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盯緊三叔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作者:別催我睡覺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還要過下去。
林氏迴家洗過手,給院子裏曬的臘腸翻了個麵,臘腸表麵已經曬到泛幹,等到昭昭兄妹迴來差不多就能吃了。
四郎眼珠紅通通的迴來,明顯氣的不輕。
“秦寡婦怎麽能這樣,明明是我們先賣的,她為什麽要搶我們的生意!”
年輕人顯然沒經曆過社會的洗禮。
林氏把他喊進屋,倒了碗糖水,一上午沒有喝水,補充下糖分。
“城門口擺攤賣雞蛋的村人都不下十個,要是個個都生氣,那不是自討苦吃?”
“那...那不一樣。” 四郎立刻反駁。
林氏坐到凳子上,捶了捶腿,指了板凳也讓他坐下。
“如何不一樣?”
四郎搜腸刮肚想著如何表達憤怒。
“大家都養雞,下了蛋也都要拿出去賣,所以賣雞蛋很正常,可是秦寡婦屬於搶生意。”
“雞蛋可以自己吃掉,不是隻有售賣這一種方式。”
四郎瞪大眼:“雞蛋那麽貴,當然要換成錢了。”
錘完腿上酸痛感減輕不少,林氏把吃飯的小桌放下,一邊說話,邊開始數今天的收入。
林氏數著一枚枚銅幣,不疾不徐道:“你看,不管是雞蛋,還是陶盆,目的都是為了錢,是嗎?”
“是。”
數出一百枚,單獨堆成一堆。
“那如果你是磚窯東家,發現了殘品可以低價賣出去,你會生氣嗎?”
“是他們沒有想到,為什麽要生氣?”
林氏笑著把剛數出來的一百枚銅板再次堆到一旁。
“因為本身我們就占了磚窯的便宜,我們賺錢是建立在磚窯管事不知道的基礎上,一旦他們知道,你覺得他們還會以十文錢一車的價格賣給我們嗎?”
四郎張了張嘴,又挫敗的垂下頭。
“要是磚窯知道我們拿去賣錢,肯定不會再賣給我們。”
“所以我們的生意看似很好,其實隨時都可能沒有貨賣,比起秦寡婦,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危機。”
“再說迴秦寡婦,有一句話,能被別人搶走的不叫生意。” 林氏停下動作,“我們隻是發現了新商機,而不是獨占商機,如果輕易被搶走生意,那首先應該反思我們自身的問題,我們要怎麽做,生意才不會被別人搶走。”
四郎咬著嘴唇,消化著三嬸話裏的意思。
林氏繼續數錢,也就是古代商業模式固化,要按照前世商家卷生卷死的激烈程度,隻怕第一天生意就被搶走了。
“三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四郎眼裏炯炯有神。
“說說看。”
“我們生意好是因為三叔的修補技術,雖然是破碗,但修補後看起來是完好的,而秦寡婦不會。”
林氏麵露讚賞:“你說的很對,這是我們的優勢,那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四郎握緊拳頭:“我去盯緊三叔,不讓三叔跟秦寡婦見麵。”
......
林氏一時無語,這話,倒也有理。
“除了你三叔,我們還可以想辦法留住客戶。” 林氏數完桌上剩下的銅板,“這個問題你迴去好好琢磨琢磨,不說這個了,咱們先分錢。”
這次一共賣了三百九十六文錢,陶碗九十個,大陶盆二十四個,小盆三十六個。
數出一百五十文,這是修補的工錢。
剩下二百四十六文,她與四郎一人一半,減去提前預支的五十文,林氏給了他七十三文。
又用布包把修補的錢裝好,一塊給了四郎。
聽說上次崔成良分了一半的修補錢給四郎,這次基本是四郎一個人修補的,至於怎麽分,讓他們叔侄倆研究吧。
冬花來喊:“三嬸,飯好了,吃飯吧。”
“來了。”
冬花知道他們今天進城,主動攬下了做飯的任務。
林氏收好銅板,去西屋吃飯。
親哥親姐不在,小六和小七關係飛快增長,小七去地裏撿石頭、樹枝,小六也領著狗和小雞跟一塊去。
村西。
秦寡婦疲憊的卸貨,女兒柳葉邁著小細胳膊腿幫忙,不過小手最多隻能抓三個碗。
“快點搬,我還趕著迴去吃飯。”
平常沒少到處送貨,別人家都是一大家子出來卸貨,要不就喊鄰裏幫忙,一個人卸貨要卸到什麽時候,王伯直撇嘴,就連老黃牛都尾巴一掃一掃的,很不耐煩。
秦寡婦難堪得咬住下唇,加快速度。
但凡家裏有個男人,她都不會像現在這樣遭人白眼,上次崔家四郎滿滿一車拉的全是完整的碗盆,輪到她買,磚窯夥計淨裝殘片,連趕車的老漢都一直催促。
明明上次在崔家門口臉都要笑爛了。
她恨自家男人早死,恨生的不是兒子,更恨林氏占著茅坑不拉屎。
秦寡婦重重把碗放到地上。
不就是掙錢,她隻會比林氏賣的更多,她比林氏年輕多了,有了錢,她不信崔成良不會選她。
吃過午飯,禽病的事也在村裏傳開。
裏正在遠離水源的一處空地,喊人挖了兩米深的土坑,帶頭把自家死雞扔了進去。
這是景文娘特意交待的,一定要深埋。
“大家聽好了,所有養雞的人家,隻要雞染了病,一律不許吃,統一扔到這個坑裏。”
圍觀的人十分肉痛:“小雞仔肉最嫩了,活的時候不舍得吃,病死了都不能吃一頓解解饞?”
