸子實在分身乏術,想問問你願不願意來幫忙,中午和晚上兩頓飯,每日給你五十文...”
“我願意!”
沒等林氏說完,翠翠一口應下,絲毫沒有猶豫。
“好,那就說定了,你先切菜絲吧,我去村裏收些菜,晚些時候咱再開始做飯。”
跟著林嬸做飯,在翠翠眼中是天大的喜事,向來內向的她難得蹦跳著出了門。
找到幫手的林氏也一掃疲憊,抓上把銅錢,也出了門。
崔家的菜園就算薅禿了也供應不了這麽多天的夥食,林氏決定從村人手裏收購。
在村子裏走了一圈,背簍裝得滿滿當當。
要不是林氏堅持給錢,淳樸的村人甚至想白送,反正吃不完也要爛在地裏。
背一簍子菜挨家挨戶敲門不是輕省活,林氏直接與村人約定,每日地裏產出的新鮮菜直接送到崔家,她出錢收購。
迴去路上,碰到了從縣城趕迴來的兄妹,一同迴來的還有粗脖子幾人。
林氏注意力主要放在崔景文身後的背簍裏,大概掃了眼,肥瘦肉各兩條,還有一大塊豆腐,底下糧袋鼓鼓囊囊。
錯身的功夫,崔昭昭小聲說:“我都買好了,上麵兩條肉是在肉鋪買的,底下還藏了十斤商城買的肉...”
自家閨女辦事林氏十分放心,讓崔景文把背簍放到屋裏,又招唿正在院子裏,一臉新奇看切菜絲的粗脖子幾人去了後院。
不是不讓他們進屋,實在是屋裏坐不下。
昨天的剩飯熱了熱,讓幾人稍填了肚子,把他們打發去了自家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