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天生就為她家準備的?
有這個吊著,其他的,再怎麽著,也入不了眼了。
還得囑咐三財一定要哄好姑奶奶才是,等她這波氣消了,再把事兒提出來,時間也還趕得及。
唉,自己一番苦心,女兒又哪裏能懂呢。
劉紅妹昂首挺胸走在前頭。
出了村口,人荒草盛,沒有眼睛盯著,她也不用再做什麽戲了。
小姑子惱也好恨也罷,她一點不慌,過兩年就出門子的人,還能翻天不成?像她自己,嫁出來上百裏,一年都迴不了一趟娘家,更別說插手娘家什麽事了。
二鳳若再來招惹,小心給她嫁去千裏外,一輩子迴不來才好!
她嫁到瓦山村三年,對莫家幾人早已摸熟看透了。
公公從來不管家事,小輩們鬧得再厲害,他也隻掀掀眼皮,最多說一句:「一家人,有什麽鬧的?吃飯罷。」
仿佛世上隻要飽了肚子,再無二事。
婆婆瞧著做人做事爽快利索,其實內裏虛得很,村裏與她交心的一個沒有,幾個兒子也沒一個貼心的。還是自己這個兒媳婦,給她抬著架子,顯得麵上有光,如今怕是已離不了自己了。
至於丈夫莫大寶,那真是個軟腳貨色,沒了爹娘和自己,什麽都不是。他心裏裝的隻有口舌和臍下之欲,滿足這兩樣,隨隨便便就被拿捏了。
其他叔子和姑子裏,二鳳隨意哄著就行,世財根本不用搭理。
有些棘手的,隻剩二叔子莫三財。
離得遠不說,還滑不留丟,本打算用親事來掌控他,事做到一半居然被他擺脫了。
鎮上的姑奶奶也不知什麽時候死,這口肥肉吊著,公婆一時捨不得鬆口,壞了自己的打算不說,也讓二鳳莫名跳出來與自己作對,真是氣人!
一想到中秋後,公婆聽了莫三財的口信,竟是齊齊反悔,同意三財不解除婚約,她就惱得不行!
到底還是人手少了,親妹子軟弱,婆家又孤,幫不上自己,得招個得力的來才行。
劉紅妹邊走邊盤算著,娘家哪個妹子潑辣?配瓦山村哪家的夥子合適?怎麽去說能成?以後姊妹齊心要做下哪些事......
十月初四,宜嫁娶。
正武盼望已久的婚期如約而至。
年景不好,當家的劉木生又不在,婚事並未大肆操辦。
花床喜轎都省了,接親隊伍也簡單,除了兩個鑼鼓手,劉家就去了四個:正武自己,他推著喜車;正武的堂伯母,就是翠嬸子,讓她充做媒婆;再就是翠嬸子的長子次子劉正道劉正行,兄弟倆推著老娘,也順帶跑跑雜。
馬飲坡離瓦山村有五十來裏路,如今日頭短,天黑早,接親的人天不亮就出門,估麽在那邊囫圇吞個午飯就得往迴趕,是趟苦差事。
雖然陪嫁家具都是正武這邊出,按理新娘家裏總該有些箱籠妝匣、被褥線包等東西吧?可聽正武的意思,新娘隻帶幾身衣服,其它一概沒有。
隻怕那幾身衣,也是正武偷偷出錢給她買的。
玉嬸當時聽到小兒的話,怔忪許久。
她已迴過味來,這媳婦討的......誰不說一腳踩進了屎坑子呢。比別人多花好幾倍的銀錢不說,後頭還不知要搭多少到娘家去,金子打的也不過如此了。
老頭子是對的,早早分出去好,落得眼前清靜。
今後兩人天天往馬飲坡跑,屋裏一樣見不著人,哥嫂還要貼他們吃喝,更有得鬧。
路遠的親戚頭天就來了,王淑玉家裏歇不下,還借了旁邊周寶柱家和堂弟媳李翠梅家兩張床。
至於劉樹生那兒,他們一家本就和親戚走動少,不願別個上門來,親戚也不高興去。如今嫡親的侄兒辦喜事,夫妻倆倒比外人還閑。
到時,本村親友鄉鄰,加上新娘那邊送嫁的、王淑玉娘家及劉木生的舅家等等親戚,七七八八大約要坐二十來桌。
幫忙洗刷的婦人天一亮就到了,莫非這樣搬桌椅的倒是可以晚些去。
吃過早飯,夫夫先將家裏安排妥當,才收拾東西出門。
喜酒要到晚上才有得喝,中午隻會準備幾桌簡易飯席,給親戚和幫忙的人吃。
莫非的午飯是有著落了,但冬冬怎麽辦呢?他本身腸胃不好,餓不得脹不得,幹餓一天還得了?那是莫非決計不允許的。
但又不好去麻煩村長家,畢竟他們自己都不吃午飯。
於是莫非決定給冬冬備個粥缽子帶去。
就見他忙進忙出,一會鏟煤倒灰裝火盆,一會洗缽子洗米。等到了村長家,把缽子燜在火盆裏,又能取暖又能煮粥!
