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胎被讀心,我成皇朝團寵 作者:棠燦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爺說的是,可周大人那事,除非能將稅銀填補上,否則也難啊。」
幕僚並非不贊同寧王的想法,隻是他清楚朝廷律法。
二十萬兩稅銀,說不清楚去向,與貪墨無異。
這周家倒不倒台,可不是寧王說了算的。
「嗯,本王心中有數。」
寧王心中有數嗎?並沒有。
他能擔保周鴻境從牢裏出來三日嫁女,就探明了監察司的態度。
隻要把稅銀補上,再想法子編出個合理的說法,監察司就不會再追究。
但若周鴻境補不上稅銀,那就隻能公事公辦了。
「本王去見見周鴻境,你二人也各自忙去吧。」
寧王邊說邊起身往書房外走。
兩個幕僚對視一眼,知道已無他們再多說的餘地,便忙起身跟在他身後離開。
出了書房的院子,三人便分兩條路走了。
周鴻境此時正在寧王府平日待客的前廳等的心焦。
稅銀的事要寧王幫忙,小女兒的事也想要寧王幫忙,也不知寧王會不會被他惹惱了?
「周大人,久等了。」
寧王進前廳的時候,周鴻境正低著頭皺眉著急。
聽見寧王的聲音,他才連忙起身行禮道:「下官參見寧王殿下。」
「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寧王抬抬手,示意周鴻境坐,他自己也走到主位坐下。
「寧王殿下,下官此次前來,是想求您救救下官的小女兒,她今日才嫁入馬府,就遇到這事,也真是時運不濟。」
周鴻境見寧王對他還挺客氣,就顧不上繞彎子了。
「周二小姐不是今日才嫁入馬家嗎?戶籍和族譜該是還未入馬家吧?」
寧王沒料到周鴻境是來找他說周佳茗的事。
庶子續弦,他堂堂王爺不好湊這個熱鬧。
所以,馬家的喜宴他和寧王妃都沒露麵,隻是早早派人送去賀禮全了禮數。
以至於周佳茗的事情他還不知情。
「馬修禮那個老匹夫,他竟然坑下官......」
周鴻境見寧王問他,便將兩家的親事從頭至尾跟寧王說了一遍。
「他定然是早就知曉馬氏一族難逃此劫,為了保下庶長子的妻兒,才這般坑害下官的。」
周鴻境說的義憤填膺,臉紅脖子粗。
寧王對他的話卻不置可否。
他當然知道馬修禮讓馬如裕和離是何目的。
但周佳茗要不要嫁馬如裕,卻不是馬修禮可以做主的。
說來說去,還是周鴻境自己腦子不好使。
明明都查到豫州了,竟然連馬修禮在豫州做的事情都毫無所覺。
「既如此,你竟未早早發現端倪?」
寧王聽完周鴻境對馬修禮的吐槽,淡淡的問。
「下......下官那時並未在府中啊。」
周鴻境尷尬不已。
他被監察司查了,馬家才來周家提的親,整個過程都是他夫人和周管家經手的,他哪裏能提前發現端倪。
「哦,那稅銀的事,你可想好如何補足了?」
說到周鴻境沒在府中,寧王便想起了稅銀的事。
他做保,也隻能保周鴻境三日。
周鴻境是昨日從牢裏放出來的,後日便要關迴去了。
「王爺,下官冤枉啊,下官真的並未貪墨那二十萬兩稅銀啊。」
一提起稅銀,周鴻境就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
五年稅銀,明明每年都與戶部交接清楚了的,怎麽就突然查出他漏交了呢?
若說三五萬兩,他還能補上。
可他為官二十餘載,也沒有拿到二十萬兩的好處,讓他拿什麽去補啊?
「貪墨?若真是貪墨,你覺得你還能坐在這裏與本王說話?」
寧王一聽他喊冤,頓覺頭疼。
他這一後院的女人,娘家就沒一個像周鴻境這般不靠譜的。
若非正妃側妃娘家同時出事,於他名聲不利,他可真是一點兒也不想管周鴻境的事。
「啊?那......那王爺的意思是?」
周鴻境懵了,既不是貪墨,那便是戶部沒核查清楚啊。
他清清白白的,放了不就是了,怎的還問他稅銀的事呢?
「京兆府的帳冊上記載的清清楚楚,有二十萬兩未上交戶部。戶部反覆核對過國庫的出入帳,五年間也的確是少了二十萬兩白銀,你是不是收了稅銀忘了上交戶部?」
寧王提醒道。
其實,寧王的這種說法基本不可能存在。
朝廷為方便保管徵收稅糧和稅銀,在各地都建有專門的糧倉和銀庫。
這些糧倉和銀庫,一庫一帳,帳實分別由不同的人管理,根本就不會存在忘記上交的可能。
而且五年二十萬兩的稅銀漏繳,不可能今年才查出來。
「王爺,國庫的銀子對不上,與下官無關啊,下官都是親自盯著繳稅銀的。」
周鴻境聽不懂寧王的暗示,繼續不認帳。
「周大人,本王看在周側妃的麵上再提醒你一遍,戶部說你漏繳了二十萬兩白銀那便是漏繳了二十萬兩白銀,有帳為證。
而且本王隻擔保你出監察司三日,後日要不要再繼續迴去關著,那便看你自己了。」
寧王就差明著說是有人在搞周鴻境了。
但人家敢對周鴻境下手,定然是手中有他的把柄,否則也不會一下子就給他挖出這般大的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幕僚並非不贊同寧王的想法,隻是他清楚朝廷律法。
二十萬兩稅銀,說不清楚去向,與貪墨無異。
這周家倒不倒台,可不是寧王說了算的。
「嗯,本王心中有數。」
寧王心中有數嗎?並沒有。
他能擔保周鴻境從牢裏出來三日嫁女,就探明了監察司的態度。
隻要把稅銀補上,再想法子編出個合理的說法,監察司就不會再追究。
但若周鴻境補不上稅銀,那就隻能公事公辦了。
「本王去見見周鴻境,你二人也各自忙去吧。」
寧王邊說邊起身往書房外走。
兩個幕僚對視一眼,知道已無他們再多說的餘地,便忙起身跟在他身後離開。
出了書房的院子,三人便分兩條路走了。
周鴻境此時正在寧王府平日待客的前廳等的心焦。
稅銀的事要寧王幫忙,小女兒的事也想要寧王幫忙,也不知寧王會不會被他惹惱了?
