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娶個女子,生兒育女,就能保證有人養老了?老牛爺不也是孤身過到現在?
澄子當他在擔心幹旱,畢竟別人還能靠水車,而莫非隻能靠自己。
孤零零在這老遠的坡上,村裏不可能費老大勁來幫他一個人車水,何況水根本車不上來。
想到這,莫清澄也安靜下來。
兩人靜默一會,莫非先迴過神,站起身說:「還是再去挑水吧,能挑多少是多少。」
澄子幫不上忙,起身拍拍屁股:「我也迴去了,剛聽說小河村的找我爹,迴去看看。」
聽到小河村三個字,莫非心中一動。
他擺弄著水桶,裝作不經意問:「小河村的?莫不是你姐姐姐夫他們?」
「那哪能。我曉得是誰,肯定是來借東西的,不然就是借人。」澄子皺著眉說。
小河村一百五十來口人,而瓦山村有四百多,相對小河村,人多地多,哪方麵都略顯寬裕,所以小河村的村長時常來瓦山村打秋風。
莫非其實也猜到差不離是借東西的,隻是心裏總覺得萬一呢?這才多一句嘴。
借東西就與他沒什麽幹係了,於是點點頭繼續挑水去。
待到彩霞鋪滿天邊,水田的爛泥略稀了些,這真是叫杯水車薪了。
後麵看來還要晴上好些天,還得繼續挑。
挑了空桶沿著河岸往南走,頂頭就是瓦山山崖,再無去路。
河岸邊綠草萋萋,點綴著黃色紫色的低矮小花,往常見多了並不覺得好看,今日卻覺得小花兒清新喜人,擠擠挨挨讓人想捧一簇迴家。
莫非垂頭看了幾眼,縮迴伸出的手。
草棚裏黑洞洞的,摘迴去都沒地方擺,擺了也沒人看,何苦害了這些小東西。
他撇過脖子,仰頭去看向沿河的十幾棵大柳樹。
柳樹垂著翠綠的柳枝,枝上嫩芽密密麻麻綻著,一條條垂下。
他挑那長得差不多粗細的枝子折了滿滿兩桶,晚上可以編些小籃子。
過幾天的三月三是踏青節,縣裏許多有閑暇的人會外出遊玩,往往會帶著一籃一籃的果幹吃食等,再過個把月又是清明,祭祖燒香,也是要提籃子的。
他跟著阿爺莫老根學了點野路子,什麽草徑枝條編些粗糙玩意,若能藉機賣掉幾個柳枝小籃子,一文一個,兩文三個也行,怎麽都不虧。
他阿爺是家傳手藝,講究得很,隻編竹製品,各種圓的、方的,高的、矮的、掐腰的和帶花紋的,有時還會刷上不同顏色的漆再寫上字,非常漂亮。
不過縣城就那麽大,篾匠有好幾家,雜貨鋪更是有自己的師傅,阿爺挑去的東西,並不是很好賣。
莫非則很少編竹器,一是瓦山上竹子少;二是手藝不行,辛苦砍來的竹子隻能編些四不像的東西,賣個兩文錢並不值得;最後,細緻的竹製品需要配套的工具,篾刀、竹尺這樣的東西都是要定製的,他沒有。
莫家祖傳的那套工具,在他阿爺去世後就被莫豐收賣掉了。
而且在莫非心裏,編篾器算是莫家的家傳手藝,他既已被除名出戶,就不應去鑽研那個,這麽些年也隻是胡亂做了幾樣竹製品自用。
到家先將柳枝打水泡在桶裏,這個要泡上一天才好剝皮,然後晾幹再拿來用。
他又從雜物間搬出一捆麥稈,瓦山裏沒人種麥子,這還是舊年裏去廣平鎮幫人收麥時問主家討的。
當時他賣完了雜貨,在縣城閑逛,被來僱工的看上了,說還少一個人,給三十文一天,管吃喝管住宿。
