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言辭懇切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作者:簡單202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死局。
朱由校這孩子非常聰明,也很有血性!更區別於他祖先的是:他其實還很純良!或因他還隻是個孩子吧。
前幾個月,王九已收到不下十份聖旨!表麵的主旨都隻有一個:催王九返京。是的,是催而不是命令。於是,王九也迴了十多份奏折:等身體好點,再好點點……
東林當然希望命令王九返京!那樣,抗令不遵是死;迴京也基本是死!皮島已麵目全非,王九就等於是死路一條。
但朱由校扛住了。
據孔蘭蒂的消息,發給王九每道聖旨,那孩子都親自把關,親自審查內容,否則怎麽逼也發不出。
以前的那些聖旨中,王九也從字裏行間…品出那孩子的糾結。其實他非常希望王九能返京!能幫他!同時,他也明白東林黨的險惡用心。
畢竟,以前就安排過五百人在天津刺殺!就無恥夜襲過昭勇將軍府!反正世上所有的肮髒歹毒,都是那幫道德君子的擅長。
所以,這個有血性、純良的孩子。不但堅決換掉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那人連進宮都是東林的安排,也一直暗助其一路升遷。朱由校寧死也要換!後有北黨虎視眈眈的東林,這才妥協。
而且,朱由校想保王九的心思不加掩飾!每次閣臣起草發給王九的聖旨?讀書不多的他怕上當!那都幹脆推倒重來,自己擬旨。
由此,東林黨越發要除掉王九!而做局本就是他們的擅長。
皮島的爛事不說了!
先說遼東。
當時,東林為黑掉那兩百萬兩軍餉,立刻撤掉遼東經略熊廷弼!但還是保留他在遼東的政軍遺產。也就是說,後任經略啥都不用做!就可保持遼東一年半載穩定。
為做局王九,東林騷操作來了:八月泰昌登基撥銀兩百萬;九月天啟登基又撥兩百萬!如此巨額錢糧,豈能安守虛耗?遼東文武在作甚!養寇自重、勒索朝廷嗎?
遼東文武苦啊!
四百萬兩?要有四十萬兩真用於遼東戰事!那也好啊。關鍵是有些事你就得背鍋!而這鍋一背?你要麽做事,要麽解職殺頭。
於是,他們不得不做事!且必須做對得起四百萬的大動作。
於是,他們想著趁撫順看上去空虛?以重兵突攻!收複失地。
可他們不知道,這種嚴旨未出京城,東林就送給了外國友人一份!連下數道嚴旨後,所謂的大動作…其實隻剩那麽個地方。
結果可想而知!
又是損兵折將大敗虧輸。不過不要緊!反正沒丟地盤,大敗可上報成小挫,東林也心領神會,小挫可忽略不計!連塘報、邸報都省了。
隻是,熊廷弼之前固若金湯的防線!令建奴一年多不敢動彈的軍略!就此徹底破產……
遼沈突然緊張起來。
而滿朝無人追究原因,甚至連反攻撫順大敗虧輸之事,非消息極靈通者都聞所未聞!眾正盈朝嘛。
眾正盈朝呢!
……
要做死王九,顯然還不夠。這家夥太能打、又很有錢!再說,他雖已調不動皮島兵,但軍械總買得到、軍糧總搞得來吧?
哪怕一支普通衛所兵,隻要給他兩三月,不!哪怕一個月時間,誰敢說就沒戰鬥力!誰敢說就不能與建奴一戰?
