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帝思來想去,心中越發驚駭,夜裏有時望見天幕星宿,便越發覺得禍星將近,心神不寧,一日朝畢,順帝又一次召見了當朝國巫。
兩人商議許久,直到子時,國巫才悄然離開。
第二日一早,順帝身邊的曹年公公便領著聖旨,急匆匆敲響了偏殿的房門。
緊接著,一封詔書砸在了蒲煬的頭上。
這順帝竟立了傳說中妖星再世的三皇子為儲君!
此舉一出,全朝文武皆大驚,多次直言上諫,老臣以死相要過,武將血濺朝堂過,可龍椅上的那位始終堅持己見,不為所動。
這可把全國上下都愁死了。
與此同時的偏殿中也愁,絲毫不見半點欣喜之色,那一紙詔書送來的不止儲君之令,上麵還說了拉拉雜雜的一大堆。
大概意思是我雖然一直想弄死你,但總找不到機會,如今形勢危急,委以重任給你,給你個太子當幌子,讓你帶著軍隊上長忻亭前線打仗去。
前線危險,死了也怪不著我。
這明著是立儲君,實則是封帶兵出征的詔書。
蒲煬覺得順帝大概是瘋了。
國之將亡,不重邊防,對先祖倫常視若無睹,是為不忠;置天下百姓之安危,海隅之前路於不顧,是為不義;偏信小人,拿千萬將士血命為兒戲;是為不德。
不忠不義不德,海隅何德何能,竟攤上這樣一位昏君。
而自己又是如何,才攤上這樣一位父皇。
可對他這樣一個廢物皇子而言,卻是無法。
唯有順受,卻是無法。
「盲立儲君、太子帶兵打仗、隨意下詔出征……」塵降氣到極致,憤然開口,「古往今來,我從未聽聞這樣的皇帝,這樣的規矩!」
他看著端坐於前,默然不語的自家殿下,心中更是大慟,悲憤相加:「長忻亭戰火交加,連祁將軍都是苦苦支撐,殿下這般體質,若是到了戰場,豈不是生路渺茫?」
「虎毒還不食子,他既為人父,又何苦對你趕盡殺絕?!」
「趕盡殺絕……」蒲煬早已褪去青澀,周身沉穩,氣若蘭芝,目光停在詔書之上,良久,才嘆了口氣,「是啊,父皇,我隻求安穩度日,又是何故,你竟非要對我趕盡殺絕?」
最後四字尾音淺輕,在出聲的瞬間,便跟著和風消散於虛空,可不知為何,塵降盯著蒲煬閉合又張開的薄唇,生出了一種詭異而不安的感覺。
那雙淺淡而透亮的眼,好像藏著許多自己看不懂的情緒,盈滿了,快要溢出。
塵降突然覺得,好像自己對這位常年伴身的殿下,其實並不怎麽了解。
他沒細想,對順帝的怒火久久不平,口不擇言道:「殿下,如今這國將亡未亡,百姓生於水火,朝野動亂,依我之見,還不如早日易主的好!」
「塵降,」蒲煬眸光淡淡從他身上掃過,話音裏含著半分警告,長指停在詔書末尾敲了兩下,才搖搖頭,「有些事,由不得我們選。」
他要是能選,又何苦生在帝王家,渾渾噩噩活了二十載,到頭來,還是隻能做一個聽人差遣的傀儡。
蒲煬突然想起祁從晉離安去邊的那日,他們三人坐在烏篷船內,烏黑濃密的船簾和木壁將他們牢牢遮住,像他們有多見不得光。
祁從晉曾告誡過他,這般的境遇,倘若自己不爭取,將來便隻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安穩了這麽多年,也該是時候做出些改變。
「你聰慧至此,不可能想不到這些,」祁從晉意味深長道,「以你的才能,一個閑散王爺的名號又怎能配得上你?」
「這順帝,也該到頭了。」
蒲煬沒應聲,他知道祁從晉心中所想,也知按當朝命路走下去,海隅早晚要絕。
要麽篡權,要麽奪位。
那些見不得光的心思兀自生長,長出了芽,在暗無天日的滋養中,徐徐開出了花。
可蒲煬最終沒有那樣做。
兄弟是自己選的,薄情厚誼隻在瞬息之間,血緣是強加的,偏偏又濃於水,拉不掉,扯不開。
就如人身上的皮肉,生來如此,不可選擇。
他若是能選,又何苦走這遭齟齬。
無非是血濃於水,而他畢生所學並沒有罔顧人倫一說。
第四十六章 死亡
蒲煬不似塵降那般悲觀,對他而言,從好的一麵來看,這或許是個機會.
幾日後,太子冊封禮成,因長忻亭戰事吃緊,未及半月,蒲煬便率領七萬天罡騎舉旗出征。
這時的蒲煬身形已然不似從前,雖算不上精壯,可挺拔俊秀,玉冠盔甲,氣質沉穩,紅纓立於厲馬,一聲長嗥,號旗便吹向長空。
他自幼聰慧,後研習軍理,雖不曾為外人道,可祁從晉對他再了解不過,兩人一拍即合,蒲煬主謀策,祁將主攻防,同沈軍麓戰半年有餘,終於,一場聲名天下的「補役之戰」奠定了海隅大勝之基。
沈軍潰敗,海隅大獲全勝,凱旋之日清點兵數,還留有七萬有餘。
值得一提的是,蒲煬初來之時差點喪命,也多虧燕南留下的那個羅盤,竟稀裏糊塗救了他一命,逃生之後蒲煬想起那句「順其自然」,有些無奈地笑了。
總之,順其自然。
班師迴朝的前一日天氣大好,長忻亭迎來了久違的晴日,數萬將士吃酒鬥武到深夜,蒲煬喜靜,便尋了處僻靜之地,和衣坐下,觀察著那塊羅盤。
兩人商議許久,直到子時,國巫才悄然離開。
第二日一早,順帝身邊的曹年公公便領著聖旨,急匆匆敲響了偏殿的房門。
緊接著,一封詔書砸在了蒲煬的頭上。
這順帝竟立了傳說中妖星再世的三皇子為儲君!