正巧手頭沒什麽事,又見同車都是縣城周邊幾個村的,還有兩個熟麵孔,於是跟著去了。
那主家的麥地比他屋腳下那片荒野還大。
同去的十個壯年漢子,從雞叫開始幹,管帳的就站在地頭,看哪個直起腰,馬上就說要扣工錢。一天兩頓都吃在地裏,頓頓雜糧饅頭,饅頭糙得割喉嚨。地頭搭了棚子,晚間把麥挑迴曬場,還得摸黑迴到棚裏歇,人還沒躺軟實,又聽雞叫了。
結結實實幹滿十天,雖說是結了三百文現錢,可命也去了半條,走迴家的勁都沒了,隻得花十幾文搭車迴來。
後來他再也沒接過這種活。
莫非將麥稈也泡在大缸裏,麥稈隻需浸泡小半個時辰就好了。
等吃過晚飯用麥稈編些草帽,這個手工簡單又不費料,馬上天就要熱起來了,一文一個應該好賣。
晚上閑著也是閑著。
飯後他先去菜地和屋基地轉了轉,又將三個草棚清掃整理過,這才點了油燈,將麥稈撈出來,就著被浸泡後的柔軟開始編帽辮。
手上重複編著,腦子閑不住,就開始想東想西。
也不知道澄子哥說的小河村人是哪個,他們認不認識那個「冬冬」?那邊人少,應該都認識吧......
要不要去一趟村長家?就說問玉米種的事,捎帶打聽一下?唉,打聽什麽呢......
小河村旱了這麽久,也在愁水吧?不曉得他家田地怎麽樣了。
瞧那細胳膊細腿的,若是挑水,可太難為人了,也不知有沒有人幫他......又關你什麽事?
嘖,若是蘭嬸那裏真有什麽消息,被纏住了怎麽辦?
還是先躲著?
直說自己還是不想結親,傷他們的心也就傷了?或是明說,自己打算結契,等幾年也不怕?
澄子當他在擔心幹旱,畢竟別人還能靠水車,而莫非隻能靠自己。
孤零零在這老遠的坡上,村裏不可能費老大勁來幫他一個人車水,何況水根本車不上來。
想到這,莫清澄也安靜下來。
兩人靜默一會,莫非先迴過神,站起身說:「還是再去挑水吧,能挑多少是多少。」
澄子幫不上忙,起身拍拍屁股:「我也迴去了,剛聽說小河村的找我爹,迴去看看。」
聽到小河村三個字,莫非心中一動。
他擺弄著水桶,裝作不經意問:「小河村的?莫不是你姐姐姐夫他們?」
「那哪能。我曉得是誰,肯定是來借東西的,不然就是借人。」澄子皺著眉說。
小河村一百五十來口人,而瓦山村有四百多,相對小河村,人多地多,哪方麵都略顯寬裕,所以小河村的村長時常來瓦山村打秋風。
莫非其實也猜到差不離是借東西的,隻是心裏總覺得萬一呢?這才多一句嘴。
借東西就與他沒什麽幹係了,於是點點頭繼續挑水去。
待到彩霞鋪滿天邊,水田的爛泥略稀了些,這真是叫杯水車薪了。
後麵看來還要晴上好些天,還得繼續挑。
挑了空桶沿著河岸往南走,頂頭就是瓦山山崖,再無去路。
河岸邊綠草萋萋,點綴著黃色紫色的低矮小花,往常見多了並不覺得好看,今日卻覺得小花兒清新喜人,擠擠挨挨讓人想捧一簇迴家。
莫非垂頭看了幾眼,縮迴伸出的手。
草棚裏黑洞洞的,摘迴去都沒地方擺,擺了也沒人看,何苦害了這些小東西。
他撇過脖子,仰頭去看向沿河的十幾棵大柳樹。
柳樹垂著翠綠的柳枝,枝上嫩芽密密麻麻綻著,一條條垂下。
