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叫性格外向,按現在流行的說法是絕對e人,感謝上帝創造e人。
喜宴行至後半程,沈逸林迴化妝室換衣服,客人們則已吃得七七八八,靠近大門的兩桌陸續有人離開。新郎家的小侄女今晚做花童,穿著白色紗裙在t台上走來走去,用手捧起彩紙碎屑拋向天空,憨態可掬。陳斐找了個靠牆的座位坐下吃席,一邊吃一邊看她玩新娘 cosy,十分陰險地想起魯迅在《立論》裏寫: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
葉曉寧和常遠拉開椅子站起來準備迴家,正好對上視線,於是隔空向她揮手。
二十歲那年夏天的海風忽然迎麵吹來。遮陽帽、花短褲、毛茸茸的小腿和紮手的胡茬,往日的好時光化作零星彩屑,從空中翩翩落下。
不過人總是要死的。她悲哀地想。不但會死,可能在死之前,還要談一談睡衣和內褲的歸屬權。
沈逸林終於結束敬酒巡演坐下來,疲憊地把腳後跟從高跟鞋裏解放出來,偷偷藏在裙子下麵,一邊吃飯一邊指點:「伴郎團裏,這個這個這個都是單身,那個有女朋友,但也快分手了,陳斐你看著辦吧。」
「快分手了?那到底分手了沒有?」
「二十一世紀,除非你人在非洲大草原,否則斷聯就是分手,懂的都懂。」
「不懂的呢?」
沈逸林抬手整理頭上的發卡:「不懂就憋著別問。都幾歲了?」
和中國每一所高等教育院校一樣,信大的後門口也有一條小吃街。由大學生們十分有限的經濟能力托舉,烤餅、奶茶、鴨血粉絲湯和牛肉麵曾經撐起信川市內最物美價廉的餐飲集群,大學時代,陳斐唯一能自由消費而不覺得拮據的地方就是這裏。
然而廉價餐飲必然伴隨各類衛生管理問題。前兩年區政府發起市容街貌整改,小吃街的臨街門頭統一改頭換麵、掛上白底黑字的招牌,為交通安全,街頭街尾嚴格限製電瓶車進入,不到半個學期,街上的小店就倒了一半。
倒是她大學時打過工的咖啡店,半死不活地開到如今居然還在,陳斐很為之震撼,走進去看了一眼:店還是那個店,老闆卻已經轉手好幾次了,如今的經營模式是一樓掛門牌、經營咖啡廳,二樓開網吧,以網吧養咖啡廳,勉強能盈利。
老闆靠在吧檯邊和她八卦:「大學生沒有消費能力,點一杯飲料坐一下午,怎麽掙錢嘛?我準備明年把一樓盤出去,不做了。」
沙發上正坐著一對大學生情侶,杯子裏的咖啡早就見底了,兩個人還挨在一塊兒看綜藝,對身後店主的指桑罵槐置若罔聞。陳斐快速喝掉杯裏的茶水,想起盛嘉實曾在這兒充值的五百塊會員卡。大概那才是唯一行得通的經營模式,但偏偏碰到一毛不拔的陳斐,本人一毛不拔,也不許朋友被拔。
「你說對吧?」店主朝她擠眉弄眼,「要不要再點一杯?蛋糕呢,蛋糕要伐?」
這家店挺邪門,歷任店主不但繼承了生意,連供應鏈都一併繼承下來,冰櫃裏放的黑森林蛋糕還是她大學時代打工時進的那款,她甚至知道供應商的電話號碼。上麵的櫻桃裹滿人造香精,外表誘人,實則味道很噁心。
陳斐裝腔作勢地跟著笑,硬不接茬:「對啊,別開了。」
時間還早,她在大學裏晃悠了一個下午,最後實在無處可去,找了個自習室趴著睡了會兒。有學弟學妹們筆尖劃過草稿紙的聲音當背景音,這一覺睡得比躺在酒店裏舒服,陳斐在昏昏沉沉間聽見人說:「下雪了。」
