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圍在火塘邊抽菸槍的獨眼老頭聽到祁禛之的話,抬頭掃了他一眼:「小子,不該打聽的不要問。」
祁禛之抿起嘴,有些無辜地沖趙興武眨了眨眼睛。
趙興武急忙打哈哈道:「老楚,白老弟好奇心重,隨口一問而已。」
這座宅子的護院衛長楚天鷹用他那僅剩一隻的眼睛盯著兩人轉了轉,隨後又沉默地轉過身,繼續吞雲吐霧。
趙興武拉了拉祁禛之,示意他跟自己出來說話。
眼下已是傍晚,夕陽橫斜在屋角,不等天徹底黑下,內宅已點起了燭燈。
祁禛之和趙興武站在遊廊邊,遠遠望著內宅僕婦來來往往。他們打扮得都很樸素,但叫祁禛之看去,卻又相當不凡。
祁禛之是生在京梁,長在京梁的世家公子哥,從小吃穿用度,無一不講究。什麽樣的人說什麽樣的話,走路是什麽姿態,他一眼就能瞧出個八九不離十。比如內宅的那位老主事王雍,他講的是京梁官話,雖說一身布衣麻葛,但長得卻油光水滑,儀態大方,使喚起人來趾高氣昂,一看就是京梁城中王公貴族才能養得的下人。
還有那些個僕婦手裏提的燭燈、食盒,甚至是點燈用的添燈棒,都絕非天奎鎮這個小地方能有的。
邊關已快吃不起飯了,但這座宅子倒是富得流油。
「行了,白老弟,別看了。」趙興武拍了拍祁禛之的肩膀,「都快一年了,我也隻在那人來時,遠遠地瞧過一眼。」
祁禛之一挑眉:「那人長什麽樣子?」
趙興武「嘶」了一聲:「不好說。」
「不好說?」
趙興武摸著下巴,費力地措辭道:「當時那人從馬車裏下來,披著披風,戴著兜帽,我也隻是看到了他遞給下人的一隻手而已。」
「什麽樣的手?」祁禛之追問。
趙興武一聽這話,不由失笑:「白老弟,一隻手又能是什麽樣的手?手就是手。」
祁禛之搖了搖頭:「那可不一樣,若是女人的手,遠看應當是柔弱無骨,纖薄細緻。若是男人的手,那就是骨節分明。而且,習武之人的手和讀書人的手又不一樣。你當初若是仔細瞧了,或許我今日能猜出那位到底是京梁的哪個貴人呢。」
「這麽講究!」趙興武肅然起敬,「還是白老弟見識多。」
祁禛之幹笑了兩聲:「都是些不入流的見識。」
確實,威遠侯府的二公子能有什麽入流的見識呢?他十三歲以前鬧得家裏雞飛狗跳,十三歲以後鬧得京梁紅杏院、添香館雞飛狗跳。他本是個混世的魔王,最愛美人美酒,平生無大誌,唯一的人生理想是一輩子都要醉倒在溫柔鄉裏聽淮南歌伎唱小曲兒。
但天總是不隨人願。
半年前,威遠侯祁奉之身陷朝堂中的「北聞黨」、「東山派」之爭,一代名將因此橫遭歹人陷害,祁奉之被砍了頭,家中女眷入奴籍,男丁配邊塞。
而原本日日醉花柳的二公子祁禛之,一夜之間隨著整個祁氏下了詔獄。細皮嫩肉的祁二郎在獄中哭天天不聽,叫地地不靈,最後恨不能一頭撞死,了卻此生。
直到祁奉之在渡口問斬時,押在台下的祁禛之被自己那霽月清風的大哥澆了滿頭鮮血,他才幡然醒悟,自己不能死。
他要報仇,給大哥報仇,給整個祁氏報仇。
「想什麽呢?」趙興武在出神的祁禛之眼前晃了晃手,「走,出門吃餛飩去。」
祁禛之又看了一眼內宅,點頭應道:「好,吃餛飩去。」
畢竟,報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報仇也絕非留在天奎鎮就能辦成的事。
