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二月一過,覆蓋了埃姆斯特山區整整四個月的積雪,也在升溫的日照下開始融化。
積攢了一個冬天的力量,草籽兒從在雪水的滋潤下,從容竄出地表,綻放讓人愉悅的新芽。現在已是異界的三月,白茫茫的埃姆斯特山區在春風吹拂下生機勃勃,在棚子裏蜷縮了一冬的牛羊,被牧民們驅趕著,翻山涉水,啃食著新鮮的草芽。
新春新氣象,劉慈買下的山穀,也在發生著變化。
天剛蒙蒙亮,一群娃娃兵已經穿戴整齊,在隊長克裏·布拉特的帶領下,在山穀中列隊而行,來到北山山壁下。
山壁上的繩索經風雪吹打,已經變了顏色。二十一個半大孩子經過風雪吹打,也在快速成長。剛開始時,他們需要耗費一天時間,才能從山頂往返一個來迴,熟能生巧,堅持不斷的攀越,使陡峭的山壁再也不能成為拖住孩子們腳步的障礙。
最開始時,他們往返一趟,隻來得吃晚餐。
現在二十一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天微微亮時從山穀出發,不出意外是能往返山頂,帶著戰利品迴來吃午餐的。
他們的手心有厚厚一層繭,那是繩索和岩石的摩擦,帶給孩子們的“徽章”。在繩索上勒傷,又愈合,下次又起水泡,在攀爬的循環中,人的身體為了適應環境,掌心就有了保護裏肉的繭。
劉慈定下的訓練是很辛苦的,要讓煉金少女唯依來看,一定是虐待兒童。
但不可否認,這些苛刻的訓練,讓雇工家的孩子們,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精神麵貌都煥然一新。隻要借著繩索之力,他們已經可以自如上下北山。
纖細的手臂變得有力,孩子們飯量變大,麵色紅潤,連體質最弱的女孩兒,行走間都虎虎生風。才訓練了兩個月,大部分孩子身高都竄了幾厘米。
煥然一新的精神麵貌,越來越自信輕鬆的神情,沒有加入小隊的其他孩子都很向往羨慕,特別是八歲的小哈維,每天眼巴巴看著小隊訓練,暗暗咬牙發誓,今年一定要加入隊伍!
十二歲的隊長克裏·布拉特,壯得像小牛犢,做什麽事兒都很認真,劉慈基本上隻要將訓練的方法教給他,一群孩子就能在克裏的監督下嚴格訓練了,讓劉慈很省心。
這日吃過早餐,山道上出現一隊牛馬。
大管家詹姆士驗收後,確認那是斯圖爾幫忙,從其他教區運來的茶樹苗。
茶葉價格昂貴,茶樹苗也不會便宜,斯圖爾此次運迴了四萬株茶苗,都是兩年生以上的大苗,品種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最便宜的是和埃姆斯特毗鄰,耶世丹教區的“雪茶”。耶世丹教區有一部土地和埃姆斯特山區接壤,冬季溫度也很低,這種“雪茶”時常要受到冰霜考驗,綠褐色的葉片邊緣覆蓋著白霜,製茶時霜色不退,茶葉像是鑲嵌了一道雪邊緣,因而得名。
相比起來,雪茶不是斯圖爾尋來的品種中最貴的,可看它原來生長的環境,劉慈最有把握種活的就是它。
一株雪茶苗,價值4個銀幣。
四萬株茶苗,劉慈一共要為此支付近三萬金幣。購買茶苗隻是最基本的投入,三萬金幣要看見產出,起碼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沿途顛簸,茶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劉慈檢查之後,讓人先將它們移進了玻璃暖房中。
農書上說,茶樹是典型的亞熱帶植物,喜溫、喜濕、喜歡酸性土壤,在溫度20-25°時生長最快,氣溫超過35°時茶樹新梢就會停止生長。
適合種茶的土壤有很多:磚紅壤、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然而埃姆斯特山區的表層土壤,以草甸土為典型代表,加上每年的霜凍冰雪時間長,茶葉利潤大,埃姆斯特土地便宜,在劉慈之前不是沒人嚐試過種茶,皆以失敗告終。
劉慈有把握種茶,除了她掌握了符籙之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複雜的地貌,形成了多樣的土質。在西山和南山,兩座高山的山腰到山腳,劉慈發現了磚紅壤和黃棕壤、灰棕壤等幾種土壤群譜。
它們是劉慈有信心種活茶樹的基礎,她再有逆天技術,總不能在沙土上種茶呢。
“詹姆士,天氣在迴暖,凍土層也在變暖,今天就組織人手到山上挖坑去吧。你看看還差什麽工具,讓人到城裏買迴。”