而冬冬收拾了幾樣針線,打算去村裏跟著人學做些針線,即是練手藝,也是練膽子。
他還摸了些大錢帶上,今兒拿棉衣,要把錢付掉。
村裏人這時也喝完了早上的粥,出門的出門,下地的下地,紮堆做活的也剛趕到了一起。
第123章
瓦山裏麻種得不多,棉花收的更少,會織布紡線的人家也隻有一兩戶人,常平縣其它村鎮也大抵如此。廣陽過去就不同了,聽說有些村成片成片的種著桑麻,家家都有織布機,一到冬閑,婦人們從早坐到晚,都是在紡紗織布。
而瓦山村的婦人手頭上,更多的是些縫補活兒。
幾個姑嫂嬸子已經聚在蘭嬸家的角簷下,為家人縫製冬衣冬鞋。連良櫻姊妹也和兩個同齡的女孩在角屋開了一桌。
有這個吊著,其他的,再怎麽著,也入不了眼了。
還得囑咐三財一定要哄好姑奶奶才是,等她這波氣消了,再把事兒提出來,時間也還趕得及。
唉,自己一番苦心,女兒又哪裏能懂呢。
劉紅妹昂首挺胸走在前頭。
出了村口,人荒草盛,沒有眼睛盯著,她也不用再做什麽戲了。
小姑子惱也好恨也罷,她一點不慌,過兩年就出門子的人,還能翻天不成?像她自己,嫁出來上百裏,一年都迴不了一趟娘家,更別說插手娘家什麽事了。
二鳳若再來招惹,小心給她嫁去千裏外,一輩子迴不來才好!
她嫁到瓦山村三年,對莫家幾人早已摸熟看透了。
公公從來不管家事,小輩們鬧得再厲害,他也隻掀掀眼皮,最多說一句:「一家人,有什麽鬧的?吃飯罷。」
仿佛世上隻要飽了肚子,再無二事。
婆婆瞧著做人做事爽快利索,其實內裏虛得很,村裏與她交心的一個沒有,幾個兒子也沒一個貼心的。還是自己這個兒媳婦,給她抬著架子,顯得麵上有光,如今怕是已離不了自己了。
至於丈夫莫大寶,那真是個軟腳貨色,沒了爹娘和自己,什麽都不是。他心裏裝的隻有口舌和臍下之欲,滿足這兩樣,隨隨便便就被拿捏了。
其他叔子和姑子裏,二鳳隨意哄著就行,世財根本不用搭理。
有些棘手的,隻剩二叔子莫三財。
離得遠不說,還滑不留丟,本打算用親事來掌控他,事做到一半居然被他擺脫了。
鎮上的姑奶奶也不知什麽時候死,這口肥肉吊著,公婆一時捨不得鬆口,壞了自己的打算不說,也讓二鳳莫名跳出來與自己作對,真是氣人!
