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一矢貫耳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作者:簡單202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逼萬曆老兒出血!隻是順手而為的小事,也就惡心下老東西。
朝廷再窮,老東西的內庫還挺有錢!前些年他孜孜不倦虎口拔牙,到處派太監在收商稅、礦稅。
真正豪族沒敢動,半桶水的大商,倒是榨出不少油水!所以萬曆老兒有錢,隻是不敢將錢交給那幫貪官花!多少都是無底洞……
向他索要筆錢,不趁著大婚之前?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
也算出口鬱氣!
王九今天要辦的大事,是陪杏貞阿巴亥去禮部。
萬曆老兒是個懶皇帝!明明昨天下午,她們倆的謝恩折,已通過北黨送到了禦前。對王九的迴複倒是快得很!她倆的折子就看不見……
這就將事情弄得更麻煩了,特遞入宮的折子無留痕!
也就是說,若一開始通過禮部遞折進宮?無論萬曆迴不迴複,見不見兩個女孩,那反正已謝過恩。
現在不同!
萬曆皇帝可以忙忘了,然後特遞的折子找不到了。再然後,他突然想起金台吉與布揚古兩人!受封了王爺竟沒來謝過恩?
大不敬!大罪!
所以,那還得老老實實走遍正規程序。折子遞禮部了,看著登記!並索要到迴執了。見不見、迴不迴複就一點都不重要。
反正也不會有多少賞賜!反正兩人確實已謝過恩。
可是,本來挺簡單的邏輯,挺正常的一件事,為何王九昨天要求著宋裕本呢?答案宋王兩人都懂:
禮部向來是南邊的老巢、重災區!說是開國以來,南邊就把持著禮部都不為過。
南邊向以文風興盛著稱。這確實跟人家重視讀書當官有關,但還有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禮部。
禮部看似是各部中,最清水衙門對不對?但富裕的南方有遠見!很多南官還真不在乎貪那三瓜兩棗。
比如莫問金,就能坦坦蕩蕩說他為官清廉!還數十載如一日。至於南邊豪商的贈予,以及海盜的饋贈?那同貪汙受賄有啥關係!
禮部沒別的本事,除管著大典、外交、意識形態外,還管著個嚴肅的麻煩事:科舉!
說麻煩,因其涉及統治根基。得管住大幫耗子少偷嘴!每查一次科舉弊案,就是無數人頭落地。
所以,禮部主官們,會盡量選能夠清廉的官員當下屬。能夠清廉?家有大錢!看不上犯忌的小錢。
看不上錢的人,一般看得起資源!而最好資源是人才。比如,徐階就在禮部發現、培養了張居正。
再比如,茅元怡那孫子,讀正經書若稍稍像個人?那肯定早成為禮部某官員發現的“人才”。
放心,兩人之間絕無受賄的齷齪!但會有此生不渝的師生真情。有個名詞叫“座師”,敢忤逆座師?天下讀書人都看不起你!
言歸正傳。
一句話,東林把持著禮部,而杏貞兩人的謝恩、求見折,必須通過禮部遞呈。可她們是王九同夥,而王九又與東林黨不死不休……
估計要火星撞地球。
……
鮮衣怒馬、盔明甲亮!王九迴京兩天後,以護花使者之名再次亮相!招搖卻又不算招搖。
兩位王女本就佳麗天成,在婢女擁簇下,更顯颯爽而出塵。
王九率四名護衛身披雙甲、持槍扶矢!緊護側後。軒昂而默然,一看就非儀仗隊的花架子!雖無聲無息的五人,卻有千軍萬馬殺氣。
一行十一人,沿著主街緩緩前行,引得人流中別樣注目。
要的就是這效果!
迴京之前,王九早定下的八字大計:以攻為守、飛揚跋扈。又豈能因小小遇挫而改變?他可去年就早已發誓:此生不慫!
一行俊男靚女離禮部還早,就已有很多路人在不自覺的跟隨。畢竟,這年月可沒電視、更沒手機,苦哈哈的生活難得有點亮色。
快到禮部時,人流越來越多,也不知是誰在人群中率先驚歎:“是王九將軍!遼東的王將軍!”
“是的!前天就遠遠見過!那可了不得,在惡魔般的建奴腹心裏!他硬是率部殺個七進七出。”
“對對,誰都怕建奴,就王將軍殺得建奴哭爹喊娘!”
“王將軍是在保護誰?不會是公主吧,那麽標致。”
人群七嘴八舌!