裏正瞪了眼說話的漢子:“不怕死你就吃,反正話已經告訴你們了,吃出問題別哭著救命。”
說完讓人往坑裏蓋上厚厚一層土。
於氏憂心忡忡,她家裏有一隻成年的大公雞,還有兩隻下蛋母雞,上次給三弟妹送了兩個雞仔,自家留了兩隻。
五隻雞養到年前,最少能賣上一兩銀子。
裏正剛剛說了,染了病的雞都活不下來,她家雞沒染病,可是現在賣的話,最多隻能賣上半兩銀子。
這可差了足足一半。
於氏不知道該怎麽辦,抬腿去了老宅。
“...我家雞平日就圈在雞窩裏,不出門應該染不上病吧?”
下河村現在還養雞的人家不超過十戶,於氏家裏男人不在家,三隻雞是娘幾個每天一人少吃一口,咬牙養出來的,養這麽大很不容易。
林氏心裏還是希望能多賣些錢。
林氏搖頭:“裏正叔買的雞仔不就是是從農戶手裏,一家一家收迴來的,還是照樣生病。”
“那隻能現在賣了?”
林氏迴家洗過手,給院子裏曬的臘腸翻了個麵,臘腸表麵已經曬到泛幹,等到昭昭兄妹迴來差不多就能吃了。
四郎眼珠紅通通的迴來,明顯氣的不輕。
“秦寡婦怎麽能這樣,明明是我們先賣的,她為什麽要搶我們的生意!”
年輕人顯然沒經曆過社會的洗禮。
林氏把他喊進屋,倒了碗糖水,一上午沒有喝水,補充下糖分。
“城門口擺攤賣雞蛋的村人都不下十個,要是個個都生氣,那不是自討苦吃?”
“那...那不一樣。” 四郎立刻反駁。
林氏坐到凳子上,捶了捶腿,指了板凳也讓他坐下。
“如何不一樣?”
四郎搜腸刮肚想著如何表達憤怒。
“大家都養雞,下了蛋也都要拿出去賣,所以賣雞蛋很正常,可是秦寡婦屬於搶生意。”
“雞蛋可以自己吃掉,不是隻有售賣這一種方式。”
四郎瞪大眼:“雞蛋那麽貴,當然要換成錢了。”
錘完腿上酸痛感減輕不少,林氏把吃飯的小桌放下,一邊說話,邊開始數今天的收入。
林氏數著一枚枚銅幣,不疾不徐道:“你看,不管是雞蛋,還是陶盆,目的都是為了錢,是嗎?”
“是。”
數出一百枚,單獨堆成一堆。
“那如果你是磚窯東家,發現了殘品可以低價賣出去,你會生氣嗎?”
“是他們沒有想到,為什麽要生氣?”
林氏笑著把剛數出來的一百枚銅板再次堆到一旁。
“因為本身我們就占了磚窯的便宜,我們賺錢是建立在磚窯管事不知道的基礎上,一旦他們知道,你覺得他們還會以十文錢一車的價格賣給我們嗎?”
