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豪門大戶的消息很靈通,張敏等眾人正熱熱鬧鬧吃著暖房湯圓時,便有三三兩兩的仆人過來送喬遷賀禮,而且還沒有名帖。
這倒有些與理不合,福伯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便喚來張敏支應著,經詢問,才發現來者大部分都是與祺國公交好的勳貴家。
他們之前沒來聯係,一是因為避嫌,二是因為心中有恨,都誤以為是祺國公輕敵冒進導致子弟枉死。
如今朝廷已經發了邸報正式給祺國公平反,而罪魁禍首不日便要處斬,他們又聽說張家遺孤重迴國公府,便有意緩和關係。
但考慮到永安帝最擔心武將聯合,便隻派了仆人帶著禮物過來,順道再捎上幾句話。
“我家侯老夫人讓小的帶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們一定要好好的。”
“我家老爺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都往前看吧。”
“咱家大太太交代小的,以後得空去咱園子裏賞花。”
總歸都是歡迎張家重迴王公貴族的行列,對於之前他們所遭遇的困境表示實在無能為力,隻希望以後多多來往,不要生了嫌隙才好。
張敏自然也一一帶話迴去,“上迴侯老夫人的生日未來得及備禮,以後一定補上。”
“麻煩小哥給你家老爺說:大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張家上下心裏都明白的,還希望以後多多提點,感激不盡。”
“迴你老家大太太的話,等安頓好府上雜務,一定過去賞花。”
眾仆人帶著張敏的口信滿意地離去,福伯見了卻有些不平,“落難的時候不見他們幫,現在咱家又起來了,一個個卻趕著過來獻殷勤。”
張敏歎道:“也不要這麽說,武將地位本就尷尬,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理解萬歲吧。”
福伯想了想道:“其實老奴倒無所謂,隻要小姐能想開就好。”
這能有什麽想不開的,都成年人了又不是小孩子,看啥事物都是非黑即白的,再者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個時候各勳貴袖手旁觀也未必沒有保護張家的意思。
若武將紛紛出頭為他們求情,指不定張敏這會兒已經在教坊司接客了。
想到這裏張敏惡寒得全身起雞皮疙瘩,“走,咱們迴去吃飯,難得這麽熱鬧,多開心一天是一天。”
……
就在張家重迴祺國公府時,千裏之外發生了一場地震。
地震又叫地龍翻身,隔三差五總會發生,其實也見怪不怪了,當急報傳入京中時,永安帝已經接見過張良成,看他那麽小小的人兒,穿著禮服一板一眼地行禮怪招人心疼的,於是特別施恩,允他跟著皇子們入宮讀書。
張良成雖小也知道這事對他大有裨益,大大方方磕頭,“微臣謝陛下爺爺的恩典。”
永安帝都笑樂了,他以前在軍中可是和祺國公兄弟相稱的,到這裏平白長了一輩,“亂了,你得喊我伯伯才是。”
“啊?微臣知錯了,隻是陛下好像鄰家爺爺一樣看著和藹可親。”
“你這小鬼頭倒是機靈,渾不像你爹……”說到這裏永安帝愣住了,不知怎地最近的記憶總是模模糊糊,但以前的事卻記得越來越清晰,迴憶起往昔他和祺國公一起殺敵時的豪邁,感覺就像在昨日。
“陛下!”黃忠義看永安帝走神,不禁出聲提醒。
永安帝迴過神來,看著地下跪著的小小人兒,正用清澈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他呢,“起來吧,你是男子漢,以後祺國公府還得靠你頂門立戶呢。”
“是,微臣會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學習,不負皇恩。”
“嗯~是個好孩子,退下吧,明兒開始入宮讀書。”
“遵旨!”
待黃忠義送走張良成,謝必和便急急帶著地震奏報前來,永安帝驚問,“很嚴重嗎?為何謝卿家如此驚慌?”
這種大災大難,按理當地衙門肯定要先開倉放糧安置災民的,若波及範圍廣,各部便要議一議怎麽救治災民才好。
“陛下,地震倒不嚴重,隻是那地方甚為特殊,還需請欽天監監正占卜一番。”
“到底哪裏震了?”
“泰山!”
這個時代醫卜不分家,很多人治不好病便會去占卜喝符水,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有時候符水一喝還挺有效的。
而占卜不僅可以看病,還能預測吉兇禍福,出門要占卜,喬遷也要卜上一卦,而欽天監的作用就是根據天象、水文等地理現象來占卜,推測國運。
泰山本就是一座直通帝座的神山,各代帝王都以能在泰山封禪為榮,這不僅僅是座山,而是國家興盛、民族存亡的象征,百姓的精神家園。
古人都信鬼神,永安帝自然也不例外,忙去請來欽天監監正預測吉兇。
欽天監也是有兩把刷子,立馬就得出結論,“泰山震,應在東宮!”
