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他能做的第一件事,也不過是著人飛馬告知京梁。
太極宮飛霜殿中,炎暑剛退,屋中還是悶熱無比,剛送來的冰鑒上冒著縷縷白氣,可候在下堂的一眾朝臣臉上仍舊布滿了密汗。
謝懸坐在中閣,臉上沒什麽表情,他靜靜地看著北塞送來的加急軍報,許久過去也沒有出口一句話。
太尉方季最先忍不住了,他上前拱手道:「陛下,此次高車突然進犯或有蹊蹺,臣猜測,他們定是已先一步得到了京梁動向,這才發難北塞。」
謝懸依然沉默著。
「陛下,」大司農李紹文也上前道,「高車與我朝開西關走廊不到兩年,如今忽然南下,更有可能是受了那胡漠蠻人的蠱惑。臣等以為,眼下國庫結餘皆源自於西關外的商賈稅利,若是能平復高車戰事,還是盡量……以和為貴的好。」
「以和為貴」四字一出,堂下頓時議論紛紛。
也正是這個時候,內侍省總領張權入內稟報,說大司馬來了。
傅徵與謝懸之間的齟齬雖無人敢大張旗鼓地宣揚,但在京梁權貴間也並非秘聞。尤其當年阿芙蘿一事後,堂堂傅大將軍居然生生失蹤了好幾個月,等再有消息,也不過是一封寫給邊關的信。
那時就有人說,他被謝懸幽禁了。
再等後來飲冰峽一戰,傅徵加封了大司馬,原本甚囂塵上的流言才漸漸平息。
隻不過,大司馬已不入朝許久,旁人都以為他要就此身退,隻等交出虎符軍印致仕還鄉時,他又突然現了身。
不僅現了身,而且還在腰間掛上了那把大名鼎鼎的問疆劍。
孟老帥的同年方季一見傅徵,瞬間心落迴了肚子裏,當即把過去聽來的醃臢流言拋之腦後,不等傅徵裝模作樣地給謝懸見完禮,便欣喜若狂道:「傅將軍久不露麵,我等都很掛心。」
司農李紹文在一邊斜目,鼻孔出氣,麵露不屑。
在旁人看來,方季年逾花甲,好歹也是三公之一,對著傅徵卑躬屈膝,著實有些諂媚了。
尤其這傅大將軍的權勢早已見頹,眼下出不出兵,怎麽出兵,根本不可能是他一人說了算的,更何況,那個據說曾幽禁了他數月的皇帝陛下還在上麵坐著呢。
可謝懸卻忽然開了口,他說:「你上來。」
誰上來?
一眾朝臣麵麵相覷。
還不等大家琢磨出結果,就見劍履上殿的傅徵提袍一角,走上了中閣。
「高車進犯天參,這是四象營來的戰報。」謝懸很平靜地抽出一疊奏疏,遞給了傅徵。
在所有人的注視中,傅徵立在謝懸左側,展開了孟寰哆嗦著手寫下的北塞戰況。
「如今胡漠有動向了嗎?」傅徵問道。
「已有小股勢力偷襲要塞,但尚未形成氣候。」方季迴答。
傅徵合上戰報,緊接著,他抬起了嘴角,略有些輕蔑地說道:「陛下,當初臣對您說的話,是不是已經應驗了?」
謝懸麵無表情:「這不是你種下的惡果嗎?」
傅徵輕輕迴答:「若真要論惡果是誰種下,那必然是陛下您。畢竟,你我都清楚,如今率領高車進犯的人,到底是誰。」
這番令人心驚膽戰的對話一出,堂下眾臣瞬間屏氣凝神,頷首低頭,誰也不敢往上看一眼。
但一向喜怒無常的謝懸沒有生氣,他反而看向傅徵,問道:「那你認為該怎麽辦?」
「自然是迎戰,」傅徵迴答,「高車不會同意議和的。」
謝懸久久沒有說話。
迎戰,如何迎?