但王九此時必須答話:“諸位街坊!王九要務在身、不便多禮。在下護衛的…是兩位葉赫王爺的女兒!那兩位王爺可了不起。
老奴都快霸占完整個女真!唯獨葉赫的兩位王爺,以葉赫一小部,獨立抗擊建奴十幾年。
街坊們可不能亂喊,葉赫部隻有王爺,他們不興公主。”
王九嘴上說不便多禮,卻早已將槍掛好,拱手笑著說個不停。
人群竊竊私語:
“原來隻知王九是赤膽忠心的猛將!現在看,他竟像鄰居家少年郎一樣禮貌、親切!”
“會便宜哪家姑娘?”
“那肯定是天仙般的人兒!不然哪配得上?”
八卦最易令人忘記時間、地點……
禮部卻到了。
王九僅將人護送到大堂口,古貞阿巴亥就自己領著婢女,婷婷嫋嫋進去了。
王九卻在外麵,一邊陪街坊路人們聊天開玩笑!一邊在耐心等待著。作為將軍,大家聽得有勁的自然是如何殺建奴,這事王九熟。
因為黎相君曾編的話本裏,那一個個故事身臨其境、栩栩如生!他曾經也饒有興致的看過。
雖說京城的茶館裏,現在還有人在講這些話本,但從王九的口中講出來,那可信度太高了……
講完兩段,杏貞等人才出來。不出所料!被老爺們折騰得沒點脾氣,臨了還打發她們去鴻臚寺。
那就走吧……
禮部距鴻臚寺並不遠,放慢腳步的王九一行,又將大批群眾帶去了鴻臚寺。
王九又使出渾身解數,又為大夥繪聲繪色講了兩段……
不出所料!
當然是百般推諉得令人沒脾氣。那還得去禮部!好在不太遠,聽書聽上頭的大批群眾又跟著……
總會有熱心群眾。
“王將軍,您這是護送兩位貴女,在辦什麽差事啊?”
王九邊行邊笑著如實迴應著。
“不對啊!王將軍!您說的那兩位王爺,可都是歸順我大明了。那禮部咋還打發她們去鴻臚寺呢?這擺明是折騰人嘛!”
王九一頭霧水。
人群議論紛紛。
禮部這幫孫子就是吃得死!那麽簡單的流程,竟然還能搞錯。真是枉讀聖賢書!斯文掃地啊。
有十幾個激烈的刁民,聞言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斯文掃地、斯文敗類、不當人子、不幹人事……
人群是從眾的,反正法不責眾。既然有人起勁帶頭?那平時鬱積的許多話,哪還有啥不能說的?
一時間群情激憤!
漸漸的群情洶湧!
漸漸有人振臂高唿!
聲勢浩大起來……
王九在禮部斜對麵停下。一臉嚴肅:諸位街坊!諸位長輩!
靜靜!
我們要相信朝廷!
我們要相信禮部的廉吏正堂!那些激憤的話可不要再講。
無論如何!
皇上是聖明的!
朝是清正廉明、務實高效的!
禮部更是朝廷中的典範!其公正廉明、恪盡職守,最為天下人稱道。
你們剛才所言,都隻是一時的激憤之言、片麵之言。再說了,飯裏還能偶有粒穀,縱使堂官辦錯差了?那也一定是不小心的偶爾情況!
哪有大夥說的如此不堪?
大夥知道我為何老打勝仗嗎?相信皇上、相信朝廷!
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我都選擇堅決相信朝廷。
就說我這一路進京吧。在海上就差點被建奴的海盜滅了!我相信朝廷,所以反過來海盜被滅了。
在天津又被五百多建奴埋伏、截殺!九死一生啊!我相信朝廷,所以又是我滅了那五百多建奴。
全殺!一個不留…
“嗖!”
留字才說了一半,突然一支冷箭不知從何處射來。
好個王九!似是本能的一個急偏頭!使射向麵門的勁矢,竟從其耳朵的耳垂上,穿射而過。
利矢帶血肉墜地,王九的耳朵眼見血肉模糊。
而王九?
他沒有一瞬停留!
順手已抄槍在手,舉槍大喝:“相信朝廷、殺盡建奴!”
身邊四個衛士也已跳起,邊行邊在齊聲大喊:“相信朝廷、殺盡建奴!效忠皇上、千軍辟易!”
後邊的喊聲尚且未落,王九已縱步如飛!對著一條街巷如老鷹撲食而去。
眨眼間,就見他借著衝力,長槍順勢點地,人已飛上巷頭牌坊。
殺盡建奴!