此舉一出,全朝文武皆大驚,多次直言上諫,老臣以死相要過,武將血濺朝堂過,可龍椅上的那位始終堅持己見,不為所動。
這可把全國上下都愁死了。
與此同時的偏殿中也愁,絲毫不見半點欣喜之色,那一紙詔書送來的不止儲君之令,上麵還說了拉拉雜雜的一大堆。
大概意思是我雖然一直想弄死你,但總找不到機會,如今形勢危急,委以重任給你,給你個太子當幌子,讓你帶著軍隊上長忻亭前線打仗去。
前線危險,死了也怪不著我。
這明著是立儲君,實則是封帶兵出征的詔書。
蒲煬覺得順帝大概是瘋了。
國之將亡,不重邊防,對先祖倫常視若無睹,是為不忠;置天下百姓之安危,海隅之前路於不顧,是為不義;偏信小人,拿千萬將士血命為兒戲;是為不德。
不忠不義不德,海隅何德何能,竟攤上這樣一位昏君。
而自己又是如何,才攤上這樣一位父皇。
可對他這樣一個廢物皇子而言,卻是無法。
唯有順受,卻是無法。
「盲立儲君、太子帶兵打仗、隨意下詔出征……」塵降氣到極致,憤然開口,「古往今來,我從未聽聞這樣的皇帝,這樣的規矩!」
他看著端坐於前,默然不語的自家殿下,心中更是大慟,悲憤相加:「長忻亭戰火交加,連祁將軍都是苦苦支撐,殿下這般體質,若是到了戰場,豈不是生路渺茫?」
「虎毒還不食子,他既為人父,又何苦對你趕盡殺絕?!」
「趕盡殺絕……」蒲煬早已褪去青澀,周身沉穩,氣若蘭芝,目光停在詔書之上,良久,才嘆了口氣,「是啊,父皇,我隻求安穩度日,又是何故,你竟非要對我趕盡殺絕?」
最後四字尾音淺輕,在出聲的瞬間,便跟著和風消散於虛空,可不知為何,塵降盯著蒲煬閉合又張開的薄唇,生出了一種詭異而不安的感覺。
那雙淺淡而透亮的眼,好像藏著許多自己看不懂的情緒,盈滿了,快要溢出。
塵降突然覺得,好像自己對這位常年伴身的殿下,其實並不怎麽了解。
他沒細想,對順帝的怒火久久不平,口不擇言道:「殿下,如今這國將亡未亡,百姓生於水火,朝野動亂,依我之見,還不如早日易主的好!」
「塵降,」蒲煬眸光淡淡從他身上掃過,話音裏含著半分警告,長指停在詔書末尾敲了兩下,才搖搖頭,「有些事,由不得我們選。」
他要是能選,又何苦生在帝王家,渾渾噩噩活了二十載,到頭來,還是隻能做一個聽人差遣的傀儡。
蒲煬突然想起祁從晉離安去邊的那日,他們三人坐在烏篷船內,烏黑濃密的船簾和木壁將他們牢牢遮住,像他們有多見不得光。
祁從晉曾告誡過他,這般的境遇,倘若自己不爭取,將來便隻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安穩了這麽多年,也該是時候做出些改變。
「你聰慧至此,不可能想不到這些,」祁從晉意味深長道,「以你的才能,一個閑散王爺的名號又怎能配得上你?」
「這順帝,也該到頭了。」
蒲煬沒應聲,他知道祁從晉心中所想,也知按當朝命路走下去,海隅早晚要絕。
要麽篡權,要麽奪位。
那些見不得光的心思兀自生長,長出了芽,在暗無天日的滋養中,徐徐開出了花。
可蒲煬最終沒有那樣做。
兄弟是自己選的,薄情厚誼隻在瞬息之間,血緣是強加的,偏偏又濃於水,拉不掉,扯不開。
就如人身上的皮肉,生來如此,不可選擇。
他若是能選,又何苦走這遭齟齬。
無非是血濃於水,而他畢生所學並沒有罔顧人倫一說。
第四十六章 死亡
蒲煬不似塵降那般悲觀,對他而言,從好的一麵來看,這或許是個機會.
幾日後,太子冊封禮成,因長忻亭戰事吃緊,未及半月,蒲煬便率領七萬天罡騎舉旗出征。
這時的蒲煬身形已然不似從前,雖算不上精壯,可挺拔俊秀,玉冠盔甲,氣質沉穩,紅纓立於厲馬,一聲長嗥,號旗便吹向長空。
他自幼聰慧,後研習軍理,雖不曾為外人道,可祁從晉對他再了解不過,兩人一拍即合,蒲煬主謀策,祁將主攻防,同沈軍麓戰半年有餘,終於,一場聲名天下的「補役之戰」奠定了海隅大勝之基。
沈軍潰敗,海隅大獲全勝,凱旋之日清點兵數,還留有七萬有餘。
值得一提的是,蒲煬初來之時差點喪命,也多虧燕南留下的那個羅盤,竟稀裏糊塗救了他一命,逃生之後蒲煬想起那句「順其自然」,有些無奈地笑了。
總之,順其自然。
班師迴朝的前一日天氣大好,長忻亭迎來了久違的晴日,數萬將士吃酒鬥武到深夜,蒲煬喜靜,便尋了處僻靜之地,和衣坐下,觀察著那塊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