一想到中秋後,公婆聽了莫三財的口信,竟是齊齊反悔,同意三財不解除婚約,她就惱得不行!
到底還是人手少了,親妹子軟弱,婆家又孤,幫不上自己,得招個得力的來才行。
劉紅妹邊走邊盤算著,娘家哪個妹子潑辣?配瓦山村哪家的夥子合適?怎麽去說能成?以後姊妹齊心要做下哪些事......
十月初四,宜嫁娶。
正武盼望已久的婚期如約而至。
年景不好,當家的劉木生又不在,婚事並未大肆操辦。
花床喜轎都省了,接親隊伍也簡單,除了兩個鑼鼓手,劉家就去了四個:正武自己,他推著喜車;正武的堂伯母,就是翠嬸子,讓她充做媒婆;再就是翠嬸子的長子次子劉正道劉正行,兄弟倆推著老娘,也順帶跑跑雜。
馬飲坡離瓦山村有五十來裏路,如今日頭短,天黑早,接親的人天不亮就出門,估麽在那邊囫圇吞個午飯就得往迴趕,是趟苦差事。
雖然陪嫁家具都是正武這邊出,按理新娘家裏總該有些箱籠妝匣、被褥線包等東西吧?可聽正武的意思,新娘隻帶幾身衣服,其它一概沒有。
隻怕那幾身衣,也是正武偷偷出錢給她買的。
玉嬸當時聽到小兒的話,怔忪許久。
她已迴過味來,這媳婦討的......誰不說一腳踩進了屎坑子呢。比別人多花好幾倍的銀錢不說,後頭還不知要搭多少到娘家去,金子打的也不過如此了。
老頭子是對的,早早分出去好,落得眼前清靜。
今後兩人天天往馬飲坡跑,屋裏一樣見不著人,哥嫂還要貼他們吃喝,更有得鬧。
路遠的親戚頭天就來了,王淑玉家裏歇不下,還借了旁邊周寶柱家和堂弟媳李翠梅家兩張床。
至於劉樹生那兒,他們一家本就和親戚走動少,不願別個上門來,親戚也不高興去。如今嫡親的侄兒辦喜事,夫妻倆倒比外人還閑。
到時,本村親友鄉鄰,加上新娘那邊送嫁的、王淑玉娘家及劉木生的舅家等等親戚,七七八八大約要坐二十來桌。
幫忙洗刷的婦人天一亮就到了,莫非這樣搬桌椅的倒是可以晚些去。
吃過早飯,夫夫先將家裏安排妥當,才收拾東西出門。
喜酒要到晚上才有得喝,中午隻會準備幾桌簡易飯席,給親戚和幫忙的人吃。
莫非的午飯是有著落了,但冬冬怎麽辦呢?他本身腸胃不好,餓不得脹不得,幹餓一天還得了?那是莫非決計不允許的。
但又不好去麻煩村長家,畢竟他們自己都不吃午飯。
於是莫非決定給冬冬備個粥缽子帶去。
就見他忙進忙出,一會鏟煤倒灰裝火盆,一會洗缽子洗米。等到了村長家,把缽子燜在火盆裏,又能取暖又能煮粥!
而冬冬收拾了幾樣針線,打算去村裏跟著人學做些針線,即是練手藝,也是練膽子。
他還摸了些大錢帶上,今兒拿棉衣,要把錢付掉。
村裏人這時也喝完了早上的粥,出門的出門,下地的下地,紮堆做活的也剛趕到了一起。
第123章
瓦山裏麻種得不多,棉花收的更少,會織布紡線的人家也隻有一兩戶人,常平縣其它村鎮也大抵如此。廣陽過去就不同了,聽說有些村成片成片的種著桑麻,家家都有織布機,一到冬閑,婦人們從早坐到晚,都是在紡紗織布。
而瓦山村的婦人手頭上,更多的是些縫補活兒。
幾個姑嫂嬸子已經聚在蘭嬸家的角簷下,為家人縫製冬衣冬鞋。連良櫻姊妹也和兩個同齡的女孩在角屋開了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