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把今年的夏收和秋收全部賣掉,這期間自己再多多出門給人做活,冬閑時應該差不了多少。
這也就意味著,近一年多裏不能在別的地方花錢了。
成親的事想都不能想,據他見識過幾戶說親的,聘金少的要七八百文,多的二三兩、四五兩都有。
除了聘金,還有六禮、家具、喜服、擺酒等等,最少還要四、五兩,而且家裏多個人,日常家用、年節走禮等各種花銷都會上來。
而他的田地就那麽點,多個人並不能增加收入,一旦成親,做屋的事就不知道要推到什麽時候去了。
之前他答應蘭嬸考慮結親,委實是有些昏了頭,應該堅定拒絕的。
第7章
莫非站在北山腳的屋基地上,朝瓦山村的方向望去。
黑天瞎地,兩邊間距二裏多地不說,中間還夾著一大片亂石地,亂石參差,有的跟小屋一般高大,其實什麽也看不到。
相較於寂冷的北山腳,此刻的瓦山村必是燭火星點,熱鬧不斷吧。
瓦山與撞牛峰像是一道屏障,連著最裏麵的林崗,圍出一片近萬畝大小的荒地。
但這荒地並不是平坦肥沃的,更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耕種。其間一道東西向的亂石地,又有一條南北橫貫的小瓦河,將整片窪地分成大大小小四個部分。
百年前的流民進駐後,占據四處,才形成了如今的瓦山村,瓦上村,小河村和崗下村。
其中瓦山村最大,卻也不過將將八十來戶人家,另三個村約麽都是三十來戶。
瓦山、撞牛峰、林崗這三座大山連綿環繞,包裹著腹中的四個「小兒」,看著能擋風霜,卻也困住了一眾鄉民。
山徑難尋,出路稀少,去哪兒都不容易。
坑窪狹隘,土地貧瘠,四個村的日子是一個比一個苦。
最靠外的瓦山村人想出門去一趟縣城,腳程特別快的也要走上近一個半時辰,一般人起碼要兩個時辰。
而最靠裏麵的兩個村,往返縣城六七個時辰都打不住
一天不過十二個時辰,真是要從雞叫走到雞叫,那些年老體弱的,以至於想都不敢想。
封閉的山溝,困苦的家境,加上艱難的路況,以至於很多人,從生到死都沒出過壑口。
但即便如此,簡單的生活也有簡單的快活。
地裏多出的些許收成,山間挖出的一碗野菜,桌上一年難見幾迴的葷菜,家中幼子嬌兒的一聲唿喊,都能讓他們倍感滿足與欣慰。
莫非收迴目光,右腳摩擦著地下的砂石,心緒翻滾,沉默良久。
山風肅肅,屋後傳來一聲粗啞的鴉啼,驚醒了他。
做屋還是結親結契,以後再想罷,說不得明兒出門就撿個金疙瘩呢?
他自嘲地笑笑,還是趕緊洗漱歇著吧。
站在晾衣的棚架下,依次脫下薄襖、小褂和夾棉腰褲,解開裹巾散了發,先紮進盆裏洗了頭,換過水摸黑擦洗身上。
夜間的山風吹在濕漉漉的皮膚上,激得人連打兩個寒戰,莫非趕緊拿幹帕子包了頭,又將杆上的衣物穿上,這才暖和起來。
髒水都倒在棚子後麵一個破口大缸內,留著澆菜用,新打了水開始洗衣。
離群索居的生活,他早已習慣,成親真沒必要,隻是怎麽去迴復蘭嬸呢?再拒絕下去,以後若自己真打算......她和莫村長也不願意幫了怎麽辦?
唉,這也是人家的一片好心,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的辜負,倒真是讓人頭疼。
要不直說了,做屋是他的執念,不做屋活著沒意思?也不知他們能不能信。
他晾了衣物,本打算點燈編些籃筐或草墊,今日地也沒下飯也沒燒,卻感覺甚是疲乏,一肚子的事壓得他提不起勁來,最後想想還是早點歇著吧。
點了燈,將壁櫥的大錢拿出來,莫非又拎起一桶水走到中間草棚口。
先從門邊抽出一根棍子,用力敲擊門簾及左右,沒聽到什麽動靜後,才走了進去。隨後又用棍子在床上床下四處亂捅幾下,不見蟲蛇動靜,這才放下燈。
將門外的水也拎進來,擱在床邊,草棚裏點燈,備些水在邊上總是沒錯的。
他將木棍橫在床頭。
所謂的床,不過是幾塊大木板拚起來的榻子,墊了厚厚的稻草,再鋪了一幅舊單子。
就這樣的住所,如何能談成親呢?
光是進門要做的這些,就足夠讓其他人望而卻步了吧?
莫非蹲下身,摸到床底撥開砂土,掀開一塊石板,從石板下的坑裏掏出一個小罐子。
將罐裏的東西小心倒在床邊石凳上:八個銀角子、兩串大錢和幾十個散子。
今日掙的六十個大錢放到一起,仔細數了數,一共十二兩又八百九十文,這是他的全部家當,數多少次也不會多出一個子兒來。
藏好錢躺在床上,莫非睜著眼又盤算起來,目前的銀錢隻管成親是夠用的,存到年底單做小磚屋差不多也是夠的,就是不夠二者兼辦。
除非是做土坯房......可那怎麽行呢!青磚瓷瓦白牆大院變成青磚青瓦小屋,已經是他的底線了。
土坯房,土坯房,為何別人能住,就你不能住?
呸!也不知在哪裏喝了什麽迷魂湯!平時哪有成親什麽事?