“是的,小姐。”詹姆士查了一下物資,從劉慈買下山穀到基礎建設,雇工們忙著采石燒磚,婦人們整理山穀荒地,鋤頭鐵鍬等工具都有,暫時不需要采買。
茶苗被轉移到溫室,短時間沒有凍死的憂慮,劉慈鬆了口氣。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正在建設中的莊園,她要忙碌的並不隻是種茶。葡萄藤苗還等著移植,積雪半化,大片的山穀荒地還等著開墾,在無法機械化種植的異界,詹姆士管家提議,再雇傭一批短工。
“短工就算了,以後莊園雇傭工人,最少要簽十年以上的契約。”劉慈搖頭否決了詹姆士的提議,他也沒堅持。大管家深知,山穀中陸續建設的大棚,裏麵有反季節蔬菜的秘密,它為劉慈帶來大量利益,隨便招聘短工,的確容易暴露。
四萬茶苗要種植,並不是簡單挖四萬個土坑就能解決。新茶園的開墾深度最低要求土壤層下翻50厘米,靠鋤頭和鐵鍬明顯很苦難,隻有將牛馬趕到山坡上,用鐵犁來開墾。
魔法大陸低下的農業水平姑且不說,要想在畜牧為主的埃姆斯特地區買到稱心如意的鐵犁,簡直是癡人說夢。劉慈看著從城裏購買迴的笨重鐵犁,覺得在破敵上操作起來壓力很大,隻有自己翻《齊民要術》,從裏麵找到了一個在華夏古代農耕史上很有名的犁器:曲轅犁。
“曲轅犁”最早出現在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由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等十一個部位組成,隻要有原型圖,製作出來並不複雜。
與異界的鐵犁相比,曲轅犁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迴旋,山坡上能開坑的土地麵積都是小塊小塊的,曲轅犁的優點一覽無餘。
趕著牛馬,拿著鐵鍬和鋤頭,加上幾架新造的曲轅犁,男女比例各半,一共四十名雇工,和劉慈一同上了山坡。
土層表麵尚有冰渣子,還有剛剛綻放新芽的牧草。
他們根據劉慈所教,將曲轅犁套在牲畜身上,開始耕種起來。一開始動作生疏,操作時歪歪扭扭,慢慢掌握了技巧,雇工們都發現了此犁的優點。
推動“犁評”,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很深,順著牛馬前進,一塊塊單靠人力十分困難的硬土被翻了個麵。紅褐色的土塊從未開墾過,翻耕的硬土被犁壁碾碎,並推倒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小姐,這犁好用!”
首先使用曲轅犁的雇工滿臉歡喜,裂開嘴傻笑。輕巧的犁器在他手中自如活動,比鋤頭挖地輕鬆了不知道多少倍。
劉慈點頭:“土耕的不夠細的,其他人拿鐵鍬和鋤頭再敲下,把地裏的石塊全部挑出來放到一邊。女人們細心點,所有翻起來的草根都要放過,一定要仔細篩除。”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劉慈尚且嫌棄山間土壤不夠肥沃,這些牧草不除掉,隻會和茶樹爭奪養肥。
雇工們開始行動起來,操縱曲轅犁的人負責耕地,其他男人跟著起後將土塊徹底敲碎。婦人們提著籃筐,蹲著挑選草根,等撿滿一籃,就堆放到空地上。劉慈說了,草根經過簡單漂洗,也是喂羊喂牛的飼料,等耕完地,就會有人將撿出來的草根挑下山。
而在地裏挖出的石塊,按照劉慈吩咐,也被堆砌在田邊做壩。要在山坡上種茶,耕種完後,最好是做成梯田狀。內低外高的梯田,能很好預防水土流失。
而且坡地茶園主幹道要求是“s”型,不能圖方便就直上直下。園內內溝渠想通,小雨時能蓄水,大雨時能排洪——高原地區的雪洪破壞力也不能小瞧。
雇工們在開墾,劉慈也在計算茶樹種植所需的麵積。
茶園分“單行條栽”和“雙行條栽”,前者一畝地大概能種植茶苗3000株,後者可多達八九千棵。不過這是機械化種植的數據,以劉慈眼前山坡的肥力來算,畝種3000株她都怕養肥不夠。
無法做到機械化精細管理,提高種植密度顯然很不明智。
一畝地劉慈打算試種2000株,四萬茶苗,需要20畝坡地。山坡上稍微肥沃的土地並沒有連綿成一片,種茶的地點挑挑選選,事情還挺複雜。
娜娜氣喘籲籲,帶著幾個矯健的婦人,挑著筐子爬上來,早春的天氣太陽沒啥威力,山間的風甚至帶著幹冷,爬上來的娜娜卻額帶薄汗,可見她攀爬時的急迫。
“小姐,都過了午餐時間了!”