而他隻要出戰了。誰都在大敗的遼東!全身而退就有功無罪。
所以,東林黨給王九準備了一份禮物:三千班軍。
所謂班軍,其實就是各衛所兵上邊境輪值。
他們需要自帶軍械、幹糧上路,數千裏之遙趕赴邊境。這幫平時就吃不飽的人,去輪值時,各衛所會將所有積蓄帶上!仍不夠。
由於衛所製崩壞,班軍在現今大明已名存實亡!講真,若朝廷真按祖製行事,一點錢糧都不撥?他們也別去邊境打仗,直接餓死於途。
但是,這次“恰好”就有班軍!就如上次山東妖亂時,“恰好”就有大量班軍,按時經過山東。
而且,這次的班軍還有點特殊。才三千人,卻來自三省,分別是南直隸、湖廣、江西各一千人。
這又產生一個問題:很難協調溝通。後世那麽發達,偏遠地區還流行一句話:十裏不同音。而衛所兵是什麽人?世代住在衛城!有些人甚至一輩子沒離開過衛城。
就這麽支一路步行幾千裏,估計路上餓掉大半條命的隊伍!出山海關後主將突發急病,無人統領。
明製,又是祖製:衛所及地方都司隻屯田、養兵、練兵。戰時,由朝廷另行任命將軍統兵作戰。
這樣,兵無常將、將無常兵!根本無需以儒禦武,也沒人能造成反。士兵家人都在衛城,你帶他們造反?他先殺了你立功!
而實際情況是:各邊境早已是以營兵、邊軍為主。營兵一般不會太餓肚子!還有點基本戰鬥力。
總之,就是這麽支一路上半餓著肚子!大半條命沒了的班軍。主將與副手都突然急病,需要王九緊急去錦州匯合!然後帶他們緊急去沈陽,同他的宿敵建奴…大戰一場。
當然,這隻是東林黨送給王九的禮物!但如何讓他收下這個禮物?東林黨又采取了點技巧。
前陣子有兩個消息,被有心人傳給了朝中的無黨派言官。
一、有一支訓練有素、朝廷引為強援的強大班軍!一路匆匆趕去遼東,過山海關後,主將副將突得急病、人事不省。
二、建奴厲兵秣馬傾巢出動!遼沈形勢萬分危急,苦無良將。
當苦讀聖賢書的言官聽了!來不及想想這班軍咋就成強軍?
放屁!誰說沒有抗虜的良將?王九不是被你們逼得不敢迴京!一直窩在山東無所事事嗎?
罵完傳信人,這些言官不管真沒想通,還是假沒想通!總之都在言辭激烈立刻上書。
於是,最後閉環。
遼沈危急,朱由校這孩子正一籌莫展時,一幫無黨派正直人士上書,給他打開了這麽個思路?
簡直是喜從天降!
別的將軍他不了解,王九他可是真了解!就兩字:牛逼。
給王九三千強軍?說不定他真能創造奇跡!反正他一直都在創造奇跡,那還說啥,趕緊!
不過,朱由校也知道王九心結:朝廷對不起他啊!他傷的不是身,傷的可是心!還傷透了……
以前的遼東建奴猖獗!滿朝文武談虜色變時,王九以一己之力!在一片糜爛的遼東詮釋驚豔。
結果他成了叛賊!
九死一生在建奴腹心殺出,順手救出了兩位王爺,更是順便截住了東林賣國賊的商隊!卻隻能躲在皮島,連岸都不敢上。
連迴京也九死一生!
後來又被算計著去山東,沒花朝廷一分錢糧,將那滌蕩成朗朗晴空!卻前後兩次上繳朝廷五百萬。山東!快兩百年沒交過錢……
就是這樣的忠臣!朝廷卻一而再再而三想害死他。至今,他的母親、弟弟、還有個愛妾在賣國賊手中!更有前後幾個妾室被害。
而他效忠的皇家,卻什麽都為他做不了!憑什麽還給你賣命?
無論怎樣聰明,畢竟還是個大孩子的朱由校!於是,被東林黨算準其心思的朱由校!被人看透其剛烈而純良的朱由校……
他熱血沸騰!含淚親自書寫了一道,一道很快會傳遍天下的聖旨!關於詔令隻有一句話,但後麵的話卻令王九也聞之落淚。
“卿之高潔,世人或有不識,朕識!卿之功勳,世人或有不明,朕明!卿之心酸,世人或有不察,朕察!國事紛芸、世事滄桑!未來即便卿或有負朕?朕決不負卿。”
感人至死!
