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投胎被讀心,我成皇朝團寵 作者:棠燦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她的死以及死因,當然不會同永平帝提,隻說他已派人秘密尋找。
東宮側妃留書離府,可是丟皇家臉麵的事,永平帝自然也不會透露。
趙誌雄也知曉,那個時候說出趙恬死在寧王府,於他和東宮都不利,所以也配合東宮從不提起。
三日後,寧王妃便被審出與豫州一案有關。
她雖不承認自己殺了趙恬,卻也無法證明趙恬不是死在寧王府。
再加上趙誌雄提供的證人和證言,寧王妃最終被皇家休棄,並賜三尺白綾。
馬修禮以及府中男丁也在寧王妃被賜死當日,全部被押往菜市口斬首。
馬府餘下女眷則被刺配流放。
至於寧王,因他已經被擄走,這次便沒有牽扯到他。
從此以後,京城再無馬府。
趙誌雄歷時近一年時間,終於給自家女兒報了仇。
心中寬慰的同時,也很感激楚承奕。
是他的女兒對不起楚承奕,楚承奕卻未將她的事情宣揚出來,給趙府留足了顏麵。
而且還在永平帝要處置他的時候,為他求情,免了責罰。
自此,他再不敢有送趙家女入東宮的想法,而是一心一意支持楚承奕。
寧王府正主都不在了,周側妃也因周鴻境的事,不再被皇家信任,便由『皇後』指定另一位側妃掌管寧王府的事務。
至於寧王的兩個嫡子,楚彥傑和楚彥彬。
一個被換了假身份送往邊城從軍,從最普通的小兵做起。
另一個則被換了假身份送往太學讀書。
之所以要給他們換假身份,永平帝是考慮到張家寶藏鑰匙事情,怕他們也像寧王一樣被擄走。
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無法再用皇孫身份獲得便利。
寧王府餘下的適齡皇孫,依然留在南書房。
如此這般,也算是永平帝為寧王府的長久打算。
寧王救不了,寧王府總要有世子承襲王位,嫡子不行還有那麽多個庶子,這樣分開教導便是他在為選世子做打算。
這些事情,永平帝雖未有意隱瞞,卻也從未跟任何人提起,包括楚承奕和楚沁姝。
當然,如果楚沁姝想知道,他提不提起倒也不重要。
他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便是為了避免他們在宮中帶壞其他皇孫,或是傷害其他皇孫。
也算是為護著楚彥綏,而做出的表示。
楚承奕自從帶楚彥綏去過蠶室,便再未提起過楚彥傑。
似乎這件事情在他這裏,並未造成影響,他也並不會追究一樣。
這件事,在明麵上,便算是已經了結。
這一日,永平帝像往常一樣正在批奏摺,卻收到龍衛傳來的密信。
「可屬實?」
看完密信,永平帝有些不敢信。
「迴皇上的話,龍衛尋了兩月才尋到線索,又在那邊盯了幾日,確定是十公子。」
楚衛口中所謂的十公子,便是已經被貶為庶民的懷王楚承碩。
既已被貶為庶民,叫他十皇子或是懷王都不合適,楚衛以及他下屬的龍衛們便都叫他十公子。
「他帶去的那些僕從全都不見了蹤影?那他的側室江氏呢?」
永平帝擰著眉頭,根本就不相信楚承碩會在寧古塔混的那樣慘。
竟然在山裏當起了野人,還是獨自一人?
「迴皇上的話,十公子剛去寧古塔時還是過的很好的,隻是後來他讓僕從們去搜刮百姓餘糧......」
楚衛說到這裏停頓下來,不知該不該繼續往下說。
永平帝看了他一眼,知道後麵的可能不是什麽好話,但他畢竟是楚承碩的父皇,不能流放了就不管他。
還是示意楚衛繼續說。
「那些僕從的行為,導致十幾個村莊民不聊生,後來便有人去將他住的院子燒了,僕從們逃的逃,燒死的燒死,十公子和他的側妃也是在那一晚不見了蹤影。」
楚衛說到這裏,又停頓了一下。
「後來呢?你們又是如何在山中找到他的?」
永平帝問。
「卑職派去的人在那邊摸排了好久,是偶然在山中遇見的十公子,至於他的側室,則一直沒有消息。」
楚衛說完,就不再出聲,等待著永平帝接下來的吩咐。
「確定是百姓燒了他的院子?」
永平帝又問。
「迴皇上的話,確定是百姓燒的,但不確定是哪個村的百姓燒的,受十公子『關照』的有十幾個村,這十幾個村都離他的住處有七八十裏,而且在深山之中。」
這些都是龍衛去寧古塔打聽出來的,至於真假,並無證據能證明。
「那江氏到底是失蹤還是逃跑,亦或是燒死了?」
永平帝將這件事懷疑到江若晴頭上。
畢竟當初流放楚承碩的時候,江若晴還想謀劃著名進寧王府,可見她與楚承碩並無感情。
若是她受不了寧古塔的苦寒,借走水一事假死逃走也不是不可能。
「這個,卑職還得讓他們繼續去查。」
龍衛之前的功夫都用在查找楚承碩身上,至於江若晴和那些不確定生死的僕從,他們倒是沒有花太多心思。