祁禛之得徐徐謀劃。
宅子外街市口的餛飩攤煙火氣十足,飯香四溢,歪七八扭紮在屋外的木棚下已坐滿了人,都熱熱鬧鬧地等著老闆娘把新包好的小餛飩下鍋。
趙興武挑了個好位置,拉著祁禛之坐下。
夕陽漸漸散去,彎月已上梢頭。
遠處高聳的天關要塞背靠一座白石山,映得那黃草更黃、殘花更殘。夜幕下星火擂動,把守著層層要塞堡壘的士兵手持長槍,身著氣派的玄鐵甲,目視遠方,凝望著草原那頭虎視眈眈的胡漠王庭。
祁禛之支著下巴,羨慕地看著天關要塞:「趙兄,你說咱們什麽時候有機會去鎮守要塞?」
「永遠別!」趙興武咬了口燒餅,大叫道,「白老弟,你以為當鎮戍兵是什麽好差事嗎?等打起仗來,第一個死的就是你!」
祁禛之笑了一聲:「趙兄,你未免也太貪生怕死了。這天奎鎮依仗要塞而建,我來天奎,就是想做那鎮戍兵,為我大興建功立業。」
趙興武聽完直搖頭:「白老弟,建功立業這種事,還是讓四象營來吧,咱們這種小嘍囉,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祁禛之自討沒趣,蔫蔫地掰了一口燒餅,嚼之無味。
出逃前夜,祁家主母蕭夫人拉著祁禛之的親媽白娘,在祁禛之的麵前跪了三跪,祁禛之拉不住,隻得叫這倆婦人在自己腳邊哭作一團。
蕭夫人說,兒啊,祁家以後隻能靠你了。
白娘也說,兒啊,我們不求你能為你大哥伸冤,隻求日後你能把這些個姐們妹們幹幹淨淨地贖出來。
祁禛之紅著眼眶看向主母和白娘的身後,他的大嫂正抱著自己那不足一歲的侄兒靠在牆邊,默默垂淚;老威遠侯的遺腹子,祁禛之的幼妹祁秀明正縮在他大嫂身邊,手裏捧著蕭夫人為她勻出的半塊饃饃……
祁禛之抿起嘴,有些無辜地沖趙興武眨了眨眼睛。
趙興武急忙打哈哈道:「老楚,白老弟好奇心重,隨口一問而已。」
這座宅子的護院衛長楚天鷹用他那僅剩一隻的眼睛盯著兩人轉了轉,隨後又沉默地轉過身,繼續吞雲吐霧。
趙興武拉了拉祁禛之,示意他跟自己出來說話。
眼下已是傍晚,夕陽橫斜在屋角,不等天徹底黑下,內宅已點起了燭燈。
祁禛之和趙興武站在遊廊邊,遠遠望著內宅僕婦來來往往。他們打扮得都很樸素,但叫祁禛之看去,卻又相當不凡。
祁禛之是生在京梁,長在京梁的世家公子哥,從小吃穿用度,無一不講究。什麽樣的人說什麽樣的話,走路是什麽姿態,他一眼就能瞧出個八九不離十。比如內宅的那位老主事王雍,他講的是京梁官話,雖說一身布衣麻葛,但長得卻油光水滑,儀態大方,使喚起人來趾高氣昂,一看就是京梁城中王公貴族才能養得的下人。
還有那些個僕婦手裏提的燭燈、食盒,甚至是點燈用的添燈棒,都絕非天奎鎮這個小地方能有的。
邊關已快吃不起飯了,但這座宅子倒是富得流油。
「行了,白老弟,別看了。」趙興武拍了拍祁禛之的肩膀,「都快一年了,我也隻在那人來時,遠遠地瞧過一眼。」
祁禛之一挑眉:「那人長什麽樣子?」
趙興武「嘶」了一聲:「不好說。」
「不好說?」
趙興武摸著下巴,費力地措辭道:「當時那人從馬車裏下來,披著披風,戴著兜帽,我也隻是看到了他遞給下人的一隻手而已。」
「什麽樣的手?」祁禛之追問。
趙興武一聽這話,不由失笑:「白老弟,一隻手又能是什麽樣的手?手就是手。」