他挑那長得差不多粗細的枝子折了滿滿兩桶,晚上可以編些小籃子。
過幾天的三月三是踏青節,縣裏許多有閑暇的人會外出遊玩,往往會帶著一籃一籃的果幹吃食等,再過個把月又是清明,祭祖燒香,也是要提籃子的。
他跟著阿爺莫老根學了點野路子,什麽草徑枝條編些粗糙玩意,若能藉機賣掉幾個柳枝小籃子,一文一個,兩文三個也行,怎麽都不虧。
他阿爺是家傳手藝,講究得很,隻編竹製品,各種圓的、方的,高的、矮的、掐腰的和帶花紋的,有時還會刷上不同顏色的漆再寫上字,非常漂亮。
不過縣城就那麽大,篾匠有好幾家,雜貨鋪更是有自己的師傅,阿爺挑去的東西,並不是很好賣。
莫非則很少編竹器,一是瓦山上竹子少;二是手藝不行,辛苦砍來的竹子隻能編些四不像的東西,賣個兩文錢並不值得;最後,細緻的竹製品需要配套的工具,篾刀、竹尺這樣的東西都是要定製的,他沒有。
莫家祖傳的那套工具,在他阿爺去世後就被莫豐收賣掉了。
而且在莫非心裏,編篾器算是莫家的家傳手藝,他既已被除名出戶,就不應去鑽研那個,這麽些年也隻是胡亂做了幾樣竹製品自用。
到家先將柳枝打水泡在桶裏,這個要泡上一天才好剝皮,然後晾幹再拿來用。
他又從雜物間搬出一捆麥稈,瓦山裏沒人種麥子,這還是舊年裏去廣平鎮幫人收麥時問主家討的。
當時他賣完了雜貨,在縣城閑逛,被來僱工的看上了,說還少一個人,給三十文一天,管吃喝管住宿。
正巧手頭沒什麽事,又見同車都是縣城周邊幾個村的,還有兩個熟麵孔,於是跟著去了。
那主家的麥地比他屋腳下那片荒野還大。
同去的十個壯年漢子,從雞叫開始幹,管帳的就站在地頭,看哪個直起腰,馬上就說要扣工錢。一天兩頓都吃在地裏,頓頓雜糧饅頭,饅頭糙得割喉嚨。地頭搭了棚子,晚間把麥挑迴曬場,還得摸黑迴到棚裏歇,人還沒躺軟實,又聽雞叫了。
結結實實幹滿十天,雖說是結了三百文現錢,可命也去了半條,走迴家的勁都沒了,隻得花十幾文搭車迴來。
後來他再也沒接過這種活。
莫非將麥稈也泡在大缸裏,麥稈隻需浸泡小半個時辰就好了。
等吃過晚飯用麥稈編些草帽,這個手工簡單又不費料,馬上天就要熱起來了,一文一個應該好賣。
晚上閑著也是閑著。
飯後他先去菜地和屋基地轉了轉,又將三個草棚清掃整理過,這才點了油燈,將麥稈撈出來,就著被浸泡後的柔軟開始編帽辮。
手上重複編著,腦子閑不住,就開始想東想西。
也不知道澄子哥說的小河村人是哪個,他們認不認識那個「冬冬」?那邊人少,應該都認識吧......
要不要去一趟村長家?就說問玉米種的事,捎帶打聽一下?唉,打聽什麽呢......
小河村旱了這麽久,也在愁水吧?不曉得他家田地怎麽樣了。
瞧那細胳膊細腿的,若是挑水,可太難為人了,也不知有沒有人幫他......又關你什麽事?
嘖,若是蘭嬸那裏真有什麽消息,被纏住了怎麽辦?
還是先躲著?
直說自己還是不想結親,傷他們的心也就傷了?或是明說,自己打算結契,等幾年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