朝廷再窮,老東西的內庫還挺有錢!前些年他孜孜不倦虎口拔牙,到處派太監在收商稅、礦稅。
真正豪族沒敢動,半桶水的大商,倒是榨出不少油水!所以萬曆老兒有錢,隻是不敢將錢交給那幫貪官花!多少都是無底洞……
向他索要筆錢,不趁著大婚之前?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
也算出口鬱氣!
王九今天要辦的大事,是陪杏貞阿巴亥去禮部。
萬曆老兒是個懶皇帝!明明昨天下午,她們倆的謝恩折,已通過北黨送到了禦前。對王九的迴複倒是快得很!她倆的折子就看不見……
這就將事情弄得更麻煩了,特遞入宮的折子無留痕!
也就是說,若一開始通過禮部遞折進宮?無論萬曆迴不迴複,見不見兩個女孩,那反正已謝過恩。
現在不同!
萬曆皇帝可以忙忘了,然後特遞的折子找不到了。再然後,他突然想起金台吉與布揚古兩人!受封了王爺竟沒來謝過恩?
大不敬!大罪!
所以,那還得老老實實走遍正規程序。折子遞禮部了,看著登記!並索要到迴執了。見不見、迴不迴複就一點都不重要。
反正也不會有多少賞賜!反正兩人確實已謝過恩。
可是,本來挺簡單的邏輯,挺正常的一件事,為何王九昨天要求著宋裕本呢?答案宋王兩人都懂:
禮部向來是南邊的老巢、重災區!說是開國以來,南邊就把持著禮部都不為過。
南邊向以文風興盛著稱。這確實跟人家重視讀書當官有關,但還有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禮部。
禮部看似是各部中,最清水衙門對不對?但富裕的南方有遠見!很多南官還真不在乎貪那三瓜兩棗。
比如莫問金,就能坦坦蕩蕩說他為官清廉!還數十載如一日。至於南邊豪商的贈予,以及海盜的饋贈?那同貪汙受賄有啥關係!
禮部沒別的本事,除管著大典、外交、意識形態外,還管著個嚴肅的麻煩事:科舉!
說麻煩,因其涉及統治根基。得管住大幫耗子少偷嘴!每查一次科舉弊案,就是無數人頭落地。
所以,禮部主官們,會盡量選能夠清廉的官員當下屬。能夠清廉?家有大錢!看不上犯忌的小錢。
看不上錢的人,一般看得起資源!而最好資源是人才。比如,徐階就在禮部發現、培養了張居正。
再比如,茅元怡那孫子,讀正經書若稍稍像個人?那肯定早成為禮部某官員發現的“人才”。
放心,兩人之間絕無受賄的齷齪!但會有此生不渝的師生真情。有個名詞叫“座師”,敢忤逆座師?天下讀書人都看不起你!
言歸正傳。
一句話,東林把持著禮部,而杏貞兩人的謝恩、求見折,必須通過禮部遞呈。可她們是王九同夥,而王九又與東林黨不死不休……
估計要火星撞地球。
……
鮮衣怒馬、盔明甲亮!王九迴京兩天後,以護花使者之名再次亮相!招搖卻又不算招搖。
兩位王女本就佳麗天成,在婢女擁簇下,更顯颯爽而出塵。
王九率四名護衛身披雙甲、持槍扶矢!緊護側後。軒昂而默然,一看就非儀仗隊的花架子!雖無聲無息的五人,卻有千軍萬馬殺氣。
一行十一人,沿著主街緩緩前行,引得人流中別樣注目。
要的就是這效果!
迴京之前,王九早定下的八字大計:以攻為守、飛揚跋扈。又豈能因小小遇挫而改變?他可去年就早已發誓:此生不慫!
一行俊男靚女離禮部還早,就已有很多路人在不自覺的跟隨。畢竟,這年月可沒電視、更沒手機,苦哈哈的生活難得有點亮色。
快到禮部時,人流越來越多,也不知是誰在人群中率先驚歎:“是王九將軍!遼東的王將軍!”
“是的!前天就遠遠見過!那可了不得,在惡魔般的建奴腹心裏!他硬是率部殺個七進七出。”
“對對,誰都怕建奴,就王將軍殺得建奴哭爹喊娘!”
“王將軍是在保護誰?不會是公主吧,那麽標致。”
人群七嘴八舌!