謝懸沒想過,傅徵不知道。
時至今日,一切都如當初他在官船上說的那席話一樣,謝裴調轉了矛頭,帶著高車四十八部的大軍沖向了大興的北關。
謝懸說,在謝裴走之前,自己已向他許下了太子之位,甚至在那多疑敏感的兒子麵前,把寫好的聖旨放進了金筒中,隻等他迴來時,昭告天下。
但很顯然,謝裴並不打算讓謝懸的聖旨公之於眾了。
朝議完,重鸞殿中,傅徵坐在窗下的小幾後,靜靜地看著對麵的謝懸碎茶、入盞,最後將一杯點好的茶放到自己身前。
「後悔嗎?」謝懸問道。
「後悔什麽?」傅徵反問。
謝懸笑了一下,他很平靜,也很理智——起碼看上去是這樣,此時,這個看上去平靜又理智的帝王側過身,望向了重鸞殿下的重重宮城。
「阿徵,如果不是你,或許寒衣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謝懸說道。
傅徵沒說話。
「當初,」謝懸說「當初」,「當初,如果你不去阻攔謝寒衣與南越王所謀之事,或許,我們誰都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可我不後悔。」傅徵抬起了嘴角,「每一件我做過的事,我都不曾後悔。畢竟你知道的,若說南越王是因我阻攔阿芙蘿入興才有了滅千理的可乘之機也不盡然,因為在那之前,你、謝寒衣,還有南越王就知千理進貢阿芙蘿一事成不了。」
謝懸眼神一暗,忽地起身一把鉗住了傅徵的脖頸。
「因為,你知道的,南越王早已與寒衣勾結成奸,隻等國庫裏的雪花銀灑出去,好讓他動手滅掉千理。至於謝寒衣,你原本隻是想試探他,卻不承想他如此有手段,恨不能第二天就在南越王的扶持下取代你,登上皇帝之位。」傅徵大概是早已習慣了謝懸的反覆無常,他不緊不慢地說道,「謝青極,你怕了,在局勢一下子超出控製的時候你怕了,但你又捨不得,捨不得一個能為你所用的利器就此廢掉,否則你怎會拋出寒衣生母的身份這個引子,來穩住你那野心勃勃的兒子呢?可你沒想過,這是在養狼為患。」
太極宮飛霜殿中,炎暑剛退,屋中還是悶熱無比,剛送來的冰鑒上冒著縷縷白氣,可候在下堂的一眾朝臣臉上仍舊布滿了密汗。
謝懸坐在中閣,臉上沒什麽表情,他靜靜地看著北塞送來的加急軍報,許久過去也沒有出口一句話。
太尉方季最先忍不住了,他上前拱手道:「陛下,此次高車突然進犯或有蹊蹺,臣猜測,他們定是已先一步得到了京梁動向,這才發難北塞。」
謝懸依然沉默著。
「陛下,」大司農李紹文也上前道,「高車與我朝開西關走廊不到兩年,如今忽然南下,更有可能是受了那胡漠蠻人的蠱惑。臣等以為,眼下國庫結餘皆源自於西關外的商賈稅利,若是能平復高車戰事,還是盡量……以和為貴的好。」
「以和為貴」四字一出,堂下頓時議論紛紛。
也正是這個時候,內侍省總領張權入內稟報,說大司馬來了。
傅徵與謝懸之間的齟齬雖無人敢大張旗鼓地宣揚,但在京梁權貴間也並非秘聞。尤其當年阿芙蘿一事後,堂堂傅大將軍居然生生失蹤了好幾個月,等再有消息,也不過是一封寫給邊關的信。
那時就有人說,他被謝懸幽禁了。
再等後來飲冰峽一戰,傅徵加封了大司馬,原本甚囂塵上的流言才漸漸平息。
隻不過,大司馬已不入朝許久,旁人都以為他要就此身退,隻等交出虎符軍印致仕還鄉時,他又突然現了身。
不僅現了身,而且還在腰間掛上了那把大名鼎鼎的問疆劍。
孟老帥的同年方季一見傅徵,瞬間心落迴了肚子裏,當即把過去聽來的醃臢流言拋之腦後,不等傅徵裝模作樣地給謝懸見完禮,便欣喜若狂道:「傅將軍久不露麵,我等都很掛心。」
司農李紹文在一邊斜目,鼻孔出氣,麵露不屑。
在旁人看來,方季年逾花甲,好歹也是三公之一,對著傅徵卑躬屈膝,著實有些諂媚了。
尤其這傅大將軍的權勢早已見頹,眼下出不出兵,怎麽出兵,根本不可能是他一人說了算的,更何況,那個據說曾幽禁了他數月的皇帝陛下還在上麵坐著呢。
可謝懸卻忽然開了口,他說:「你上來。」
誰上來?