四郎張了張嘴,又挫敗的垂下頭。
“要是磚窯知道我們拿去賣錢,肯定不會再賣給我們。”
“所以我們的生意看似很好,其實隨時都可能沒有貨賣,比起秦寡婦,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危機。”
“再說迴秦寡婦,有一句話,能被別人搶走的不叫生意。” 林氏停下動作,“我們隻是發現了新商機,而不是獨占商機,如果輕易被搶走生意,那首先應該反思我們自身的問題,我們要怎麽做,生意才不會被別人搶走。”
四郎咬著嘴唇,消化著三嬸話裏的意思。
林氏繼續數錢,也就是古代商業模式固化,要按照前世商家卷生卷死的激烈程度,隻怕第一天生意就被搶走了。
“三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四郎眼裏炯炯有神。
“說說看。”
“我們生意好是因為三叔的修補技術,雖然是破碗,但修補後看起來是完好的,而秦寡婦不會。”
林氏麵露讚賞:“你說的很對,這是我們的優勢,那我們應該怎麽做呢?”
四郎握緊拳頭:“我去盯緊三叔,不讓三叔跟秦寡婦見麵。”
......
林氏一時無語,這話,倒也有理。
“除了你三叔,我們還可以想辦法留住客戶。” 林氏數完桌上剩下的銅板,“這個問題你迴去好好琢磨琢磨,不說這個了,咱們先分錢。”
這次一共賣了三百九十六文錢,陶碗九十個,大陶盆二十四個,小盆三十六個。
數出一百五十文,這是修補的工錢。
剩下二百四十六文,她與四郎一人一半,減去提前預支的五十文,林氏給了他七十三文。
又用布包把修補的錢裝好,一塊給了四郎。
聽說上次崔成良分了一半的修補錢給四郎,這次基本是四郎一個人修補的,至於怎麽分,讓他們叔侄倆研究吧。
冬花來喊:“三嬸,飯好了,吃飯吧。”
“來了。”
冬花知道他們今天進城,主動攬下了做飯的任務。
林氏收好銅板,去西屋吃飯。
親哥親姐不在,小六和小七關係飛快增長,小七去地裏撿石頭、樹枝,小六也領著狗和小雞跟一塊去。
村西。
秦寡婦疲憊的卸貨,女兒柳葉邁著小細胳膊腿幫忙,不過小手最多隻能抓三個碗。
“快點搬,我還趕著迴去吃飯。”
平常沒少到處送貨,別人家都是一大家子出來卸貨,要不就喊鄰裏幫忙,一個人卸貨要卸到什麽時候,王伯直撇嘴,就連老黃牛都尾巴一掃一掃的,很不耐煩。
秦寡婦難堪得咬住下唇,加快速度。
但凡家裏有個男人,她都不會像現在這樣遭人白眼,上次崔家四郎滿滿一車拉的全是完整的碗盆,輪到她買,磚窯夥計淨裝殘片,連趕車的老漢都一直催促。
明明上次在崔家門口臉都要笑爛了。
她恨自家男人早死,恨生的不是兒子,更恨林氏占著茅坑不拉屎。
秦寡婦重重把碗放到地上。
不就是掙錢,她隻會比林氏賣的更多,她比林氏年輕多了,有了錢,她不信崔成良不會選她。
吃過午飯,禽病的事也在村裏傳開。
裏正在遠離水源的一處空地,喊人挖了兩米深的土坑,帶頭把自家死雞扔了進去。
這是景文娘特意交待的,一定要深埋。
“大家聽好了,所有養雞的人家,隻要雞染了病,一律不許吃,統一扔到這個坑裏。”
圍觀的人十分肉痛:“小雞仔肉最嫩了,活的時候不舍得吃,病死了都不能吃一頓解解饞?”
裏正瞪了眼說話的漢子:“不怕死你就吃,反正話已經告訴你們了,吃出問題別哭著救命。”
說完讓人往坑裏蓋上厚厚一層土。
於氏憂心忡忡,她家裏有一隻成年的大公雞,還有兩隻下蛋母雞,上次給三弟妹送了兩個雞仔,自家留了兩隻。
五隻雞養到年前,最少能賣上一兩銀子。
裏正剛剛說了,染了病的雞都活不下來,她家雞沒染病,可是現在賣的話,最多隻能賣上半兩銀子。
這可差了足足一半。
於氏不知道該怎麽辦,抬腿去了老宅。
“...我家雞平日就圈在雞窩裏,不出門應該染不上病吧?”
下河村現在還養雞的人家不超過十戶,於氏家裏男人不在家,三隻雞是娘幾個每天一人少吃一口,咬牙養出來的,養這麽大很不容易。
林氏心裏還是希望能多賣些錢。
林氏搖頭:“裏正叔買的雞仔不就是是從農戶手裏,一家一家收迴來的,還是照樣生病。”
“那隻能現在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