娜娜喘著氣嗔怒。
劉慈一看天色,可不是已經正午了,一群人幹得熱火朝天,早餐又吃的飽肚,竟沒有人察覺。不過劉慈本身沒有耕種,察覺不到饑餓也正常,幹活的雇工們就算是餓了,也不能當著劉慈的麵嚷嚷。
“大家都休息下,準備吃午餐了。你們也是,到了正午我沒想起來,也該有人提醒下我。”
雇工們放下手中的工具,順手抓起未化完的積雪在手裏搓搓,就算洗過手了。聽到劉慈“責怪”,大部分人都傻笑。
和娜娜熟諳的婦女們上前查看筐子裏的食物,食物挑上山不方麵,今天食堂就準備了大肉包子,牛、羊、豬肉三種餡兒料,麵軟筋道,肉餡料足,一個包子足有成人拳頭大,隻要胃口好肚子大,山莊對雇工們的飲食並不定量。
“除了包子,還有什麽?”
娜娜變魔術般從跨著的竹籃裏端出一盤帶著熱氣的蒸餃,劉慈一嚐,原來是火腿筍幹餡兒的。再過段時間,她種下的靈氣蔬菜就能收獲了,到時候就能擺脫整天吃存貨的現狀了。
帶著寒氣的春風吹在臉上,劉慈吃著單一的餃子,想到過段時間就能實踐許多尚未嚐試的菜譜,劉慈十分向往。
</p>
二月一過,覆蓋了埃姆斯特山區整整四個月的積雪,也在升溫的日照下開始融化。
積攢了一個冬天的力量,草籽兒從在雪水的滋潤下,從容竄出地表,綻放讓人愉悅的新芽。現在已是異界的三月,白茫茫的埃姆斯特山區在春風吹拂下生機勃勃,在棚子裏蜷縮了一冬的牛羊,被牧民們驅趕著,翻山涉水,啃食著新鮮的草芽。
新春新氣象,劉慈買下的山穀,也在發生著變化。
天剛蒙蒙亮,一群娃娃兵已經穿戴整齊,在隊長克裏·布拉特的帶領下,在山穀中列隊而行,來到北山山壁下。
山壁上的繩索經風雪吹打,已經變了顏色。二十一個半大孩子經過風雪吹打,也在快速成長。剛開始時,他們需要耗費一天時間,才能從山頂往返一個來迴,熟能生巧,堅持不斷的攀越,使陡峭的山壁再也不能成為拖住孩子們腳步的障礙。
最開始時,他們往返一趟,隻來得吃晚餐。
現在二十一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天微微亮時從山穀出發,不出意外是能往返山頂,帶著戰利品迴來吃午餐的。
他們的手心有厚厚一層繭,那是繩索和岩石的摩擦,帶給孩子們的“徽章”。在繩索上勒傷,又愈合,下次又起水泡,在攀爬的循環中,人的身體為了適應環境,掌心就有了保護裏肉的繭。
劉慈定下的訓練是很辛苦的,要讓煉金少女唯依來看,一定是虐待兒童。
但不可否認,這些苛刻的訓練,讓雇工家的孩子們,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精神麵貌都煥然一新。隻要借著繩索之力,他們已經可以自如上下北山。
纖細的手臂變得有力,孩子們飯量變大,麵色紅潤,連體質最弱的女孩兒,行走間都虎虎生風。才訓練了兩個月,大部分孩子身高都竄了幾厘米。
煥然一新的精神麵貌,越來越自信輕鬆的神情,沒有加入小隊的其他孩子都很向往羨慕,特別是八歲的小哈維,每天眼巴巴看著小隊訓練,暗暗咬牙發誓,今年一定要加入隊伍!