一眾朝臣麵麵相覷。
還不等大家琢磨出結果,就見劍履上殿的傅徵提袍一角,走上了中閣。
「高車進犯天參,這是四象營來的戰報。」謝懸很平靜地抽出一疊奏疏,遞給了傅徵。
在所有人的注視中,傅徵立在謝懸左側,展開了孟寰哆嗦著手寫下的北塞戰況。
「如今胡漠有動向了嗎?」傅徵問道。
「已有小股勢力偷襲要塞,但尚未形成氣候。」方季迴答。
傅徵合上戰報,緊接著,他抬起了嘴角,略有些輕蔑地說道:「陛下,當初臣對您說的話,是不是已經應驗了?」
謝懸麵無表情:「這不是你種下的惡果嗎?」
傅徵輕輕迴答:「若真要論惡果是誰種下,那必然是陛下您。畢竟,你我都清楚,如今率領高車進犯的人,到底是誰。」
這番令人心驚膽戰的對話一出,堂下眾臣瞬間屏氣凝神,頷首低頭,誰也不敢往上看一眼。
但一向喜怒無常的謝懸沒有生氣,他反而看向傅徵,問道:「那你認為該怎麽辦?」
「自然是迎戰,」傅徵迴答,「高車不會同意議和的。」
謝懸久久沒有說話。
迎戰,如何迎?
謝懸沒想過,傅徵不知道。
時至今日,一切都如當初他在官船上說的那席話一樣,謝裴調轉了矛頭,帶著高車四十八部的大軍沖向了大興的北關。
謝懸說,在謝裴走之前,自己已向他許下了太子之位,甚至在那多疑敏感的兒子麵前,把寫好的聖旨放進了金筒中,隻等他迴來時,昭告天下。
但很顯然,謝裴並不打算讓謝懸的聖旨公之於眾了。
朝議完,重鸞殿中,傅徵坐在窗下的小幾後,靜靜地看著對麵的謝懸碎茶、入盞,最後將一杯點好的茶放到自己身前。
「後悔嗎?」謝懸問道。
「後悔什麽?」傅徵反問。
謝懸笑了一下,他很平靜,也很理智——起碼看上去是這樣,此時,這個看上去平靜又理智的帝王側過身,望向了重鸞殿下的重重宮城。
「阿徵,如果不是你,或許寒衣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謝懸說道。
傅徵沒說話。
「當初,」謝懸說「當初」,「當初,如果你不去阻攔謝寒衣與南越王所謀之事,或許,我們誰都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可我不後悔。」傅徵抬起了嘴角,「每一件我做過的事,我都不曾後悔。畢竟你知道的,若說南越王是因我阻攔阿芙蘿入興才有了滅千理的可乘之機也不盡然,因為在那之前,你、謝寒衣,還有南越王就知千理進貢阿芙蘿一事成不了。」
謝懸眼神一暗,忽地起身一把鉗住了傅徵的脖頸。
「因為,你知道的,南越王早已與寒衣勾結成奸,隻等國庫裏的雪花銀灑出去,好讓他動手滅掉千理。至於謝寒衣,你原本隻是想試探他,卻不承想他如此有手段,恨不能第二天就在南越王的扶持下取代你,登上皇帝之位。」傅徵大概是早已習慣了謝懸的反覆無常,他不緊不慢地說道,「謝青極,你怕了,在局勢一下子超出控製的時候你怕了,但你又捨不得,捨不得一個能為你所用的利器就此廢掉,否則你怎會拋出寒衣生母的身份這個引子,來穩住你那野心勃勃的兒子呢?可你沒想過,這是在養狼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