「嗯,那便繼續去查吧,他那院子走水的原由以及江氏的死活都要查清楚,那江氏,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東宮側妃留書離府,可是丟皇家臉麵的事,永平帝自然也不會透露。
趙誌雄也知曉,那個時候說出趙恬死在寧王府,於他和東宮都不利,所以也配合東宮從不提起。
三日後,寧王妃便被審出與豫州一案有關。
她雖不承認自己殺了趙恬,卻也無法證明趙恬不是死在寧王府。
再加上趙誌雄提供的證人和證言,寧王妃最終被皇家休棄,並賜三尺白綾。
馬修禮以及府中男丁也在寧王妃被賜死當日,全部被押往菜市口斬首。
馬府餘下女眷則被刺配流放。
至於寧王,因他已經被擄走,這次便沒有牽扯到他。
從此以後,京城再無馬府。
趙誌雄歷時近一年時間,終於給自家女兒報了仇。
心中寬慰的同時,也很感激楚承奕。
是他的女兒對不起楚承奕,楚承奕卻未將她的事情宣揚出來,給趙府留足了顏麵。
而且還在永平帝要處置他的時候,為他求情,免了責罰。
自此,他再不敢有送趙家女入東宮的想法,而是一心一意支持楚承奕。
寧王府正主都不在了,周側妃也因周鴻境的事,不再被皇家信任,便由『皇後』指定另一位側妃掌管寧王府的事務。
至於寧王的兩個嫡子,楚彥傑和楚彥彬。
一個被換了假身份送往邊城從軍,從最普通的小兵做起。
另一個則被換了假身份送往太學讀書。
之所以要給他們換假身份,永平帝是考慮到張家寶藏鑰匙事情,怕他們也像寧王一樣被擄走。
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無法再用皇孫身份獲得便利。
寧王府餘下的適齡皇孫,依然留在南書房。
如此這般,也算是永平帝為寧王府的長久打算。
寧王救不了,寧王府總要有世子承襲王位,嫡子不行還有那麽多個庶子,這樣分開教導便是他在為選世子做打算。
這些事情,永平帝雖未有意隱瞞,卻也從未跟任何人提起,包括楚承奕和楚沁姝。
當然,如果楚沁姝想知道,他提不提起倒也不重要。
他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便是為了避免他們在宮中帶壞其他皇孫,或是傷害其他皇孫。
也算是為護著楚彥綏,而做出的表示。
楚承奕自從帶楚彥綏去過蠶室,便再未提起過楚彥傑。
似乎這件事情在他這裏,並未造成影響,他也並不會追究一樣。
這件事,在明麵上,便算是已經了結。
這一日,永平帝像往常一樣正在批奏摺,卻收到龍衛傳來的密信。
「可屬實?」
看完密信,永平帝有些不敢信。
「迴皇上的話,龍衛尋了兩月才尋到線索,又在那邊盯了幾日,確定是十公子。」
楚衛口中所謂的十公子,便是已經被貶為庶民的懷王楚承碩。
既已被貶為庶民,叫他十皇子或是懷王都不合適,楚衛以及他下屬的龍衛們便都叫他十公子。
「他帶去的那些僕從全都不見了蹤影?那他的側室江氏呢?」
永平帝擰著眉頭,根本就不相信楚承碩會在寧古塔混的那樣慘。
竟然在山裏當起了野人,還是獨自一人?
「迴皇上的話,十公子剛去寧古塔時還是過的很好的,隻是後來他讓僕從們去搜刮百姓餘糧......」
楚衛說到這裏停頓下來,不知該不該繼續往下說。
永平帝看了他一眼,知道後麵的可能不是什麽好話,但他畢竟是楚承碩的父皇,不能流放了就不管他。
還是示意楚衛繼續說。
「那些僕從的行為,導致十幾個村莊民不聊生,後來便有人去將他住的院子燒了,僕從們逃的逃,燒死的燒死,十公子和他的側妃也是在那一晚不見了蹤影。」
楚衛說到這裏,又停頓了一下。
「後來呢?你們又是如何在山中找到他的?」
永平帝問。
「卑職派去的人在那邊摸排了好久,是偶然在山中遇見的十公子,至於他的側室,則一直沒有消息。」
楚衛說完,就不再出聲,等待著永平帝接下來的吩咐。
「確定是百姓燒了他的院子?」
永平帝又問。
「迴皇上的話,確定是百姓燒的,但不確定是哪個村的百姓燒的,受十公子『關照』的有十幾個村,這十幾個村都離他的住處有七八十裏,而且在深山之中。」
這些都是龍衛去寧古塔打聽出來的,至於真假,並無證據能證明。
「那江氏到底是失蹤還是逃跑,亦或是燒死了?」
永平帝將這件事懷疑到江若晴頭上。
畢竟當初流放楚承碩的時候,江若晴還想謀劃著名進寧王府,可見她與楚承碩並無感情。
若是她受不了寧古塔的苦寒,借走水一事假死逃走也不是不可能。
「這個,卑職還得讓他們繼續去查。」
龍衛之前的功夫都用在查找楚承碩身上,至於江若晴和那些不確定生死的僕從,他們倒是沒有花太多心思。
「嗯,那便繼續去查吧,他那院子走水的原由以及江氏的死活都要查清楚,那江氏,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