十二歲的隊長克裏·布拉特,壯得像小牛犢,做什麽事兒都很認真,劉慈基本上隻要將訓練的方法教給他,一群孩子就能在克裏的監督下嚴格訓練了,讓劉慈很省心。
這日吃過早餐,山道上出現一隊牛馬。
大管家詹姆士驗收後,確認那是斯圖爾幫忙,從其他教區運來的茶樹苗。
茶葉價格昂貴,茶樹苗也不會便宜,斯圖爾此次運迴了四萬株茶苗,都是兩年生以上的大苗,品種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最便宜的是和埃姆斯特毗鄰,耶世丹教區的“雪茶”。耶世丹教區有一部土地和埃姆斯特山區接壤,冬季溫度也很低,這種“雪茶”時常要受到冰霜考驗,綠褐色的葉片邊緣覆蓋著白霜,製茶時霜色不退,茶葉像是鑲嵌了一道雪邊緣,因而得名。
相比起來,雪茶不是斯圖爾尋來的品種中最貴的,可看它原來生長的環境,劉慈最有把握種活的就是它。
一株雪茶苗,價值4個銀幣。
四萬株茶苗,劉慈一共要為此支付近三萬金幣。購買茶苗隻是最基本的投入,三萬金幣要看見產出,起碼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沿途顛簸,茶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劉慈檢查之後,讓人先將它們移進了玻璃暖房中。
農書上說,茶樹是典型的亞熱帶植物,喜溫、喜濕、喜歡酸性土壤,在溫度20-25°時生長最快,氣溫超過35°時茶樹新梢就會停止生長。
適合種茶的土壤有很多:磚紅壤、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然而埃姆斯特山區的表層土壤,以草甸土為典型代表,加上每年的霜凍冰雪時間長,茶葉利潤大,埃姆斯特土地便宜,在劉慈之前不是沒人嚐試過種茶,皆以失敗告終。
劉慈有把握種茶,除了她掌握了符籙之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複雜的地貌,形成了多樣的土質。在西山和南山,兩座高山的山腰到山腳,劉慈發現了磚紅壤和黃棕壤、灰棕壤等幾種土壤群譜。
它們是劉慈有信心種活茶樹的基礎,她再有逆天技術,總不能在沙土上種茶呢。
“詹姆士,天氣在迴暖,凍土層也在變暖,今天就組織人手到山上挖坑去吧。你看看還差什麽工具,讓人到城裏買迴。”
“是的,小姐。”詹姆士查了一下物資,從劉慈買下山穀到基礎建設,雇工們忙著采石燒磚,婦人們整理山穀荒地,鋤頭鐵鍬等工具都有,暫時不需要采買。
茶苗被轉移到溫室,短時間沒有凍死的憂慮,劉慈鬆了口氣。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正在建設中的莊園,她要忙碌的並不隻是種茶。葡萄藤苗還等著移植,積雪半化,大片的山穀荒地還等著開墾,在無法機械化種植的異界,詹姆士管家提議,再雇傭一批短工。
“短工就算了,以後莊園雇傭工人,最少要簽十年以上的契約。”劉慈搖頭否決了詹姆士的提議,他也沒堅持。大管家深知,山穀中陸續建設的大棚,裏麵有反季節蔬菜的秘密,它為劉慈帶來大量利益,隨便招聘短工,的確容易暴露。
四萬茶苗要種植,並不是簡單挖四萬個土坑就能解決。新茶園的開墾深度最低要求土壤層下翻50厘米,靠鋤頭和鐵鍬明顯很苦難,隻有將牛馬趕到山坡上,用鐵犁來開墾。
魔法大陸低下的農業水平姑且不說,要想在畜牧為主的埃姆斯特地區買到稱心如意的鐵犁,簡直是癡人說夢。劉慈看著從城裏購買迴的笨重鐵犁,覺得在破敵上操作起來壓力很大,隻有自己翻《齊民要術》,從裏麵找到了一個在華夏古代農耕史上很有名的犁器:曲轅犁。
“曲轅犁”最早出現在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由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等十一個部位組成,隻要有原型圖,製作出來並不複雜。
與異界的鐵犁相比,曲轅犁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迴旋,山坡上能開坑的土地麵積都是小塊小塊的,曲轅犁的優點一覽無餘。
趕著牛馬,拿著鐵鍬和鋤頭,加上幾架新造的曲轅犁,男女比例各半,一共四十名雇工,和劉慈一同上了山坡。
土層表麵尚有冰渣子,還有剛剛綻放新芽的牧草。
他們根據劉慈所教,將曲轅犁套在牲畜身上,開始耕種起來。一開始動作生疏,操作時歪歪扭扭,慢慢掌握了技巧,雇工們都發現了此犁的優點。
推動“犁評”,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很深,順著牛馬前進,一塊塊單靠人力十分困難的硬土被翻了個麵。紅褐色的土塊從未開墾過,翻耕的硬土被犁壁碾碎,並推倒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小姐,這犁好用!”
