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引水下山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作者:別催我睡覺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裏正腿腳似年輕了二十歲,想到山泉,一步能跨一米遠。
前年還有人找到他,想把外村的年輕寡婦介紹給成良,幸好自己攔住了,要不百年後咋麵對下河村的祖祖輩輩。
也等不到百年,要沒有林氏,今年就得見到老祖宗們。
大誌正挑著水往山下走,腳掌緊緊摳著地,生怕有一滴水灑出來。
這水太清澈了,光聞著就有精神。
“大誌!”崔成良遠遠喊他。
“三哥。”大誌止不住喜色,雙手抓著扁擔,穩穩走到跟前,“這水真好啊,裏正叔你嚐嚐。”
桶身上水珠滑落,落在地上濺起晶瑩水花,像瑩潤的珍珠,貴不可言。
裏正笑嗬嗬道:“我們這就上去了,你快挑水迴家吧。”
“哎哎,我待會還要再挑一趟,這水太好了。”
大誌恨不得把水誇上天,他已經很久沒見過這麽清澈的水了,村裏的水井打出的水都混著黃泥。
裏正加快步伐,迫切的想親眼見一見這泉水。
轉眼間,到了栗子林外。
裏正深吸口氣,才踏步進入,沒走幾句,就心疼的連拍大腿。
“這...這不全糟踐了嗎。”
栗子林滿地積水,坑窪處浮光掠影,林子深處水流聲不停。
“就這麽白流跑了?”裏正心都揪起了。
村裏為了一桶井水爭的六親不認,這裏,這裏的水就這麽白花花的流到林子裏。
可他們沒有桶裝水,更何況水桶眨眼間就會裝滿。
裏正急得直打轉。
崔成良沉默片刻,腦中有了主意。
“裏正叔,山泉水跟井水不同,井水不打水的時候,就安安穩穩待在那,而山泉水停不下來。”
誰說不是呢,要是這麽流上兩天,把水流幹了,他們就又斷水了。
“要是能把水存住就好了。”裏正嘀咕。
“也不難。”崔成良笑了笑,“咱們把水引下去,在挖個蓄水池,不就存住了。”
旱災之前,下河村有河,大家沒有從山上引水的經驗,而他穿越之前見過不少例子。
有建取水口,將水引入管道,通過水管接入千家萬戶,中間還可以架水電站,一舉多得。
但眼下技術達不到,隻能采取最簡單的辦法。
“山上石頭多,咱們用石頭鋪出一條溝,水流順著石頭流到山下......”
裏正眼睛瞬間瞪圓。
石頭能防止水滲走,並且這座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石頭。
這法子好!
越琢磨越覺得可行,當即就要下山喊人,此事宜早不宜遲,早一刻就能多存一些水。
剛抬起腿,唿啦啦林子裏湧入了一群人。
“我的天!真的是水,地上全是水。”
“那邊,裏正他們在那邊,走,過去看看。”
方才大誌剛告別裏正,就被跟在後麵的村人堵住,眾人這才知道山上有水。
水桶裏湛清的泉水如玉似金,明晃晃的倒影刺得眼淚直流。
真好,他們不缺水了。
黑壓壓的人頭擠在石壁前,稀罕的看著從石頭裏流出來的水,在村裏住了一輩子,還是頭一迴見著石頭裏頭有水。
“這麽多水,地裏莊稼能活了,再不用算計著吃了。”有人喜極而泣。
裏正沉下臉:“咱村近千畝地,這點水澆得過來嗎,人吃都不知道夠不夠呢。”
被嗬斥的男人撓了撓頭:“可是這水一直流,澆地總比浪費了強啊。”
裏正:“我正準備召集你們說這個事,方才成良提了個法子,將水引到山下,挖蓄水池存起來,即便以後斷水,也不至於沒水吃。”
村人你望望我,我瞅瞅你。
聽起來倒是不錯,就是——
人群後麵有人踮腳問道:“咋引到山下呢,這水又聽不懂人話。”
林子裏滿是哈哈大笑。
“你跪下磕仨頭,喊聲爺爺,說不定它真就跟你走了。”
“去去去,你咋不磕。”
裏正臉色難看,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情開玩笑。
“都安靜!”裏正告訴自己不要動氣,下河村有水是好事,是喜慶日子,不能生氣。
耐心解釋道:“剛剛那個誰問到了點子上,引水下山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剛剛我們已經初步商量出了法子,用石頭鋪出溝渠,一直延伸到山下。”
人群瞬間安靜下來,默默在心裏計算起來。
從山腳下走到這裏就要大半個時辰,鋪出一條溝?這得費多大的力氣。
不少人心裏打起退堂鼓。
大槐樹那口井,十幾個人挖了十天,這才幾天過去,就要斷水了。
別看現在水流的兇,說不定溝還沒鋪完,又斷了水,再次白折騰一場。
“其實,往下挑水也不麻煩。”
看他們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他們在想什麽,裏正隱隱有些怒氣。
“這水是成良一家費了大力氣才挖出來的,第一時間就來告訴我,這麽大的事,他們什麽要求都沒提,就想著讓下河村日子不再難過,讓所有人都能吃上水。”
“還有栗子,成良媳婦發現的,也是一心記著咱們,你們平時沒少挖野菜,誰給過成良媳婦一口?用栗子換來的糧,一袋袋往家搬,誰又念著報一絲恩?”