她眯著眼睛抬起頭。原來是個機靈的比喻句,柳絮飄飄灑灑地浮動在信川城春日的空氣裏。
「噗噗容易過敏,最近我們都不敢帶她出門。」
地板上鋪著厚厚的泡沫墊,嬰兒四肢著地爬行,嘴裏發出意味不明的怪叫。葉曉寧一邊說話,一邊留心不讓女兒撞到家具的四角。常遠端著排骨湯從廚房出來,晚餐還差一道菜。他們的家就在信大邊上,八十平的兩室一廳裝修成日式原木風,下午的陽光從落地窗外照進來,把整個客廳都照得亮堂堂的。
"你打算留在上海嗎?」
「沒有想好。」這是實話。成年以後的人生漂泊不定,哪裏都可以,因此哪裏都不像是終點。
「真羨慕你,天南海北,到處都能去。」葉曉寧攤開手掌,「我和常遠現在連雙休日短途旅行都不行,小孩子時刻都需要父母照看,實在心煩。」
「我想,做父母應該也有成就感?」
葉曉寧笑起來,突然壓低聲音,隱秘地傾訴:「對於結婚這件事,我確實後悔過。但生養噗噗,我從來不後悔。我的女兒是全天下唯一真心實意、無條件愛我的人。」
多年不見,講話難免生疏客套,葉曉寧這話等於突然加速,一頭撞過安全界線,撞在陳斐胸口。她倒像少女時代宿舍夜談一樣自然:「其實很正常。任何關係都會有節點,過去了就過去了,過不去嘛,就像你和盛嘉實。」
這個人名一說出口,對話的節奏就頓了半拍。他們夫妻和盛嘉實本就是多年同學,難免順口提起。陳斐假裝沒聽見,轉而去看他們放在電視機櫃上的相片。
兩人的大學畢業照、結婚照、孩子滿月照、全家福、和朋友們的合照……又是盛嘉實,又是海邊。葉曉寧和常遠並肩摟在一起,身邊站著盛嘉實和另一個女孩。從他的眼鏡款式上判斷,應該是畢業後拍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喜宴行至後半程,沈逸林迴化妝室換衣服,客人們則已吃得七七八八,靠近大門的兩桌陸續有人離開。新郎家的小侄女今晚做花童,穿著白色紗裙在t台上走來走去,用手捧起彩紙碎屑拋向天空,憨態可掬。陳斐找了個靠牆的座位坐下吃席,一邊吃一邊看她玩新娘 cosy,十分陰險地想起魯迅在《立論》裏寫: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
葉曉寧和常遠拉開椅子站起來準備迴家,正好對上視線,於是隔空向她揮手。
二十歲那年夏天的海風忽然迎麵吹來。遮陽帽、花短褲、毛茸茸的小腿和紮手的胡茬,往日的好時光化作零星彩屑,從空中翩翩落下。
不過人總是要死的。她悲哀地想。不但會死,可能在死之前,還要談一談睡衣和內褲的歸屬權。
沈逸林終於結束敬酒巡演坐下來,疲憊地把腳後跟從高跟鞋裏解放出來,偷偷藏在裙子下麵,一邊吃飯一邊指點:「伴郎團裏,這個這個這個都是單身,那個有女朋友,但也快分手了,陳斐你看著辦吧。」
「快分手了?那到底分手了沒有?」
「二十一世紀,除非你人在非洲大草原,否則斷聯就是分手,懂的都懂。」
「不懂的呢?」
沈逸林抬手整理頭上的發卡:「不懂就憋著別問。都幾歲了?」
和中國每一所高等教育院校一樣,信大的後門口也有一條小吃街。由大學生們十分有限的經濟能力托舉,烤餅、奶茶、鴨血粉絲湯和牛肉麵曾經撐起信川市內最物美價廉的餐飲集群,大學時代,陳斐唯一能自由消費而不覺得拮據的地方就是這裏。