東宮?永安帝想到在城外給元後守陵的二兒子,難道是因為廢了太子,上天給他的示警?想到這個廢太子,永安帝心裏實在是又愛又恨,竟一時不知該怎麽辦才好。
朝臣則持兩種意見,一種是鬼神之學過於玄而又玄,不能自誤,第二種則是上天示警,說明不該廢太子,致使上天震怒,若不悔改則恐會降下更大的災禍來。
此事一直在朝堂上爭論了許久,都未有定論。
而在祺國公府的張敏沒有關心廢太子之事,她現在天天在小報上寫陰陽顧警言的小文章,隨著小報的用戶越來越多,大家對於顧黨也深惡毒絕,恨不得深啖其肉。
大皇子拿著她寫的文章,蹺著二郎腿看得津津有味,“你現在的筆力見漲啊。”
“那是,用則進,不用則廢嘛。”筆力自然是越練越好的。
大皇子看她揉眼睛,便道:“我看未必,你的眼睛怎麽就越用越沒光,要不我們出去走一走,趁著天氣晴好,看看景色、潤潤眼睛,要不,咱們到張家莊走一走?”
“也好!”張敏待紙張墨跡幹了,便疊了起來,“正好我去送一趟稿子。”
福伯趕著馬車過來,大皇子看了看已盤包漿的車子,失笑道:“說來也是國公府了,怎麽不重新做一輛新車,父皇不是給了你一筆安家銀子嘛。”
張敏歎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如今國公府走動的人情開支不少,該省就要省嘛。”
福伯解釋,“這車雖說舊了點,但不打眼。”
什麽時候都有人仇富,若是有誰起了壞心要搶大戶殺人奪財呢,所以出門辦事一定要財不露白,低調行事保命。
“走吧!”大皇子一屁股地擠進車廂裏,“讓讓!”
張敏推他出來,“男女授受不親,你還是坐車轅上。”
“這是內城啊!”大皇子叫道:“很多人認識我的,你確定讓本王坐外麵?”
“怕了你,怎麽不喬裝改扮啦?”
“太麻煩!”
兩人一路吵著嘴來到城南郊外,張敏感覺到馬車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遂掀開簾子往外看,卻見大路兩邊卻是無數鵠麵鳩形的流民、乞丐。
大皇子亦看到了,不禁奇道:“怎麽這麽多流民?”
這倒有些與理不合,福伯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便喚來張敏支應著,經詢問,才發現來者大部分都是與祺國公交好的勳貴家。
他們之前沒來聯係,一是因為避嫌,二是因為心中有恨,都誤以為是祺國公輕敵冒進導致子弟枉死。
如今朝廷已經發了邸報正式給祺國公平反,而罪魁禍首不日便要處斬,他們又聽說張家遺孤重迴國公府,便有意緩和關係。
但考慮到永安帝最擔心武將聯合,便隻派了仆人帶著禮物過來,順道再捎上幾句話。
“我家侯老夫人讓小的帶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們一定要好好的。”
“我家老爺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都往前看吧。”
“咱家大太太交代小的,以後得空去咱園子裏賞花。”
總歸都是歡迎張家重迴王公貴族的行列,對於之前他們所遭遇的困境表示實在無能為力,隻希望以後多多來往,不要生了嫌隙才好。
張敏自然也一一帶話迴去,“上迴侯老夫人的生日未來得及備禮,以後一定補上。”
“麻煩小哥給你家老爺說:大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張家上下心裏都明白的,還希望以後多多提點,感激不盡。”
“迴你老家大太太的話,等安頓好府上雜務,一定過去賞花。”
眾仆人帶著張敏的口信滿意地離去,福伯見了卻有些不平,“落難的時候不見他們幫,現在咱家又起來了,一個個卻趕著過來獻殷勤。”
張敏歎道:“也不要這麽說,武將地位本就尷尬,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理解萬歲吧。”
福伯想了想道:“其實老奴倒無所謂,隻要小姐能想開就好。”
這能有什麽想不開的,都成年人了又不是小孩子,看啥事物都是非黑即白的,再者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個時候各勳貴袖手旁觀也未必沒有保護張家的意思。
若武將紛紛出頭為他們求情,指不定張敏這會兒已經在教坊司接客了。
想到這裏張敏惡寒得全身起雞皮疙瘩,“走,咱們迴去吃飯,難得這麽熱鬧,多開心一天是一天。”
……
就在張家重迴祺國公府時,千裏之外發生了一場地震。
地震又叫地龍翻身,隔三差五總會發生,其實也見怪不怪了,當急報傳入京中時,永安帝已經接見過張良成,看他那麽小小的人兒,穿著禮服一板一眼地行禮怪招人心疼的,於是特別施恩,允他跟著皇子們入宮讀書。
張良成雖小也知道這事對他大有裨益,大大方方磕頭,“微臣謝陛下爺爺的恩典。”
永安帝都笑樂了,他以前在軍中可是和祺國公兄弟相稱的,到這裏平白長了一輩,“亂了,你得喊我伯伯才是。”
“啊?微臣知錯了,隻是陛下好像鄰家爺爺一樣看著和藹可親。”
“你這小鬼頭倒是機靈,渾不像你爹……”說到這裏永安帝愣住了,不知怎地最近的記憶總是模模糊糊,但以前的事卻記得越來越清晰,迴憶起往昔他和祺國公一起殺敵時的豪邁,感覺就像在昨日。
“陛下!”黃忠義看永安帝走神,不禁出聲提醒。
永安帝迴過神來,看著地下跪著的小小人兒,正用清澈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他呢,“起來吧,你是男子漢,以後祺國公府還得靠你頂門立戶呢。”
“是,微臣會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學習,不負皇恩。”
“嗯~是個好孩子,退下吧,明兒開始入宮讀書。”
“遵旨!”
