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買二送一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作者:別催我睡覺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氏笑著跟他們講了便宜的原因,因為看不出修補的痕跡,也沒人在意。
轉眼間就賣了三套。
林氏收錢,四郎打包,井然有序的忙碌著。
“這個盆也送嗎?”
“送,盆更劃算,買一送一。”
林氏琢磨過,人們的購買心理會有一個臨界點,就如同9.9與10,雖然隻差0.1,但看起來卻差了很多。
所以盆的定價,她打算不高於十文錢。
“嬸子,這個大盆九文錢一個,買一個送一個,小盆是六文,也是買一送一。”
買完碗剛準備走的人瞬間迴頭。
盆竟然比碗還便宜。
買一個能得兩個!
“我買一個盆!”
“這是我先挑中的,你去看別的去!”
攤子前一片混亂,沒辦法,碗多盆少,都怕下手晚點就被人挑光了。
四郎聽著銅幣落袋的聲音,一陣恍惚,他算過了,明明價格是一樣的,為什麽剛剛沒人來買,現在都搶著要。
很快挑來的碗盆就賣光了。
沒買到的人不甘心的追問他們下次什麽時候來擺攤。
林氏笑眯眯的說道:“沒買到的別急,三天後我們會再來一趟,還在這裏賣。”
四郎挑起扁擔,往城門口走,沒忍住問出心底的疑惑。
“三嬸,為什麽價格高了,他們反倒搶著買了?”
他真的想不通,明明還是原來的價格。
林氏與他解釋道:“因為他們看重的點不在價格,而是在送的那一個。”
“可是就算送了,但價格還是一樣的。”
林氏笑了笑:“這就是障眼法,他們並不知道我們原本的定價,在他們眼中,首先我們的價格就比正常的陶碗低,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低廉價格的基礎上,又多得了一個碗,就相當於用了兩個碗的價錢,買到三個碗。”
四郎還是有些不解。
林氏知道他是先入為主了,索性拿旁邊賣水的舉例。
“水價普遍是三文錢一桶,如果有個攤子也是三文錢一桶,但是買兩桶送一桶,如果你要買水,會怎麽選擇?”
四郎不假思索道:“肯定選擇買二送一的,多一桶不要白不要。”
林氏笑著點頭:“那我們迴到價格上,買二送一的攤主虧了嗎?”
四郎皺眉想了下:“水本來就沒有價格,就算買一送一也不會虧。”
“是這樣的。”林氏看著來往的路人,“水在村子裏隨便取用,唯一的耗費就是人力與牛車。”
“但賣水的人並不知道,所以當出現買二送一的時候,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因為他們已經被三文錢一桶的價格困住。”
“就像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的成本價是多少,他們比較的對象是正常陶碗價格,所以當低價和贈送兩種因素加在一起後,就會產生一種占便宜的心理。”
四郎看著賣水的水車,感覺明白了一些,甚至有了別的想法。
“三嬸,一頭牛要多少文啊?”
這個問題林氏也不太清楚。
“最少要十兩銀子吧,你想養頭牛?”
“要這麽貴啊。”四郎豔羨的看著不遠處的牛,“要是有頭牛就好了,我也能拉水來買。”
有三嬸這個法子,生意肯定很好。
林氏哭笑不得,本來隻是舉個例子,沒想到這小子惦記上了別人的生意。
“來的路上你也看到了,周邊村子大多都挖出了水,縣城的水價很快就會降下來的。”
四郎想了想,覺得三嬸說的對。
果然,三嬸就是不一般,連水價要降都能想到。
這次陶碗賣了近二百文,林氏數出二十文給四郎。
“這二十文你先拿著買些你們需要的東西,等迴去我們再分賬。”
四郎摸著銅板,搖了搖頭。
“不用了,我也沒幹什麽,三嬸你拿著吧。”
陶碗能這麽快賣光,全是三嬸的功勞,跟他沒關係。
林氏佯裝生氣:“那不是你一路挑來的?竹簍和幹草也是二郎他們準備的,你們付出了勞動就應該拿錢,再拒絕以後就不賣了。”
四郎掙紮了下,收下了二十文。
“可是...我也不知道要買什麽。”
他隻花過兩次錢,都是在磚窯,去縣城有什麽能買的呢。
林氏想了想道:“你們有鹽嗎?”
四郎搖頭。
他們都是熬粥喝,不用鹽。
“買點鹽吧,不吃鹽身體會生病的。”
四郎決定聽三嬸的,拿著錢進了城。
崔昭昭跟崔景文還沒出來,林氏在城門口等著。
崔景文這些日子抄了兩本書,在書鋪換了四百文。
崔昭昭正要把錢全部拿走,崔景文卻支支吾吾的要留下二百文。
“我真的有用,你別管了,你去買別的東西,我去買我的,待會咱倆在這集合。”
說完急匆匆的走了。
留崔昭昭一頭霧水。
老哥平時門都不出,這麽著急,是要買什麽?