祁禛之搖了搖頭:「那可不一樣,若是女人的手,遠看應當是柔弱無骨,纖薄細緻。若是男人的手,那就是骨節分明。而且,習武之人的手和讀書人的手又不一樣。你當初若是仔細瞧了,或許我今日能猜出那位到底是京梁的哪個貴人呢。」
「這麽講究!」趙興武肅然起敬,「還是白老弟見識多。」
祁禛之幹笑了兩聲:「都是些不入流的見識。」
確實,威遠侯府的二公子能有什麽入流的見識呢?他十三歲以前鬧得家裏雞飛狗跳,十三歲以後鬧得京梁紅杏院、添香館雞飛狗跳。他本是個混世的魔王,最愛美人美酒,平生無大誌,唯一的人生理想是一輩子都要醉倒在溫柔鄉裏聽淮南歌伎唱小曲兒。
但天總是不隨人願。
半年前,威遠侯祁奉之身陷朝堂中的「北聞黨」、「東山派」之爭,一代名將因此橫遭歹人陷害,祁奉之被砍了頭,家中女眷入奴籍,男丁配邊塞。
而原本日日醉花柳的二公子祁禛之,一夜之間隨著整個祁氏下了詔獄。細皮嫩肉的祁二郎在獄中哭天天不聽,叫地地不靈,最後恨不能一頭撞死,了卻此生。
直到祁奉之在渡口問斬時,押在台下的祁禛之被自己那霽月清風的大哥澆了滿頭鮮血,他才幡然醒悟,自己不能死。
他要報仇,給大哥報仇,給整個祁氏報仇。
「想什麽呢?」趙興武在出神的祁禛之眼前晃了晃手,「走,出門吃餛飩去。」
祁禛之又看了一眼內宅,點頭應道:「好,吃餛飩去。」
畢竟,報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報仇也絕非留在天奎鎮就能辦成的事。
祁禛之得徐徐謀劃。
宅子外街市口的餛飩攤煙火氣十足,飯香四溢,歪七八扭紮在屋外的木棚下已坐滿了人,都熱熱鬧鬧地等著老闆娘把新包好的小餛飩下鍋。
趙興武挑了個好位置,拉著祁禛之坐下。
夕陽漸漸散去,彎月已上梢頭。
遠處高聳的天關要塞背靠一座白石山,映得那黃草更黃、殘花更殘。夜幕下星火擂動,把守著層層要塞堡壘的士兵手持長槍,身著氣派的玄鐵甲,目視遠方,凝望著草原那頭虎視眈眈的胡漠王庭。
祁禛之支著下巴,羨慕地看著天關要塞:「趙兄,你說咱們什麽時候有機會去鎮守要塞?」
「永遠別!」趙興武咬了口燒餅,大叫道,「白老弟,你以為當鎮戍兵是什麽好差事嗎?等打起仗來,第一個死的就是你!」
祁禛之笑了一聲:「趙兄,你未免也太貪生怕死了。這天奎鎮依仗要塞而建,我來天奎,就是想做那鎮戍兵,為我大興建功立業。」
趙興武聽完直搖頭:「白老弟,建功立業這種事,還是讓四象營來吧,咱們這種小嘍囉,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祁禛之自討沒趣,蔫蔫地掰了一口燒餅,嚼之無味。
出逃前夜,祁家主母蕭夫人拉著祁禛之的親媽白娘,在祁禛之的麵前跪了三跪,祁禛之拉不住,隻得叫這倆婦人在自己腳邊哭作一團。
蕭夫人說,兒啊,祁家以後隻能靠你了。
白娘也說,兒啊,我們不求你能為你大哥伸冤,隻求日後你能把這些個姐們妹們幹幹淨淨地贖出來。
祁禛之紅著眼眶看向主母和白娘的身後,他的大嫂正抱著自己那不足一歲的侄兒靠在牆邊,默默垂淚;老威遠侯的遺腹子,祁禛之的幼妹祁秀明正縮在他大嫂身邊,手裏捧著蕭夫人為她勻出的半塊饃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