待黃忠義送走張良成,謝必和便急急帶著地震奏報前來,永安帝驚問,“很嚴重嗎?為何謝卿家如此驚慌?”
這種大災大難,按理當地衙門肯定要先開倉放糧安置災民的,若波及範圍廣,各部便要議一議怎麽救治災民才好。
“陛下,地震倒不嚴重,隻是那地方甚為特殊,還需請欽天監監正占卜一番。”
“到底哪裏震了?”
“泰山!”
這個時代醫卜不分家,很多人治不好病便會去占卜喝符水,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有時候符水一喝還挺有效的。
而占卜不僅可以看病,還能預測吉兇禍福,出門要占卜,喬遷也要卜上一卦,而欽天監的作用就是根據天象、水文等地理現象來占卜,推測國運。
泰山本就是一座直通帝座的神山,各代帝王都以能在泰山封禪為榮,這不僅僅是座山,而是國家興盛、民族存亡的象征,百姓的精神家園。
古人都信鬼神,永安帝自然也不例外,忙去請來欽天監監正預測吉兇。
欽天監也是有兩把刷子,立馬就得出結論,“泰山震,應在東宮!”
東宮?永安帝想到在城外給元後守陵的二兒子,難道是因為廢了太子,上天給他的示警?想到這個廢太子,永安帝心裏實在是又愛又恨,竟一時不知該怎麽辦才好。
朝臣則持兩種意見,一種是鬼神之學過於玄而又玄,不能自誤,第二種則是上天示警,說明不該廢太子,致使上天震怒,若不悔改則恐會降下更大的災禍來。
此事一直在朝堂上爭論了許久,都未有定論。
而在祺國公府的張敏沒有關心廢太子之事,她現在天天在小報上寫陰陽顧警言的小文章,隨著小報的用戶越來越多,大家對於顧黨也深惡毒絕,恨不得深啖其肉。
大皇子拿著她寫的文章,蹺著二郎腿看得津津有味,“你現在的筆力見漲啊。”
“那是,用則進,不用則廢嘛。”筆力自然是越練越好的。
大皇子看她揉眼睛,便道:“我看未必,你的眼睛怎麽就越用越沒光,要不我們出去走一走,趁著天氣晴好,看看景色、潤潤眼睛,要不,咱們到張家莊走一走?”
“也好!”張敏待紙張墨跡幹了,便疊了起來,“正好我去送一趟稿子。”
福伯趕著馬車過來,大皇子看了看已盤包漿的車子,失笑道:“說來也是國公府了,怎麽不重新做一輛新車,父皇不是給了你一筆安家銀子嘛。”
張敏歎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如今國公府走動的人情開支不少,該省就要省嘛。”
福伯解釋,“這車雖說舊了點,但不打眼。”
什麽時候都有人仇富,若是有誰起了壞心要搶大戶殺人奪財呢,所以出門辦事一定要財不露白,低調行事保命。
“走吧!”大皇子一屁股地擠進車廂裏,“讓讓!”
張敏推他出來,“男女授受不親,你還是坐車轅上。”
“這是內城啊!”大皇子叫道:“很多人認識我的,你確定讓本王坐外麵?”
“怕了你,怎麽不喬裝改扮啦?”
“太麻煩!”
兩人一路吵著嘴來到城南郊外,張敏感覺到馬車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遂掀開簾子往外看,卻見大路兩邊卻是無數鵠麵鳩形的流民、乞丐。
大皇子亦看到了,不禁奇道:“怎麽這麽多流民?”