朱由校這孩子非常聰明,也很有血性!更區別於他祖先的是:他其實還很純良!或因他還隻是個孩子吧。
前幾個月,王九已收到不下十份聖旨!表麵的主旨都隻有一個:催王九返京。是的,是催而不是命令。於是,王九也迴了十多份奏折:等身體好點,再好點點……
東林當然希望命令王九返京!那樣,抗令不遵是死;迴京也基本是死!皮島已麵目全非,王九就等於是死路一條。
但朱由校扛住了。
據孔蘭蒂的消息,發給王九每道聖旨,那孩子都親自把關,親自審查內容,否則怎麽逼也發不出。
以前的那些聖旨中,王九也從字裏行間…品出那孩子的糾結。其實他非常希望王九能返京!能幫他!同時,他也明白東林黨的險惡用心。
畢竟,以前就安排過五百人在天津刺殺!就無恥夜襲過昭勇將軍府!反正世上所有的肮髒歹毒,都是那幫道德君子的擅長。
所以,這個有血性、純良的孩子。不但堅決換掉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那人連進宮都是東林的安排,也一直暗助其一路升遷。朱由校寧死也要換!後有北黨虎視眈眈的東林,這才妥協。
而且,朱由校想保王九的心思不加掩飾!每次閣臣起草發給王九的聖旨?讀書不多的他怕上當!那都幹脆推倒重來,自己擬旨。
由此,東林黨越發要除掉王九!而做局本就是他們的擅長。
皮島的爛事不說了!
先說遼東。
當時,東林為黑掉那兩百萬兩軍餉,立刻撤掉遼東經略熊廷弼!但還是保留他在遼東的政軍遺產。也就是說,後任經略啥都不用做!就可保持遼東一年半載穩定。
為做局王九,東林騷操作來了:八月泰昌登基撥銀兩百萬;九月天啟登基又撥兩百萬!如此巨額錢糧,豈能安守虛耗?遼東文武在作甚!養寇自重、勒索朝廷嗎?
遼東文武苦啊!
四百萬兩?要有四十萬兩真用於遼東戰事!那也好啊。關鍵是有些事你就得背鍋!而這鍋一背?你要麽做事,要麽解職殺頭。
於是,他們不得不做事!且必須做對得起四百萬的大動作。
於是,他們想著趁撫順看上去空虛?以重兵突攻!收複失地。
可他們不知道,這種嚴旨未出京城,東林就送給了外國友人一份!連下數道嚴旨後,所謂的大動作…其實隻剩那麽個地方。
結果可想而知!
又是損兵折將大敗虧輸。不過不要緊!反正沒丟地盤,大敗可上報成小挫,東林也心領神會,小挫可忽略不計!連塘報、邸報都省了。
隻是,熊廷弼之前固若金湯的防線!令建奴一年多不敢動彈的軍略!就此徹底破產……
遼沈突然緊張起來。
而滿朝無人追究原因,甚至連反攻撫順大敗虧輸之事,非消息極靈通者都聞所未聞!眾正盈朝嘛。
眾正盈朝呢!
……
要做死王九,顯然還不夠。這家夥太能打、又很有錢!再說,他雖已調不動皮島兵,但軍械總買得到、軍糧總搞得來吧?
哪怕一支普通衛所兵,隻要給他兩三月,不!哪怕一個月時間,誰敢說就沒戰鬥力!誰敢說就不能與建奴一戰?