然而廉價餐飲必然伴隨各類衛生管理問題。前兩年區政府發起市容街貌整改,小吃街的臨街門頭統一改頭換麵、掛上白底黑字的招牌,為交通安全,街頭街尾嚴格限製電瓶車進入,不到半個學期,街上的小店就倒了一半。
倒是她大學時打過工的咖啡店,半死不活地開到如今居然還在,陳斐很為之震撼,走進去看了一眼:店還是那個店,老闆卻已經轉手好幾次了,如今的經營模式是一樓掛門牌、經營咖啡廳,二樓開網吧,以網吧養咖啡廳,勉強能盈利。
老闆靠在吧檯邊和她八卦:「大學生沒有消費能力,點一杯飲料坐一下午,怎麽掙錢嘛?我準備明年把一樓盤出去,不做了。」
沙發上正坐著一對大學生情侶,杯子裏的咖啡早就見底了,兩個人還挨在一塊兒看綜藝,對身後店主的指桑罵槐置若罔聞。陳斐快速喝掉杯裏的茶水,想起盛嘉實曾在這兒充值的五百塊會員卡。大概那才是唯一行得通的經營模式,但偏偏碰到一毛不拔的陳斐,本人一毛不拔,也不許朋友被拔。
「你說對吧?」店主朝她擠眉弄眼,「要不要再點一杯?蛋糕呢,蛋糕要伐?」
這家店挺邪門,歷任店主不但繼承了生意,連供應鏈都一併繼承下來,冰櫃裏放的黑森林蛋糕還是她大學時代打工時進的那款,她甚至知道供應商的電話號碼。上麵的櫻桃裹滿人造香精,外表誘人,實則味道很噁心。
陳斐裝腔作勢地跟著笑,硬不接茬:「對啊,別開了。」
時間還早,她在大學裏晃悠了一個下午,最後實在無處可去,找了個自習室趴著睡了會兒。有學弟學妹們筆尖劃過草稿紙的聲音當背景音,這一覺睡得比躺在酒店裏舒服,陳斐在昏昏沉沉間聽見人說:「下雪了。」
她眯著眼睛抬起頭。原來是個機靈的比喻句,柳絮飄飄灑灑地浮動在信川城春日的空氣裏。
「噗噗容易過敏,最近我們都不敢帶她出門。」
地板上鋪著厚厚的泡沫墊,嬰兒四肢著地爬行,嘴裏發出意味不明的怪叫。葉曉寧一邊說話,一邊留心不讓女兒撞到家具的四角。常遠端著排骨湯從廚房出來,晚餐還差一道菜。他們的家就在信大邊上,八十平的兩室一廳裝修成日式原木風,下午的陽光從落地窗外照進來,把整個客廳都照得亮堂堂的。
"你打算留在上海嗎?」
「沒有想好。」這是實話。成年以後的人生漂泊不定,哪裏都可以,因此哪裏都不像是終點。
「真羨慕你,天南海北,到處都能去。」葉曉寧攤開手掌,「我和常遠現在連雙休日短途旅行都不行,小孩子時刻都需要父母照看,實在心煩。」
「我想,做父母應該也有成就感?」
葉曉寧笑起來,突然壓低聲音,隱秘地傾訴:「對於結婚這件事,我確實後悔過。但生養噗噗,我從來不後悔。我的女兒是全天下唯一真心實意、無條件愛我的人。」
多年不見,講話難免生疏客套,葉曉寧這話等於突然加速,一頭撞過安全界線,撞在陳斐胸口。她倒像少女時代宿舍夜談一樣自然:「其實很正常。任何關係都會有節點,過去了就過去了,過不去嘛,就像你和盛嘉實。」
這個人名一說出口,對話的節奏就頓了半拍。他們夫妻和盛嘉實本就是多年同學,難免順口提起。陳斐假裝沒聽見,轉而去看他們放在電視機櫃上的相片。
兩人的大學畢業照、結婚照、孩子滿月照、全家福、和朋友們的合照……又是盛嘉實,又是海邊。葉曉寧和常遠並肩摟在一起,身邊站著盛嘉實和另一個女孩。從他的眼鏡款式上判斷,應該是畢業後拍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