轉眼間就賣了三套。
林氏收錢,四郎打包,井然有序的忙碌著。
“這個盆也送嗎?”
“送,盆更劃算,買一送一。”
林氏琢磨過,人們的購買心理會有一個臨界點,就如同9.9與10,雖然隻差0.1,但看起來卻差了很多。
所以盆的定價,她打算不高於十文錢。
“嬸子,這個大盆九文錢一個,買一個送一個,小盆是六文,也是買一送一。”
買完碗剛準備走的人瞬間迴頭。
盆竟然比碗還便宜。
買一個能得兩個!
“我買一個盆!”
“這是我先挑中的,你去看別的去!”
攤子前一片混亂,沒辦法,碗多盆少,都怕下手晚點就被人挑光了。
四郎聽著銅幣落袋的聲音,一陣恍惚,他算過了,明明價格是一樣的,為什麽剛剛沒人來買,現在都搶著要。
很快挑來的碗盆就賣光了。
沒買到的人不甘心的追問他們下次什麽時候來擺攤。
林氏笑眯眯的說道:“沒買到的別急,三天後我們會再來一趟,還在這裏賣。”
四郎挑起扁擔,往城門口走,沒忍住問出心底的疑惑。
“三嬸,為什麽價格高了,他們反倒搶著買了?”
他真的想不通,明明還是原來的價格。
林氏與他解釋道:“因為他們看重的點不在價格,而是在送的那一個。”
“可是就算送了,但價格還是一樣的。”
林氏笑了笑:“這就是障眼法,他們並不知道我們原本的定價,在他們眼中,首先我們的價格就比正常的陶碗低,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低廉價格的基礎上,又多得了一個碗,就相當於用了兩個碗的價錢,買到三個碗。”
四郎還是有些不解。
林氏知道他是先入為主了,索性拿旁邊賣水的舉例。
“水價普遍是三文錢一桶,如果有個攤子也是三文錢一桶,但是買兩桶送一桶,如果你要買水,會怎麽選擇?”
四郎不假思索道:“肯定選擇買二送一的,多一桶不要白不要。”
林氏笑著點頭:“那我們迴到價格上,買二送一的攤主虧了嗎?”
四郎皺眉想了下:“水本來就沒有價格,就算買一送一也不會虧。”
“是這樣的。”林氏看著來往的路人,“水在村子裏隨便取用,唯一的耗費就是人力與牛車。”
“但賣水的人並不知道,所以當出現買二送一的時候,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因為他們已經被三文錢一桶的價格困住。”
“就像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的成本價是多少,他們比較的對象是正常陶碗價格,所以當低價和贈送兩種因素加在一起後,就會產生一種占便宜的心理。”
四郎看著賣水的水車,感覺明白了一些,甚至有了別的想法。
“三嬸,一頭牛要多少文啊?”
這個問題林氏也不太清楚。
“最少要十兩銀子吧,你想養頭牛?”
“要這麽貴啊。”四郎豔羨的看著不遠處的牛,“要是有頭牛就好了,我也能拉水來買。”
有三嬸這個法子,生意肯定很好。
林氏哭笑不得,本來隻是舉個例子,沒想到這小子惦記上了別人的生意。
“來的路上你也看到了,周邊村子大多都挖出了水,縣城的水價很快就會降下來的。”
四郎想了想,覺得三嬸說的對。
果然,三嬸就是不一般,連水價要降都能想到。
這次陶碗賣了近二百文,林氏數出二十文給四郎。
“這二十文你先拿著買些你們需要的東西,等迴去我們再分賬。”
四郎摸著銅板,搖了搖頭。
“不用了,我也沒幹什麽,三嬸你拿著吧。”
陶碗能這麽快賣光,全是三嬸的功勞,跟他沒關係。
林氏佯裝生氣:“那不是你一路挑來的?竹簍和幹草也是二郎他們準備的,你們付出了勞動就應該拿錢,再拒絕以後就不賣了。”
四郎掙紮了下,收下了二十文。
“可是...我也不知道要買什麽。”
他隻花過兩次錢,都是在磚窯,去縣城有什麽能買的呢。
林氏想了想道:“你們有鹽嗎?”
四郎搖頭。
他們都是熬粥喝,不用鹽。
“買點鹽吧,不吃鹽身體會生病的。”
四郎決定聽三嬸的,拿著錢進了城。
崔昭昭跟崔景文還沒出來,林氏在城門口等著。
崔景文這些日子抄了兩本書,在書鋪換了四百文。
崔昭昭正要把錢全部拿走,崔景文卻支支吾吾的要留下二百文。
“我真的有用,你別管了,你去買別的東西,我去買我的,待會咱倆在這集合。”
說完急匆匆的走了。
留崔昭昭一頭霧水。
老哥平時門都不出,這麽著急,是要買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