首先使用曲轅犁的雇工滿臉歡喜,裂開嘴傻笑。輕巧的犁器在他手中自如活動,比鋤頭挖地輕鬆了不知道多少倍。
劉慈點頭:“土耕的不夠細的,其他人拿鐵鍬和鋤頭再敲下,把地裏的石塊全部挑出來放到一邊。女人們細心點,所有翻起來的草根都要放過,一定要仔細篩除。”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劉慈尚且嫌棄山間土壤不夠肥沃,這些牧草不除掉,隻會和茶樹爭奪養肥。
雇工們開始行動起來,操縱曲轅犁的人負責耕地,其他男人跟著起後將土塊徹底敲碎。婦人們提著籃筐,蹲著挑選草根,等撿滿一籃,就堆放到空地上。劉慈說了,草根經過簡單漂洗,也是喂羊喂牛的飼料,等耕完地,就會有人將撿出來的草根挑下山。
而在地裏挖出的石塊,按照劉慈吩咐,也被堆砌在田邊做壩。要在山坡上種茶,耕種完後,最好是做成梯田狀。內低外高的梯田,能很好預防水土流失。
而且坡地茶園主幹道要求是“s”型,不能圖方便就直上直下。園內內溝渠想通,小雨時能蓄水,大雨時能排洪——高原地區的雪洪破壞力也不能小瞧。
雇工們在開墾,劉慈也在計算茶樹種植所需的麵積。
茶園分“單行條栽”和“雙行條栽”,前者一畝地大概能種植茶苗3000株,後者可多達八九千棵。不過這是機械化種植的數據,以劉慈眼前山坡的肥力來算,畝種3000株她都怕養肥不夠。
無法做到機械化精細管理,提高種植密度顯然很不明智。
一畝地劉慈打算試種2000株,四萬茶苗,需要20畝坡地。山坡上稍微肥沃的土地並沒有連綿成一片,種茶的地點挑挑選選,事情還挺複雜。
娜娜氣喘籲籲,帶著幾個矯健的婦人,挑著筐子爬上來,早春的天氣太陽沒啥威力,山間的風甚至帶著幹冷,爬上來的娜娜卻額帶薄汗,可見她攀爬時的急迫。
“小姐,都過了午餐時間了!”
娜娜喘著氣嗔怒。
劉慈一看天色,可不是已經正午了,一群人幹得熱火朝天,早餐又吃的飽肚,竟沒有人察覺。不過劉慈本身沒有耕種,察覺不到饑餓也正常,幹活的雇工們就算是餓了,也不能當著劉慈的麵嚷嚷。
“大家都休息下,準備吃午餐了。你們也是,到了正午我沒想起來,也該有人提醒下我。”
雇工們放下手中的工具,順手抓起未化完的積雪在手裏搓搓,就算洗過手了。聽到劉慈“責怪”,大部分人都傻笑。
和娜娜熟諳的婦女們上前查看筐子裏的食物,食物挑上山不方麵,今天食堂就準備了大肉包子,牛、羊、豬肉三種餡兒料,麵軟筋道,肉餡料足,一個包子足有成人拳頭大,隻要胃口好肚子大,山莊對雇工們的飲食並不定量。
“除了包子,還有什麽?”
娜娜變魔術般從跨著的竹籃裏端出一盤帶著熱氣的蒸餃,劉慈一嚐,原來是火腿筍幹餡兒的。再過段時間,她種下的靈氣蔬菜就能收獲了,到時候就能擺脫整天吃存貨的現狀了。
帶著寒氣的春風吹在臉上,劉慈吃著單一的餃子,想到過段時間就能實踐許多尚未嚐試的菜譜,劉慈十分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