蘭嬸提過多少次他都是一口迴絕的,哪像現在這樣猶猶豫豫。
這也就意味著,近一年多裏不能在別的地方花錢了。
成親的事想都不能想,據他見識過幾戶說親的,聘金少的要七八百文,多的二三兩、四五兩都有。
除了聘金,還有六禮、家具、喜服、擺酒等等,最少還要四、五兩,而且家裏多個人,日常家用、年節走禮等各種花銷都會上來。
而他的田地就那麽點,多個人並不能增加收入,一旦成親,做屋的事就不知道要推到什麽時候去了。
之前他答應蘭嬸考慮結親,委實是有些昏了頭,應該堅定拒絕的。
第7章
莫非站在北山腳的屋基地上,朝瓦山村的方向望去。
黑天瞎地,兩邊間距二裏多地不說,中間還夾著一大片亂石地,亂石參差,有的跟小屋一般高大,其實什麽也看不到。
相較於寂冷的北山腳,此刻的瓦山村必是燭火星點,熱鬧不斷吧。
瓦山與撞牛峰像是一道屏障,連著最裏麵的林崗,圍出一片近萬畝大小的荒地。
但這荒地並不是平坦肥沃的,更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耕種。其間一道東西向的亂石地,又有一條南北橫貫的小瓦河,將整片窪地分成大大小小四個部分。
百年前的流民進駐後,占據四處,才形成了如今的瓦山村,瓦上村,小河村和崗下村。
其中瓦山村最大,卻也不過將將八十來戶人家,另三個村約麽都是三十來戶。
瓦山、撞牛峰、林崗這三座大山連綿環繞,包裹著腹中的四個「小兒」,看著能擋風霜,卻也困住了一眾鄉民。
山徑難尋,出路稀少,去哪兒都不容易。
坑窪狹隘,土地貧瘠,四個村的日子是一個比一個苦。
最靠外的瓦山村人想出門去一趟縣城,腳程特別快的也要走上近一個半時辰,一般人起碼要兩個時辰。
而最靠裏麵的兩個村,往返縣城六七個時辰都打不住
一天不過十二個時辰,真是要從雞叫走到雞叫,那些年老體弱的,以至於想都不敢想。
封閉的山溝,困苦的家境,加上艱難的路況,以至於很多人,從生到死都沒出過壑口。
但即便如此,簡單的生活也有簡單的快活。
地裏多出的些許收成,山間挖出的一碗野菜,桌上一年難見幾迴的葷菜,家中幼子嬌兒的一聲唿喊,都能讓他們倍感滿足與欣慰。
莫非收迴目光,右腳摩擦著地下的砂石,心緒翻滾,沉默良久。
山風肅肅,屋後傳來一聲粗啞的鴉啼,驚醒了他。
做屋還是結親結契,以後再想罷,說不得明兒出門就撿個金疙瘩呢?
他自嘲地笑笑,還是趕緊洗漱歇著吧。
站在晾衣的棚架下,依次脫下薄襖、小褂和夾棉腰褲,解開裹巾散了發,先紮進盆裏洗了頭,換過水摸黑擦洗身上。
夜間的山風吹在濕漉漉的皮膚上,激得人連打兩個寒戰,莫非趕緊拿幹帕子包了頭,又將杆上的衣物穿上,這才暖和起來。
髒水都倒在棚子後麵一個破口大缸內,留著澆菜用,新打了水開始洗衣。
離群索居的生活,他早已習慣,成親真沒必要,隻是怎麽去迴復蘭嬸呢?再拒絕下去,以後若自己真打算......她和莫村長也不願意幫了怎麽辦?
唉,這也是人家的一片好心,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的辜負,倒真是讓人頭疼。
要不直說了,做屋是他的執念,不做屋活著沒意思?也不知他們能不能信。
他晾了衣物,本打算點燈編些籃筐或草墊,今日地也沒下飯也沒燒,卻感覺甚是疲乏,一肚子的事壓得他提不起勁來,最後想想還是早點歇著吧。
點了燈,將壁櫥的大錢拿出來,莫非又拎起一桶水走到中間草棚口。
先從門邊抽出一根棍子,用力敲擊門簾及左右,沒聽到什麽動靜後,才走了進去。隨後又用棍子在床上床下四處亂捅幾下,不見蟲蛇動靜,這才放下燈。
將門外的水也拎進來,擱在床邊,草棚裏點燈,備些水在邊上總是沒錯的。
他將木棍橫在床頭。
所謂的床,不過是幾塊大木板拚起來的榻子,墊了厚厚的稻草,再鋪了一幅舊單子。
就這樣的住所,如何能談成親呢?
光是進門要做的這些,就足夠讓其他人望而卻步了吧?
莫非蹲下身,摸到床底撥開砂土,掀開一塊石板,從石板下的坑裏掏出一個小罐子。
將罐裏的東西小心倒在床邊石凳上:八個銀角子、兩串大錢和幾十個散子。
今日掙的六十個大錢放到一起,仔細數了數,一共十二兩又八百九十文,這是他的全部家當,數多少次也不會多出一個子兒來。
藏好錢躺在床上,莫非睜著眼又盤算起來,目前的銀錢隻管成親是夠用的,存到年底單做小磚屋差不多也是夠的,就是不夠二者兼辦。
除非是做土坯房......可那怎麽行呢!青磚瓷瓦白牆大院變成青磚青瓦小屋,已經是他的底線了。
土坯房,土坯房,為何別人能住,就你不能住?
呸!也不知在哪裏喝了什麽迷魂湯!平時哪有成親什麽事?
蘭嬸提過多少次他都是一口迴絕的,哪像現在這樣猶猶豫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