人群中一個聲音小聲反駁:“那...那都是山上的東西...”
裏正狠狠瞪過去:“人家沒告訴你之前,你怎麽不吃?飯喂你嘴裏又嫌味兒不對了。”
“成良一家已經為我們村付出太多,咱們雖然沒讀過書,但一膀子力氣還是有的,咱們要將水源進一步完善,不讓成良一家的努力白費。”
有人苦著臉道:“裏正叔,不是不願意幹,可這水也不知道有多少,萬一又停了,不白幹了嗎?”
裏正一下被問住了,不知道怎麽迴答。
崔成良想迴答,突然想起他和村子大部分人一樣,沒讀過書更沒有見識,這個問題他不能解答。
林氏擰了崔景文一下,疼得他一個大跨步,直直站到裏正旁邊。
裏正笑眯眯道:“景文讀書多,讓他來解答。”
崔景文尷尬的整理了下衣服,快速整理了下語言,通俗易懂給大家解答。
“...水流到地裏,不會平白消失,它穿過土壤,最後又從這裏流出來,隻要我們用水,就會一直循環。”
村人似懂非懂。
“裏正叔,我出一份力。”
“別的不說,我信童生老爺的話,也算我一個!”
自從見識過崔景文與趙有根對簿公堂,對他充滿了敬佩,不說別的,裏正見到縣令都得下跪,他不用跪!
打消了心頭的疑慮,願意出力的人越來越多。
誰不想日子過好,不缺吃喝呢。
裏正扼腕,要早知道景文說話這麽管用,他還費這麽多口舌幹嘛。
前年還有人找到他,想把外村的年輕寡婦介紹給成良,幸好自己攔住了,要不百年後咋麵對下河村的祖祖輩輩。
也等不到百年,要沒有林氏,今年就得見到老祖宗們。
大誌正挑著水往山下走,腳掌緊緊摳著地,生怕有一滴水灑出來。
這水太清澈了,光聞著就有精神。
“大誌!”崔成良遠遠喊他。
“三哥。”大誌止不住喜色,雙手抓著扁擔,穩穩走到跟前,“這水真好啊,裏正叔你嚐嚐。”
桶身上水珠滑落,落在地上濺起晶瑩水花,像瑩潤的珍珠,貴不可言。
裏正笑嗬嗬道:“我們這就上去了,你快挑水迴家吧。”
“哎哎,我待會還要再挑一趟,這水太好了。”
大誌恨不得把水誇上天,他已經很久沒見過這麽清澈的水了,村裏的水井打出的水都混著黃泥。
裏正加快步伐,迫切的想親眼見一見這泉水。
轉眼間,到了栗子林外。
裏正深吸口氣,才踏步進入,沒走幾句,就心疼的連拍大腿。
“這...這不全糟踐了嗎。”
栗子林滿地積水,坑窪處浮光掠影,林子深處水流聲不停。
“就這麽白流跑了?”裏正心都揪起了。
村裏為了一桶井水爭的六親不認,這裏,這裏的水就這麽白花花的流到林子裏。
可他們沒有桶裝水,更何況水桶眨眼間就會裝滿。
裏正急得直打轉。
崔成良沉默片刻,腦中有了主意。
“裏正叔,山泉水跟井水不同,井水不打水的時候,就安安穩穩待在那,而山泉水停不下來。”
誰說不是呢,要是這麽流上兩天,把水流幹了,他們就又斷水了。
“要是能把水存住就好了。”裏正嘀咕。
“也不難。”崔成良笑了笑,“咱們把水引下去,在挖個蓄水池,不就存住了。”
旱災之前,下河村有河,大家沒有從山上引水的經驗,而他穿越之前見過不少例子。
有建取水口,將水引入管道,通過水管接入千家萬戶,中間還可以架水電站,一舉多得。
但眼下技術達不到,隻能采取最簡單的辦法。
“山上石頭多,咱們用石頭鋪出一條溝,水流順著石頭流到山下......”