而他隻要出戰了。誰都在大敗的遼東!全身而退就有功無罪。
所以,東林黨給王九準備了一份禮物:三千班軍。
所謂班軍,其實就是各衛所兵上邊境輪值。
他們需要自帶軍械、幹糧上路,數千裏之遙趕赴邊境。這幫平時就吃不飽的人,去輪值時,各衛所會將所有積蓄帶上!仍不夠。
由於衛所製崩壞,班軍在現今大明已名存實亡!講真,若朝廷真按祖製行事,一點錢糧都不撥?他們也別去邊境打仗,直接餓死於途。
但是,這次“恰好”就有班軍!就如上次山東妖亂時,“恰好”就有大量班軍,按時經過山東。
而且,這次的班軍還有點特殊。才三千人,卻來自三省,分別是南直隸、湖廣、江西各一千人。
這又產生一個問題:很難協調溝通。後世那麽發達,偏遠地區還流行一句話:十裏不同音。而衛所兵是什麽人?世代住在衛城!有些人甚至一輩子沒離開過衛城。
就這麽支一路步行幾千裏,估計路上餓掉大半條命的隊伍!出山海關後主將突發急病,無人統領。
明製,又是祖製:衛所及地方都司隻屯田、養兵、練兵。戰時,由朝廷另行任命將軍統兵作戰。
這樣,兵無常將、將無常兵!根本無需以儒禦武,也沒人能造成反。士兵家人都在衛城,你帶他們造反?他先殺了你立功!
而實際情況是:各邊境早已是以營兵、邊軍為主。營兵一般不會太餓肚子!還有點基本戰鬥力。
總之,就是這麽支一路上半餓著肚子!大半條命沒了的班軍。主將與副手都突然急病,需要王九緊急去錦州匯合!然後帶他們緊急去沈陽,同他的宿敵建奴…大戰一場。
當然,這隻是東林黨送給王九的禮物!但如何讓他收下這個禮物?東林黨又采取了點技巧。
前陣子有兩個消息,被有心人傳給了朝中的無黨派言官。
一、有一支訓練有素、朝廷引為強援的強大班軍!一路匆匆趕去遼東,過山海關後,主將副將突得急病、人事不省。
二、建奴厲兵秣馬傾巢出動!遼沈形勢萬分危急,苦無良將。
當苦讀聖賢書的言官聽了!來不及想想這班軍咋就成強軍?
放屁!誰說沒有抗虜的良將?王九不是被你們逼得不敢迴京!一直窩在山東無所事事嗎?
罵完傳信人,這些言官不管真沒想通,還是假沒想通!總之都在言辭激烈立刻上書。
於是,最後閉環。
遼沈危急,朱由校這孩子正一籌莫展時,一幫無黨派正直人士上書,給他打開了這麽個思路?
簡直是喜從天降!
別的將軍他不了解,王九他可是真了解!就兩字:牛逼。
給王九三千強軍?說不定他真能創造奇跡!反正他一直都在創造奇跡,那還說啥,趕緊!
不過,朱由校也知道王九心結:朝廷對不起他啊!他傷的不是身,傷的可是心!還傷透了……
以前的遼東建奴猖獗!滿朝文武談虜色變時,王九以一己之力!在一片糜爛的遼東詮釋驚豔。
結果他成了叛賊!
九死一生在建奴腹心殺出,順手救出了兩位王爺,更是順便截住了東林賣國賊的商隊!卻隻能躲在皮島,連岸都不敢上。
連迴京也九死一生!
後來又被算計著去山東,沒花朝廷一分錢糧,將那滌蕩成朗朗晴空!卻前後兩次上繳朝廷五百萬。山東!快兩百年沒交過錢……
就是這樣的忠臣!朝廷卻一而再再而三想害死他。至今,他的母親、弟弟、還有個愛妾在賣國賊手中!更有前後幾個妾室被害。
而他效忠的皇家,卻什麽都為他做不了!憑什麽還給你賣命?
無論怎樣聰明,畢竟還是個大孩子的朱由校!於是,被東林黨算準其心思的朱由校!被人看透其剛烈而純良的朱由校……
他熱血沸騰!含淚親自書寫了一道,一道很快會傳遍天下的聖旨!關於詔令隻有一句話,但後麵的話卻令王九也聞之落淚。
“卿之高潔,世人或有不識,朕識!卿之功勳,世人或有不明,朕明!卿之心酸,世人或有不察,朕察!國事紛芸、世事滄桑!未來即便卿或有負朕?朕決不負卿。”
感人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