「周大人,久等了。」
寧王進前廳的時候,周鴻境正低著頭皺眉著急。
聽見寧王的聲音,他才連忙起身行禮道:「下官參見寧王殿下。」
「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寧王抬抬手,示意周鴻境坐,他自己也走到主位坐下。
「寧王殿下,下官此次前來,是想求您救救下官的小女兒,她今日才嫁入馬府,就遇到這事,也真是時運不濟。」
周鴻境見寧王對他還挺客氣,就顧不上繞彎子了。
「周二小姐不是今日才嫁入馬家嗎?戶籍和族譜該是還未入馬家吧?」
寧王沒料到周鴻境是來找他說周佳茗的事。
庶子續弦,他堂堂王爺不好湊這個熱鬧。
所以,馬家的喜宴他和寧王妃都沒露麵,隻是早早派人送去賀禮全了禮數。
以至於周佳茗的事情他還不知情。
「馬修禮那個老匹夫,他竟然坑下官......」
周鴻境見寧王問他,便將兩家的親事從頭至尾跟寧王說了一遍。
「他定然是早就知曉馬氏一族難逃此劫,為了保下庶長子的妻兒,才這般坑害下官的。」
周鴻境說的義憤填膺,臉紅脖子粗。
寧王對他的話卻不置可否。
他當然知道馬修禮讓馬如裕和離是何目的。
但周佳茗要不要嫁馬如裕,卻不是馬修禮可以做主的。
說來說去,還是周鴻境自己腦子不好使。
明明都查到豫州了,竟然連馬修禮在豫州做的事情都毫無所覺。
「既如此,你竟未早早發現端倪?」
寧王聽完周鴻境對馬修禮的吐槽,淡淡的問。
「下......下官那時並未在府中啊。」
周鴻境尷尬不已。
他被監察司查了,馬家才來周家提的親,整個過程都是他夫人和周管家經手的,他哪裏能提前發現端倪。
「哦,那稅銀的事,你可想好如何補足了?」
說到周鴻境沒在府中,寧王便想起了稅銀的事。
他做保,也隻能保周鴻境三日。
周鴻境是昨日從牢裏放出來的,後日便要關迴去了。
「王爺,下官冤枉啊,下官真的並未貪墨那二十萬兩稅銀啊。」
一提起稅銀,周鴻境就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
五年稅銀,明明每年都與戶部交接清楚了的,怎麽就突然查出他漏交了呢?
若說三五萬兩,他還能補上。
可他為官二十餘載,也沒有拿到二十萬兩的好處,讓他拿什麽去補啊?
「貪墨?若真是貪墨,你覺得你還能坐在這裏與本王說話?」
寧王一聽他喊冤,頓覺頭疼。
他這一後院的女人,娘家就沒一個像周鴻境這般不靠譜的。
若非正妃側妃娘家同時出事,於他名聲不利,他可真是一點兒也不想管周鴻境的事。
「啊?那......那王爺的意思是?」
周鴻境懵了,既不是貪墨,那便是戶部沒核查清楚啊。
他清清白白的,放了不就是了,怎的還問他稅銀的事呢?
「京兆府的帳冊上記載的清清楚楚,有二十萬兩未上交戶部。戶部反覆核對過國庫的出入帳,五年間也的確是少了二十萬兩白銀,你是不是收了稅銀忘了上交戶部?」
寧王提醒道。
其實,寧王的這種說法基本不可能存在。
朝廷為方便保管徵收稅糧和稅銀,在各地都建有專門的糧倉和銀庫。
這些糧倉和銀庫,一庫一帳,帳實分別由不同的人管理,根本就不會存在忘記上交的可能。
而且五年二十萬兩的稅銀漏繳,不可能今年才查出來。
「王爺,國庫的銀子對不上,與下官無關啊,下官都是親自盯著繳稅銀的。」
周鴻境聽不懂寧王的暗示,繼續不認帳。
「周大人,本王看在周側妃的麵上再提醒你一遍,戶部說你漏繳了二十萬兩白銀那便是漏繳了二十萬兩白銀,有帳為證。
而且本王隻擔保你出監察司三日,後日要不要再繼續迴去關著,那便看你自己了。」
寧王就差明著說是有人在搞周鴻境了。
但人家敢對周鴻境下手,定然是手中有他的把柄,否則也不會一下子就給他挖出這般大的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