裏正眼睛瞬間瞪圓。
石頭能防止水滲走,並且這座山上最不缺的就是石頭。
這法子好!
越琢磨越覺得可行,當即就要下山喊人,此事宜早不宜遲,早一刻就能多存一些水。
剛抬起腿,唿啦啦林子裏湧入了一群人。
“我的天!真的是水,地上全是水。”
“那邊,裏正他們在那邊,走,過去看看。”
方才大誌剛告別裏正,就被跟在後麵的村人堵住,眾人這才知道山上有水。
水桶裏湛清的泉水如玉似金,明晃晃的倒影刺得眼淚直流。
真好,他們不缺水了。
黑壓壓的人頭擠在石壁前,稀罕的看著從石頭裏流出來的水,在村裏住了一輩子,還是頭一迴見著石頭裏頭有水。
“這麽多水,地裏莊稼能活了,再不用算計著吃了。”有人喜極而泣。
裏正沉下臉:“咱村近千畝地,這點水澆得過來嗎,人吃都不知道夠不夠呢。”
被嗬斥的男人撓了撓頭:“可是這水一直流,澆地總比浪費了強啊。”
裏正:“我正準備召集你們說這個事,方才成良提了個法子,將水引到山下,挖蓄水池存起來,即便以後斷水,也不至於沒水吃。”
村人你望望我,我瞅瞅你。
聽起來倒是不錯,就是——
人群後麵有人踮腳問道:“咋引到山下呢,這水又聽不懂人話。”
林子裏滿是哈哈大笑。
“你跪下磕仨頭,喊聲爺爺,說不定它真就跟你走了。”
“去去去,你咋不磕。”
裏正臉色難看,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情開玩笑。
“都安靜!”裏正告訴自己不要動氣,下河村有水是好事,是喜慶日子,不能生氣。
耐心解釋道:“剛剛那個誰問到了點子上,引水下山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剛剛我們已經初步商量出了法子,用石頭鋪出溝渠,一直延伸到山下。”
人群瞬間安靜下來,默默在心裏計算起來。
從山腳下走到這裏就要大半個時辰,鋪出一條溝?這得費多大的力氣。
不少人心裏打起退堂鼓。
大槐樹那口井,十幾個人挖了十天,這才幾天過去,就要斷水了。
別看現在水流的兇,說不定溝還沒鋪完,又斷了水,再次白折騰一場。
“其實,往下挑水也不麻煩。”
看他們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他們在想什麽,裏正隱隱有些怒氣。
“這水是成良一家費了大力氣才挖出來的,第一時間就來告訴我,這麽大的事,他們什麽要求都沒提,就想著讓下河村日子不再難過,讓所有人都能吃上水。”
“還有栗子,成良媳婦發現的,也是一心記著咱們,你們平時沒少挖野菜,誰給過成良媳婦一口?用栗子換來的糧,一袋袋往家搬,誰又念著報一絲恩?”
人群中一個聲音小聲反駁:“那...那都是山上的東西...”
裏正狠狠瞪過去:“人家沒告訴你之前,你怎麽不吃?飯喂你嘴裏又嫌味兒不對了。”
“成良一家已經為我們村付出太多,咱們雖然沒讀過書,但一膀子力氣還是有的,咱們要將水源進一步完善,不讓成良一家的努力白費。”
有人苦著臉道:“裏正叔,不是不願意幹,可這水也不知道有多少,萬一又停了,不白幹了嗎?”
裏正一下被問住了,不知道怎麽迴答。
崔成良想迴答,突然想起他和村子大部分人一樣,沒讀過書更沒有見識,這個問題他不能解答。
林氏擰了崔景文一下,疼得他一個大跨步,直直站到裏正旁邊。
裏正笑眯眯道:“景文讀書多,讓他來解答。”
崔景文尷尬的整理了下衣服,快速整理了下語言,通俗易懂給大家解答。
“...水流到地裏,不會平白消失,它穿過土壤,最後又從這裏流出來,隻要我們用水,就會一直循環。”
村人似懂非懂。
“裏正叔,我出一份力。”
“別的不說,我信童生老爺的話,也算我一個!”
自從見識過崔景文與趙有根對簿公堂,對他充滿了敬佩,不說別的,裏正見到縣令都得下跪,他不用跪!
打消了心頭的疑慮,願意出力的人越來越多。
誰不想日子過好,不缺吃喝呢。
裏正扼腕,要早知道景文說話這麽管用,他還費這麽多口舌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