但王九此時必須答話:“諸位街坊!王九要務在身、不便多禮。在下護衛的…是兩位葉赫王爺的女兒!那兩位王爺可了不起。
老奴都快霸占完整個女真!唯獨葉赫的兩位王爺,以葉赫一小部,獨立抗擊建奴十幾年。
街坊們可不能亂喊,葉赫部隻有王爺,他們不興公主。”
王九嘴上說不便多禮,卻早已將槍掛好,拱手笑著說個不停。
人群竊竊私語:
“原來隻知王九是赤膽忠心的猛將!現在看,他竟像鄰居家少年郎一樣禮貌、親切!”
“會便宜哪家姑娘?”
“那肯定是天仙般的人兒!不然哪配得上?”
八卦最易令人忘記時間、地點……
禮部卻到了。
王九僅將人護送到大堂口,古貞阿巴亥就自己領著婢女,婷婷嫋嫋進去了。
王九卻在外麵,一邊陪街坊路人們聊天開玩笑!一邊在耐心等待著。作為將軍,大家聽得有勁的自然是如何殺建奴,這事王九熟。
因為黎相君曾編的話本裏,那一個個故事身臨其境、栩栩如生!他曾經也饒有興致的看過。
雖說京城的茶館裏,現在還有人在講這些話本,但從王九的口中講出來,那可信度太高了……
講完兩段,杏貞等人才出來。不出所料!被老爺們折騰得沒點脾氣,臨了還打發她們去鴻臚寺。
那就走吧……
禮部距鴻臚寺並不遠,放慢腳步的王九一行,又將大批群眾帶去了鴻臚寺。
王九又使出渾身解數,又為大夥繪聲繪色講了兩段……
不出所料!
當然是百般推諉得令人沒脾氣。那還得去禮部!好在不太遠,聽書聽上頭的大批群眾又跟著……
總會有熱心群眾。
“王將軍,您這是護送兩位貴女,在辦什麽差事啊?”
王九邊行邊笑著如實迴應著。
“不對啊!王將軍!您說的那兩位王爺,可都是歸順我大明了。那禮部咋還打發她們去鴻臚寺呢?這擺明是折騰人嘛!”
王九一頭霧水。
人群議論紛紛。
禮部這幫孫子就是吃得死!那麽簡單的流程,竟然還能搞錯。真是枉讀聖賢書!斯文掃地啊。
有十幾個激烈的刁民,聞言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斯文掃地、斯文敗類、不當人子、不幹人事……
人群是從眾的,反正法不責眾。既然有人起勁帶頭?那平時鬱積的許多話,哪還有啥不能說的?
一時間群情激憤!
漸漸的群情洶湧!
漸漸有人振臂高唿!
聲勢浩大起來……
王九在禮部斜對麵停下。一臉嚴肅:諸位街坊!諸位長輩!
靜靜!
我們要相信朝廷!
我們要相信禮部的廉吏正堂!那些激憤的話可不要再講。
無論如何!
皇上是聖明的!
朝是清正廉明、務實高效的!
禮部更是朝廷中的典範!其公正廉明、恪盡職守,最為天下人稱道。
你們剛才所言,都隻是一時的激憤之言、片麵之言。再說了,飯裏還能偶有粒穀,縱使堂官辦錯差了?那也一定是不小心的偶爾情況!
哪有大夥說的如此不堪?
大夥知道我為何老打勝仗嗎?相信皇上、相信朝廷!
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我都選擇堅決相信朝廷。
就說我這一路進京吧。在海上就差點被建奴的海盜滅了!我相信朝廷,所以反過來海盜被滅了。
在天津又被五百多建奴埋伏、截殺!九死一生啊!我相信朝廷,所以又是我滅了那五百多建奴。
全殺!一個不留…
“嗖!”
留字才說了一半,突然一支冷箭不知從何處射來。
好個王九!似是本能的一個急偏頭!使射向麵門的勁矢,竟從其耳朵的耳垂上,穿射而過。
利矢帶血肉墜地,王九的耳朵眼見血肉模糊。
而王九?
他沒有一瞬停留!
順手已抄槍在手,舉槍大喝:“相信朝廷、殺盡建奴!”
身邊四個衛士也已跳起,邊行邊在齊聲大喊:“相信朝廷、殺盡建奴!效忠皇上、千軍辟易!”
後邊的喊聲尚且未落,王九已縱步如飛!對著一條街巷如老鷹撲食而去。
眨眼間,就見他借著衝力,長槍順勢點地,人已飛上巷頭牌坊。
殺盡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