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正推薦了一戶人家。


    男人姓於,比崔成良大幾歲,因為頭大脖子粗,村裏人都叫他於大頭。


    是前幾年逃難到下河村的,一家八九口人,打理二十餘畝地綽綽有餘。


    家裏打頭的三個男娃都已經成年,這就是四個壯勞力。


    於大頭會侍弄莊稼也能吃苦,但家裏人口實在是多,種的糧隻夠填飽肚子,所以這幾年都是租田種,也沒攢下自己的地。


    裏正讓有喜把於大頭一家喊來。


    “...於大頭這家人我看著不錯,待會見了你也多問問,迴頭我再給你們寫下來,出了啥事也好斷官司。”


    下河村都是安穩種地的普通農家,一次性租賃二十餘畝地,裏正也是頭一迴碰見。


    很快於大頭一家就來了。


    打頭男人的腦袋確實比尋常人大,叫他一襯,後麵其餘幾人就像幹癟的瓜子仁。


    “裏正叔,你找我們?”


    林氏又看向後腳進門的幾人,應該是於大頭的三個兒子,最後大兒媳婦扶著於大頭媳婦進門。


    裏正“咳”了一聲,將林氏手裏的地要找人租種的事說了遍。


    於家人聽完十分激動,想都沒想就答應。


    他們之前租的是孫舉人的田,孫舉人家在隔壁村,平常於大頭都領著幾個兒子,在地頭搭棚子睡,而大頭媳婦領著幾個小的在下河村住。


    要是能在村裏租田種,那一家人就不用分開了。


    裏正幫著林氏問了幾個地裏的問題後,暗暗對林氏點了點頭。


    於大頭一家能連續幾年在孫舉人家種地,最起碼人是不懶的,林氏直接談起了田租。


    與柳樹村的李家兄弟一樣,都是四六分。


    這個分成比孫舉人家高出一成,於家人高興的不知道說什麽。


    契約很快寫好,一式三份,裏正吹了吹墨,林氏與於大頭各自蓋上手印。


    一份林氏拿著,一份給於大頭,最後一份裏正折起來穩妥放好。


    “這一份契約我幫你們收好,你們兩家以後有什麽講不清楚的,就來找我。”


    從裏正家出來,一行人去看田地,看著二十畝上等田,於家人嘴角都笑裂了。


    “那個,東家...” 於大頭搓著手,小心翼翼開口。


    林氏笑道:“東家稱不上,村裏都叫我景文娘,你也這麽喊吧。”


    “哎好。” 於大頭有些為難,“我家沒有農具,能不能把農具一塊租賃給我們。”


    這事說起來也挺難堪。


    老天不下雨,地裏麥苗枯死了,孫舉人家要他們賠償損失,賠不出錢,就把他們農具搶了抵田租。


    農具去城裏鐵匠鋪花錢就能打,不是什麽難事,林氏當即當頭答應。


    又說了些地裏莊稼的事,這二十畝地荒了十幾年了,相當於重新開墾,沒有十天半個月幹不完。


    等收拾完,秋收都過了,種大豆也來不及。


    於大頭建議林氏種些蘿卜,白菜,留著冬天窖起來吃,大麥也不錯,秋收後種下,來年春河水化了就能收割。


    說起種地,於大頭腦袋一擺一擺,精氣神都變了。


    有經驗的老農心裏都有一本譜,深耕淺種,合理搭配不同的作物。


    就像種小麥,會耗費土壤大量營養,如果下一輪再次播種小麥,土壤肥力不夠,糧食就是減產。


    如果種完小麥後,種上一輪大豆或者油菜,油菜根係能夠穿透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大豆則能補充泥土中的養分。


    地裏既能有收成,還能養田。


    這些原理農人說不出來,也講不明白,但用心種地的與不用心種地的人,收成會給出答案。


    崔昭昭認真的聽著。


    林氏與崔景文站在一旁,種地的事既然交給昭昭,那就由她全權決定。


    又商量了一會,這事算是敲定,這幾日於家人先拔草,等打完農具後,再開始開荒。


    迴家後。


    崔昭昭先把黃豆泡上,柳樹村的十二畝地已經規整好,明天就能下種。


    加上最開始的六畝地和二房的四畝,一共泡了一百多斤大豆種子,裏麵有一半是商城買的種子。


    按照商城種子的介紹,產量最起碼會提高一半。


    一百多斤種子分成幾個大盆,貼著牆根擺了一排。


    忙完這些,崔昭昭又去了裏屋,把櫃子裏米麵鹽糖補滿。


    手裏的零碎銀子隻剩下幾錢,拿了張十兩的銀票,從商城換了十個小銀錠。


    二兩銀子換了一櫃子食物。


    崔昭昭心滿意足鎖上櫃門,拎著三斤肥板肉出了裏屋,交給老媽。


    家裏油罐空了,得再煉一些豬油。


    別的不說,豬肉炒的菜能香掉舌頭。


    熬豬肉的時候,林氏麻利的調了塊兒麵,三斤麵放兩個雞蛋,一小勺鹽,大半碗水,這個比例擀出來的手擀麵勁道好吃。


    上車餃子下車麵。


    景文和昭昭這幾天在外奔波勞頓,熱騰騰的麵條對胃好。


    殘霞落日。


    崔老漢一行人從田裏迴來,老宅院子又熱鬧起來。


    “三嬸,三嬸。”


    五郎吭哧吭哧拖迴一個竹籠,一進院子迫不及待喊著三嬸,林氏出門一看,籠子裏密密麻麻全是蝗蟲。


    “三嬸,我和小六、小七抓了好多蝗蟲,今晚我們烤蝗蟲吃吧。”


    五郎很驕傲,這些蝗蟲他們抓了一下午,足足有十多斤,能吃上好幾頓。


    無數蝗蟲擠在籠子裏,翅膀摩擦出的擦擦聲聽得林氏頭皮發麻。


    並且,三個孩子一下午能抓這麽多蝗蟲,說明地裏的蝗蟲數量已經開始壯大。


    果然崔老漢臉上有些沉重。


    “都先吃飯,天黑後全家一塊去地裏燃火堆,捕殺蝗蟲。”


    崔老漢沉聲安排好。


    蝗蟲破土後,要四五日才能長出翅膀,還不會飛的幼蟲會在田裏跳來跳去,專吃莊稼葉子。


    這玩意兒像無窮盡一樣,要是放著不管,等到天亮田裏的麥子就會被啃的七穿八爛。


    林氏加快速度做飯。


    薄薄的手擀麵進鍋,水開後筷子擺兩下就熟,麵湯裏放了脂渣,裏麵點綴著綠色野菜,出鍋前淋上一碗雞蛋液。


    三斤麵條煮了一大鍋,上房和西屋各送了一大盆。


    剩下的麵條一家四口吃的唿嚕唿嚕。


    吸飽了湯水的脂渣吃起來軟軟脆脆,也不會油膩。


    四人吃的一身薄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別催我睡覺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別催我睡覺了並收藏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